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旨要》~ 卷三 (2)
卷三 (2)
1. 加味八物湯
人參,茯苓,熟地,小茴(各三錢),白朮,川芎(各四錢),當歸,白芍,香附(各五錢),甘草,黃芩,柴胡(各三錢),分六帖。姜(三片),水煎服。服盡又用調經丸治之。如肚痛。加延胡。乾漆。枳殼。(各三錢),嗽加五味。麥冬。款冬花。(各三錢),手足麻痹。加肉桂(五分)
白話文:
人參、茯苓、熟地、小茴香各三錢,白朮、川芎各四錢,當歸、白芍、香附各五錢,甘草、黃芩、柴胡各三錢,將這些藥材分成六帖。每帖加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藥都吃完後,再用調經丸來治療。如果肚子痛,就加入延胡索、乾漆、枳殼各三錢。如果咳嗽,就加入五味子、麥冬、款冬花各三錢。如果手腳麻痺,就加入肉桂五分。
2. 調經丸
當歸(二錢),白朮,厚朴(各七分),赤芍,熟地(各五分),小茴,枳殼(各七分),陳皮,砂仁,牛膝,元胡(各五分),莪朮(醋炙),白芷(各五分),艾綿(一兩五錢),粉草(三分),青皮(六分),川芎(七分),香附(醋炙二兩),為末。米糊丸。
產後語言恍惚。顛倒錯亂。此血耗氣散。本原不足。腹內空虛。睡臥不安。或邪不退之故。
白話文:
將當歸(八克)、白朮、厚朴(各二點八克)、赤芍、熟地(各二克)、小茴香、枳殼(各二點八克)、陳皮、砂仁、牛膝、元胡(各二克)、莪朮(用醋炙過)、白芷(各二克)、艾葉絨(六十克)、甘草(一點二克)、青皮(二點四克)、川芎(二點八克)、香附(用醋炙過,八十克),全部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藥丸。
產婦生產後出現語言不清、精神恍惚、說話顛三倒四,這是因為生產時耗損氣血,導致身體根本的元氣不足,腹內空虛,所以才會睡不安穩,或者也可能是體內的邪氣沒有完全去除的緣故。
3. 四物補心湯
當歸(五錢),川芎,生地,白朮,白芍,茯神,半夏,桔梗(各四錢),陳皮(三錢),防風(五分),甘草(一錢),分五帖。姜(三片),溫服。如熱加黃連。(酒炒三錢)
產後失音。言不出口。因心肺二經。被瘀血所侵。孔竅皆閉。或傷風所致。宜逐血補心。不可誤服他藥。
白話文:
四物補心湯
使用當歸五錢,川芎、生地、白朮、白芍、茯神、半夏、桔梗各四錢,陳皮三錢,防風五分,甘草一錢,將以上藥材分成五帖。 每次服用時加入三片生薑,以溫熱的水服用。 如果有發熱的症狀,可以加入酒炒過的黃連三錢。
這個方劑適用於產後婦女失聲,無法說話的情況。 這通常是因為心經和肺經受到體內瘀血的侵擾,導致孔竅閉塞。 有時候也可能是因為受了風寒所致。 治療原則應該是活血化瘀,同時補養心臟。 千萬不可以誤服其他藥物。
4. 逐血補心湯
紅花,赤芍,生地,桔梗,蘇葉,前胡,膽星,黃連,茯苓,防風,粉草(一錢),分三帖。姜(三片),空心服。
產後痢疾。裡急後重。因食熱毒太過。後食生冷之物。冷熱不和。能成此症。
白話文:
紅花、赤芍、生地、桔梗、蘇葉、前胡、膽星、黃連、茯苓、防風、甘草(各一錢),分成三帖。加生薑三片,空腹服用。
這是用來治療產後痢疾的藥方。這種痢疾的症狀是腹痛急迫、想排便卻排不乾淨。病因是因為產後食用太多熱性食物,之後又吃了生冷的食物,導致身體冷熱失調,就可能引發這種疾病。
5. 加減和胃湯
厚朴(五錢),陳皮,豬苓,澤瀉,歸尾,黃連,白芍,黃芩(各三錢),地榆,豆蔻(各二錢)升麻(五分),甘草(二錢),分五帖。
產後四肢骨節。遍身疼痛。蓋產育之時。周身三百六十骨節開張。氣血俱虛。勞傷。坐臥又出房冒風所致。用烏金散治之。
產後小便緊澀不通。因血熱積於小腸經。水道不利。誤將熱毒物食之。即成淋瀝。
白話文:
加減和胃湯
用厚朴五錢,陳皮、豬苓、澤瀉、當歸尾、黃連、白芍、黃芩各三錢,地榆、豆蔻各二錢,升麻五分,甘草二錢,將這些藥材分成五帖。
產後四肢骨節、全身疼痛
產婦生產後,四肢骨頭關節以及全身都感到疼痛,這是因為生產時,全身三百六十個骨節都張開,導致氣血虛弱,又加上勞累損傷,坐著或躺著時又接觸到風寒所引起的。可用烏金散來治療。
產後小便不順暢,尿量少且排尿困難
產後小便不順暢,尿量少且排尿困難,是因為血熱積在小腸經,導致水分代謝不順暢。如果又誤食了熱性的食物,就會形成淋瀝(小便點滴不斷)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