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其蓁

《女科指掌》~ 卷之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6)

1. 經病疼痛

【歌】,臨病疼痛有多般,不識根源治便難,未至先疼因實積,去空覺痛是虛寒,復庵治血先調氣,產寶臨經莫嗜酸,氣滯風寒兼血澀,更參脈證下湯丸。

白話文:

疾病症狀的疼痛很多,若不瞭解根本原因,很難治療。在疼痛出現之前,因實熱而引起疼痛,而疼痛在空虛時出現,是虛寒症狀。復庵先生說治療血病,先要調整氣。產寶湯在經期來臨時不要服用。氣滯、風寒和血澀同時發作,再參考脈象和症狀開藥用湯丸治療。

【論】,經水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若外虧衛氣充養,內乏榮血灌溉,而被風寒勞役,經候欲行先身痛也。其或風冷客於胞中,而動衝任之脈,故腹痛也。

白話文:

【論】,經血的功用是運行血氣,溝通陰陽,以榮養全身。如果外在虧損衛氣的充養,內在缺乏榮血的灌溉,而受到風寒勞役,經期即將來臨的時候身體就會疼痛。如果風寒之邪客於胞中,而衝動衝任之脈,所以就會腹痛。

【脈】,沉緊細動皆主腹痛,陽弦頭痛,陰弦腹痛,肝脈若弦月水不利,腰腹疼痛,月水不通,繞臍寒疝痛。其脈沉緊,此由血積不散,為氣所沖,新血與故血相搏故痛。

白話文:

【脈象】,沉脈緊脈細脈動脈皆主腹痛,陽脈弦脈主頭痛,陰脈弦脈主腹痛,肝脈若弦脈則月經不利,腰腹疼痛,月經不通,繞臍寒冷疝痛。脈沉而緊,這是因為瘀血不散,為氣所衝,新血與瘀血相搏所以疼痛。

腹痛

腹痛雖云衝任傷,須分氣血與陰陽,風寒濕熱參虛實,看脈推源用古方。

風冷:經來衝任傷風冷,腹內綿綿痛不停,足冷脈遲頻欲嘔,桂枝桃核及溫經。

溫經湯。

白話文:

腹痛並非單純衝任脈受損,必須分辨出是氣血問題還是陰陽失調。要考量是否涉及風寒、濕熱或是虛實不調,並且根據脈象追本溯源,選擇相應古方進行治療。

若為風冷所引起的腹痛,通常會在經期時因衝任脈受風冷侵襲而導致腹痛,疼痛感持續且緩慢,同時伴有腳部冰冷、脈搏遲緩和頻繁想要嘔吐的症狀。此時可使用桂枝桃核溫經湯進行治療。

桂枝桃核溫經湯。

寒濕:經水如同豆汁形,腹中㽲痛不安寧,脛浮兩尺皆沉細,四物湯煎合五苓。

白話文:

寒濕:經血像豆漿的形狀,腹中疼痛不安寧,小腿浮腫而且兩尺脈搏都沉細,可以用四物湯加五苓散合煎服用。

血澀:臨經先有腹中疼,血澀因而即不行,漸漸痛來移趨下,調榮順氣可和平。

八物湯。

氣滯:氣滯胞門經不通,腹中疼痛往來攻,脈沉走注牽腰脅,抑氣延胡大有功。

食積:婦女炎天臨月經,誤傷生冷忽然停,後來欲至先疼痛,琥珀延胡及胡苓。

小琥珀散。

虛痛:經來腰腹痛悠悠,過後緣何反不休,脈弱痛綿手可按,必然血少是根由。

八珍湯加延胡、香附、炮薑。

實痛:痛陣攻衝血不行,按之破滿手難迎,便知裡實宣通好,氣血流行痛自平。

瓦壟子丸,玉燭散。

頭痛

臨經頭痛著風寒,莫作尋常一樣看,發表必須兼養血,一七五積自能安。

身痛

白話文:

【血澀】:在行經前,腹部會先感到疼痛,接著血液運行受阻,逐漸地,這種疼痛會向下移動。調理血液的流通和順暢,可以達到平靜的效果。

【八物湯】:

【氣滯】:氣流在腹部凝滯,導致經血流通不暢,引起腹痛,脈象沈實,疼痛在腹部往來攻擊,使用抑制氣息和疼痛的藥物效果顯著。

【食積】:在炎熱的夏天接近經期時,不慎吃了冷食導致經血停止,後來想要來經卻先感到疼痛,可用琥珀、延胡和茯苓來治療。

【小琥珀散】:

