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其蓁

《女科指掌》~ 卷之三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4)

1. 妊娠吐血

【歌】,怒氣傷肝血上衝,勞傷風熱不相同,須知實火宜清理,虛火滋陰可奏功。

【論】,妊娠吐血者,皆由臟腑有傷而致也。或用心太過,或思慮傷脾,或怒氣傷肝,氣逆於上,血隨而溢,心悶胸滿,久而不已,多致墜胎。若心悶甚者不治。

薛立齋曰:血症若肝火妄動,先用小柴胡去半夏加山梔、生地,次用四物加黑山梔,或加味逍遙散去丹皮。若肝經風熱,防風子芩丸。心經有熱,硃砂安神丸。心氣不足,補心湯。思慮傷心者,妙香散。胃經有火,犀角地黃湯。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鬱結傷脾,加味歸脾湯。

肺經有火,黃芩清肺飲。氣虛不能攝血,補中益氣湯。腎經虛火,地黃丸。但看虛實分治,實火可瀉,法當清熱以養血,虛火可補,法當滋陰以補水,則當自安。若執尋常治血之法,而用行血消血之藥,則胎自墜矣。

白話文:

【歌訣】

孕婦吐血,可能是因為發怒導致肝臟受損,使血氣上衝;也可能是因為過勞或感受風熱所引起,病因不盡相同。如果是實火引起的,就應該清熱瀉火;如果是虛火引起的,就應該滋陰降火,才能有效治療。

【論述】

孕婦吐血,多半是因為內臟功能受損所導致。可能是因為過度操勞心神、思慮過度傷及脾臟,或是因為發怒傷了肝臟,導致氣血逆行向上,血液跟著溢出,造成心悶胸滿,如果長期不治療,容易導致流產。如果心悶的情況非常嚴重,通常很難治癒。

名醫薛立齋說:血症如果是因為肝火旺盛,先用小柴胡湯(去除半夏)加上山梔子、生地黃;接下來用四物湯加上黑山梔子,或者用加味逍遙散(去除牡丹皮)。如果是肝經風熱,可用防風子芩丸。如果是心經有熱,可用硃砂安神丸。如果是心氣不足,可用補心湯。如果是思慮過度傷心,可用妙香散。如果是胃經有火,可用犀角地黃湯。如果是因為吃太多油膩食物積熱,可用加味清胃散。如果是因為情緒鬱結傷及脾胃,可用加味歸脾湯。

如果是肺經有火,可用黃芩清肺飲。如果是氣虛導致無法控制血液,可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腎經虛火,可用地黃丸。治療上要仔細辨別虛實,實火可瀉,治療方法應該以清熱養血為主;虛火可補,治療方法應該以滋陰補水為主,如此才能安胎。如果只是依照一般治療血症的方法,而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就會導致流產。

2. 胎漏下血

(激經,胞阻,濕胞)

【歌】,下血腹痛名胞阻,膠艾芎歸最有靈,非時卒下為胞漏,月事依期號激經,尿血溺時常有血,漏胞血去不曾停,更有肝風榮實症,防風丸服與黃芩。

【論】,胎漏者,由衝任脈虛,不能約制手太陽、少陰之經血也。懷妊之人經水不行者,壅之以養胎,蓄之以為乳也。若衝任氣虛則胞內泄不能制其經血,故月水時下,亦名胞漏血,則盡人斃矣,此虛症也。

張仲景曰:婦人宿有症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症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胚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此宿病也。婁全善曰:妊娠經來不多,飲食精神如故,六脈和緩滑大無病者,血盛有餘也。兒大能飲自不來矣,此緩症也。

《百問》曰:胎息未實,勞力觸犯,或食毒物,或房勞驚恐,致令子宮虛滑,經血淋瀝,敗血湊心,子母難保,此急症也。《產集》曰:肝經有風,榮經既為風所勝,則所下者,非養胎之血,作漏胎治則誤,宜防風黃芩丸,此實症也。《金匱要略》曰:妊娠下血,腹中痛者,為胞疽,芎歸膠艾湯。

《千金方》曰:妊娠下血不止,名曰漏胞,胞干便死,宜用生地黃八兩,以清酒三升,煮減半,絞去滓服。《脈經》曰:婦人經水下但為微少,師脈之反言有軀。其後審,然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陰陽俱平,榮衛調和,按之滑浮之,則清陽明:少陰,各如經法。

身反灑淅,不欲食飲,頭痛心亂,嘔噦欲吐,呼則微數,吸則不驚,陽多氣溢,陰滑血盛,滑則多實,立經養成,所以月見陰,見陽。精汁凝,胞散,散者損墜,設復陽盛雙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曾有妊娠月信不斷而胎不損,產科熊宗古曰:婦人血盛氣衰,其體必肥,是以月信來而胎不損,若作漏胎治,則胎必墜,若不作漏胎治,則胎未必墜,誠有旨也。

