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其蓁

《女科指掌》~ 卷之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7)

1. 白濁白淫

【歌】,不甚黏稠比帶輕,白淫白濁白崩名,真元下陷脾虛損,龍火蟠騰水不升,多欲房勞明伐腎,邪思妄想暗傷情,要知經絡根源病,察脈觀形辨五行。

【論】,吳梅坡曰:婦人下赤白不甚稠者,名白淫,與男子白濁同,由於龍雷之擾而不澄清也,屬足少陰、太陰,治當清補。若有滑白稠黏者,名帶下,屬心包。手厥陰心包繫於脊,絡於帶脈,通於任脈,治宜血肉之劑以培之,此探本窮源之論也。時人泥於常套作濕痰治,用兜澀升提之類,豈知本原傷損,以致腐敗而來彼澀滯不清之物,則益加其滯,升提不正之氣,則愈增其鬱,惟宜六龍固本丸,十六味保元湯。

【脈】,陽急為瘕,陰急為疝,浮則腸鳴,緊則腹痛,數則生瘡,弦則筋掣,弦大虛芤,細小微澀,皆主下白。心腎不交

深闔寂寞暗傷春,腳軟腰疫氣不勻,白滑下流多惡夢,耳鳴目眩少精神。

金鎖正元丹。

思慮傷神

胸痞虛浮面色黃,多眠少食困狼當,陰陽清濁相干混,若欲分清四七湯。

怒氣傷肝

往來寒熱不安寧,脅痛心煩面帶青,口苦脈弦小便數,便知鬱怒在肝經。

加味逍遙丸。

固本調元

頭暈心嘈氣血虧,四肢乏力屬於脾,時常麻木精神少,固本培元最合宜。

六龍固本元。

白話文:

白濁白淫

【歌】

分泌物不太黏稠,比白帶稍微稀薄,這種情況被稱為白淫、白濁或白崩。這主要是因為身體的真元氣虛下陷,導致脾胃虛弱損傷,同時體內的虛火又向上竄升,而水液無法上升滋養。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縱慾過度、房事勞累而損耗腎氣,或是胡思亂想、情緒不佳而暗中傷耗精氣。想要了解這疾病的根本原因,需要仔細觀察病人的脈象和外形,並且根據五行的理論來辨證。

【論】

吳梅坡說:婦女下身分泌的紅白液體不黏稠,稱為白淫,和男子所說的白濁相似。這是由於體內龍雷之火擾動而使液體無法澄清所致,這種狀況屬於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陰脾經的問題,治療應該以清熱和滋補為主。如果分泌物滑膩且黏稠,則稱為帶下,屬於心包的問題。手厥陰心包經與脊椎相連,絡於帶脈,並通往任脈,治療應該使用血肉之類的藥物來滋養。這才是探究疾病根本原因的理論。現在的人常常把它當作是濕痰來治療,使用收澀、升提的藥物,卻不知道是身體的根本受到了損傷,以致於腐敗產生這些不清澈的黏稠物。這樣做反而會使病情更加停滯,使用升提藥物也會讓虛火更加旺盛。應該使用六龍固本丸和十六味保元湯來治療。

【脈】

脈象呈現陽急的狀態代表有腫塊;呈現陰急的狀態代表有疝氣。脈象浮盛代表腸鳴;脈象緊繃代表腹痛;脈象數而快代表身上會有瘡瘍;脈象弦而緊代表筋脈抽搐;脈象弦、大、虛、芤、細、小、微、澀,這些都代表下身會有白濁的現象,這是心腎不交所導致。

心腎不交會使人感到寂寞,暗自傷感,雙腳發軟,腰痠背痛,氣息不勻,下身分泌白色黏液,常常做惡夢,耳鳴眼花,精神不振。此時可服用金鎖正元丹。

思慮傷神

胸口悶脹,身體虛浮,面色發黃,嗜睡、食慾不振,整天感到困倦。這是因為體內的陰陽和清濁之氣互相干擾混亂,如果想將它們分開,可以服用四七湯。

怒氣傷肝

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情緒煩躁不安,脅肋疼痛,心煩意亂,面色發青,口苦,脈象弦而有力,小便次數增多,這代表是因鬱怒而傷及肝經。可以服用加味逍遙丸。

