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折衷纂要》~ 胎前門 (7)
胎前門 (7)
1. 子腫
(即子滿子氣胎水腫滿)
《產寶論》曰:娠孕腫滿,由臟氣本弱,因孕重虛,土不剋水,血散於四肢,遂致腹脹、手足面目皆浮、小便閉澀。陳無擇云:凡婦人宿有風寒冷濕,妊娠喜腳腫,俗呼為皺腳。亦有通身腫滿,心腹脹急,名曰胎水。
論曰:凡妊娠之人,無使氣極。若靜氣和則胎氣安穩,若中風寒邪氣及有所觸犯,則隨邪而生病也。凡妊娠經血閉壅以養胎,若忽然虛腫,乃胎中挾水,水血相搏,脾胃惡濕,身之肌肉濕漬,氣弱則肌肉虛,水流氣溢,故令身腫滿也。然其由有自,或因泄瀉下痢,臟腑虛滑,耗損脾胃,或因寒熱瘧疾,煩渴引飲太過,濕漬脾胃,皆能使頭目或手足浮腫也。然水漬於胞,兒未成形,則胎多損壞。
及臨產日,腳微腫者,乃胞髒水少血多,水出於外故微腫,則易生也。宿有寒氣,因寒冷所觸,故能令腹脹腫滿也。
《產乳集論》曰:娠妊自三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腿膝以來,行步艱辛,以致喘悶,飲食不美似水氣狀,於腳指間有黃水出者,謂之子氣,直至分娩方消。此由婦人素有風氣,或衝任經有血風,未可妄投湯藥,但甚者將產之際,有不測之憂,故不可不治於未產之前也(古方論中鮮有言者,元豐中,淮南陳景初獨能論治此症,方名香附散,李伯時名曰天仙藤散)。
按薛氏曰:若前症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用鯉魚湯(論曰:滿,妊婦通身腫滿或心胸急脹,名曰胎水。遂去孕婦胸前看之,胸肚不分,急以鯉魚湯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惡水,腫消脹去,方得分娩死胎。此症蓋因懷孕腹大,不自知覺,人人謂孕婦如此,終不知胎水之為患也)。
脾胃虛弱,佐以四君子。若面目虛浮,肢體如水氣,用《全生》白朮散,未應,用六君子湯。脾虛濕熱,下部作腫,用補中益氣加茯苓。若飲食失節,嘔吐泄瀉,用六君子湯。若腿足發腫,喘悶不安,或指縫出水,用天仙藤散。脾胃虛弱,合四君子湯。如未應,用補中益氣湯。若脾肺氣滯,用加味歸脾湯,佐以加味逍遙散。
白話文:
[子腫] (也就是子滿、子氣、胎水腫脹)
《產寶論》說:懷孕時出現腫脹,是因為孕婦本身臟腑機能較弱,加上懷孕後身體更虛,導致脾胃無法制約水分,血液散到四肢,造成腹脹、手腳臉部浮腫、小便不順暢。陳無擇認為:有些婦女本身體內就有風寒濕氣,懷孕後容易腳腫,俗稱「皺腳」。也有些人是全身腫脹,胸腹脹滿急迫,稱為「胎水」。
一般來說,懷孕的人要保持心情平和,如果情緒穩定,胎氣就安穩;但如果受到風寒邪氣侵擾或受到外力衝擊,就會引發疾病。懷孕時經血會停止,用來滋養胎兒,如果忽然出現虛腫,就是胎兒體內帶有水分,水和血互相搏擊,加上脾胃討厭潮濕,身體肌肉就會被濕氣浸泡,如果氣血虛弱,肌肉就會虛軟,水分就會隨著氣往外溢,導致全身腫脹。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腹瀉,導致臟腑虛弱、脾胃功能耗損;也可能是因為得了寒熱瘧疾,口渴喝太多水,濕氣侵入脾胃,都可能造成頭部、臉部或手腳浮腫。如果羊水被浸泡,胎兒還沒成形,就容易導致流產。
到了生產時,如果只是腳稍微腫脹,那是因為胎盤中水分少、血液多,水分從身體往外散發導致輕微腫脹,這樣反而容易生產。如果本身體內有寒氣,又受到寒冷侵襲,也可能導致腹部脹滿腫大。
《產乳集論》提到:懷孕三個月胎兒成形後,有些孕婦會從腳面開始逐漸腫脹到腿部和膝蓋,導致走路困難、呼吸急促、食慾不佳,看起來像水腫一樣,而且腳趾縫間會流出黃水,這叫做「子氣」,通常要到生產後才會消退。這是因為孕婦本身有風氣,或是衝任經有血風所致,不宜隨便服用湯藥,但如果情況嚴重,可能會有生產時的意外風險,所以必須在生產前就加以治療。(古代醫書很少提到這種情況,元豐年間,淮南的陳景初獨自研究出治療方法,方名為「香附散」,李伯時則稱之為「天仙藤散」。)
薛氏認為:如果出現胸悶腹脹、小便不通、全身浮腫等症狀,可以用鯉魚湯治療。(書上說:所謂「滿」是指孕婦全身腫脹或胸悶腹脹,稱為「胎水」。檢查時會發現孕婦胸部和腹部難以區分,此時要立即服用鯉魚湯三到五帖,讓大小便排出體內惡水,腫脹消除後,才能順利生產或排出死胎。這種情況是因為孕婦懷孕腹部變大,自己卻不覺得,大家都認為孕婦理應如此,卻不知道胎水的危害。)
如果因為脾胃虛弱,可以搭配四君子湯。如果臉部虛腫、四肢像水腫,可以使用《全生》白朮散,如果沒效果,就改用六君子湯。如果脾虛濕熱、下半身腫脹,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如果因為飲食不節制、嘔吐腹瀉,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如果腿腳腫脹、呼吸困難、或腳趾縫流出水,可以使用天仙藤散,如果本身脾胃虛弱,可以搭配四君子湯。如果沒有效果,就改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脾肺氣滯,可以用加味歸脾湯,搭配加味逍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