【虛痛】:來經時,腰部和腹部會感到持續的疼痛,但過了一段時間後,疼痛反而不停止,脈象微弱,疼痛緩慢,可以用手輕按感受到,這是因為血液不足所致。

【八珍湯加延胡、香附、炮薑】:

【實痛】:疼痛突然襲擊,血液無法正常流通,按壓腹部時感到沈重且難以接受,這表示腸胃有實邪,需要通調,使氣血流通,疼痛自然會消失。

【瓦壟子丸,玉燭散】:

【頭痛】:在行經時因風寒引起的頭痛,不能視為普通的頭痛來對待,需要同時發汗和滋養血液,這樣疼痛才能得到安撫。

【身痛】:在文中未詳細描述,可能指的是全身的疼痛,但具體治療方法未列出。

臨經身痛如何斷,或冒風邪氣血虛,調衛祛風兼補血,古方趁痛飲堪除。

白話文:

如果出現經期身痛該如何判斷呢?可能是風邪侵襲、氣血虛弱所致,治療時應調理衛氣、祛除風邪,同時補益氣血,古方趁著疼痛飲用能消除病痛。

腰痛

經病如何腰亦疼,只因兩腎系胞門,內經具載今拈出,化育根基在一元。

琥珀散。

失血心痛

失血心疼人罕知,只因血統在心脾,去多治本歸脾好,治標先將補血脾。

白話文:

【腰痛】

古人認為腰痛與經絡及腎臟有密切關係,因為腎主骨,與腰有關。在中醫經典《內經》中有詳細論述,腰痛的根源就在於此。腰痛的根本原因,在於身體的「一元」(這裡指的是生命的基礎能量或氣)在運轉過程中的不暢通。

琥珀散是一種治療腰痛的方劑,主要成分為琥珀,具有安神、止痛的作用。

【失血心痛】

失血後的心痛,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是因為血流不足影響了心臟功能。中醫認為心與脾相連,血由脾運輸到全身,包括心臟。在治療這種情況時,如果失血較多,應該從根本上治療脾臟,以補充血液;如果只是暫時的心痛,則可以先進行補血的治療。

2. 經病發熱

【歌】,勞熱神思多困倦,客邪口燥及心煩,內傷有瘀成潮熱,外感無時熱又溫,平昔經前實積看,去多經後作虛論,實宜清解虛溫補,寒熱譫言另立門。

白話文:

  • 疲勞過度、思慮過多,容易導致疲倦昏沉。

  • 外邪入侵,會引起口乾舌燥、心煩意躁。

  • 內傷瘀血,會產生潮熱。

  • 外感風寒,會導致不時發熱,或溫熱。

  • 向來月經前有實熱證狀,經後則有虛熱證狀。

  • 適宜清除熱邪,溫補虛弱的體質。

  • 寒熱錯雜、神志不清,另屬另一種病症。

【論】,王太僕曰: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是無火也,當治其心。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助其腎。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腎虛則寒動於中,心虛則熱伏於內。李氏曰:潮熱有時為內傷、為虛熱,無時為外感、為實。虛者,大溫經湯。實者,四物湯加柴胡、黃芩。經閉者,滋血湯。骨蒸者,大胡連丸、烏雞丸。五心煩熱,四物加胡連、川連。無汗者,茯苓補心湯。有汗者,加味逍遙散。

白話文:

【討論】,王太僕說:如果大寒且嚴重,熱敷也不覺得熱,這是沒有火的緣故。熱來了又去,白天出現晚上消失,晚上發作白天停止,這是沒有火的緣故,應該治療他的心。如果大熱且嚴重,寒敷也不覺得冷,這是沒有水的緣故,應該幫助他的腎。心盛則產生熱,腎盛則產生寒,腎虛則寒氣在體內活動,心虛則熱氣隱伏在體內。李氏說:潮熱有時是內傷、虛熱所致,沒有特定時間則是外感、實熱所致。虛熱者,用大溫經湯治療。實熱者,用四物湯加柴胡、黃芩治療。經閉不通的,用滋血湯治療。骨熱如蒸的,用大胡連丸、烏雞丸治療。五心煩熱,用四物湯加胡連、川連治療。沒有汗的,用茯苓補心湯治療。有汗的,用加味逍遙散治療。

【脈】,洪數有力是為實熱,細數無力即是虛熱。浮主外邪,沉乃里熱,表裡虛實,以此分別,臟腑經絡,具在脈訣。

平時發熱

白話文:

