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其蓁

《女科指掌》~ 卷之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3)

1. 夢與鬼交

【歌】,元神虛損被邪侵,鬼魅交通莫可禁,恍惚昏迷言語亂,調肝養血及清心。

【論】,人稟五行秀氣而生,五臟神氣而養,若調理失節,氣血衰微,或思想過度,神不守舍,則邪乘虛而入。其症隱避而不欲見人,時獨言笑,或時悲泣,面色不變是也。

【脈】,其脈沉遲而伏,或如鳥啄,或綿綿而來,不知度數,或乍大乍小,乍短乍長,皆邪脈也。【方】

茯神散

茯神,茯苓,人參,赤小豆,石菖蒲

水煎服。

妙香散

茯神,茯苓,黃耆,遠志,山藥(各一兩),甘草,人參,桔梗(各五錢),硃砂(三錢),木香(二錢五分),麝香(一錢)

酒服二錢。

鹿角散

生鹿角為末,酒服三錢,日三服。

桃仁丸

辰砂,檳榔,當歸,桃仁(各三錢),阿魏(一錢),沉香,麝香(一錢)

煉蜜丸梧子大,酒服十丸。

秦承祖灸鬼哭穴

病人兩手拇指相併,線紮緊合縫處,半肉半甲間灸七壯,必要四人四角一齊默火方妙,孫真人有十三鬼穴。

黃帝灸法:上唇里而中央肉弦上一肚如小麥大。

白話文:

夢與鬼交

【歌訣】

元神虛弱受邪氣侵擾,導致鬼怪邪祟干擾,無法阻止。症狀表現為精神恍惚、意識模糊、胡言亂語,此時應調理肝臟、滋養血液、清淨心神。

【論述】

人稟受五行精華之氣而生,依靠五臟精氣來滋養。如果調養失當,導致氣血衰弱,或因思慮過度,心神不寧,邪氣就會趁虛而入。這類病症患者會隱藏自己,不願見人,有時會自言自語、傻笑,有時又會悲傷哭泣,但臉色卻沒有明顯變化。

【脈象】

其脈象表現為沉遲而伏,或者像鳥啄般短促,或者像絲線般綿軟無力,難以捉摸脈搏跳動的次數。脈象有時忽大忽小,忽短忽長,這些都是邪氣干擾的脈象。

【藥方】

茯神散

茯神、茯苓、人參、赤小豆、石菖蒲

用水煎煮後服用。

妙香散

茯神、茯苓、黃耆、遠志、山藥(各一兩),甘草、人參、桔梗(各五錢),硃砂(三錢),木香(二錢五分),麝香(一錢)

用酒送服二錢。

鹿角散

將生鹿角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三錢,每日三次。

桃仁丸

辰砂、檳榔、當歸、桃仁(各三錢),阿魏(一錢),沉香、麝香(一錢)

用蜂蜜煉製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用酒送服十丸。

秦承祖灸鬼哭穴

將病人兩手大拇指併攏,用線緊緊綁住指甲與肉的交界處,在指甲與肉之間灸七壯。必須由四個人分別在四角同時點火灸才有效。孫思邈曾記錄有十三鬼穴。

黃帝灸法

在上嘴唇內側中央肉弦上,灸一壯,大小如小麥般。

2. 積聚癥瘕腸覃石瘕

【歌】,痃癖聚瘕痞疝症,血凝痰氣食兼成,難經五積由於臟,六聚相傳腑所生,腸覃經行氣分病,石瘕不月血相併,青黃燥血脂狐鱉,蝨發蛇魚亦瘕名。

【論】,經曰:腸覃者,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營,因而所繫,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腸覃也,氣病而血不病也。

晞露丸

石瘕者,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二者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

五積者,五臟所生,心曰伏梁,肝曰肥氣,脾曰痞氣,肺曰息賁,腎曰奔豚。六聚者,六腑所生也。痃生臍傍,癖在兩肋,痞在胸前,疝居小腹。食症、血症、氣癖、瘧癖,又有龍蛇魚鱉肉發蝨瘕等,皆事出偶爾,飲食間誤中之,留聚腹中,假血而成,自有活性,如永徽僧病噎,腹中一物如魚之類是也。他如敗梳治蝨瘕,銅屑治龍瘕,麴櫱治米瘕,石灰治酒瘕,茶泥治蛭瘕可以理解也。

