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痧疹輯要》~ 卷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4)

1. 選案

又云:畢以時女,冬至出痧疹,胃火本盛,唇燥舌苔,嘔渴,疹方出未透,忽受寒邪,鼻煽喘促,嗽聲不出,面色青,四肢冷。延余視時,勢已危矣。余用麻黃、蘇葉、前胡、杏仁、防風、荊芥各五分,芫荽一錢,石膏一兩,投藥後暖覆片時,火勢盡發。除去麻黃、蘇葉,加入桔梗、連翹、山梔、牛蒡四味,又一服,滿口發出白瘡,糜爛不能食。除去荊、防、芫荽,再加花粉、木通,數日而痊。

又云:張錦雯孫女,出疹四朝,面上已收,熱已退,忽然腹痛啼叫,四肢冷,悶倒在地。余曰:疹已四朝,出透熱退,今忽腹痛,是蟲動也。無熱證,黃連即不可用,烏梅又不可用。正躊躇間,適有榧在盤,即命以榧肉十枚,搗碎煎水飲之,不移時而止。藥貴當,不在峻與緩也。

又云:張佩西長孫文芳,隆冬出疹,發熱嘔吐,痧點隱隱不透。延余至,初用疏托藥,服後嘔吐不止,心煩燥渴。至夜,乃於疏托藥中加石膏五錢,吐仍不止,長蟲出,少停又吐,又出長蟲。至夜半共計吐出長蟲一十八條,忽然人事昏悶,四肢厥冷,一息奄奄欲絕。余見其舉家驚惶,亦難措手。

因思生死關頭,在此一刻,無可推委。乃復切其脈,滑數有力,遂放膽用藥。緣此子胃火本盛,加以紅爐密室,疊障重茵,火鬱於內,則肺胃傷,津液竭,表氣不通,故得。得欲嘔,嘔甚則蟲不得安,故隨嘔而出。忽然昏悶厥冷者,乃壯火食氣,熱深者厥亦深。參之唇舌,全是火證。

前所用升麻、石膏而不效者,病重而藥劑輕也。乃用石膏四兩,知母、黃連、山梔、花粉各一錢,升麻、葛根、防風、荊芥、赤芍、牛蒡各六分,芫荽八分,甘草四分。一劑之後,反令揭去重裘,臥未逾時,火勢盡發,壯熱面赤,痧出如堆。再進一服,橫身皆透,熱勢漸減,熱減則藥亦當退除,去荊、防、芫荽、黃連,加入連翹、木通,石膏減半。至晚熱復甚,心煩燥渴,無可如何,復用黃連、石膏,如前數,始得安臥熱平。

二三日,痧色焦紫不退,知其熱甚傷陰,乃用養陰退陽之劑,生地五錢,丹皮、麥冬各三錢,桔梗、牛蒡、梔仁、花粉各一錢,石膏五錢,甘草五分。守過七朝,共計服過石膏二斤,黃連一兩。治痧疹數十年,火證之甚無過於此。當昏悶厥逆之時,傍有慮其昏脫者,命煎獨參湯灌之,非餘力主清涼,頃成不救矣。

籲!可畏哉!

又云:江氏子,出疹七朝,下痢,日夜近百度,後重紅白,發熱煩渴。余用升麻、石膏。桔梗、甘草、枳殼、木通、黃芩、黃連,一劑而痢減半,能食粥,二劑止。

又云:吳氏子,疹出三朝,熱甚煩渴,喘嗽音啞。其兒欠乳,三歲不能行,兼之提散太過,肺氣與陰液皆虧。大劑養陰,生地二錢,麥冬二錢,沙參一錢,丹皮八分,桔梗八分,甘草五分,炒梔子八分,知母八分,加梨汁半杯沖服。服藥後喘漸定,熱漸平,安臥片時,陰得所養。連服數劑,嗽減音開,調理而愈。此證若周旋俗手,用提散藥,死矣。

白話文:

選案

有一個姓畢的人的女兒,在冬至的時候出痧疹,她本來胃火就旺盛,嘴唇乾燥,舌苔厚,想吐又口渴。疹子剛出來還沒完全透發,就突然受了寒,開始鼻翼扇動,呼吸急促,咳嗽卻發不出聲音,臉色發青,四肢冰冷。請我去診治時,情況已經很危急了。我用了麻黃、蘇葉、前胡、杏仁、防風、荊芥各五分,芫荽一錢,石膏一兩。服藥後蓋上被子暖了一會,熱勢全部發出來了。我把麻黃、蘇葉去掉,加入桔梗、連翹、山梔、牛蒡這四味藥,再服一劑,她滿口都發出了白色的瘡,潰爛得不能吃東西。我又把荊芥、防風、芫荽去掉,再加入花粉、木通,幾天後就痊癒了。

