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指掌》~ 卷之三 (5)
卷之三 (5)
1. 子煩
【歌】,內心焦煩號子煩,金為火爍是根源。心煩肺熱多消渴,若是胸煩嘔吐翻,鬱悶不舒胎氣熱。但煩無疾是虛煩,若兼恍惚心驚悸,竹葉門冬不可喧。
【論】,妊娠苦煩悶者,以四月受少陰君火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以養氣。若母心驚膽寒有鬱悶,名子煩也。《產寶》曰:子煩有四證,有中心煩,有胸中煩,有產煩,有子煩,皆熱也。肺虛而火乘之,則心煩也。停痰積飲而嘔吐涎沫,惡聞食氣,胸中煩也。但熱而煩,似無疾者,虛煩也。氣血停積,虛熱相搏,氣鬱不舒,煩躁吐沫,劇則胎動不安,均為子煩也。竹葉湯、麥門冬飲、氣滯紫蘇飲、痰竹瀝湯。
【脈】,子煩屬熱,脈必洪數,沉氣滑痰,虛則無力。【方】
竹葉湯
防風,黃芩,麥冬,茯苓,竹葉,山梔,當歸
《外臺秘要》有竹瀝無竹葉,一方有知母無梔、芩、當歸。
麥門冬飲
麥冬,人參,茯神,生地,黃芩,犀角,甘草,蓮心
竹瀝湯
竹瀝(一升),茯苓(四兩),麥冬,防風,黃芩(各三兩)
水四升煮二升,入竹瀝分三服。知母丸一味為末,棗肉丸服,治誤服藥而虛煩不安者。
白話文:
【歌訣】
心中焦躁煩悶稱作子煩,這是因為體內金屬之氣被火燒灼的緣故。心煩伴隨肺熱,容易口渴,如果是胸口煩悶,還會嘔吐不止,可能是因為鬱悶不舒,胎氣鬱熱。只有煩躁卻沒有其他疾病,是虛煩的表現。如果同時感到恍惚、心悸,可以用竹葉和麥門冬來治療。
【論述】
懷孕期間感到煩悶,是因為四月份胎兒接受少陰君火來滋養精氣,六月份則接受少陽相火來滋養氣血。如果母親受到驚嚇、膽怯、或有鬱悶情緒,就叫做子煩。《產寶》這本書說,子煩有四種情況:心中煩躁、胸中煩躁、生產時煩躁、以及子煩本身。這些都屬於熱證。肺虛導致火氣侵擾,就會出現心煩。如果痰液積聚,導致嘔吐痰沫、厭惡食物氣味,那就是胸中煩躁。只有熱感和煩躁,看起來像沒有其他疾病的,是虛煩的表現。氣血瘀滯,虛火與實熱互相搏擊,導致氣機鬱結不暢,會出現煩躁、吐沫,嚴重的話會引起胎動不安,這些都是子煩。可以用竹葉湯、麥門冬飲、氣滯紫蘇飲、痰竹瀝湯來治療。
【脈象】
子煩屬於熱證,脈象必定洪大且跳動快速,也可能出現脈沉、氣滯、滑脈、有痰。如果是虛證,脈象則會無力。
【方劑】
-
竹葉湯: 防風、黃芩、麥門冬、茯苓、竹葉、山梔子、當歸。 《外臺秘要》記載的竹葉湯沒有竹葉,而是用竹瀝代替;另一個方劑則是用知母代替山梔子、黃芩、當歸。
-
麥門冬飲: 麥門冬、人參、茯神、生地、黃芩、犀角、甘草、蓮心。
-
竹瀝湯: 竹瀝(一升)、茯苓(四兩)、麥門冬、防風、黃芩(各三兩)。 用水四升煮至二升,加入竹瀝後分三次服用。另有一種知母丸,將知母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丸藥服用,用於治療因誤服藥物而導致的虛煩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