在脈象上,脈搏洪大、數、有力是為實熱,脈搏細、數、無力即是虛熱。脈浮主於外邪,脈沉為裡熱,表裡虛實,以此來區分,各臟腑經絡的脈象,都記載在脈訣中。

平時發熱必偏陽,人瘦陰虛火自狂,能戒五辛如淡食,勝如煎服地黃湯。

臨經發熱

血去陰虛內熱生,口乾煩躁不和平,行過初至須分治,客實虛潮另有名。

勞熱

白話文:

平時發熱一定是偏向陽性體質,人瘦陰虛火氣就會旺盛,如果可以戒掉五辛,就像清淡飲食一樣,比煎服地黃湯還有效果。

因勞發熱為勞熱,肢體痠痛盜汗多,煩躁不寧神困倦,急投良劑免沉疴。午前熱屬氣分,清心蓮子飲。午後熱屬陰分,地黃湯。若勞心者,天王補心丹。勞力者,加味逍遙散。

客熱

白話文:

因疲勞引起的發熱就是勞熱,症狀有四肢痠痛、盜汗多,煩躁不安、精神倦怠,及時服用良藥避免病情加重。早上發熱多屬於氣分熱,服用清心蓮子飲。下午發熱多屬於陰分熱,服用地黃湯。如果是因操勞心力所引起的,服用天王補心丹。如果是因操勞體力所引起的,服用加味逍遙散。

客熱皆由元氣虛,衛家淺薄外邪居,心煩口渴肌膚燥,加味逍遙治有餘。《良方》曰:經行體虛,溫暖過度,外邪乘之,故曰客熱,其狀上焦胸膈之間虛熱,口燥心煩,手足壯熱是也。

白話文:

身體出現熱症,皆因元氣虛弱,不能抵禦外邪入侵。患者會心煩、口渴、皮膚乾燥。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

《良方》中說,女性在經期如果身體虛弱,又有過度溫補,外邪就會乘虛而入,這就是所謂的「客熱」。客熱的癥狀包括上胸膈間虛熱、口乾心煩、手足發熱等。

潮熱

要知潮熱陽明實,熱至如潮不失期,若是太衝停瘀血,桃仁承氣可行之。

實熱

脈洪有力名為實,熱在先前經未行,便閉唇焦兼口渴,可煎玉燭把衣更。

虛熱

脈來無力便知虛,陰不足兮氣有餘,必是去多經水後,六神補血自能除。

寒熱

白話文:

【潮熱】 要瞭解潮熱是陽明經的實熱症狀,熱如同潮汐般有規律地出現。若是由於太衝穴堵塞、積聚瘀血所導致,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實熱】 脈搏洪大有力就是實熱的表現,熱源在於身體的前半部,經血尚未流通。會出現嘴脣乾燥、口渴等症狀,可以煎煮玉燭湯來改善。

【虛熱】 如果脈搏微弱無力,就是虛熱的徵兆。這是因為陰液不足,但氣卻有餘。通常是在月經過後,體內能量流失過多所引起,需要通過六神補血的方法來恢復。

【寒熱】 寒熱混雜,是指既有寒症的表現,又有熱症的症狀,這可能是由於體內陰陽失調,或者外邪入侵所引起的,需要根據具體症狀進行對症下藥。

寒熱雖云外中風,陰虛陽弱不相同,更尋氣血分虛實,寒熱交爭又一宗。經曰:陽虛則惡寒,陰虛則發熱,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陰不足則先熱後寒。陰陽不調之,故當分氣血虛實治之。寸口脈微為陽不足,則陰氣上入於陽中,宜補中益氣湯。尺部脈弱為陰不足,則陽氣下陷於陰中,宜益陰地黃丸。若怒動肝火者,小柴胡湯。寒熱交爭,生地黃丸。

白話文:

寒熱,雖然說都是風,但體內的陰虛陽虛不一樣。還要看氣血的虛實,寒熱交爭又是另一種情況。醫書上說:陽虛就會怕冷,陰虛就會發熱,陽氣不足就會先冷後熱,陰氣不足就會先熱後冷。陰陽不調和的緣故,所以要分別看氣血的虛實來治療。

寸口脈搏微弱是陽氣不足,則陰氣上升而進入到陽中,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尺部脈搏虛弱是陰氣不足,則陽氣下降而進入到陰中,應該服用益陰地黃丸。如果生氣引動肝火的人,服用小柴胡湯。寒熱交爭,服用生地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