皆因飲食不節,起居失宜,臟腑虧損,氣血乖戾,痰涎凝結,陰陽受傷,經絡隧道循行失度,所以發作則痛,甚則欲死,皆血之所為也。

【脈】,寸口沉而橫,脅下有積痛。六脈沉澀,皆主積痛。浮牢數緊,亦主積聚。少陰浮緊,緊則腹痛,半產,浮則亡血、惡寒、絕產。弦急者可治,虛弱者不治。

【方】

瓦壟子丸,五積丸,桃仁煎,晞露丸,李子豫八毒赤丸,太乙神明陷冰丸。

【針灸】

氣海在臍下一寸半,天樞在臍旁二寸,三報在巨闕下一寸章門在季脅端,胃脘穴在臍上四寸。

白話文:

歌訣:

腹部有結塊、痞塊、疝氣等疾病,多是因為血瘀、痰阻、氣滯或飲食積滯等原因形成。根據《難經》的說法,五積是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的,六聚是六腑功能失調造成的。腸覃是指月經期間發作的氣分病,石瘕是指月經不來且血瘀形成的疾病。還有青色、黃色、乾燥的血塊、脂肪、狐狸、鱉等形象來描述的結塊,以及像是蝨子、蛇、魚等形態的腹內結塊。

論述:

《黃帝內經》說:腸覃,是由於寒氣侵入腸道外側,與衛氣相互搏擊,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結成癖塊,滯留在體內,產生惡氣,最終形成息肉。初期像雞蛋大小,逐漸增大,最終像懷孕一樣。按壓時堅硬,可以移動,但月經仍然會按時來,這是腸覃,是氣的病變,血沒有問題。

石瘕,則是生長在子宮裡,由於寒氣侵入子宮口,導致子宮口閉塞,氣血不通暢,淤血無法排出,逐漸積聚變大,也像懷孕一樣。但月經不會按時來。這兩種疾病都發生在女性身上,可以通過藥物引導使其排出。

五積是指五臟功能失調引起的:心積叫做伏梁,肝積叫做肥氣,脾積叫做痞氣,肺積叫做息賁,腎積叫做奔豚。六聚是六腑功能失調引起的。痃是指肚臍旁邊的結塊,癖是指兩肋的結塊,痞是指胸前的結塊,疝是指小腹的結塊。還有因飲食引起的食積、血積、氣積、瘧疾引起的積塊,以及形似龍、蛇、魚、鱉、肉、毛髮、蝨子的結塊等,這些都是偶然發生的,由於飲食不當,停留在腹中,形成類似血塊的東西。這些結塊還具有活性,就像以前永徽年間有個僧人得噎病,肚子裡有像魚一樣的東西。其他像用舊梳子治療蝨子引起的結塊,用銅屑治療龍形結塊,用麴櫱治療米飯引起的結塊,用石灰治療酒引起的結塊,用茶泥治療水蛭引起的結塊,都是可以理解的。

這些疾病都是因為飲食不節制、生活不規律、導致臟腑虛弱、氣血不調、痰液凝結、陰陽失衡、經絡運行失常造成的。發病時會疼痛,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這些都與血瘀有關。

脈象:

寸口脈沉而橫,肋下有積塊疼痛;六脈沉澀,都主積塊疼痛;脈浮牢數而緊,也主積塊病。少陰脈浮而緊,脈緊則腹痛,可能導致流產;脈浮則代表失血、怕冷、可能絕育。脈弦急的可以治療,脈虛弱的則難以治療。

方劑:

有瓦壟子丸、五積丸、桃仁煎、晞露丸、李子豫八毒赤丸、太乙神明陷冰丸等方劑可以使用。

針灸穴位:

氣海穴在肚臍下一寸半,天樞穴在肚臍旁二寸,三報穴在巨闕穴下一寸,章門穴在季肋骨末端,胃脘穴在肚臍上四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