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其蓁

《女科指掌》~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惡阻

【歌】,惡阻生於二月時,心煩悶亂食難施。胚胎經隧多壅塞,濁氣攻衝運化遲,氣鬱停痰兼胃實,虛寒肝火併憂思,大都止嘔調脾胃,順氣和中最得宜。

白話文:

【歌】

懷孕後兩個月出現的惡阻,會讓人心情煩躁、食慾不振,是因爲胚胎發育引起的經絡壅塞,濁氣侵襲導致運化遲緩,氣鬱痰阻加上胃部實熱,虛寒肝火鬱結加上憂慮思慮過度。治療時,主要以止嘔、調脾胃、順氣和中爲主。

【論】,惡阻者,謂妊娠吐嘔、噁心、頭眩、惡食、擇食是也。《產寶》謂之子病。巢氏謂之惡阻。陳良甫謂胃氣怯弱,中脘停痰,脈息和順,但四肢沉重,頭眩擇食,惟嗜酸鹹,甚者寒熱嘔吐,胸膈煩滿,半夏茯苓丸。張仲景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於法六十日當有此症,設有醫者治逆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金匱要略》曰: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

白話文:

**【論述】**惡阻是指懷孕後出現嘔吐、噁心、頭暈、厭食、挑食等症狀。在古代醫書《產寶》中,將其稱為「子病」,巢氏則稱之為「惡阻」。陳良甫認為,惡阻是胃氣虛弱,中脘停痰引起的,脈象和順,但四肢沉重,頭暈挑食,只喜歡吃酸的和鹹的食物,嚴重的還會出現寒熱嘔吐,胸膈煩滿。他推薦使用半夏茯苓丸來治療。張仲景說,婦女懷孕後脈象平穩,但陰脈小弱,會感到口渴但不想吃東西,沒有寒熱症狀,這就是妊娠反應。根據醫理,懷孕60天後就會出現這種症狀。如果醫生治療不當,導致嘔吐加劇,那麼就必須停止治療。在《金匱要略》中,記載了一個治療妊娠嘔吐不止的方法: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

【脈】,嘔吐痰水寸必沉滑,澀郁遲寒微虛數熱,怒氣傷肝脈弦而弱,或虛或實有力無力。痰水

惡阻多因胃有痰,飲隨氣上亦相參,二陳砂藿堪和胃,若喜酸嘗主是男。戴復庵曰:胎前惡阻見物嘔吐,嗜酸鹹物,多臥少起,俗名病鬼。蓋其人宿有痰飲,血壅遏而不行,飲隨氣上停滯肝經,故喜酸物,金能剋木,以辛勝之,小半夏茯苓湯主之,或二陳湯砂仁藿香

白話文:

孕吐多是胃中有痰,而且痰液隨著氣往上升也是因素之一,二陳、砂仁、藿香可以調理胃。如果喜歡吃酸味的食物,通常生下來的是男寶寶。戴復庵說:懷孕前,如果孕吐並伴隨嘔吐、喜愛吃酸鹹的食物、喜歡躺著、不喜歡起身,俗稱病鬼。這是因為這個人本來就有痰飲,而且血氣瘀阻、無法運行,痰飲隨著氣血上升,停滯在肝經,所以喜歡吃酸味的食物。金屬可以剋制木頭,用辛辣的藥物來勝過它,治療方藥是小半夏茯苓湯,或者二陳湯、砂仁、藿香。

虛寒

胃虛令人常吐食,胃冷無緣納水漿,二者必然脈遲細,人參半夏乾薑

白話文:

胃虛的人常常把食物吐出來,胃寒的人沒辦法喝水飲食,這兩者必定是脈搏遲緩細微,可以用人參、半夏、乾薑來治療。

肝火

小腹平明氣上衝,因而鬱塞滿胸中,厥陰相火衝於胃,茹橘蘆根用總同。羅大無曰:妊娠三月嘔吐惡阻,每至寅卯時覺小腹有氣上衝,然後膈滿而吐,此肝火挾衝脈之火上衝也,用沉香磨水,化抱龍丸一服,胸膈氣不升吐自止也。

白話文:

小腹、腹部滿悶,加上氣往上頂,所以胸口悶脹鬱塞,厥陰相火的火氣衝擊到胃,服用橘子、蘆根一起煎煮的湯藥來治療。羅大無說:懷孕三個月,出現嘔吐、消化不良,每到寅時、卯時,會覺得小腹有氣往上頂,然後感到胸膈滿悶而嘔吐,這是肝火挾帶著衝脈的火氣往上衝擊造成的,服用沈香磨成粉末調水,化開抱龍丸一服,胸膈之間的氣就不會往上衝了,嘔吐也就自然停止了。

氣鬱

氣鬱中焦嘔吐生,頭眩胸滿脹非輕,脈來左手弦而弱,苓半煎湯下抑青。朱丹溪曰:嘔吐暈眩,脈左弦而弱,此惡氣因怒氣所激,肝氣傷乃挾胎氣上逆,參朮補之非也,宜不能食下抑青丸,或砂仁炒為末,淡薑湯調服二錢。

白話文:

