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女科折衷纂要》~ 產後門 (1)

回本書目錄

產後門 (1)

1. 產後門

2. 論產後當大補氣血為主

丹溪曰:產後當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症,以末治之(產後雖當大補,亦須審惡露有無,內外感虛實何如,庶為合理)。產後補虛用參、朮、黃耆、陳皮、歸身、川芎、炙草。如發熱輕則加茯苓滲之,其熱自除,重則加乾薑。

凡產後有病,先固氣血,產後一切病多是血虛,皆不可發表。新產後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氣故也。大抵胎前毋滯,產後毋虛(法言)。

白話文:

朱丹溪說:產後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即使出現其他雜症,也要把補氣血放在首位來處理(產後雖然要大補,也必須仔細觀察惡露是否正常、體內體外是感受外邪還是自身虛弱,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產後補虛要用人參、白朮、黃耆、陳皮、當歸身、川芎、炙甘草這些藥材。如果發熱症狀較輕微,就加入茯苓來幫助身體代謝濕氣,熱就會自然消退;如果發熱症狀嚴重,就加入乾薑。

凡是產後生病,都要先鞏固氣血。產後所有的疾病大多是因為血虛,所以都不能用發汗解表的藥物來治療。剛生產完的婦女不能使用芍藥,因為它酸寒的藥性會損傷身體生發的陽氣。總的來說,懷孕前要避免氣血瘀滯,生產後要避免氣血虛弱(這是治療的原則)。

3. 新產三病

仲景云:問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讀此則知痙症亦有外來,不可專主氣血不足而驟用補劑,反致不救也)。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產婦鬱冒即血暈也)。

白話文:

張仲景說:詢問新生產的婦女有三種常見的疾病,第一種是痙攣,第二種是昏厥,第三種是大便困難,這是為什麼呢? 醫生說:新產婦女因為失血導致身體虛弱,容易出汗,因此容易受到風邪侵襲,所以會發生痙攣。(了解這一點就知道,痙攣的病因也有外來的因素,不能只歸咎於氣血不足而貿然使用補藥,反而會導致無法救治。) 因為失血又加上流汗,身體會更加虛寒,所以會昏厥。因為體內津液耗損,導致胃部乾燥,所以會大便困難。(產婦的昏厥就是血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