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折衷纂要》~ 胎前門 (9)
胎前門 (9)
1. 下胎
《大全》云:娠妊羸瘦,或挾疾病,臟腑虛損,氣血枯竭,不能養胎,致胎動而不堅固。若終不安者,則可下之,免害娠婦也。
薛氏曰:前症宜用腰腹背痛門方論主治,其胎果不能安者方可議下,慎之慎之。
白話文:
《大全》說:懷孕婦女如果身體虛弱消瘦,或者同時有其他疾病,導致內臟功能虛損,氣血嚴重不足,無法供給胎兒足夠的營養,就會造成胎動不穩固。如果情況持續不安穩,就可以考慮使用墮胎的方法,避免對孕婦造成傷害。
薛氏說:上述情況應該先按照腰腹背痛相關的治療方法處理,如果胎兒真的無法保住,才可以考慮墮胎,務必謹慎再謹慎。
2. 防胎自墮
丹溪云:陽施陰化,胎孕乃成,血氣虛損不榮養,其胎自墮。或勞怒傷情,內火便動,亦能自墮。推原其本,皆因熱火消物,造化自然,《病源》乃謂風冷傷於子臟而墮,此未得病情者也。昔者一婦但有孕至三月左右必墮,診其左手大而無力,重取則澀,知其血少也。以其少年,只補中氣,使血自榮,時正初夏,教以濃煎白朮湯下黃芩末一錢,服三四十帖遂得保全其生(單用白朮補中,以榮出中焦,土生萬物也)。因而思之,墮因內熱,而虛者為多,曰熱曰虛,當分輕重。
蓋孕至三月,正屬相火,所以易墮,不然何以黃芩、熟艾(熟艾性溫,亦助相火,若果有熱,或恐不宜)、阿膠等為安胎聖藥耶(好生之工,幸毋輕視)?
白話文:
朱丹溪說:陽氣施展,陰氣化育,胎兒才能形成。如果血氣虛弱,無法滋養胎兒,胎兒自然會流產。或者因為過度勞累、發怒傷心,導致體內火氣妄動,也可能造成流產。追究根本原因,都是因為熱火消耗物質,這是自然的造化。《病源》說因為風寒侵襲子宮而導致流產,這是沒有掌握病情實況的說法。過去有個婦人,每次懷孕到三個月左右必定流產。診斷她的左手脈象,發現脈象大而無力,重按則澀,知道她是血虛。因為她還年輕,就只補養她的中氣,使血氣能夠滋養胎兒。當時正值初夏,教她用濃煎的白朮湯,送服黃芩粉一錢,服用三四十帖後,終於保住了胎兒的性命。(單用白朮來補養中氣,是為了讓氣血從中焦產生,因為土能生養萬物)。因此思考,流產的原因多半是內熱,而血虛的情況也很多,說到熱或虛,應當分辨輕重。
一般來說,懷孕到三個月,正屬於相火旺盛的時候,所以容易流產。不然,為什麼黃芩、熟艾(熟艾藥性溫熱,也可能助長相火,如果有熱,恐怕不宜)、阿膠等藥會成為安胎的聖藥呢(這是孕育生命的重大工程,請千萬不要輕視)?
3. 半產
夫妊娠日月未足,胎產未全而產者,謂之半產。蓋因娠婦衝任氣虛,不能滋養於胎,胎氣不固,或攧撲閃墜,致氣血動損,或因熱病溫瘧之類,皆令半產。仲景云:虛寒相搏,其脈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是也。又云:半產俗呼小產,或三四月,或五六月,皆為半產。以男女成形故也。
或因悲哀憂恐暴怒,或勞力打撲損動,或觸冒暑熱,忌黑神散,恐犯熱藥,轉生他病,宜玉燭散、和經湯之類。《便產須知》云:小產不可輕視,將養十倍於正產可也。又云:半產即肌肉腐爛,補其虛損,生其肌肉,益其氣血,去其風邪,養其臟氣,將養過於正產十倍,無不平復,宜審之。立齋云:小產重於大產,蓋大產如慄熟自脫,小產如生採,破其皮殼,傷其根蒂也。
但人輕忽致死者多。治法:補形氣,生新血,去瘀血。若未足月,痛而欲產,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止之。若產而血不止,人參黃耆湯補之。若產而心腹痛,當歸川芎湯主之。胎氣弱而小產者,八珍湯固之。血出過多而發熱者,聖愈湯。汗不止,急用獨參湯。發熱煩躁,肉瞤筋惕,八珍湯。
大渴面赤,脈洪而虛,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四君加姜附。東垣云:晝發熱而夜安靜,是陽氣旺於陽分也。晝安靜而夜發熱,是陽氣陷入陰中也。如晝夜俱發熱,是重陽無陰也,當峻補其陰。若陽氣自旺者,四物二連湯。陽陷於陰者,補中益氣湯,重陽無陰者,四物湯。
無火者,八味丸。無水者,六味丸。東垣云: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昧不省,瞑目無所知覺者,緣血暴亡故也。蓋有形血去則心神無所養。心與胞絡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心火上熾故令人昏昧。火勝其肺,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去,不能鎮撫也。血已虧損,往往用滑石、甘草、石膏之類,乃甘平大寒之藥能瀉氣中之熱,是血虧瀉氣及陰虧瀉陽,使二者俱傷,反為不足,虛勞之病,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熱也。
