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其蓁

《女科指掌》~ 卷之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2)

1. 崩漏

【歌】,陰虛陽搏謂之崩,恚怒憂思風熱乘,陰絡受傷血內溢,脾家虧損外奔騰,悲哀太過心胞絕,涎滯中焦氣不增,更有陰陽崩兩說,須參脈症可為憑。

【論】,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又曰:悲哀太過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熱氣在中,故血走而崩也。忽然大下謂之崩,淋瀝不止謂之漏也。

【脈】,仲景曰: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弱不實,則谷消而水化。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榮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者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曰革,男子則亡血失精,婦人則半產漏下。尺脈急而弦大,風邪入少陰之經,女子則漏下赤白。漏血不止,脈小虛滑者生,大緊實數者死,日下赤白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浮者不治。

陰虛陽搏

尺脈虛微陰不足,寸如弦急陽有餘,必然失血崩中症,四物阿膠黑地榆。漏久而虛者,黑地黃丸。

勞傷衝任

衝任原來主月經,絡傷血溢不留停,備金散子宜調服,大劑芎歸極有靈。

涎郁胸膈

痰涎凝滯郁胸中,壅遏經隧氣不通,血不歸經因漏下,備金抑氣可收功。

風熱乘肝

風熱乘肝血妄行,頭痛脅痛目羞明,莎柴四物焦荊芥,一服教君疾自平。

烏金散。

思慮傷脾

憂愁思慮總傷脾,倦怠貪眠食不思,坤土卑監難攝血,歸脾加減最相宜。

暴怒傷陰

怒氣傷肝血不藏,忽然崩下甚徬徨,青皮香附炮焦黑,白芍芎歸及地黃。

元氣下陷

血脫多時氣必虛,陽生陰長理相宜,肝能生血調脾胃,歸草升柴參朮耆。

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崩漏

【歌訣】

陰虛導致陽氣亢奮稱為崩,因憤怒憂愁或風熱侵襲所致,使陰脈受傷,血從內溢出。若是脾胃虛損,則血會向外奔流不止。過度悲傷會使心胞受損,導致痰涎停滯於中焦,氣機無法上升。崩漏還有陰陽兩種說法,必須參考脈象和症狀才能判斷。

【論述】

《黃帝內經》說:「陰虛導致陽氣亢奮稱為崩。」又說:「過度悲傷會使心系急迫,肺葉擴張向上,導致上焦不通,熱氣停留在體內,所以血會亂走而崩潰。」突然大量出血稱為崩,淋漓不止則稱為漏。

【脈象】

張仲景說:「寸口脈微而緩,微表示衛氣虛疏,虛疏則皮膚空疏。緩表示胃氣虛弱不實,導致食物消化不良,水液停滯。食物進入胃,脈道才得以運行,水液進入經絡,血液才能生成。如果榮氣旺盛,則皮膚必定疏鬆,若三焦經脈斷絕,就叫做血崩。寸口脈弦而大,弦表示陰氣虛減,大則表示中空,虛減表示寒,中空表示虛,虛寒相搏,就叫做革脈。男子會因此亡血失精,婦女會因此流產或漏血不止。尺脈急促且弦大,是風邪侵入少陰經脈的表現,女子會漏下赤白帶。如果漏血不止,脈象呈現微小虛滑,則表示病情尚可治癒;如果脈象呈現大而緊實洪數,則表示病情危險。如果每天流下數升的赤白帶,脈象急疾,則表示病情危險;如果脈象遲緩,則表示病情尚可治癒。如果脈象浮,則難以治癒。

陰虛陽亢

尺脈虛弱而微細,表示陰液不足;寸脈弦急,表示陽氣有餘。出現這種情況,必然會出現崩中漏下的症狀,可以使用四物湯合阿膠、黑地榆來治療。若是漏血時間過長導致虛弱,則可使用黑地黃丸。

