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指掌》~ 卷之三 (18)
卷之三 (18)
1. 小產
【歌】,婦人小產可寒心,或用芎歸或用參,去血過多宜大補,停痰昏悶服烏金。
【論】,《產寶》曰:凡驢馬有孕,牡者近身則蹄之,名曰護胎,所以絕無小產之患。人之胎,系胞中氣血養之,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欲火一動則精神走泄,火擾於中則胎墜矣。齊仲甫曰:小產有下血不止、血凝不出二症,蓋血得寒則凝,得熱則行,若墜胎損經,其血不止,必煩悶而死。或因風冷墜胎,血冷相搏,氣虛血逆,甚則血結不出,搶上攻心,悶絕而死。當溫經逐寒,其血自行。若血淋瀝不止,是衝任氣虛,不能約束,宜膠艾湯。大抵腹痛者為實,按之更痛,手不可近者,宜逐瘀生新,芎歸湯、失笑散之類是也。不腹痛者為虛,按之痛減者亦為虛,宜用溫補,四神湯、炮薑、肉桂之類。
【方】
烏金散
好墨(二兩燒赤醋淬七次,又燒赤放冷研),沒藥,血竭(各五錢),麝(一分)
為末每服溫酒調一錢,如血迷,童便調服二錢立醒。
當歸散
當歸(一兩五錢),阿膠(三兩),艾葉(一兩),川芎(一兩)
每用四錢水煎入薑汁一匙,生地汁五合煎五六沸,溫服。
白話文:
【歌訣】
婦女小產後可能感到寒冷不適,可以使用川芎、當歸或人參來調理。如果出血過多,應該大補氣血;如果痰多胸悶,可以使用烏金散。
【論述】
《產寶》這本書說:凡是驢馬懷孕時,公的靠近就會踢牠,這叫做保護胎兒,因此牠們不會有小產的問題。人的胎兒,是靠胞中的氣血來滋養的,安靜就能使精神穩定,躁動就會導致胎兒消亡。如果慾火一動,精神就會耗散,火氣擾亂體內就會導致胎兒滑落。齊仲甫說:小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出血不止,一種是血凝結無法排出。血遇寒就會凝結,遇熱就會流通。如果墜胎損傷經絡,導致出血不止,一定會煩躁不安而死。有時因為受風寒而墜胎,寒氣導致血液凝滯,氣虛血逆,嚴重時血液結塊無法排出,向上衝到心臟,導致悶絕而死。這時應該溫經散寒,血自然會流通。如果出血淋漓不斷,是因為衝脈和任脈的氣虛弱,無法約束血液,應該使用膠艾湯。一般來說,腹痛屬於實證,按壓時更痛,甚至不能讓人觸碰的,應該使用活血化瘀、促進新生的藥方,例如川芎當歸湯、失笑散等。如果不腹痛,或是按壓時疼痛減輕,則屬於虛證,應該使用溫補的藥方,例如四神湯、炮薑、肉桂等。
【藥方】
烏金散
好的墨(二兩,燒紅後用醋淬七次,再燒紅放冷研磨成粉),沒藥,血竭(各五錢),麝香(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調服。如果昏迷不醒,用童子尿調服二錢,馬上就能醒來。
當歸散
當歸(一兩五錢),阿膠(三兩),艾葉(一兩),川芎(一兩)
每次取四錢加水煎煮,加入一匙薑汁和五合生地汁,煮沸五六次後溫服。
2. 異產
【歌】,風雷晦冥合陰陽,惡氣乘胎產異常,更有異中還異者,相期博學漫推詳。
【論】,李時珍曰:胎十月而生常理也。而有七月、八月生者,十二、三月生者,十四、五月生者,或云氣虛也。《醫學正傳》言:有十七、八月至二十四、五月生者。劉敬叔異死言太源溫盤古,孕三年乃生,豈亦氣虛耶。今孕七月生者多育,八月生者多夭,是七變而八不變也。《晉書》符堅母孕十三月而生,《漢書》堯及昭帝皆孕十四月生,劉聰母孕十五月而生,搜神記云黃帝孕二十五月而生,皆常中之異者也。胞門子臟為奇恆之府,所以為生人之戶,常理也。而有自脅產,自額產,自背產,自髀產者何也。豈子臟受氣駁離,而其繫有不同。如宋史所記,男陰生於脊,女陰生於頭之類耶。《史記》云:陸終氏娶鬼方之女,孕而左脅出三人,右脅出三人。如修已背坼而生禹,簡狄胸坼而生契也。魏黃初六年,孔羨表言汝南屈壅妻王氏生男,從右脅下小腹上出,子母全安。異死曰:晉時李宣妻樊氏義熙中懷孕不生,而額上有瘡,兒從瘡出。又趙宣母妊,股髀作癢,搔之成瘡,兒從瘡出。