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秘旨》~ 卷三 (1)
卷三 (1)
1. 子懸
胎氣不和。濁氣舉胎。而上湊。胸腹脹滿。謂之子懸。然必面不赤。目不青者方是。不然則胎壞矣。
白話文:
胎兒與母體氣機不調和,濁氣上逆影響到胎兒,導致胸部和腹部感到脹滿,這被稱為子懸。但前提是臉色不紅、眼睛不青的情況下才是子懸,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意味著胎兒可能已經受到了損害。
2. 紫蘇飲
蘇葉(八分),人參,大腹皮,川芎,白芍,陳皮(去白),甘草(各一錢),當歸(酒浸二錢),薑(三片),蔥白(一根),空心服。此症挾氣者多。非紫蘇。腹皮。陳皮。川芎。無以疏其氣。非當歸。白芍。無以利其血。氣利血流而胎自下矣。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用人參、甘草補之。一補一瀉。推陳而致新也。
白話文:
蘇葉(八分),人參、大腹皮、川芎、白芍、陳皮(去白),甘草(各一錢),當歸(酒浸二錢),生薑(三片),蔥白(一根),空腹服用。此症多因氣滯引起。若不使用紫蘇、大腹皮、陳皮和川芎,無法宣發其氣。若不使用當歸和白芍,無法活血。氣順血通,胎兒自然會下落。邪氣聚集的地方,其氣一定虛弱。因此使用人參和甘草來補益。一補一瀉,以使新陳代謝。
3. 單氏子懸方
人參(一錢),白朮,當歸(各二錢),黃芩,川芎(各八分),紫蘇,陳皮,砂仁,甘草(各四分),如有氣加木香(三分),薑水煎。
白話文:
人參(五克),白朮、當歸(各十克),黃芩、川芎(各四克),紫蘇、陳皮、砂仁、甘草(各二克),如有氣體,則加木香(一點五克),用薑水煎煮。
子懸症。雖以紫蘇飲主之。若飲食不甘。兼以四君子。若內熱晡熱。兼以逍遙散。若胃火所致。則用四君子湯。加黃芩。枳殼。柴胡。梔子。若脾郁所致。則用歸脾湯。加柴胡。枳殼。
白話文:
子懸症,可以用紫蘇飲治療。如果飲食不香,可以配合四君子湯。如果內熱發燒,可以配合逍遙散。如果胃火導致,可以用四君子湯,再加黃芩、枳殼、柴胡、梔子。如果脾氣鬱結導致,可以用歸脾湯,再加柴胡、枳殼。
4. 子煩
心中煩懣不寧者是也。責之心虛有火。簡易方以竹葉湯主之。若左手寸脈微弱。則服柏子養心丸。或調補心丹。臨臥服。
白話文:
心裡煩躁不安的人是這樣。判斷是心虛有火。簡單的方子用竹葉湯為主。如果左手寸脈脈搏微弱。那麼服用柏子養心丸。或調補心丹。睡前服用。
5. 竹葉湯
白茯苓(二錢),防風(八分),麥冬,黃芩(各一錢),竹葉(九片),心驚膽怯。煩悶不安。
白話文:
- 白茯苓(12 公克)* 防風(4.8 公克)* 麥冬(6 公克)* 黃芩(6 公克)* 竹葉(9 片)症狀:* 心悸膽怯。* 煩悶不安。
6. 單氏竹葉安胎散
人參,棗仁(各一錢),白朮,當歸(各二錢),黃芩,遠志(各八分),川芎(七分),懷生地(一錢五分),竹葉(十片),陳皮(三分),麥冬(一錢),甘草(四分),薑棗引。如煩渴加竹茹一丸。有痰加竹瀝。薑汁。虛多用人參。脾常瀉。減去生地。麥冬。棗仁。
白話文:
- 人參、棗仁(各 6 克),白朮、當歸(各 12 克),黃芩、遠志(各 5 克),川芎(4.2 克),懷生地(9 克),竹葉(10 片),陳皮(1.8 克),麥冬(6 克),甘草(2.4 克),薑棗引。* 如果有煩渴,則再加入竹茹 6 克。* 如果有痰,則再加入竹瀝。* 加入薑汁。* 如果虛弱多用人參。* 如果脾常瀉,則減少生地、麥冬、棗仁。