勞傷衝任

衝脈和任脈原本主管月經,若其經絡受損,導致血液溢出而無法停止。此時可服用備金散子來調養,若情況嚴重,則可使用大劑量的芎歸湯,效果顯著。

痰涎阻滯胸膈

痰涎凝結停滯在胸中,阻塞經絡,導致氣機不通。血液無法歸經,因此產生漏下。可以使用備金散來疏導氣機,有助於病情恢復。

風熱侵犯肝臟

風熱侵犯肝臟,導致血液妄行,會出現頭痛、脅痛、眼睛畏光等症狀。可以使用莎柴四物湯合焦荊芥來治療,服用後病情可自然平復。

憂思傷脾

憂愁思慮容易損傷脾臟,出現倦怠嗜睡、食慾不振等症狀。脾土虛弱難以攝血,可以使用歸脾湯加減來治療。

暴怒傷陰

暴怒傷肝,使肝臟無法藏血,導致血崩突然發生。可以使用青皮、香附炮焦黑,以及白芍、芎歸、地黃來治療。

元氣下陷

失血過多會導致氣虛,需要補陽以生陰。肝臟能夠生血,因此需要調養脾胃,可以使用歸、草、升、柴、參、朮、耆等藥物來治療。

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

2. 經閉

【歌】,二陽之病發心脾,血海無餘土已虧,氣結痰凝良有說,肝勞心損亦須知。東垣指出三焦病,學者宜將五臟推,血滯血枯當有別,通經不可浪施為。

【論】,經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潔古云:宜先降心火之劑,後服五補丸、衛生湯,治脾以養其血。經曰:二陽之病,發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為息奔者死,不治。經曰:有病胸脅支滿,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東垣曰:經閉不行有三,脾胃久虛,形體羸瘦,氣血俱衰,以致經水斷絕,或因勞心,心火上行,月事不來,胞脈閉也,治宜安心補血,瀉火則經自行,此上焦心肺有熱而不行,一也。或病中消,胃熱善飢,漸瘦,津液不生,蓋經乃血脈津液所化,津液既為熱爍,肌肉漸瘦,時見煩渴,血海乾枯,宜瀉胃之燥熱,補益氣血,則經自行,此中焦胃熱而不行,二也。或心胞絡脈洪數,時見大便閉,小便難而經水斷絕,血海乾枯,治宜調血脈,除胞絡中相火,則經自行,此下焦胞絡熱結而經不行,三也。

【脈】,寸脈弦,關脈沉,是肝病也,兼主腹痛,孔竅生瘡。尺脈滑,氣血實,經不利。尺脈絕不至,兼主少腹引腰痛,氣攻胸臆也。少陰脈弱而微,微則少血。寸口脈浮而弱,浮則為虛,弱則無血。脈來至如琴絃者,苦少腹痛,月水不利也。肝脈沉主月水不利,腰腹痛。尺脈來而斷續者,月水不利,腹不通,繞臍痛,其脈沉緊,此由寒氣客於血室,血凝不行也。

血熱

清熱瀉火出東垣,病屬三焦必熱煩,玉燭三和分上下,經水調後必調元。

三和湯,玉燭散,二氣丸。

風冷

熱則宜通冷則凝,腹中瘕聚結如冰,或緣勞役兼驚恐,久則傷肝寒熱增。

千金桃仁丸,晞露丸。

痰阻

痰滯胞門氣不清,久而食少熱寒生,肥人血海偏脂滿,去積消痰經自行。

瓦壟丸。

血結

血結胞中病鬱陶,精神減少欲成勞,寒宜三壘三方治,熱用羅君血極膏。

氣滯

婦女偏多執性情,哀懷隱曲不舒伸,停經大半由於此,琥珀當歸效若神。

琥珀散,當歸散。

心虛

婺婦宮娥及女尼,心思散耗致肝虧,須培血脈調榮衛,柏子仁丸最合宜。

茯苓補心湯。

肝勞

肝勞支滿妨於食,時覺喉間有臭腥,脅痛目眩或唾血,蘆茹烏賊載於經。

經閉成勞

室女停經病不輕,漸成勞瘵熱寒並,急宜艾炎投符藥,若得經通疾自平。

澤蘭湯,柏子仁丸,生地黃丸。

勞瘵多端不等論,先須去病後調元,骨蒸冷熱傳屍㾏,若要尋精另一門。秦艽鱉甲散、獺肝丸、北斗符、取勞蟲方、灸四花穴、腰俞。

白話文:

經閉

【歌訣】

經閉的病因主要在心脾,是因血海空虛和脾土虧損所致。氣滯、痰凝是常見的狀況,肝勞、心損也要考慮。李東垣認為病在三焦,學者應該從五臟來推求病因。血瘀和血枯要區別開來,治療時不可盲目通經。