在中焦氣鬱結的同時,會產生嘔吐的症狀,頭暈目眩,胸悶氣脹還不止這些症狀,脈象左手診斷弦緊而且衰弱,以茯苓半夏湯加抑青丸進行治療。朱丹溪說:嘔吐暈眩的症狀,脈象左手診斷弦緊而且衰弱,這是因為邪氣因為憤怒的情緒而受到激發,損傷肝氣然後又挾帶胎氣往上逆行,使用人參和白朮來補益不是正確的方法,應該服用抑青丸,或者將砂仁炒過研成細末,用淡薑湯送服二錢。

胃實

氣血成胎二月間,中焦壅塞不能還,必然穢濁攻於胃,水穀如何得下關。蘆根湯。丹溪曰:妊娠嘔逆不食,心煩悶亂,乃是氣血積聚以養胎元,精血內郁,穢濁之氣上攻於胃,宜陳皮半夏湯

白話文:

當氣血凝聚成胎的頭兩個月,中焦受阻,無法回到原處,必定會使穢濁直攻胃部,水穀怎麼能夠順利地向下排出呢?取蘆根湯治療。朱丹溪說:懷孕期間嘔吐、反胃不想吃東西、心煩、煩躁不安,這是由於氣血積聚以養護胎元,精血內鬱,穢濁之氣上升侵犯胃,應該服用陳皮半夏湯治療。

用藥大法

李茂翁曰:左脈弱而嘔,服諸藥不止者,當服理血歸原藥則愈矣。經曰:無陰則嘔是也。歸原散。薛立齋曰:中脘停痰,二陳湯加枳殼,若飲食停滯,六君子湯加枳殼,若脾胃虛弱,異功散。胃氣不足,人參桔皮湯。氣惱加枳殼,胸脅痞悶加蘇梗,脅痛加柴胡,飲食少思六君子加枳殼、蘇梗,頭暈體倦六君子,脾胃虛弱,嘔吐不食,半夏茯苓湯白朮。蓋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砂仁善能安胎氣,健脾胃,予常用驗矣。

白話文:

李茂翁說:左脈虛弱而嘔吐,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法止嘔,當服用理血歸原藥,病情就會好轉。經書上說:「沒有陰液就會嘔吐」。薛立齋說:中脘停痰,服用二陳湯加枳殼,如果是飲食停滯,服用六君子湯加枳殼,如果脾胃虛弱,服用異功散。胃氣不足,服用人參桔皮湯。氣惱加枳殼,胸脅痞悶加蘇梗,脅痛加柴胡,飲食少思服用六君子加枳殼、蘇梗,頭暈體倦吃六君子,脾胃虛弱,嘔吐不吃東西,服用半夏茯苓湯加白朮。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砂仁能安胎氣,健脾胃,我常常使用,效果很好。

故王子亨白朮散、局方人參丁香散、楊振人參桔皮湯、齊自明醒脾飲,不用半夏亦可。

白話文:

因此,王子亨的白朮散、局方的人參丁香散、楊振的人參桔皮湯、齊自明的醒脾飲,不用半夏也可以。

【方】

半夏茯苓丸

茯苓,半夏,桔皮,枳殼,人參,甘草,乾薑

蜜丸每服二十丸。《肘後方》無薑、半。只五品。

乾薑人參半夏丸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生薑

糊丸,砂仁湯下。

橘皮竹茹湯

橘皮竹茹,茯苓,半夏,生薑

水煎服忌羊、雞、魚、面。

蘆根湯

生蘆根,桔皮,生薑,大腹皮枇杷葉

水煎。

歸原散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桔梗,甘草,枳殼,川芎當歸白芍丁香

白話文:

  • 人參:補氣健脾。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半夏: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排膿。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 枳殼:理氣導滯,消積化痰。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白芍:養血調經,緩中止痛。

  • 丁香: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薑棗水煎。

半夏茯苓湯

半夏,茯苓,生薑,桔皮,人參,旋覆花,白芍,甘草,川芎,桔梗,細辛,生地

白話文:

半夏:性味辛、溫,有化痰、止咳、降逆、平喘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喘息等症。

茯苓:性味甘、淡,有健脾、利濕、寧心之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水腫、心悸等症。

生薑:性味辛、溫,有發汗、散寒、止嘔、溫中止瀉之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症。

桔皮:性味辛、苦、溫,有理氣、化痰、燥濕之功效。常用於治療胸悶、腹脹、痰多、咳嗽等症。

人參:性味甘、微苦,性微溫,有補氣、益血、養陰、生津之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血虛、陰虛、津虧等症。

旋覆花:性味辛、甘,性微涼,有平肝、降壓、鎮痙之功效。常用於治療肝火旺盛、高血壓、抽搐等症。

白芍:性味酸、甘,性微寒,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陰虛、肝火旺盛、疼痛等症。

甘草:性味甘、平,有補氣、益中、調和諸藥之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中氣不足、諸藥不協調等症。

川芎:性味辛、溫,有活血、行氣、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瘀血、氣滯、疼痛等症。

桔梗:性味辛、苦,性微溫,有宣肺、止咳、祛痰之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

細辛:性味辛、溫,有發汗、散寒、溫中止瀉之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腹瀉等症。

生地:性味甘、寒,有養陰、清熱、涼血之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熱盛、血熱等症。

如熱去細辛加知母,瀉去生地,二服後,服茯苓丸。

二香散

香附(一兩),藿香(五錢),甘草(二錢)

為末砂仁湯調服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