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折衷纂要》~ 雜症門 (2)
雜症門 (2)
1. 痢疾
《大全》云:娠妊飲食生冷,脾胃不能克化,致令心腹疼痛。若血分病則色赤,若氣分病則色白,氣血俱病則赤白相雜。若熱乘大腸,血虛受患,則成血痢也。
薛氏曰:治痢之法當參前篇。其下黃水乃脾土虧損,真氣下陷也,當升補中氣。若黃而兼青,乃肝木克脾土,宜平肝補脾。若黃而兼白,乃子令母虛,補脾胃為主。兼黃而兼黑,是水反侮土矣,必溫脾胃。若黃而兼赤,乃心母益子,但用補中益氣。若腸胃虛弱,風邪客之,用胃風湯。
或胎氣不安,急補脾胃,胎自安矣。凡安胎之藥,當臨病制宜,不必拘於阿膠、艾葉之類。
白話文:
懷孕期間如果飲食生冷,導致脾胃無法消化,就會引起心腹疼痛。如果病在血分,大便顏色就會是紅色;如果病在氣分,大便顏色就會是白色;如果氣血都有病,大便顏色就會是紅白相雜。如果是熱邪侵犯大腸,加上身體血虛,就會形成血痢。
薛氏說:治療痢疾的方法應該參考前面的篇章。如果拉出黃色的水,那是因為脾土虛弱,真氣下陷,應該升提並補養中氣。如果拉出黃色又帶青色的,那是因為肝木剋脾土,應該平肝並補脾。如果拉出黃色又帶白色的,那是因為子病導致母虛,應該以補脾胃為主。如果拉出黃色又帶黑色的,那是因為水反過來侮辱土,必須溫養脾胃。如果拉出黃色又帶紅色的,那是因為心火生土,應該用補中益氣的方法。如果是腸胃虛弱,風邪侵入,就用胃風湯治療。
或者因為胎氣不安,應該趕快補養脾胃,胎兒自然就會安定。凡是安胎的藥,應該根據病情來調整,不必拘泥於阿膠、艾葉之類的藥物。
2. 小便不通
(附子淋、轉胞、遺尿)
《大全》云:妊娠小便不通,為小腸有熱,熱傳於胞而不通耳。兼心肺氣滯則致喘急。陳無擇云:娠婦胎滿逼胞,多致小便不利。若心腎氣虛,清濁相干,則為諸淋。若胞系了戾,小便不通,名曰轉胞。若胎滿尿出,名曰遺尿。
丹溪曰:轉胞病,胎婦稟受弱者、憂悶多者、性急躁者、食厚味者,大率有之。古方皆用滑利流通之藥,鮮有應效,因思胞為胎所壓,轉在一邊,胞系了戾不通耳。胎若舉起,懸在中央,胞系得疏,水道自行。
立齋曰:前症亦有脾肺氣虛不能下輸膀胱者,亦有氣熱鬱結膀胱,津液不利者,亦有金為火爍,脾土濕熱甚而不利者,更當詳細施治。
《大全》云:娠妊小便淋者,乃腎與膀胱虛熱不能制水。然娠妊胞系於腎,腎間虛熱而成斯症,甚者心煩悶亂,名曰子淋也。萬密齋曰:子淋之病須分二症:一則娠母自病,一則子為母病。然娠母自病又分二病:或服食辛熱因生內熱者,或自汗自利津液燥者。其子為母病者亦分二症:或胎氣壅熱者,或胎形迫塞者。
症既不同,治亦有別也。大抵熱則清之,燥則潤之,壅則通之,塞則行之,此治之法也。
立齋云:前症若澀少淋瀝,用安榮散。若腿足轉筋而小便不利,急用八味丸,緩則不救矣。若服燥劑而小便頻數或不利,用生地、茯苓、牛膝、甘草、知、柏、芎、歸。若頻而色黃,用四物加黃柏、知母、五味、門冬、元參。若肺氣虛而短少者,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門冬。
若陰挺痿痹而頻數,宜地黃丸。若熱結膀胱而不利,用五苓散。若脾肺燥不能生化,宜黃芩清肺飲。若膀胱陽虛,陰無所生,用滋腎丸。若膀胱陰虛,陽無所化,腎氣丸。
白話文:
小便不通(包含附子淋、轉胞、遺尿)
《大全》說:懷孕期間小便不通,是因為小腸有熱,熱傳到膀胱導致不通。如果同時心肺氣不順暢,就會引起喘氣急促。陳無擇說:孕婦因為胎兒長大擠壓膀胱,大多會導致小便不順。如果心腎氣虛,清濁混雜,就會變成各種淋症。如果膀胱的繫帶扭曲不正,導致小便不通,就叫做轉胞。如果胎兒長大擠壓導致小便流出,就叫做遺尿。
朱丹溪說:轉胞這種病,孕婦體質虛弱、憂愁思慮過多、性情急躁、喜歡吃濃郁食物的人,大多容易發生。古代的處方都用滑利通暢的藥物,很少有效果,原因是認為膀胱被胎兒壓迫,轉到一邊,導致膀胱的繫帶扭曲不通。如果把胎兒抬起,使其懸在中間,膀胱繫帶得以疏鬆,水道自然就通暢了。
李時珍說:前面說的症狀也有因為脾肺氣虛,不能把水液輸送到膀胱的,也有因為氣熱鬱結在膀胱,導致津液不能正常排出的,也有因為金被火燒灼,脾土濕熱嚴重導致不利的,更應該詳細辨別後施治。
《大全》說:孕婦小便淋漓不盡,是因為腎和膀胱虛弱有熱,不能控制水分。然而孕婦的膀胱繫帶與腎相連,腎間虛熱導致這種病症,嚴重者會心煩意亂,叫做子淋。萬密齋說:子淋這個病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孕婦自己生病,一種是胎兒因為母親生病。而孕婦自己生病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服用辛辣燥熱的食物導致內熱,一種是因為自汗或腹瀉導致津液乾燥。胎兒因為母親生病也分為兩種:一種是胎氣壅塞發熱,一種是胎兒過大壓迫。
既然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大致來說,有熱就用清熱的藥,乾燥就用滋潤的藥,壅塞就用通利的藥,阻塞就用疏通的藥,這就是治療的原則。
李時珍說:前面說的症狀,如果小便澀滯不暢,點滴而下,可以用安榮散。如果腿腳抽筋並且小便不順暢,要趕緊服用八味丸,如果拖延就無法救治了。如果服用燥熱的藥物導致小便次數增多或不順暢,可以用生地、茯苓、牛膝、甘草、知母、黃柏、川芎、當歸。如果小便次數多而且顏色黃,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柏、知母、五味子、麥冬、元參。如果肺氣虛弱而呼吸短促,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藥、麥冬。
如果陰部萎縮麻木並且小便次數多,可以用地黃丸。如果熱邪結聚在膀胱導致小便不順,可以用五苓散。如果脾肺乾燥不能正常運化,可以用黃芩清肺飲。如果膀胱陽氣虛弱,陰液沒有來源,可以用滋腎丸。如果膀胱陰液虛弱,陽氣沒有動力,可以用腎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