《女科經綸》~ 卷六 (14)
卷六 (14)
1. 產後瘧疾屬陰陽兩虛不可用柴胡湯
《產寶新書》曰:產後類瘧分二證,產後半月內外,寒熱往來,或午後日晡夜間發熱,或一日兩三度,其發有期,其證類瘧。由氣血並竭,陽虛寒作,陰虛發熱也。慎毋以瘧治,雖小柴胡湯,不可輕用。唯調補氣血,寒熱自除。仲景云,傷寒往來寒熱,一日二三度發。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吐,更下,其意亦同。
白話文:
《產寶新書》中說:產後像瘧疾一樣的症狀分為兩種情況,產後半個月內外,寒熱交替,或在下午、傍晚、夜間發熱,或一天發作兩三次,發作有一定的時間,這種症狀類似瘧疾。是由於氣血都虧虛,陽虛而導致寒症,陰虛而導致發熱。謹慎不要用來治療瘧疾的方法,即使是使用小柴胡湯,也不要輕易使用。唯獨調補氣血,寒熱自然就會消失。仲景說,傷寒寒熱交替,一天發作兩三次。這是陰陽俱虛,不能再發汗,再嘔吐,再瀉下,它的意思也是相同的。
2. 產後瘧疾屬氣血虛宜補胃氣為主
薛立齋曰:產後瘧疾,總以補胃氣為主,佐草果飲之類。若胃氣稍充,以草果飲為主,佐以補胃藥。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氣虛則惡寒,胃氣下陷,則寒熱交作。當大補氣血,其病自退。若誤用清脾截瘧之類,多致不起。
白話文:
薛立齋說:產後瘧疾,總是以補胃氣為主,輔助以草果飲之類的藥物。如果胃氣稍微好了,以草果飲為主,輔助以補胃藥。因為氣虛則會感覺寒冷,血虛則會感覺燥熱,胃氣虛則會畏寒,胃氣下陷,則寒熱交作。應該大量補氣血,這個病自然就退了。如果誤用清脾截瘧之類的藥物,多數會導致病情惡化。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產後有瘧疾之證也。瘧病在夏秋之交,本風寒暑濕四氣之感。而產後之瘧,雖有外邪,當從氣血兩虛為治。陽虛外感,陰虛內熱,陰陽兩虛則寒熱交作,故宜大補氣血為主。若郭氏以敗血為害,固當消瘀,亦必兼補氣血始善。故一切治瘧諸方,如小柴、清脾、截瘧、四獸之屬,概不可施。
白話文:
慎齋按:以上三條,都是說明產後患瘧疾的證候。瘧疾在夏秋交際之時,本是風寒暑濕四種病邪引起的。而產後患瘧疾,雖然有外邪侵襲,但應當以氣血兩虛為主要病因來治療。陽虛外感,則會出現寒證;陰虛內熱,則會出現熱證;陰陽兩虛則會出現寒熱交作,所以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如果是像郭氏所說的那樣,以敗血為害,當然應該消瘀,但也必須兼顧補氣血,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一切治療瘧疾的方劑,比如小柴胡湯、清脾湯、截瘧湯、四獸湯等,都不能用於治療產後瘧疾。
況草果飲有川芎、白芷、紫蘇、柴胡、青皮、良薑之發表耗氣。立齋以補胃氣立論,誠得治瘧之本。若以草果飲為主佐則失矣,不能無辨。
白話文:
草果飲含有川芎、白芷、紫蘇、柴胡、青皮、良薑等藥材,這些藥材都有發表耗氣的作用。立齋以補胃氣為治療瘧疾的根本,這纔是正確的治病方法。如果以草果飲為主藥或輔助藥物,那就錯了,不能不加以辨別。
3. 產後痢疾屬內外諸傷
《大全》曰:產後痢疾,由產勞傷,臟腑不足,日月未滿,虛乏未復,或勞動太早,或誤食生冷,行起太早,外傷風冷,乘虛入於腸胃。誤食生冷難化之物,傷於脾胃,皆令泄瀉,甚則變痢。若血滲大腸,則為血痢,難治,世謂之產子痢。產後本虛,又加久痢,愈見羸弱,謂之虛羸下痢。
白話文:
《大全》說:產後得痢疾是由於生產耗傷體力,臟腑虛弱,身體未完全康復就太早勞動,或者誤食生冷食物、產後起得太早,外感風寒乘虛侵入腸胃所致。誤食生冷難以消化的食物,損傷脾胃,都會導致腹瀉,嚴重時轉變為痢疾。若血滲入大腸,則為血痢,難以治癒,世人稱之為產子痢。產後本就虛弱,再加長久痢疾,更顯虛弱,稱為虛羸下痢。
又有產後氣不順,下痢赤白,謂之氣痢。治法,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相摶則調之,滑則澀之,虛者補之。若產婦不能寬解,須當順氣,未有不安者也。
白話文:
產後氣血運行不暢,腹瀉便呈紅色或白色,稱為氣痢。治療方法是:熱證則用涼藥來治療,寒證則用溫藥來治療,寒熱交錯則用調和藥物來治療,太滑則用澀藥來收斂,虛證則用補藥來補益。如果產婦情緒抑鬱,一定要順其心意,順利排解鬱積的情緒,這樣才能使其病情好轉,沒有不安的症狀。
4. 產後下痢屬風冷乘虛
郭稽中曰:產後腹痛,及瀉痢者何?答曰:產後腸胃虛怯,寒邪易侵。若未滿月,飲冷當風,乘虛襲留於肓膜,散於腹脅,故腹痛作陣,或如刀刺。流入大腸,水穀不化,洞瀉腸鳴,或下赤白,胠脅䐜脹,或痛走不定,急服調中湯立愈。若以為積滯取之,禍不旋踵,謹之。
白話文:
郭稽中說:產後腹痛,以及腹瀉、痢疾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答:產後腸胃虛弱,寒邪容易入侵。如果產後未滿月,就喝了冷水或吹了風,寒邪就會趁虛而入,停留在肓膜,散佈到腹脅,因此腹痛陣陣發作,有時像刀刺一樣。寒邪流入大腸,水穀不能消化,就會導致腹瀉、腸鳴,或者下痢帶血,脅肋脹滿,或者疼痛不定。此時應該趕緊服用調中湯,就能立刻痊癒。如果誤以為是積滯而服用攻積藥物,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一定要謹慎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