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其蓁

《女科指掌》~ 卷之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9)

1. 子癇

【歌】,忽然昏冒不知人,有間蘇來發作頻,此是風邪肝木病,羚羊角散效如神。

【論】,《產寶》曰:風是四時八方之氣,常以節氣之日候之風,從其鄉來者,謂之虛邪賊風,逢人之虛而中之者,隨其所在而病也。夫五臟六腑之俞皆在於背,臟腑虛者感發難治。若傷太陽之經,復遇寒濕相搏,口噤脊強,名曰風痙。妊娠而發者,昏冒不識,人須臾則醒,醒後復發,名曰子癇,又名子冒。久則發痙,宜千金羚羊角散,或葛根湯加竹瀝。

【方】

羚羊角散

羚羊角,五加皮,防風,當歸,酸棗仁,白茯神,獨活,甘草,川芎,木香

姜引水煎。

葛根湯

葛根,茯苓,人參,澤瀉,甘草,防己,防風,當歸,川芎,獨活

水煎,臨服加竹瀝半杯,薑汁兩匙。

白話文:

【歌訣】 忽然昏倒,失去意識,不知道身邊的人,過一會兒又會醒來,但發作頻繁。這是因為風邪侵犯肝臟所引起的疾病,使用羚羊角散會有神奇的效果。

【論述】 《產寶》這本書說:風是四面八方、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的氣,通常以節氣當天的風向來判斷。從非其時序、不應出現的風向吹來的風,稱為「虛邪賊風」,這種風容易趁著人體虛弱的時候侵入,並隨著侵入的部位而引發疾病。人的五臟六腑在背部都有穴位,如果臟腑虛弱,就容易受到風邪侵襲,導致疾病難以治癒。如果風邪侵犯太陽經脈,又遇到寒濕之氣相互搏擊,就會出現口噤、脊椎僵硬的症狀,稱為風痙。懷孕婦女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會昏倒,失去意識,不知道身邊的人,但過一會兒會醒來,醒來後又再次發作,這種情況稱為子癇,也叫子冒。如果持續發作,就會出現抽搐,應該使用千金羚羊角散,或是葛根湯加竹瀝來治療。

【藥方】

羚羊角散 羚羊角、五加皮、防風、當歸、酸棗仁、白茯神、獨活、甘草、川芎、木香。 用薑片引藥,加水煎煮。

葛根湯 葛根、茯苓、人參、澤瀉、甘草、防己、防風、當歸、川芎、獨活。 加水煎煮,服藥前加入半杯竹瀝,兩匙薑汁。

2. 子喑

【歌】,子喑言低不出聲,少陰絡壅不能鳴,清心降火調心腎,分娩經通語自清。

【論】,《內經》黃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何也。岐伯對曰:胞之絡脈絕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曰:治之奈何。曰:無治也,當十月復。馬玄臺曰:舌云九月腎經養胎,故喑似拘泥,但九月之時,兒體已長胞絡,宮之絡脈繫於腎者,阻絕不通,故間有之。蓋腎之脈下貫於腎,上系舌本,脈道阻絕,則不能言,至分娩後能言也。博陵醫之神者曰:郝翁有一妊娠,喑嘿不能言,郝曰:兒大經壅,故不能言,兒生經通,自能言矣。蕭賡六曰:內經大奇論以胞精不足善言為死,不言為生,此可驗,九月而喑,非胞精之不足,故當十月而復也。

白話文:

【歌訣】

嬰兒出生時聲音低微,甚至無法出聲,這是因為少陰經絡阻塞,導致發不出聲音。治療方法要清心降火,調理心腎功能,並疏通分娩時的經絡,等經絡暢通後,自然就能發出清晰的聲音了。

【論述】

《黃帝內經》中,黃帝問道:有人懷孕九個月時卻突然失聲,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胞胎的絡脈斷絕了。黃帝問:這又怎麼說呢?岐伯解釋:胞胎的絡脈是連接著腎臟少陰經脈的,這條經脈貫穿腎臟,並連接到舌根,所以無法說話。黃帝問:那要怎麼治療呢?岐伯說:不用治療,等到十個月,胎兒出生後自然會恢復。

馬玄台說:雖然有說法認為懷孕九個月時腎經用來滋養胎兒,所以失聲,似乎有些道理,但更精確來說,是因為懷孕九個月時,胎兒身體已經長大,胞胎絡脈,也就是子宮連接到腎臟的絡脈,因為阻塞而不通暢,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腎經的脈絡向下貫穿腎臟,向上連接到舌根,一旦脈道阻塞,就無法發出聲音,等分娩後就能說話了。

一位被譽為醫術高超的博陵醫生說:郝翁遇到一個懷孕的婦人,失聲說不出話,郝翁說:這是因為胎兒長大導致經絡阻塞,所以無法說話,等胎兒出生,經絡暢通,自然就能說話了。

蕭賡六說:內經提到一個很奇特的觀點,認為胞胎精氣不足時,會說話,反而會死;而不說話反而會活,這可以驗證這個觀點。懷孕九個月時失聲,並不是因為胞胎精氣不足,所以等到十個月生產後就能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