另一個姓張的,他孫女叫錦雯,出疹子四天,臉上的疹子已經收了,熱也退了,忽然肚子痛得大哭大叫,四肢冰冷,悶倒在地上。我說:「疹子已經出四天了,疹子透發熱也退了,現在忽然肚子痛,是肚子裡的蟲在動。」因為沒有發熱的症狀,所以黃連不可以用,烏梅也不可以用。我正在猶豫的時候,剛好看到盤子裡有榧子,就叫人把榧子肉十顆搗碎,煎水給她喝,沒多久就不痛了。用藥最重要的是對症,不在於藥性是峻猛還是緩和。

還有一個姓張的,他長孫叫文芳,在寒冷的冬天出疹子,發燒嘔吐,痧點隱隱約約的透不出來。請我去看,我開始用疏散透發的藥,服藥後嘔吐不止,心煩口渴。到了晚上,我在疏散透發的藥中加入了石膏五錢,嘔吐仍然不止,而且吐出了蛔蟲,停了一會兒又吐,又吐出蛔蟲。到半夜,一共吐出了十八條蛔蟲,忽然昏迷不醒,四肢冰冷,氣息微弱快要斷絕了。我看到他們全家都很驚慌,也很難處理。

我想這生死關頭,就在這一刻,我不能推卸責任。就再次切脈,發現脈象滑數有力,就大膽的用藥。因為這個孩子本來胃火就旺盛,加上房間裡又燒著爐子,蓋著厚重的被子,火熱鬱積在體內,就會傷到肺和胃,津液耗竭,表氣不通,才會這樣。會想吐,吐得很厲害的話,蟲就不能安穩待著,所以跟著吐出來了。忽然昏迷厥冷,是因為強盛的火熱耗損了正氣,熱邪越深,厥逆的程度也越深。看她的嘴唇和舌頭,完全是火熱的症狀。

之前用的升麻、石膏沒效果,是因為病情太重而藥劑太輕了。所以我用了石膏四兩,知母、黃連、山梔、花粉各一錢,升麻、葛根、防風、荊芥、赤芍、牛蒡各六分,芫荽八分,甘草四分。一劑藥下去之後,反而讓她把厚衣服都脫掉,躺下沒多久,熱勢完全發出來了,高燒臉紅,疹子像堆起來一樣。再服一劑,全身都透發出來了,熱勢也漸漸減退,熱退了藥也應該跟著調整,就去掉了荊芥、防風、芫荽、黃連,加入了連翹、木通,石膏也減了一半。到了晚上,熱又變得厲害,心煩口渴,沒辦法,又用了黃連、石膏,跟前面一樣的劑量,才得以安穩睡覺,熱也退了。

兩三天後,疹子的顏色焦紫沒有消退,知道是熱邪太盛傷了陰液,就用了滋陰退陽的藥,用了生地五錢,丹皮、麥冬各三錢,桔梗、牛蒡、梔仁、花粉各一錢,石膏五錢,甘草五分。總共吃了七天,吃了石膏二斤,黃連一兩。我治療痧疹幾十年,火熱症狀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了。當她昏迷厥逆的時候,旁邊有人擔心她會虛脫,叫人煎獨參湯給她喝,幸好我堅持清熱,不然早就救不活了。

唉!真是可怕啊!

另外一個姓江的孩子,出疹子七天,拉肚子,一天拉好幾次,拉出來的糞便有膿血,還發燒口渴。我用了升麻、石膏、桔梗、甘草、枳殼、木通、黃芩、黃連,一劑藥下去,腹瀉減少了一半,可以吃粥了,兩劑藥就好了。

還有一個姓吳的孩子,出疹子三天,發燒口渴,喘息咳嗽,聲音沙啞。這個小孩沒有奶喝,三歲了還不能走路,加上他被過度提散,導致肺氣和陰液都虧虛了。我用了大劑量的養陰藥,生地二錢,麥冬二錢,沙參一錢,丹皮八分,桔梗八分,甘草五分,炒梔子八分,知母八分,加上半杯梨汁沖服。服藥後,喘息漸漸平穩,熱也漸漸退了,安穩地睡了一會兒,陰液得到了滋養。連服幾劑藥,咳嗽減輕,聲音也恢復了,調理後就痊癒了。這種情況,如果遇到庸醫,使用提散的藥,就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