【方】

膠艾四物湯

當歸,川芎,生地,白芍,阿膠,艾葉

防風黃芩丸

防風(一兩),黃芩(醋炙黑兩)

末之酒糊丸米飲下三錢。

止漏散

乾生地(四兩),炮姜灰(二兩)

為末空心米湯調服,二錢服。

備金散

香附(醋炒黑),當歸,五靈脂(炒黑)

為末米湯調服二錢,加炒黑荊芥,醋炒地榆尤妙。

白話文:

胎漏下血

【歌訣】

下血又腹痛的情況,稱為「胞阻」,用膠艾湯和芎歸湯最有效。不是經期突然出血,稱為「胞漏」,若是按時來月經,則稱為「激經」。尿尿時常常帶血,或是漏血持續不止,可能是胞漏。另外,若有肝風導致的血熱症狀,可以服用防風丸和黃芩來治療。

【論述】

所謂的胎漏,是因為衝脈和任脈虛弱,無法約束手太陽經和少陰經的血。懷孕的人,經血會停止,是因為經血被積蓄起來用來養育胎兒,並轉化為乳汁。如果衝任脈的氣虛弱,子宮內就無法控制經血,導致月經時來,這種情況也稱為胞漏。如果持續大量出血,會危及生命,這種屬於虛症。

張仲景說:婦女如果原本就有疾病,在停經未滿三個月時,卻發生持續出血不止,而且胎動在肚臍上方,這是因為原本的疾病損害了胎兒。懷孕六個月時才開始胎動,是因為前三個月經血排出時胎兒已經形成了。如果出血不止,是因為原本的疾病沒有消除,這是宿疾導致的。婁全善說:懷孕時經血量不多,飲食和精神狀況都正常,六脈平和且滑大,沒有其他疾病,表示氣血旺盛有餘。等到胎兒長大後,自然就不會再有經血了,這種情況屬於緩症。

《百問》中說:胎兒尚未穩定時,如果過度勞累或接觸到有毒物質,或是性生活過度、受到驚嚇,都會導致子宮虛弱滑脫,經血淋漓不斷,敗血上衝心臟,母子都難以保全,這屬於急症。《產集》中說:肝經有風,血脈被風邪所傷,導致流出的血並非滋養胎兒的血。若當成一般漏胎治療,就會誤診。應該用防風黃芩丸來治療,這屬於實症。《金匱要略》中說:懷孕時如果下血且腹痛,這是胞疽,可以用芎歸膠艾湯來治療。

《千金方》中說:懷孕時下血不止,稱為漏胞。如果子宮乾枯,胎兒就會死亡,應該用生地黃八兩,加入三升清酒煮到剩下一半,濾去藥渣後服用。《脈經》中說:婦女經血量很少,醫師透過脈象發現異狀。要仔細判斷是哪種類型的脈象,才能區分病因。醫師說:如果寸口脈的陰陽平和,營衛調和,按下去時感覺滑潤而浮起,表示清陽明和少陰脈正常運行。

身體時冷時熱、不想吃東西、頭痛心煩、噁心想吐,呼吸時呼氣較快,吸氣則正常,表示陽氣偏盛,陰液充盛,脈象滑則多實,這是形成月經的原因。月經來潮屬於陰,不來潮屬於陽。精液凝結,胞胎會分散,分散就容易損傷或墜落。如果陽氣過盛可能懷雙胞胎,如果陽氣不足,就會導致激經。曾經有孕婦月經不斷,但胎兒安然無恙,產科醫生熊宗古說:婦女如果氣血旺盛但氣虛,身體通常會比較肥胖,所以月經來潮但胎兒不受影響。若當成一般漏胎治療,就會導致胎兒流產。若不當成漏胎治療,則胎兒不一定會流產。這些說法都很有道理。

【藥方】

  • 膠艾四物湯: 當歸、川芎、生地、白芍、阿膠、艾葉

  • 防風黃芩丸: 防風(一兩)、黃芩(用醋炙黑,二兩),將藥材磨成粉,用酒糊做成藥丸,用米湯送服三錢。

  • 止漏散: 乾生地(四兩)、炮姜灰(二兩),將藥材磨成粉,空腹用米湯調服二錢。

  • 備金散: 香附(用醋炒黑)、當歸、五靈脂(炒黑),將藥材磨成粉,用米湯送服二錢,加入炒黑的荊芥和用醋炒過的地榆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