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女科折衷纂要》~ 胎前門 (10)

回本書目錄

胎前門 (10)

1. 下胎

《大全》云:娠妊羸瘦,或挾疾病,臟腑虛損,氣血枯竭,不能養胎,致胎動而不堅固。若終不安者,則可下之,免害娠婦也。

白話文:

《大全》中說:懷孕婦女體質羸弱瘦弱,或患有疾病,臟腑虛損,氣血枯竭,無法養育胎兒,導致胎兒活動不穩定。如果胎兒一直不安分,則可以採取墮胎措施,以免傷害到孕婦。

薛氏曰:前症宜用腰腹背痛門方論主治,其胎果不能安者方可議下,慎之慎之。

2. 防胎自墮

丹溪云:陽施陰化,胎孕乃成,血氣虛損不榮養,其胎自墮。或勞怒傷情,內火便動,亦能自墮。推原其本,皆因熱火消物,造化自然,《病源》乃謂風冷傷於子臟而墮,此未得病情者也。昔者一婦但有孕至三月左右必墮,診其左手大而無力,重取則澀,知其血少也。以其少年,只補中氣,使血自榮,時正初夏,教以濃煎白朮湯黃芩末一錢,服三四十帖遂得保全其生(單用白朮補中,以榮出中焦,土生萬物也)。因而思之,墮因內熱,而虛者為多,曰熱曰虛,當分輕重。

白話文:

丹溪說:陽氣施化於陰,胎兒才能生成,如果血氣虛弱而不能滋養胎兒,胎兒就會自然流產。或者由於勞累、憤怒而傷及感情,內熱就會被激動起來,也可能導致流產。追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由於熱火消散了胎兒,這是自然而然的變化,《病源》所說的風寒傷及子宮而導致流產,這是沒有抓住病情的根本原因的。以前有一位婦女,每當懷孕到三四個月時就會流產,診斷其左手大而無力,用力按壓時會感到澀滯,知道她血氣不足。因為她還年輕,只需要補中氣,讓血氣自然充盛即可。當時正值初夏,我教她用濃煎的白朮湯送服黃芩末一錢,服用三四十劑後,終於保住了胎兒的安危(單用白朮補中,以滋養中焦,土生萬物)。由此我聯想到,流產大多是由於體內有熱,而虛弱的人更容易發生。如果說是熱證或虛證,那就要分清輕重了。

蓋孕至三月,正屬相火,所以易墮,不然何以黃芩、熟艾(熟艾性溫,亦助相火,若果有熱,或恐不宜)、阿膠等為安胎聖藥耶(好生之工,幸毋輕視)?

白話文:

懷孕到三個月的階段,正是相火旺盛的時候,因此容易流產,否則,為什麼黃芩、熟艾(熟艾性溫,也助長了相火,如果真的有熱,恐怕不太合適)、阿膠等,會被視為安胎聖藥呢?(生育的事業,希望不要輕視這些道理)。

3. 半產

夫妊娠日月未足,胎產未全而產者,謂之半產。蓋因娠婦衝任氣虛,不能滋養於胎,胎氣不固,或攧撲閃墜,致氣血動損,或因熱病溫瘧之類,皆令半產。仲景云:虛寒相搏,其脈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是也。又云:半產俗呼小產,或三四月,或五六月,皆為半產。以男女成形故也。

白話文:

如果懷孕的月份和天數還沒有滿,胎兒發育不全就生產的,叫做「半產」。大抵是因為懷孕的婦女,衝任二脈虛弱,不能滋潤和養育胎兒;胎兒的元氣不鞏固,或者是受到碰撞,或者是跌落,導致氣血受到損傷;或者是由於熱病、瘧疾之類的,都會導致「半產」。仲景說:「虛寒互相搏擊,脈象如同革卦的現象,婦女就會出現半產、漏下的症狀。」他又說:「半產俗稱為小產,有的在懷孕三、四月,有的在懷孕五、六月,都會出現半產的症狀,這是因為胎兒男女的形象已經形成,所以如此。」

或因悲哀憂恐暴怒,或勞力打撲損動,或觸冒暑熱,忌黑神散,恐犯熱藥,轉生他病,宜玉燭散和經湯之類。《便產須知》云:小產不可輕視,將養十倍於正產可也。又云:半產即肌肉腐爛,補其虛損,生其肌肉,益其氣血,去其風邪,養其臟氣,將養過於正產十倍,無不平復,宜審之。立齋云:小產重於大產,蓋大產如慄熟自脫,小產如生採,破其皮殼,傷其根蒂也。

白話文:

或由於悲傷、憂慮、恐懼、暴怒,或勞動、打擊、摔撲、損傷、活動,或接觸風寒暑熱,忌服黑神散,恐怕會觸犯熱藥,轉而產生其他疾病,應該服用玉燭散、和經湯之類的藥物。《便產須知》說:小產不可輕視,將養十倍於正產也可以。又說:半產即肌肉腐爛,要補虛損,生肌肉,益氣血,去風邪,養臟氣,將養超過正產十倍,沒有不康復的,應該細心診斷。立齋說:小產比大產更嚴重,因為大產就像栗子成熟自然脫落,小產就像生採,破壞了皮殼,損傷了根蒂。