【論述】

古書說:「月經不來,是因為胞脈閉塞。」胞脈是從心臟發出,連接到子宮的脈絡。如果氣上衝於肺,導致心氣無法下行,月經就會不來。張元素認為應先用清降心火的藥物,然後服用五補丸、衛生湯來調理脾胃以養血。古書說:「二陽的病變,發於心脾,難以隱藏。女子月經不來,如果病情傳變,會變成風消(消渴病)、氣促奔喘,若不治療就會死亡。」古書說:「如果出現胸脅脹滿,影響食慾,發病時先聞到腥臊臭味,流出清稀液體,四肢發冷,時常頭暈,出現前後血病的症狀,就稱為血枯。」李東垣說:「經閉不行有三種原因:一是脾胃虛弱太久,導致形體消瘦、氣血衰竭,以致月經斷絕。二是因勞心過度,心火上炎,導致月經不來,胞脈閉塞。治療宜安心養血,瀉火則月經自來。這是上焦心肺有熱而經閉。三是因中消病(消渴病),胃熱導致容易飢餓、身體逐漸消瘦、津液不足。月經是由血脈和津液化生的,津液被熱灼傷,肌肉逐漸消瘦,時常感到煩渴,血海乾枯。治療宜瀉胃燥熱、補益氣血,則月經自來。這是中焦胃熱而經閉。另外,心包絡脈洪大而數,時常出現大便不通、小便困難而月經斷絕、血海乾枯的情況,治療宜調和血脈、清除胞絡中的相火,則月經自來。這是下焦胞絡熱結而經閉。」

【脈象】

寸脈弦,關脈沉,是肝病,同時可能會有腹痛、孔竅生瘡的症狀。尺脈滑,代表氣血充足,但經絡不通暢。尺脈摸不到,同時有少腹牽引腰痛,氣往上衝胸部的症狀。少陰脈弱而微,微則代表血少。寸口脈浮而弱,浮是虛的表現,弱是無血的表現。脈搏像琴弦一樣,代表有少腹痛、月經不調的症狀。肝脈沉,代表月經不調、腰腹疼痛。尺脈來而斷斷續續的,代表月經不調、腹部不暢通、繞臍疼痛。如果脈搏沉而緊,是由於寒氣侵入血室,導致血凝而不運行。

【血熱】

清熱瀉火用李東垣的理論,病變屬於三焦的,一定會感到燥熱煩躁。用玉燭三和散來區分上中下三焦,月經調理好後,必須要調理身體的根本。

**方劑:**三和湯、玉燭散、二氣丸。

【風冷】

熱則宜通,寒則凝滯。腹中結塊像冰一樣,可能是因為勞累過度、或受到驚嚇,久了就會損傷肝臟,引起寒熱症狀。

**方劑:**千金桃仁丸、晞露丸。

【痰阻】

痰濕阻塞胞門,導致氣機不暢,久了會出現食慾不佳、忽冷忽熱的症狀。肥胖的人血海容易積滿脂肪,治療要去除積滯、化痰,月經才會自來。

**方劑:**瓦壟丸。

【血結】

血結於子宮,會感到鬱悶不樂、精神不佳、容易疲勞。寒症可以用三壘湯來治療,熱症可以用羅君血極膏來治療。

【氣滯】

很多婦女因為情緒不佳,憂愁悲傷、心情不舒暢,導致月經停止,可以使用琥珀散或當歸散,效果很好。

**方劑:**琥珀散、當歸散。

【心虛】

出家婦女或尼姑,因為心思耗散導致肝血虧虛,要培養血脈、調和營衛,柏子仁丸最合適。

**方劑:**茯苓補心湯。

【肝勞】

肝勞會導致脅肋脹滿,影響食慾,時常覺得喉嚨有腥臭味,脅痛、頭暈、或咳血,治療可參考蘆茹烏賊散。

【經閉成勞】

未婚女子如果月經停止,病情會很嚴重,可能會變成癆瘵,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要盡快用艾灸和符藥治療,如果月經能通暢,疾病就會痊癒。

**方劑:**澤蘭湯、柏子仁丸、生地黃丸。

癆瘵的病因很多,必須先治療疾病,再調理身體的根本。如果出現骨蒸潮熱、身體忽冷忽熱、傳染性癆瘵等症狀,治療方式比較複雜。可以參考秦艽鱉甲散、獺肝丸、北斗符、取勞蟲方、灸四花穴、腰俞穴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