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秘旨》~ 卷二 (6)
卷二 (6)
1. 子氣
懷胎三月以後。兩足浮腫。行步艱難。食不甘味。且喘狀如水氣。名曰子氣。古方一主於濕。大率浮腫。因脾虛者多。若喘則因肺腎。蓋以脾主四肢。脾氣虛弱。不能制水。而發腫。肺腎少母氣滋賴。則氣促滿悶。治宜補兼分利。與子腫互考。日腫夜消。如血虛更健脾兼養其血。
用川芎。當歸。茯苓。白朮。白芍。陳皮。秦艽。如心下脹。是濁氣礙於上焦。加厚朴。貝母。香附。前胡。大腹皮。蘇葉等。一二味。若喘加杏仁。甚者加炒蘇子。
按此症始自兩足。漸至喘悶似水。足趾出水。謂之子氣。乃婦人素有風氣。或衝任有血風。不可作水。妄投湯藥。當以天仙藤散主之。
白話文:
懷孕三個月後,如果孕婦雙腳浮腫,走路困難,吃東西沒味道,而且呼吸急促像有水腫一樣,這就叫做「子氣」。古代的藥方大多認為是濕氣引起的,而大部分的浮腫,多半是因為脾虛造成的。如果呼吸急促,則是因為肺和腎的虛弱。因為脾掌管四肢的活動,如果脾氣虛弱,就不能控制水分,因而引起浮腫。肺和腎如果沒有母親的氣血滋養,就會呼吸急促、胸悶。治療上應該補氣兼利水,和一般的孕婦水腫互相參考比較。如果白天腫脹晚上消退,可能是因為血虛,更應該健脾兼補血。
可以用川芎、當歸、茯苓、白朮、白芍、陳皮、秦艽等藥材。如果覺得心下脹悶,是濁氣阻礙了上焦,可以加厚朴、貝母、香附、前胡、大腹皮、蘇葉等一兩味藥。如果呼吸急促,可以加杏仁,嚴重的話可以加炒過的蘇子。
這種病症開始於雙腳,漸漸發展到呼吸急促像有水,甚至腳趾會出水,這就叫做「子氣」。這多半是因為婦女原本就有風邪,或是衝任二脈有血風。不能把它當作一般的水腫來治療,隨便亂用湯藥。應該用天仙藤散來治療。
2. 天仙藤散
天仙藤(即青木香洗略炒),香附(炒),陳皮,甘草,烏藥(各等分),和勻為末。每服三錢。姜三片。蘇葉三片。木瓜三片。同煎空心服。三服後腫消。此方單氏作煎湯。加紫蘇四分。如虛加人參。白朮。當歸。如不效。兼服補中健脾之藥。(〔吳按〕以後三味。另煎水。送前藥末。)
白話文:
將天仙藤(也就是青木香,洗淨後稍微炒過)、炒過的香附、陳皮、甘草、烏藥,這五種藥材等比例混合,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三片生薑、三片紫蘇葉、三片木瓜一起煎煮,在空腹時服用。服用三次後腫脹就會消退。這個方子,單氏的做法是直接煎湯服用,並且加入四分的紫蘇。如果體質虛弱,可以加入人參、白朮、當歸。如果效果不佳,需要同時服用補中健脾的藥。(吳按:後面的三味藥,另外煎水,用來送服前面磨好的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