固本調元

頭暈、心煩、氣血虧虛,四肢無力,這是屬於脾虛的症狀,常常感到麻木,精神不佳,此時最適合服用六龍固本元來固本培元。

2. 經候總論

【歌】,婦人二七天癸至,衝任始通匝月行,恚怒憂思宜謹慎,陰陽氣血自和平。雖由心統經遂液,還賴脾資水穀精,行後空虛勞即病,初來恍惚易生驚,猛然撫髀長虛嘆,偶爾停針不作聲,便是桃夭思諷詠。應知雎鳥欲和鳴,脈弦出際三關透,情動於中百感生,舊血停留還滲入,骨蒸潮熱症非輕,乘涼登廁風吹入,飲冷形寒血不營,若要調經先去病,更推形色得其情,過期色淡知無血,帶紫趕前熱不清。未至先疼因氣滯,行過腹痛自虛明,平時發熱因勞積,熱在臨經血不盈,氣亂錯經行口鼻,脾虛漏下若葵羹,去多不住宜滋養,來少無疼大補榮。經閉要分虛實看,血枯氣隔熱痰名。

【論】,經曰: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任脈通,衝脈盛,男則運行,女則停止。運行者,無積而不滿動也。停止者,有積而能滿靜也。不滿者,陽氣隨時而行運。滿者,陰血以時而下溢。謂之信者,男子以氣運,故陽氣應日而一舉,女子以血滿,故陰血應月而一下。

褚侍中曰:男子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道澀而為淋,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也。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後雖合而難子。又曰:合多則瀝枯,虛人產眾則血枯殺人,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寡婦師尼異治

褚澄療尼姑、寡婦別制方法,蓋有謂也。此二種獨陰無陽,欲心萌而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嘗讀《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皆以為寒熱病,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得也。何以知之,診其脈,肝脈弦,出寸口,是以知之。

蓋男子以精為主,女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則思室,女子血盛則懷胎也。夫肝藏血者也。厥陰肝脈弦,出寸口上魚際,則陰盛可知矣。大法宜《本事方》生地黃丸、柏子仁丸、衛生湯。

調經先去病

月水循環,百病不生而有子,若六淫外感、七情內傷,氣血不調,心腹作痛,或引腰背,上下攻利,吐逆不食,或寒熱癥瘕,或潮熱腹痛,重則咳嗽,汗嘔泄瀉。蓋潮熱自汗則血液消耗,咳嗽嘔吐則氣往上行,瀉則津泄於下,痛則積結於中,是以必先去病,爾後可滋血調經。

若血滲入骨便為骨蒸,血積於中,相搏則痛,血枯不能滋潤百骸,則熱蒸於外,血枯包絡火旺或挾外邪,變成勞瘵。

調經大法

婦人經病有月候不調者,有經水不通者,然不調不通之中,有兼疼痛者,有兼發熱者,此又分為四也。四者細推之,不調之中有趕前者,有退後者,趕前為熱,退後為虛也。不通之中有血滯者,有血枯者。血滯宜破血,枯宜補也。疼痛之中,有常時作痛,有臨經作痛,常時痛為氣滯,臨經痛為血病也。

白話文:

【歌訣現代譯文】

女性到十四歲左右,生理週期開始,每月一次的月經現象出現,這時沖脈與任脈開始活躍。在此期間,應特別注意情緒管理,避免過度憤怒或憂慮,這樣才能使陰陽平衡,氣血和諧。

心臟掌控著月經的正常流動,同時,脾胃的健康狀況影響著身體吸收食物精華的能力。月經後身體處於虛弱狀態,若此時過度勞累,容易導致疾病。初次月經來臨時,可能伴有驚慌感。突然間的腿痠、長嘆,或是縫衣時針掉落而不自知,都是青春期少女常有的現象。這些時候,她們會開始欣賞美麗的事物,渴望愛情的來臨。

當看到脈象呈弦狀,且延伸至三關,表示情感的波動,各式各樣的情緒油然而生。舊血滯留並滲入體內,加上潮熱,症狀較嚴重。在涼爽環境下如廁,或飲用冷水,身體感到寒冷,導致血液無法順暢運行。若想調整月經週期,首先得治療身體的疾病,進一步觀察面色,瞭解病情。月經來臨時間過後,顏色淡,代表血量不足;顏色帶紫,且提前來臨,顯示體內有熱毒未清。未來臨前感到疼痛,可能是氣血瘀滯;月經後腹痛,通常是身體虛弱所致。平常發燒,可能是勞累或積食;月經來臨時發燒,則是因為血量不足。氣血紊亂導致月經從口鼻流出,脾虛造成大量出血,就像煮熟的葵花籽羹。出血量多且持續不止,應注重滋養身體;出血量少且無疼痛,則需大力補充營養。月經停止需區分虛實,血枯、氣隔、熱痰等情況都可能導致經閉。

