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女科折衷纂要》~ 調經門 (6)

回本書目錄

調經門 (6)

1. 不利論

《良方》云:婦人月水不利,由於勞傷氣血,體虛而風冷客於胞內,傷於衝任之脈故也。若寸脈弦,關脈沉(弦與沉主氣病,滑為實),是肝病也,兼主腹痛孔竅生瘡。尺脈滑,關脈實,是氣滯也。並主小腹引腰痛,氣攻胸膈也。

按立齋云:前症屬肝膽二經,蓋肝膽相為表裡,多因恚怒所傷。若本經風熱用補肝散,血虛四物湯加棗仁,腎水不足用六味丸。

白話文:

《良方》說:婦女月經不順,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氣血,身體虛弱而風寒侵入子宮,傷害了衝脈和任脈所導致的。如果寸脈呈現弦象,關脈呈現沉象(弦脈和沉脈主要表示氣的病變,滑脈表示實證),這是肝臟的疾病,同時會出現腹痛和身體孔竅生瘡的症狀。如果尺脈呈現滑象,關脈呈現實象,這是氣滯的現象,同時會出現小腹連帶腰部疼痛,氣往上衝到胸膈的症狀。

按照立齋的說法,以上這些症狀都屬於肝經和膽經的病變,因為肝和膽互為表裡,大多是由於生氣發怒所導致的。如果屬於本經的風熱,可以使用補肝散來治療;如果是血虛,可以使用四物湯加酸棗仁來治療;如果是腎水不足,可以使用六味丸來治療。

2. 過期論

《產寶方》云:女子以血為主,七七則卦數已終,終則經水絕,衝任脈虛衰,天癸絕,地道不通而無子矣。或傷勞過度,喜怒不時,經脈衰微之餘,又為邪氣攻衝,所以當止不止而崩漏也。須分所感而治之。

薛立齋云:前若肝腎虛熱用許學士當歸散,肝血虛熱四物加柴胡、山梔、丹皮,肝火內動小柴胡加山梔、丹皮,肝火血燥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加味歸脾湯,肝脾鬱火歸脾逍遙兼服,肝腎虧損歸脾、六味兼服,仍與月經不調參用。

白話文:

《產寶方》說:女子以血為根本,到了四十九歲(七七)時,卦象的數目已經結束,結束就代表月經斷絕,衝脈和任脈都虛弱衰退,女性的生殖功能停止,經血管道不通,所以無法生育了。有時候因為過度勞累,或是情緒起伏不定,導致經脈衰弱之後,又受到邪氣侵襲,因此該停止的月經沒有停止,反而變成崩漏。必須區分所感受到的病因來治療。

薛立齋說:先前如果是肝腎虛熱,可以用許學士的當歸散;肝血虛熱,用四物湯加上柴胡、山梔、丹皮;肝火內動,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丹皮;肝火血燥,用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用加味歸脾湯;肝脾鬱火,歸脾湯和逍遙散一起服用;肝腎虧損,歸脾湯和六味地黃丸一起服用,仍然要與治療月經不調的藥方一起使用。

3. 經閉論

潔古云:女子月事不來者,先瀉心火,血自下也。《內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死不治。二陽者,陽明也。陽明胃病,心脾受之,心主血,心病則血不流。脾主味,脾病則味不化,味不化則精不足,故其病不能隱曲。脾土已虧則風邪勝而氣愈消矣。

經又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屬於心,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不時來。

李東垣云:經閉不行有三。或脾胃久虛,形體羸弱,氣血俱虛而致經水斷絕不來。或病中消,胃熱善食,肌瘦,津液不生。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津液既絕,為熱所爍,肌肉漸瘦,時見燥渴,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經閉宜瀉,胃土燥熱,補益氣血,經自行矣(此中焦脾胃之病)。

或心胞絡脈洪數,時見燥熱,大便閉澀,小便雖清不利,而紅水閉絕不行,此乃血海乾枯,宜調血脈,除胞絡中火邪,而經自行矣(此下焦胞絡熱結也)。或因勞心火動而赤液竭,或因憂思氣結而胞脈閉,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宜先服降心火之劑,後用養脾血之藥而自來矣(此上焦心肺熱結也)。

瀉心火、養脾血是從本文之義,愚謂當原隱曲推解。蓋人有隱情曲意則氣鬱而不暢。不暢則心氣不開,脾氣不化,水穀日少,不能變現氣血,以入二陽之血海矣。血海無餘,所以不月也。傳為風消者,陽明主肌肉,血不足則肌肉不榮。其不消瘦乎!風之名,火之化也,故當根不得隱曲上看乃有本。

據此論當有四症,如胃熱、胞絡熱、勞心熱三症皆有,宜瀉火養血是也。而所言脾胃久虛致經水斷絕一症,又當以補脾為主,豈得舍而勿論耶?蓋水入經,其血乃生,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去榮散,谷清衛亡,況脾統諸經之血,而以久虛之脾胃以致氣血俱衰者,可不為之補益乎?即此以分虛實,明是四症無疑。而樓全善補乃遺補虛一症,何歟?

