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印禪師

《女科秘旨》~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當歸散

當歸,川芎(各二兩),丁香(六錢),青皮(一兩),吳茱萸(五錢用桔梗湯泡炒黑),共和勻為末。溫酒調。每服五錢。

白話文:

當歸和川芎各取二兩,丁香取六錢,青皮取一兩,吳茱萸取五錢(先用桔梗湯浸泡後再炒黑),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溫熱的酒調和後服用。

2. 木香散

生地(二錢),枳殼,木香(各七錢五分),和勻為末。溫酒下三錢。

白話文:

將生地二錢、枳殼七錢五分、木香七錢五分,混合均勻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用溫酒送服。

3. 苦梗散

苦梗(一兩炒),生薑(五錢),水煎服。

又方,男子汗衣(燒灰存性),百沸湯調服。

一法,用鹽水探吐。或用灶心土為末。井水調服。(二錢)

白話文:

翻譯:

[苦梗散]

將炒過的苦梗一兩,加上生薑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一個方法是,取男子穿過的汗衣,燒成灰後,用剛煮沸的熱水調和後服用。

還有一個方法,可以用鹽水催吐。或者取灶台中心的土,磨成粉末,用井水調和後服用(約兩錢)。

4.

心主脈屬火。肝主筋屬氣。氣火相熾。則為瘈。治法平脈降火。兼養氣血。用鉤藤湯加柴胡。山梔。黃芩。白朮。若風痰上湧。加竹瀝。南星。半夏。如風邪急搐。加全蠍。殭蠶。若虧損氣血。宜八珍湯。加鉤藤。山梔若無力抽搐。角弓反張。汗出如珠等症。此肝經絕也不治。

(〔吳按〕瘈者即剛柔二痙。如類中風。乃傷寒之變症也。)

白話文:

心臟主管血脈,五行屬火;肝臟主管筋骨,五行屬氣。當氣和火兩者相互作用過於旺盛時,就會產生「瘈」的病症。治療方法要以平和血脈、降低火氣為主,同時兼顧滋養氣血。可以用鉤藤湯,再加入柴胡、山梔、黃芩、白朮等藥材。如果出現風痰上湧的症狀,則加入竹瀝、南星、半夏。如果是風邪導致的劇烈抽搐,則加入全蠍、殭蠶。如果是因為氣血虧損所致,則適合用八珍湯,再加入鉤藤、山梔。如果出現無力抽搐、身體反弓、汗如雨下等症狀,這是肝經衰竭的表現,就無法醫治了。

(吳按:所謂「瘈」,就是指剛痙和柔痙兩種,類似中風,是傷寒所引起的變化症狀。)

5. 鉤藤湯

鉤藤,當歸,茯苓,人參(各一錢),桔梗,桑寄生(各五分),水煎服。忌豬肉。炒。煎。若煩熱加石膏一錢五分。臨產加桂心(四發)

白話文:

鉤藤、當歸、茯苓、人參各取一錢的份量,桔梗、桑寄生各取五分的份量,用水煎煮後服用。服藥期間忌吃豬肉,烹調方式忌用炒或煎。如果出現煩躁發熱的症狀,可以加入石膏一錢五分。快要生產時,可以加入桂心四分的份量。

6. 眩暈

肝熱上攻太陽穴。胸膈涎壅。頭旋。目眩暈。或腮項腫核。(〔吳按〕兩腮腫核為痄腮。以靛花。柿油。調塗。即消。柿油乃補傘人所用。)

白話文:

肝火旺盛向上衝擊到太陽穴,導致胸口和隔膜之間有痰液阻塞,引起頭暈、眼睛發黑、昏眩,有時也會出現腮幫子和脖子腫脹的現象。(吳按:兩腮腫脹是痄腮,可以用靛花和柿油調和後塗抹,就會消腫。柿油是補傘的人使用的。)

7. 消風散

煅石膏,防風,羌活,甘菊,川芎,羚羊角,當歸,白芷,荊芥穗,大頭黃芩(各一錢),炙甘草,芽茶(各五分),水煎食遠服。

治諸風熱困倦。時發昏眩。

白話文:

將煅石膏、防風、羌活、甘菊、川芎、羚羊角、當歸、白芷、荊芥穗、大頭黃芩(每種各一錢)、炙甘草、芽茶(每種各五分),用水煎煮,在飯後稍遠的時間服用。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因為風熱引起的身體困倦疲勞,以及時常發作的頭昏眼花。

8. 犀角散

犀角,揀參(各錢半),山梔仁,羌活,黃連,青黛(各八分),川芎,茯苓,白芷,甘草(各一錢),生薑(三片),研食遠服三錢。

白話文:

犀角、揀參(各五分),山梔仁、羌活、黃連、青黛(各二點四克),川芎、茯苓、白芷、甘草(各三克),生薑(三片)。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九克,以溫水送服,並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