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秘旨》~
1. 卷七
2. 產後類中風
產後血氣暴虛。百骸少血濡養。率爾口噤牙緊。手足筋脈攣搐。症類中風。類痙癇。脈雖虛大。虛火泛上。有痰皆當以末治之。毋執偏門而用治風消痰之方。以重虛產婦。治法先當服生化湯。以生旺新血。如見危症。三帖後。加參益氣。以救血脫也。如有痰有火。少佐橘紅、炒黃芩之劑。竹瀝、薑汁亦可。切忌黃連、黃柏並用。
產後血少。口噤項強筋搐。類中風。
白話文:
產婦生產後,身體的氣血會非常虛弱。全身的各個部位因為缺乏血液的滋養,容易突然出現嘴巴緊閉、牙關咬緊、手腳筋脈抽搐等症狀,看起來很像中風,又有點像癲癇。雖然脈象虛弱而顯得大,但這是虛火上浮的現象。如果有痰,都應該用藥粉來治療。不要執著於用治療風症或消除痰液的藥方,以免加重產婦的虛弱。治療方法應該先服用生化湯,以促進新生血液的產生。如果出現危急的症狀,服用生化湯三帖後,要加入人參來補氣,以挽救血液大量流失的狀況。如果有痰或有火,可以稍微加入陳皮和炒黃芩等藥材,竹瀝和薑汁也可以使用。切記不要同時使用黃連和黃柏。
產婦生產後,如果血液不足,出現嘴巴緊閉、脖子僵硬、筋脈抽搐等症狀,看起來也像中風。
3. 滋榮活絡湯
川芎(一錢五分),當歸(三錢),熟地,人參(各二錢),甘草,陳皮,羌活(各四分),黃耆,茯神,天麻,麥冬(各一錢),荊芥,防風(各四分),黃連(薑汁炒八分),有痰加半夏曲。竹瀝。薑汁。渴加麥冬。葛根。
產後中風。恍惚語澀。四肢不利。
白話文:
川芎(約5.6克),當歸(約11.2克),熟地黃、人參(各約7.5克),甘草、陳皮、羌活(各約1.5克),黃耆、茯神、天麻、麥冬(各約3.7克),荊芥、防風(各約1.5克),黃連(用薑汁炒過,約3克),如果有痰就加入半夏曲。還可以用竹瀝、薑汁輔助。口渴就加入麥冬、葛根。
這個藥方適用於產後中風,症狀是精神恍惚、說話不清楚、四肢活動不靈活。
4. 天麻丸
天麻,防風(各五錢),茯神,棗仁,人參,遠志,山藥,柏子仁,門冬(各一錢),川芎,羌活(各七錢),細辛(四錢),南星曲,半夏曲,石菖蒲(各八錢),當歸(二兩),共為末。蜜丸。硃砂為衣。清湯每服六七十丸。
白話文:
將天麻、防風各取五錢,茯神、棗仁、人參、遠志、山藥、柏子仁、麥門冬各取一錢,川芎、羌活各取七錢,細辛取四錢,南星曲、半夏曲、石菖蒲各取八錢,當歸取二兩,全部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再以硃砂為外衣。每次服用六、七十顆,以清淡的湯送服。
5. 產後汗
凡分娩時汗出,由勞傷脾,驚傷心,恐傷肝也。《內經》云:「搖體勞苦,汗出於脾;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有所恐懼,汗出於肝。」產婦多兼此三者而汗出,不須即加斂汗之劑,能寧神而汗自止。若血塊作痛,耆朮未可遽加,宜服生化湯二三帖,以消痛,隨服加參生化湯,以止虛汗。
若分娩後倦甚,濈濈然汗出,形色又脫,此亡陽脫汗也。又當縱權速灌加參生化湯,倍用人參,以救危急,毋拘塊痛。夫汗乃心之液,榮於內為血,發於外為汗。值產婦亡血之後,又多汗,由勞驚恐懼所傷,神虛而不能鎮守其液也。治當健脾而斂水液之精歸脾,益榮衛以噓血歸源。
灌溉四肢,不使其妄行而為外汗。在雜症雖有自汗盜汗之分,其當歸六黃湯不可以治產後之自汗,並宜服加參生化湯,又加味補中益氣湯。若服參耆而汗不止,及頭出汗而不至腰足,乃危惡之症,必難療。
白話文:
產婦在生產時會出汗,是因為勞累損傷了脾、驚嚇傷了心、恐懼傷了肝。醫書上說,身體勞累過度,汗會從脾而出;受到驚嚇而耗損了精氣,汗會從心而出;感到恐懼害怕,汗會從肝而出。產婦通常會同時兼有這三種情況而導致出汗,此時不需要馬上使用收斂止汗的藥物,只要能讓精神安定,汗自然就會停止。如果出現血塊導致疼痛,不應立刻使用黃耆、白朮等藥物,應該先服用兩三帖生化湯來消除疼痛,之後再服用加上人參的生化湯來止虛汗。
如果產後感到非常疲倦,持續不斷地出汗,臉色又很差,這是因為陽氣虛脫所導致的虛脫汗。此時應該立即大量灌服加上人參的生化湯,並且加倍使用人參,來搶救危急情況,不必拘泥於是否有血塊疼痛。汗是心臟的液體,在體內是血液,發散到體外就成為汗。產婦在失血之後又大量出汗,是因為勞累、驚嚇、恐懼所傷,導致精神虛弱,無法控制體內的液體。治療上應該要健脾,將體內的水液精華歸於脾,並補養營衛之氣,使血液回到源頭,灌溉四肢,不讓它們胡亂運行而成為外汗。在其他疾病中,雖然有自汗、盜汗之分,但用當歸六黃湯並不能治療產後的自汗,應該服用加上人參的生化湯,或是加上補中益氣湯。如果服用人參、黃耆後汗依然不止,或是只有頭部出汗而腰部、足部不出汗,這是非常危險的症狀,難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