按立齋云:經水者,陰血也,屬衝任二脈。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其為患,有因脾虛而不能生血者,調而補之。脾鬱而不能行血者,解而補之。胃火而血消爍者,清血補之。脾胃損而血少者,溫而補之。勞傷心血而不能行者,逸而補之。怒傷肝氣而不能行者,和而補之,肺氣虛而不行者,補脾胃。

腎氣虛而不行者,補脾肺。經云: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當參而治之,庶無誤矣。

白話文:

潔古說:女子月經不來,應該先清除心火,血自然就會下來。《內經》說:陽明經(胃經)的病變會影響心和脾,若有隱情難以啟齒,女子月經不來,病情會發展成「風消」(肌肉消瘦),再發展成「息賁」(腹部腫脹),最終會不治而死。陽明指的就是胃經。胃經有病,心和脾就會受到影響。心主導血液,心有病則血液運行不暢;脾主導消化,脾有病則食物不能消化,消化不好精氣就不會充足,所以病情會發展成隱情難以啟齒的狀況。脾土虛弱,則風邪會乘虛而入,使氣更加虛弱。

《經》又說:月經不來是因為胞脈閉塞。胞脈屬於心,並連結到子宮。現在氣向上衝擊肺部,心氣無法向下通達,所以月經就不能按時來潮。

李東垣說:月經閉止不來有三種原因。一是因為脾胃長期虛弱,身體消瘦,氣血都虛弱,導致月經完全停止。二是生病期間,出現消渴症狀,胃熱而能吃,肌肉消瘦,津液不能產生。月經是由血液和津液所化生,津液枯竭,被熱灼傷,肌肉逐漸消瘦,時常感到口渴,血海枯竭,這叫做「血枯」。月經閉止應該疏導,如果胃土燥熱,則應補益氣血,月經自然會來(這是中焦脾胃的病變)。

三是心包絡脈搏動洪大且快速,時常感到燥熱,大便乾結難解,小便雖清澈但排泄不暢,而月經卻閉止不來,這是因為血海枯竭,應該調和血脈,清除胞絡中的火邪,月經自然就會來(這是下焦胞絡的熱結)。也可能是因為勞心過度,導致心火妄動而使經血枯竭,或是因為憂思過多,導致氣機鬱結而使胞脈閉塞,氣向上衝擊肺部,心氣無法向下通達,所以月經就不來了。應該先服用降心火的藥物,然後服用滋養脾血的藥物,月經自然就會來(這是上焦心肺的熱結)。

清除心火、滋養脾血是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我認為應該從「隱曲」來推究解釋。因為人若有隱情或難以啟齒的事情,就會導致氣機鬱結不暢。氣機不暢則心氣不開,脾氣不運化,水穀精微攝取日少,不能轉化為氣血,進入陽明經的血海。血海沒有多餘的血液,所以月經就不來了。病情發展成「風消」,是因為陽明經主導肌肉,血不足則肌肉不能得到滋養,自然會消瘦。所謂「風」,是火的一種變化,所以應該從「不得隱曲」這個根本原因來探討。

根據這些論述,應該有四種病症。如果胃熱、胞絡熱、勞心熱這三種病症都存在,應該瀉火養血。而對於脾胃久虛導致月經斷絕的病症,又應該以補脾為主,怎麼可以忽略不論呢?水進入經脈才能產生血液,食物進入胃才能使脈道運行。水氣運行到全身而發揮滋養作用,食物的清華部分化生為衛氣,如果脾統攝各經的血液,而因為脾胃長期虛弱導致氣血衰退,難道不應該補益嗎?這可以區分虛實,明確指出有四種病症無疑。而樓全善只重視補養,卻遺漏了補虛這一病症,這是為什麼呢?

按立齋說:月經是陰血,屬於衝脈和任脈。向上化生為乳汁,向下化生為月經。其發病的原因,有因為脾虛不能產生血液的,應該調理並補益脾氣;有因為脾氣鬱滯而不能運行血液的,應該疏解並補益脾氣;有因為胃火旺盛而使血液被消耗的,應該清除胃火並滋養血液;有因為脾胃損傷而導致血液不足的,應該溫補脾胃;有因為勞傷心血而不能運行血液的,應該讓其休息並補養心血;有因為發怒損傷肝氣而不能運行血液的,應該調和肝氣並補益;肺氣虛弱而不能運行血液的,應該補益脾胃。

腎氣虛弱而不能運行血液的,應該補益脾肺。《經》上說:損傷肺的,要補益其氣;損傷心的,要調和其榮衛;損傷脾的,要調理其飲食,使其適應寒溫;損傷肝的,要緩和其性質;損傷腎的,要補益其精。應該參照這些原則來治療,才能避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