【論述現代譯文】

根據古籍所述,當天氣溫和,女性的月經週期會平穩;若天氣嚴寒,月經可能變得不規律;天氣炎熱,月經量可能會增加;突如其來的風暴,月經週期可能變得紊亂。沖脈通暢,沖脈旺盛,男性會有生理反應,而女性則會進入月經週期。男性有生理反應,不會因積累而滿溢;女性進入月經週期,會因積累而滿溢,然後平靜下來。男性體內的陽氣會隨時間運行;女性體內的陰血則會在特定時間下溢。男性靠氣運行,因此每天有一次生理反應;女性靠血滿溢,所以每月有一次月經。

褚侍中提到,男性在尚未成熟時就進行性行為,未來可能會有難以描述的疾病。如果男性性功能衰退,卻仍強行性行為,會導致精液無法正常排出,進而引發尿道問題。如果男性精液已經消耗殆盡,再進行性行為,會導致大小便道疼痛,越疼痛就越想排便,越排便就越疼痛。

對於女性來說,若天癸(月經)已經來臨,超過十年沒有性生活,月經週期可能會不規律。同樣地,若未超過十年,但渴望有性生活,月經也可能不規律。月經不調時,舊血無法排出,新血亂流,可能滲入骨骼,或轉變成腫塊,即使之後有性生活,也可能難以受孕。另外,過度的性生活會導致精液耗盡,對身體造成傷害,尤其是體質虛弱的人,生產次數過多,可能會導致血枯,對生命造成威脅。

對於寡婦和尼姑,褚澄提出了一套特殊的治療方法。這兩類人羣缺乏男性伴侶,產生了性慾望卻無法得到滿足,因此出現陰陽失衡,表現為忽冷忽熱,類似溫熱型瘧疾,長期下去會導致勞損。他曾在《史記·倉公傳》中讀到,濟北王的侍妾韓女,患有腰背疼痛和寒熱交替的症狀,眾多醫生認為是普通的寒熱病,但倉公診斷認為,她的病源於渴望有性生活卻無法實現。他是如何得知的呢?通過診脈發現,她的肝脈呈弦狀,超出寸口,由此推斷她的病情源於性慾無法得到滿足。

男性以精液為主,女性以血液為主。當男性精液充沛時,會產生性慾;當女性血液充沛時,會懷孕。肝臟負責儲存血液。如果肝脈呈弦狀,且超出寸口到達魚際部位,可以推測出體內陰氣過剩。針對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本事方》中的生地黃丸、柏子仁丸和衛生湯。

【調經先去病】

月經週期正常,身體健康,且容易懷孕。然而,若受到外界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或內在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影響,導致氣血失調,可能會出現心腹疼痛、腰背痛、上下攻利、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寒熱交替、腹部腫塊、潮熱、腹痛、咳嗽、汗出、嘔吐、腹瀉等症狀。其中,潮熱自汗會導致血液消耗;咳嗽和嘔吐會讓氣往上行;腹瀉會讓津液流失;疼痛則會讓體內積結。因此,在調節月經週期前,必須先治療這些疾病。

如果血液滲入骨骼,就會形成骨蒸;血液積聚在體內,相互搏擊,會導致疼痛;血液枯竭,無法滋養全身,會導致外熱蒸發;血液枯竭,包絡火旺,或受到外邪侵襲,可能會導致勞損。

【調經大法】

女性月經不調的原因包括週期不規律、月經不通暢,以及伴隨疼痛和發熱。其中,週期不規律可分為提前和延遲,提前通常是由於體內熱度過高,延遲則是由於體質虛弱。月經不通暢可能是由於血液瘀滯或血液枯竭。對於血液瘀滯,應該採用破血法;對於血液枯竭,應該採用補血法。疼痛可以分為持續性疼痛和月經來臨前的疼痛,持續性疼痛通常是由於氣血瘀滯,月經來臨前的疼痛則是由於血液問題。發熱可以分為持續性發熱和月經來臨前的發熱,持續性發熱通常是由於血液虛弱和積食,月經來臨前的發熱則是由於血液虛弱和體內有熱度。

總的來說,內在因素如憂慮、憤怒,以及外在因素如身體受寒、飲食過冷,都可能導致氣血凝結,進而導致月經週期不調、疼痛和發熱。氣血順暢,月經週期就會正常;氣血凝結,月經週期就會紊亂。因此,調節氣血是治療月經疾病的關鍵。例如,使用香附等草藥可以促進氣血流動;使用薑、肉桂等草藥可以輔助治療血液問題。

