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其蓁

《女科指掌》~ 卷之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8)

1. 子滿

【歌】,脹滿心胸氣不舒,要分虛實漫躊躇,風邪水搏多因實,病後而成又屬虛。

【論】,《產寶》曰:妊娠經血壅閉養胎,或挾水氣,水血相搏致令腫滿,皆由脾胃虛弱,不能制水,名曰子滿。若水停不去,浸漬入胎,則令胎壞。診其脈浮、腹脹、喘息者,胎必壞也。澤瀉散。妊娠心靜氣和則胎自安穩,若中風寒,邪氣或有觸犯,則隨邪生病。如經血壅閉養胎,忽然胸腹虛腫脹悶,是胎中挾水,脾主肌肉,肌肉空虛,水氣氾濫,故令身腫。然其由或因泄瀉下利,虛損脾胃,或因內熱煩渴,引飲太過,或因關門不利,小便澀少,濕漬脾胃,皆致腫滿,大抵生於五六月之間。蓋胎大則腹滿而氣浮矣。

【方】

澤瀉散

澤瀉,枳殼,茯苓,木通,大腹皮,桑白皮,姜皮

加砂仁水煎服。

防己湯

桑白皮,防己,茯苓,紫蘇,木香,砂仁

姜水煎。

白朮散

白朮(一兩炒焦),陳皮,姜皮,大腹皮(各五錢)

為末,米飲調二錢。

白話文:

【歌訣】

胸口脹滿,氣不順暢,要分辨虛證實證,不要猶豫。外感風邪或水邪相搏多為實證,病後形成的多為虛證。

【論述】

《產寶》說:懷孕時經血閉塞用來養胎,或者夾雜水氣,水和血互相搏擊導致腫脹滿悶,這些都是由於脾胃虛弱,不能控制水液,稱為「子滿」。如果水液停滯不去,滲入到胎中,就會導致胎兒損壞。診斷時如果脈象浮、腹部脹滿、呼吸急促,那麼胎兒必定會損壞。可以用澤瀉散來治療。懷孕時心平氣和,胎兒自然安穩,如果感受風寒,邪氣侵犯,就會隨之產生疾病。比如經血閉塞用來養胎,突然出現胸腹虛腫脹悶,這是胎中夾雜水液,脾主管肌肉,肌肉空虛,水氣氾濫,所以導致身體腫脹。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腹瀉下利,虛損脾胃,或者因為內熱煩躁口渴,飲水過多,或者因為小便不暢,小便量少,濕氣浸漬脾胃,都會導致腫脹滿悶,大多發生在懷孕五六個月之間。因為胎兒長大,腹部就會脹滿,氣也容易上浮。

【藥方】

澤瀉散

澤瀉、枳殼、茯苓、木通、大腹皮、桑白皮、姜皮。

加入砂仁,用水煎服。

防己湯

桑白皮、防己、茯苓、紫蘇、木香、砂仁。

用薑水煎服。

白朮散

白朮(一兩,炒焦)、陳皮、姜皮、大腹皮(各五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二錢。

2. 子氣

【歌】,子氣先從腳面浮,涓涓不治恐長流,全生白朮天仙散,利水扶脾厥疾瘳。

【論】,妊娠三月以後,兩腳面漸腫,行走艱難以致喘悶,飲食無味,似水氣狀,腳趾間有黃水出,謂之子氣,直至分娩方消。此因素有風寒濕氣及脾虛者,雖不可妄投湯藥,亦慮將產之際有不測之虞。宜服天仙藤散以疏郁。

陳良甫曰:妊娠兩腳浮腫,名曰脆腳。因脾衰不能制水,水血相搏所致,宜全生白朮散健脾土。齊仲甫曰:子氣不可作水病治,反傷元氣,有此者必易產,因胞中水血多故也。初妊者,胎必壞,育亦行遲痿躄。《名醫錄》曰:宋少主與徐文伯微行,見一妊足腫不能行,少主脈之曰:此女胎也。

文伯診之曰:此男胎,在左而黑,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惻然曰:臣請針之。刺三陰交,胎遂墜,男形而黑色,此足腫多男之徵也。

【方】

天仙藤散

天仙藤,香附,陳皮,甘草,紫蘇,木瓜,姜皮

全生白朮散

白朮(一兩炒),茯苓,陳皮,姜皮,大腹皮(各五錢)

為末米飲下二錢。

白話文:

【歌訣】

子氣這種情況最初會從腳面浮腫開始,如果輕微時不處理,恐怕會越來越嚴重。使用全生白朮散這種藥方,可以利水並增強脾的功能,這樣就能治好這種疾病。

【論述】

婦女懷孕三個月以後,兩腳腳面會逐漸腫脹,導致行走困難,甚至會喘氣、胸悶,吃東西也沒味道,看起來像是水腫的樣子。腳趾之間還會流出黃色的水,這種情況就叫做子氣,通常要等到生產完才會消退。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體內本來就有風寒濕氣,或是脾胃虛弱。雖然不能隨便亂吃湯藥,但也要擔心生產時可能會發生意外。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天仙藤散來疏通體內鬱積的氣。

陳良甫說:懷孕期間兩腳浮腫,叫做「脆腳」。這是因為脾胃虛弱,無法控制體內的水分,導致水和血混合在一起造成的。應該使用全生白朮散來健脾。齊仲甫說:子氣這種情況不能當作一般的水腫來治療,這樣反而會傷害身體的元氣。有子氣的孕婦通常會比較容易生產,因為她們子宮內的水分和血液比較多。剛懷孕就出現子氣的,胎兒可能會流產,就算沒有流產,也會發育遲緩,甚至導致殘疾。《名醫錄》記載:宋朝一位皇帝和徐文伯微服出巡時,看到一位孕婦腳腫得無法行走。皇帝為她把脈,說是懷了女兒。徐文伯診斷後說是懷了男孩,而且胎兒在左側呈現黑色。皇帝很生氣,想剖開孕婦肚子來驗證,徐文伯於心不忍,說:「請讓我用針灸試試。」他在孕婦的三陰交穴位扎針,結果胎兒就流出來了,是個黑色的男胎。可見腳腫通常是懷男胎的徵兆。

【藥方】

天仙藤散

天仙藤、香附、陳皮、甘草、紫蘇、木瓜、薑皮

全生白朮散

炒白朮(一兩)、茯苓、陳皮、薑皮、大腹皮(各五錢)

將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