但人輕忽致死者多。治法:補形氣,生新血,去瘀血。若未足月,痛而欲產,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止之。若產而血不止,人參黃耆湯補之。若產而心腹痛,當歸川芎湯主之。胎氣弱而小產者,八珍湯固之。血出過多而發熱者,聖愈湯。汗不止,急用獨參湯。發熱煩躁,肉瞤筋惕,八珍湯。

白話文:

但因為輕視大意而導致死亡的人很多。治療方法:補益人的形氣,生產新的血液,清除淤血。若胎兒未足月,但產生疼痛且想要生產,用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來止住。若生產後血流不止,用人參黃耆湯來補益。若生產後心腹疼痛,用當歸川芎湯為主。胎氣虛弱而導致小產,用八珍湯來固護。血流過多而發熱,用聖愈湯。汗水不止,趕緊使用獨參湯。發熱煩躁,肌肉抽搐、筋脈跳動,用八珍湯。

大渴面赤,脈洪而虛,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四君加姜附。東垣云:晝發熱而夜安靜,是陽氣旺於陽分也。晝安靜而夜發熱,是陽氣陷入陰中也。如晝夜俱發熱,是重陽無陰也,當峻補其陰。若陽氣自旺者,四物二連湯。陽陷於陰者,補中益氣湯,重陽無陰者,四物湯

白話文:

  1. 感到異常口渴且面部紅赤,脈象洪大而虛浮,應使用當歸補血湯。

  2. 身體發熱,面部泛紅,脈象沉細微弱,應使用四君湯加姜附。

  3. 東垣醫師說:晝間發熱而夜間安靜,是陽氣盛於陽分的表現。晝間安靜而夜間發熱,是陽氣陷入陰中的表現。如果晝夜皆發熱,是重陽無陰的表現,應大力滋補其陰。

  4. 若陽氣本身旺盛者,應使用四物二連湯。陽氣陷入陰中者,應使用補中益氣湯。重陽無陰者,應使用四物湯。

無火者,八味丸。無水者,六味丸。東垣云: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昧不省,瞑目無所知覺者,緣血暴亡故也。蓋有形血去則心神無所養。心與胞絡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心火上熾故令人昏昧。火勝其肺,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去,不能鎮撫也。血已虧損,往往用滑石甘草石膏之類,乃甘平大寒之藥能瀉氣中之熱,是血虧瀉氣及陰虧瀉陽,使二者俱傷,反為不足,虛勞之病,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熱也。

白話文:

沒有火氣的人,服用八味丸。沒有水氣的人,服用六味丸。東垣說:婦女生產時,產後漏下不止,昏迷不醒、閉眼失去知覺,是因血氣突然流失的緣故。有形之血消失,心神失去滋養。心與子宮的脈絡,是君火及相火,得到血的滋養則安寧,血氣消失則危險,心火旺盛,所以令人昏迷。火氣勝過肺氣,閉眼失去知覺,這是陰血突然流失,不能鎮靜和安撫的緣故。血氣已經虧損,往往使用滑石、甘草、石膏一類的藥物,這些都是甘平大寒的藥,可以瀉掉氣中的火氣,這是血虧瀉氣,陰虧瀉陽,導致陰陽兩方面都受傷,反而更加虛弱,虛勞的病症,昏迷不醒,是上焦心肺的火氣造成的。

此無形之熱,用寒涼之藥,驅令下行,豈不知上焦之病悉屬於表症也,汗之則愈,今反下之,幸而不死。暴虧氣血,必夭天年。又不知《內經》有說,病起不足,宜補不宜瀉,但瞑目之病悉屬於陰,宜汗不宜下。又不知傷寒鬱冒得汗則愈,是禁用寒涼藥也。分娩半產,本氣不病,是暴去其血,亡血補血又何疑焉(暢快)。

白話文:

這種無形的熱症,卻用寒涼的藥物,驅趕它向下行,豈不知上焦的病症全都屬於表症,發汗就會痊癒,現在反而讓它向下行,幸運的是沒有因此而死,但元氣會暴跌,壽命必然夭折。而且《內經》上說過,生病是因為不足,應該補益而不應該瀉下。閉目昏迷的病症全都屬於陰症,應該發汗而不應該瀉下。傷寒鬱冒發汗則會痊癒,所以禁用寒涼的藥物。分娩半產,本氣沒有生病,這是突然損失了血,失去的血補回來不就好了,有什麼好懷疑的(暢快)。

補其血則神昌,常時血下降亡,今當補而升舉之,心得血養而神不昏矣。血若暴下,是秋冬之令太旺,今舉而升之,助其陽則目張而神不昏矣(妙在升陽)。今立一方,補血、養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之不足也。名曰全生活血湯(半產後諸症,更於產後方論中參用之)。

白話文:

補益氣血,精神就會旺盛,如果氣血下降嚴重,就會死亡,現在應該補益氣血,並提升氣血,心臟得到氣血滋養,精神就不會昏沉了。如果氣血突然下降,這是秋冬的季節太過旺盛造成的,現在提升氣血,幫助陽氣,眼睛就會張開,精神就不會昏沉了(妙處在提升陽氣)。現在開立一方,補血、養血、生血、益陽,用來補手足厥陰的不足。藥方名稱叫做全生活血湯(產後各種症狀,可以參考產後方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