【經水異色】

丹溪認為,月經是陰性血液,陰性必須跟隨陽性,所以月經顏色為紅色,象徵火象。血液與氣息相配合,氣息熱度高,血液顏色也會偏紅;氣息冷,血液顏色也會偏淡。血液的升降和清濁,受到氣息的影響,所以形成血塊,是因為氣息凝結。月經來臨前感到疼痛,是因為氣息瘀滯;月經來臨後感到疼痛,是因為氣血虛弱。月經週期紊亂,是因為氣息混亂。月經顏色淡,是因為體質虛弱,且有水分混雜;月經顏色偏紫,是因為體內有熱度;月經顏色偏黑,是因為熱度過高。

現在有些人看到月經顏色偏紫、偏黑,且有血塊,就認為是風寒引起的,使用溫熱藥物治療,結果病情加重。根據古籍所述,過度的熱度會導致傷害,但適當的冷卻可以控制。熱度過高,血液顏色會偏紫或偏黑。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四物湯加黃連、香附等草藥。月經顏色淡,是因為氣息虛弱,可以使用川芎、當歸、人參、黃耆、白芍、附子等草藥。月經量多,顏色淡,是因為體內有痰濕,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川芎、當歸等草藥。月經顏色像煙塵或屋漏,是因為體內有濕氣,可以使用二陳湯加秦艽、防風、白朮等草藥。月經有血塊,顏色不變,是因為氣息瘀滯,可以使用四物湯加枳殼、香附、延胡索、陳皮等草藥。

【居經】

月經通常每個月來一次,這是正常的。然而,有些女性每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稱為「居經」,這是因為氣血不足。有些女性每年只來一次月經,有些女性終生沒有月經,這都是特殊情況。有些女性多年沒有月經,但一旦來了,就會懷孕,這也是特殊情況。類似地,脈象也有「反關」的現象。

【脈象】

脈象微弱,表示氣血都虛弱,年輕女性可能是因為失血。哺乳期女性拉肚子,可能是因為「居經」,即每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少陰脈象微弱且遲緩,微弱表示精氣不足,遲緩表示體內寒氣重,脈象遲緩且澀滯表示血液供應不足,這都是「居經」的特徵。寸口脈象衛氣浮大且榮氣反弱,浮大表示氣息強勁,反弱表示血液不足,孤陽單獨呼吸,陰氣無法吸納,兩者失去平衡,衛氣下降,榮氣枯竭。陰氣過於寒涼,陽氣過於熾熱,陰氣虛弱,陽氣旺盛,導致血液量減少。患者可能會發冷、咽喉乾燥、出汗,或者尿液濃稠、頻繁排尿,多唾液或泡沫,這都是因為體質極度虛弱,津液混濁流失,因此可以推測出患者並非「居經」,而是其他疾病。

【經病血厥】

血厥是指女性平時沒有疾病,突然間像死人一樣,身體無法動彈,眼睛閉著,嘴巴緊閉,嚴重的無法救治,輕微的過一段時間才會恢復意識,這就是血厥。血厥發生的原因是血液量少,陽氣單獨上升,氣息堵塞,因此身體像死了一樣,等到氣息過去,血液恢復,陰陽重新平衡,過一段時間才會恢復意識。女性常有這種症狀,但與癲癇症不同。這個條目通常混在大方全書中,沒有特別指出,因此在突發情況下無法及時救治。現在特地提出來,以便大家瞭解。

古籍中提到,所有受到寒冷影響的疾病,都會導致血厥,表現為肢體麻木、失去知覺,脈象微弱。最初可能會嘔吐,然後陷入昏迷,陰陽失調,氣血不和,與中風相似,但不會發燒,喉嚨沒有痰音,手部不會抽搐,這就是血厥。在這種情況下,應立即按住頭頂的穴位,讓人扶起,不要讓患者平躺,外用通關散吹鼻孔,讓患者打噴嚏,有噴嚏表示病情好轉,沒有噴嚏表示病情惡化。或者將鐵秤錘燒紅放入碗中,倒入醋中,讓醋氣燻鼻孔下方,醋氣進入體內,穿透隔膜,立即甦醒。如果嘴巴緊閉,無法灌藥,可以針刺少商、三陽、五會等穴位。或者用筒吹兩耳,或者用童便灌入口腔,但千萬不要灌熱湯,因為熱湯會讓血液擴散,衝擊胃部和心臟,多數情況下無法救治。心臟是君主,不受邪氣侵襲,一旦有一絲血液進入心臟,就會致命。古籍中提到的「經水波濤而湧起」,就是血厥,治療可以使用花蕊石散,用童便調服,或者使用蘇合香丸。醒來後可以用白薇湯、八珍散、歸脾湯調理。《家祕》中提到,經絡失調,血液衝擊心臟,導致神志不清,如果不立即治療,可能無法救治,治療可以使用八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