嵩山記陽翟有婦人妊三十月,兒從母背出,五歲便入山學道去。琅琊鈔云成化中宿州,婦孕脅腫如癰,及期兒從癰出,瘡痏隨合,其子名佛記兒。隆慶五年二月唐山縣民婦有孕,左脅腫起,兒脅生,子母俱無恙,此皆產理異中之異者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故有子。七七天癸絕,無子常理也。乃有十二歲而生子者,如褚記室所載,平江蘇達卿之女類是也。有婦人五十、六十而生子者,如遼史所載,亟普妻年六十生二男一女,此則異中之常者也。《玄珠密語》曰:人生三子主太平,人生三女主淫失,政人生十子,諸侯競位。人生肉塊,天下饑荒,此就人事而論,氣化所感,別有所關也。如西樵野記載,嘉靖己酉橫涇傭農孔方忽患膨脹,憒憒幾數月,自脅產一肉塊,剖視之,一兒肢體,毛髮悉具也。又有人生於卵,生於馬之類,徐偃王之母產卵,棄之,孤獨老母取伏之,出一兒。漢末有馬生人,名曰馬異,此皆造化無窮之變異也。
白話文:
【歌】 風雷交加,天色昏暗,陰陽二氣交會之時,若有邪惡之氣侵入母體,就可能導致生產時出現異常。更有一些罕見的特殊情況,實在是太過奇特了,需要廣泛學習,深入研究才能理解。
【論】 李時珍說,一般來說,胎兒懷孕十個月就會出生。但也有懷孕七個月、八個月就出生的,也有十二、三個月,甚至十四、五個月才出生的,這或許是因為母體氣虛的緣故。《醫學正傳》記載,還有懷孕十七、八個月到二十四、五個月才出生的。劉敬叔在《異苑》中提到太源溫盤古懷孕三年才生下孩子,難道也是因為氣虛嗎?現在懷孕七個月出生的嬰兒大多能養活,但八個月出生的嬰兒卻大多夭折,可見七個月是變數,而八個月是定數。《晉書》記載,符堅的母親懷孕十三個月才生下他,《漢書》記載,堯和漢昭帝都是懷孕十四個月才出生,劉聰的母親懷孕十五個月才生下他,《搜神記》記載,黃帝懷孕二十五個月才出生,這些都是正常情況中的特殊現象。胞門和子宮是人體奇特的器官,是孕育生命的通道,這是一般情況。但也有從脅部、額頭、背部、大腿根部等地方產下嬰兒的情況,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子宮受氣混亂,導致胎兒附著的位置不同?就像《宋史》所記載的,男性生殖器長在背部,女性生殖器長在頭部那樣嗎?《史記》記載,陸終氏娶了鬼方的女子,懷孕後從左脅生下三個孩子,又從右脅生下三個孩子。就像鯀的妻子背部裂開生下禹,簡狄胸部裂開生下契一樣。魏黃初六年,孔羨上奏說,汝南屈壅的妻子王氏生了一個男孩,從右脅下的小腹處出生,母子平安。在《異死》中記載,晉朝時,李宣的妻子樊氏在義熙年間懷孕後一直沒有生產,額頭上長了瘡,孩子竟從瘡口出來。又記載趙宣的母親懷孕後,大腿根部發癢,抓撓後形成瘡口,孩子從瘡口出來。嵩山記記載,陽翟有個婦人懷孕三十個月,孩子從背部出生,五歲就入山學道去了。琅琊鈔記載,成化年間,宿州有個婦人懷孕後脅部腫脹如癰,到生產時孩子從癰中出來,瘡口隨即癒合,這個孩子名叫佛記兒。隆慶五年二月,唐山縣有位婦人懷孕後左脅腫脹,孩子從脅部出生,母子平安。這些都是生產現象中極為罕見的情況。女子二七(十四歲)天癸至,任脈通暢,所以能生育。七七(四十九歲)天癸絕,就不能生育,這是一般規律。但也有十二歲就生孩子的,就像褚記室所記載的,平江蘇達卿的女兒就是這樣。也有婦女五、六十歲才生孩子的,就像《遼史》記載的,亟普的妻子六十歲生了兩個男孩一個女孩,這都是特殊情況中的常見現象。《玄珠密語》說:人生三個兒子主太平,人生三個女兒主淫亂失德,如果人生十個兒子,諸侯就會爭奪王位。如果生出肉塊,天下就會饑荒,這是從人事角度來看,氣化所感應的結果,其中另有原因。就像《西樵野紀》記載,嘉靖年間,橫涇有個傭農孔方忽然患上腹脹,昏昏沉沉了好幾個月,從脅部產下一塊肉塊,剖開一看,裡面竟然是一個肢體、毛髮都齊全的嬰兒。又有人生於卵,生於馬等等,徐偃王的母親產下卵,丟棄後被一位獨居老婦撿去孵化,生出一個男孩。漢末有馬生人,名叫馬異,這些都是造化無窮的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