夫人肺臟寒而熱乘於心。則令心煩。停痰積飲。在心胸之間。或衝於心。亦令心煩。若熱而煩者。但熱而已。若有痰飲而煩者。嘔吐涎沫。惡聞食氣。煩躁不安也。治內熱用竹葉湯。痰滯用二陳湯。加白朮。黃芩。枳殼。氣滯用紫蘇飲。氣鬱用分氣飲。加川芎。脾胃虛用六君子湯。
白話文:
一個人如果肺臟虛寒,而熱邪乘於心臟,就會導致心煩意亂。痰液和飲邪積聚在心胸之間,或衝擊心臟,也會導致心煩意亂。如果只是熱邪引起的煩躁,症狀就是煩熱而已。如果有痰飲引起的煩躁,患者會嘔吐涎沫,厭惡聞到食物的氣味,煩躁不安。治療內熱可以用竹葉湯。治療痰飲滯留可以用二陳湯,再加入白朮、黃芩、枳殼。治療氣滯可以用紫蘇飲。治療氣鬱可以用分氣飲,再加入川芎。治療脾胃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
加紫蘇。山梔。再人足太陰脾經之氣。通於口。手少陰心經之氣。通於舌。若孕婦臟腑氣虛。榮衛不理。陰陽隔絕。熱乘於心脾。津液枯少。故心煩而口乾也。若系胃經實火。竹葉石膏湯。系胃經虛火。人參黃耆散。系胃經虛。補中益氣湯。系脾氣鬱結。加味歸脾湯。系肺經虛熱。
白話文:
加上紫蘇、山梔,就能補充足太陰脾經的氣,溝通到嘴巴。而手少陰心經的氣,是溝通到舌頭的。如果孕婦的臟腑氣虛,榮衛(氣血)失調,陰陽間隔,熱氣侵犯到心脾,津液枯少,所以會感到心煩而口乾。
如果是胃經實火,可以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如果胃經虛火,可以用人參黃耆散來治療。如果是胃經虛症,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是脾氣鬱結,可以用加味歸脾湯來治療。如果是肺經虛熱,可以服用滋陰降火的中藥。
紫蘇飲。系肝經火動。加味逍遙散。系腎經火動。加味地黃丸。
白話文:
紫蘇飲:由於肝經上火所引起的。加味逍遙散:由於腎經上火所引起的。加味地黃丸:由於腎經上火所引起的。
(〔吳按〕煩輕躁重。躁為陰虛。陽無所附。虛陽外越。孤陰失守。久則暴脫。經云陰虛無驟補法。計在潛陽。此至精微之旨也。)
白話文:
煩躁的情況下,如果輕微的煩躁比較容易處理,嚴重的煩躁則是因為陰虛。當體內陰液不足時,陽氣就沒有足夠的基礎來依附,導致虛弱的陽氣向外散失,單獨的陰液無法保持穩定,長時間這樣下去可能會突然脫離。經典中提到,對於陰虛的情況不能急於補充,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安撫和固守陽氣。這是一個非常精妙而重要的原則。
(吳按)浮躁為輕,沉重為重。躁屬陰虛。陽無所附著。虛陽外散。孤陰失去約束。時間久了就會突然脫離。經典上說:陰虛沒有速補的方法。計在於潛藏陽氣。這是非常精微奧妙的道理。
白話文:
浮躁的病症較輕,沈重的病症較重。浮躁屬於陰虛,這是因為陽氣沒有依附的地方,虛弱的陽氣向外散失,單獨的陰失去了控制。時間長了就會突然出現脫離的情況。經典中提到:陰虛沒有快速補充的方法,關鍵在於隱藏和保護好陽氣。這是一個非常精細且深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