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其蓁

《女科指掌》~ 卷之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7)

1. 誤服毒藥

【歌】,誤服湯丸胎氣傷,攻衝腹痛實徬徨,先煎甘豆湯頻服,知母芎歸亦可嘗。

【論】,立齋曰:妊娠誤服毒藥,胎動不安者,甘草、黑豆、淡竹葉水濃煎服以解之。若頓僕,用阿膠散送知母丸。若下血腹痛,佛手散、子母丸。去血過多,八珍湯加益母。

【方】

阿膠散

生地,當歸,白芍,阿膠,黃耆,艾葉,甘草,砂仁

知母丸

知母(焙,為末)

棗肉丸如彈子大,每服化下一丸。

白扁豆散

扁豆(生,為末)

每服三錢,米飲調下。

白話文:

【歌訣】

不小心吃錯了藥丸,傷到了胎氣,導致肚子劇烈疼痛,實在令人徬徨無助。這時,可以先頻繁服用煎煮過的甘草黑豆湯,也可以嘗試服用知母和芎歸這兩種藥材。

【論述】

李時珍說:懷孕期間如果誤服毒藥,導致胎動不安,可以用甘草、黑豆、淡竹葉濃煎成湯服用來解毒。如果孕婦突然昏倒,可以用阿膠散配著知母丸服用。如果出現下血和腹痛,可以用佛手散和子母丸來治療。如果出血過多,可以用八珍湯加入益母草來調理。

【藥方】

阿膠散

生地、當歸、白芍、阿膠、黃耆、艾葉、甘草、砂仁。

知母丸

知母(烘乾後磨成粉)。 將棗肉搗成泥,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顆,用水化開服下。

白扁豆散

白扁豆(生的,磨成粉)。 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調和後服用。

2. 孤漿

【歌】,娠妊水下曰孤漿,脾弱元虛氣血傷,糯米黃耆湯早服,免教子母兩分張。

【論】,《脈經》曰:婦人懷軀六七月,暴下鬥余水,其胎必依而墜,此非時孤漿預下,氣血皆虛故也。大金曰:妊娠忽下黃汁如膠,或如豆汁,胎動腹痛者宜。

黃耆糯米湯

黃耆(六兩,炒),糯米(五合)

一方有川芎,水七升煮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白話文:

歌訣:

懷孕期間羊水提早破裂,稱為「孤漿」,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元氣不足、氣血虧損所導致的。應及早服用黃耆糯米湯,才能避免母子分離的悲劇。

論述:

《脈經》提到,婦女懷孕六七個月時,突然大量流出羊水,胎兒必定會因此滑落。這就是因為還不到生產時間,羊水就提早流出,是氣血虛弱的緣故。《大金方》則說,孕婦如果突然流出像膠水或豆漿一樣的黃色液體,並且伴隨胎動、腹痛,也應該服用此藥。

黃耆糯米湯:

黃耆(六兩,炒過),糯米(五合)

另一種配方則加入川芎,用水七升煮成三升,分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3. 鬼胎

【歌】,聞說鬼胎如抱甕,面青脈澀腹如冰,雄黃斬鬼班玄散,先哲傳留暗室燈。

【論】,人之臟腑調和,氣血充實,則風邪鬼魅不能幹之,若榮衛虛損,精神衰弱,妖魅魍魎得入臟腑,狀如懷子,名曰鬼胎。虞天民曰:鬼胎屬思想所致,蓋晝之所思,即夜之所見。凡男女之性淫而虛者,肝腎相火無時不起,故勞怯,人多夢與鬼交,故鬼者為胎也。非實有鬼,神交接成胎也。故曰思想無窮,所願不遂,發為白淫白濁,流於子宮,結為鬼胎。本婦自己血液淫精結聚成塊耳。

【方】

雄黃丸

雄黃,鬼白,莽草,硃砂,巴豆(去油各五錢),獺肝(炙黃八錢),蜥蜴(炙),蜈蚣(各一條炙)

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溫酒下,頃下如蛇蟲乃愈。

斬鬼丹

吳茱萸,川芎,秦艽,柴胡,芫花(醋炙),巴戟,巴豆霜,姜蠶

蜜丸酒下七丸,出惡物愈。

班玄丸

斑蝥(炒),玄胡索(各三錢)

末服五分酒下,酒糊丸服亦可。

白話文:

聽說鬼胎就像抱著一個甕,臉色發青,脈搏細澀,肚子像冰一樣冰冷。用雄黃可以斬除鬼怪,用班玄散可以驅散,這是古代賢哲流傳下來的治療方法,就像在黑暗房間裡點亮一盞燈。

人如果五臟六腑協調,氣血充足,那麼風邪鬼魅就不能侵犯。如果身體虛弱,精神衰退,妖魔鬼怪就會侵入臟腑,外觀就像懷孕一樣,就叫做鬼胎。虞天民說:鬼胎是思想導致的,因為白天想的事情,晚上就會在夢中出現。凡是男女,性慾強盛又身體虛弱的,肝腎的相火會不停地產生,所以會勞累虛弱,很多人會夢見與鬼交合,所以所謂的鬼胎就是這樣來的。並不是真的有鬼神交合而產生胎兒。所以說思想無窮,願望無法實現,就會導致白淫、白濁,流到子宮,結成鬼胎。本質上是婦女自己的血液和淫精凝聚成塊而已。

以下是相關的藥方:

雄黃丸

雄黃、鬼白、莽草、硃砂、巴豆(去除油脂,各五錢)、獺肝(烤黃,八錢)、蜥蜴(烤)、蜈蚣(各一條,烤過)。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蜂蜜煉成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空腹用溫酒送服三丸,不久就會排出像蛇蟲一樣的東西,病就好了。

斬鬼丹

吳茱萸、川芎、秦艽、柴胡、芫花(用醋炙過)、巴戟、巴豆霜、殭蠶。

用蜜煉成丸,用酒送服七丸,排出污穢物就會痊癒。

班玄丸

斑蝥(炒過)、玄胡索(各三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每次用酒送服五分,也可以用酒糊製成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