此無形之熱,用寒涼之藥,驅令下行,豈不知上焦之病悉屬於表症也,汗之則愈,今反下之,幸而不死。暴虧氣血,必夭天年。又不知《內經》有說,病起不足,宜補不宜瀉,但瞑目之病悉屬於陰,宜汗不宜下。又不知傷寒鬱冒得汗則愈,是禁用寒涼藥也。分娩半產,本氣不病,是暴去其血,亡血補血又何疑焉(暢快)。
補其血則神昌,常時血下降亡,今當補而升舉之,心得血養而神不昏矣。血若暴下,是秋冬之令太旺,今舉而升之,助其陽則目張而神不昏矣(妙在升陽)。今立一方,補血、養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之不足也。名曰全生活血湯(半產後諸症,更於產後方論中參用之)。
白話文:
懷孕還沒到足月,胎兒還沒完全發育成熟就生下來,就叫做半產。這通常是因為孕婦的衝脈和任脈氣虛,無法好好滋養胎兒,導致胎氣不穩,或是因為跌倒碰撞、受到驚嚇導致氣血受損,或者因為發熱性疾病,像是溫病、瘧疾等等,都會造成半產。張仲景說過,虛寒之氣互相搏擊,脈象就會像皮革一樣繃緊,如果發生在婦女身上,就會出現半產後出血不止的狀況。又說,半產俗稱小產,不管是懷孕三四個月還是五六個月發生的,都算是半產,因為這時候胎兒的性別已經成形了。
有時候是因為悲傷、憂慮、恐懼、突然發怒,或是過度勞累、跌打損傷,或是太熱中暑,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半產。半產之後要避免使用黑神散,因為怕裡面有熱性藥物,反而會引起其他疾病。適合用玉燭散、和經湯之類的藥方。 《便產須知》裡面說,小產絕對不能輕忽,調養身體要比正常生產還要更用心十倍才行。又說,半產就等於肌肉已經腐爛了,所以要補充虛損,促進肌肉再生,增益氣血,去除風邪,調養內臟,將養的程度要比正常生產還要多十倍,這樣才能恢復健康,一定要仔細注意。李東垣說,小產比正常生產還要嚴重,因為正常生產就像是果實熟透自然脫落,而小產就像是強摘未熟的果實,破壞了果皮,傷害了根蒂。
但是很多人輕忽大意,導致死亡的案例很多。治療方法是:補充身體的精氣,生成新的血液,排除瘀血。如果還沒到足月就感到疼痛,快要生產了,可以用芎歸補中湯,多加知母來止痛。如果生產後血流不止,用人參黃耆湯來補充。如果生產後腹部疼痛,可以用當歸川芎湯來治療。如果胎氣虛弱導致小產,可以用八珍湯來固胎。如果出血過多而發熱,可以用聖愈湯。如果汗流不止,要趕快用獨參湯。如果發熱煩躁,肌肉顫動,筋脈跳動,可以用八珍湯。
如果口渴嚴重,臉色發紅,脈搏洪大但虛弱,可以用當歸補血湯。如果身體發熱臉色發紅,脈搏微弱而沉,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薑和附子。李東垣說,白天發熱而晚上安靜,是陽氣在陽分旺盛的表現。白天安靜而晚上發熱,是陽氣陷入陰分的表現。如果白天晚上都發熱,那是陰氣不足,陽氣過盛的表現,應該要加強滋補陰氣。如果是陽氣自己過於旺盛,可以用四物二連湯。如果是陽氣陷入陰分,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陰氣不足,陽氣過盛,可以用四物湯。
沒有火氣的用八味丸,沒有津液的用六味丸。李東垣說,婦女分娩或半產後出血過多,昏迷不醒,眼睛閉著,沒有知覺,這是因為血液大量流失的緣故。因為有形的血液流失,心神就沒有東西可以滋養。心臟和胞絡,是君火和相火,得到血液就能安定,失去血液就會危險,心火過旺就會讓人昏迷。火氣過盛會剋制肺部,就會眼睛緊閉、不省人事,這是因為陰血大量流失,無法鎮靜安撫的緣故。如果已經血虛,還用滑石、甘草、石膏之類的藥,這些甘平大寒的藥,會消耗氣中的熱,這是因為血虛又用藥瀉氣,陰虛又用藥瀉陽,讓兩方面都受到傷害,反而會導致虛勞的疾病。昏迷不醒是因為上焦心肺有熱。
這種無形的熱,用寒涼的藥物,只會讓熱往下走,難道不知道上焦的病都屬於表症嗎?發汗就能治好,現在反而用瀉下的方式,能夠活下來真是幸運。大量虧損氣血,一定會減損壽命。而且《內經》有說,病是因為不足引起的,應該補養,不應該瀉。而且昏迷的病都屬於陰,應該發汗,不應該瀉下。還有傷寒,悶悶不舒服,發汗就會好,這是禁止使用寒涼藥物的道理。分娩或半產,本身不是疾病,是突然失去血液,失去了血就應該補血,這有什麼好懷疑的呢(要暢快的補血)。
補充血液,精神就會旺盛。正常情況下,血液是往下走的,現在應該補養並往上提升,讓心得到血液的滋養,精神才不會昏迷。如果血液大量流失,表示秋冬的氣令太旺盛,現在將它往上提升,幫助陽氣,就能讓眼睛睜開,精神不會昏迷(妙在提升陽氣)。現在設立一個藥方,可以補血、養血、生血、增益陽氣,來補充手足厥陰的不足。這個藥方叫做全生活血湯(半產後各種症狀,可以參考產後方劑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