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疹輯要》~ 卷四 (12)
卷四 (12)
1. 選案
謂已平復十九日,當投補劑,定可全愈。後果如言,竟得赴選。
馮楚瞻治案云:沈氏兒發熱數日,見痧疹才一日,面上盡沒,神氣困極,蛔從口出,不一而足,數日不食,下瀉上喘,唇口焦裂,五心壯熱,手足指尖皆冷,脈細數無倫,兩尺更弱,咸謂疹毒歸臟,胃熱故蛔連出也。不知神氣欲脫,五臟俱困,脾虛不能納穀,蟲無所食,又兼虛火熏蒸,臟腑燥熱,蟲不安而出耳。況諸斑疹多由內傷失調,脾胃不足以榮,是以陽氣逆行,陰覆於外。
血盛氣壯,則色紅而焮發;血虛氣弱,則色白而隱伏。有何毒之輕重乎?面上退縮者,陽虛不能升發也;喘促者,氣唯續也;唇焦者,脾津耗竭也;五心壯熱者,陰虧火爍也;泄瀉不食者,真火衰而脾不運也;寸關細數尺弱者,氣虛血虛,虛火上浮而不藏也。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今者之急,本氣欲脫也。倘謂痧疹餘毒,解利清托,恐神氣先盡矣。乃以熟地六錢,丹皮一錢,麥冬三錢,牛膝二錢,制附六分,一劑假熱全消,真虛畢露,神氣更倦。此陰已少復,當補氣以助其發生,前方另煎人參二錢沖服,神氣漸復,喘促全安。飲粥微嘔,乃胃氣久虛之故也。
再用前方加炒黃白朮二錢,去丹皮,仍以參湯沖服,四劑全愈。
呂用晦治案云:姚江錢嶢都子五歲,病疹泄瀉,兒醫謂瘄毒,最宜於瀉,不復顧忌,以清火為急,寒涼縱進,病勢殊劇,來邀余。視面色兩顴嫩紅,時咬牙喘急,口渴甚,飲水不絕,脈洪緩如平壯人。余曰:脾急矣。速投人參、白朮、當歸、黃耆、陳皮、甘草、茯苓、木香以救之,一劑覺安。
次日有鄰族人來候,驚阻之曰:誤矣!小兒有專門,豈可令腐儒治之。吾所聞瘄病以發散清涼解毒為主,今半身瘄潮未退,而用溫補,必不救矣。其家懼,遂不敢再服。間二日,嶢都復來見余曰:諸證復如故,如何?余曰:豈有是理哉?君戲我耳。曰:日來實不服尊劑。乃述其故。
余曰:君試急歸,令郎天柱倒矣。別去頃之,馳至曰:果如公言,奈何?急服前方何如?余曰:前方救虛也。今加寒矣,非桂附不能挽也。曰:顴紅喘急,口渴飲水,俱是熱證,而公獨言虛寒何也?曰:陰竭於內,陽散於外,而寒涼復逼之,陽無所歸,內真寒而外假熱。此立齋先生所發《內經》微旨,非深究精蘊者不能信也。
嶢都歸,違眾服之,一劑而天柱直,二劑而喘渴止,三劑起行,嬉戲戶外。
舒馳遠治案云:老庚者,年二十有七,夏月出疹,頭身微熱,苗色淡紅,咽喉痛甚,時醫誤用柴、葛、牛子、甘、桔等藥,轉加作泄,大泄數次,疹頓沉沒,咽喉轉閉,口不能言,人事恍惚,暈眩欲絕。時天有在坐,余謂天有曰:此證全是一團陰寒在裡,若用疹家通套藥,必不可生。
白話文:
選案
這人病好十九天後,應該用補藥,一定可以完全康復。後來果然如所說,真的可以去參加選拔。
馮楚瞻的醫案說:沈家的小孩發燒好幾天,出現痧疹才一天,臉上完全沒有疹子,精神非常困頓,肚子裡的蛔蟲從口中跑出來,不止一次,好幾天不吃飯,又拉肚子又喘氣,嘴唇乾裂,手心、腳心發熱,但是手腳指尖卻冰冷,脈搏細數而沒有規律,兩尺脈更弱,大家都說這是疹子的毒素跑到內臟,胃熱所以蛔蟲才會跑出來。不知道這是精神快要脫散,五臟都困乏,脾虛不能消化食物,蛔蟲沒有食物可吃,再加上虛火薰蒸,臟腑乾燥發熱,蛔蟲才會不安而跑出來。況且大部分的斑疹都是因為內傷失調,脾胃虛弱不能滋養身體,所以陽氣才會逆行,陰氣浮在外面。
血氣旺盛,疹子的顏色就紅而發熱;血氣虛弱,疹子的顏色就白而隱藏。哪有什麼毒素輕重的問題呢?臉上的疹子退縮,是因為陽氣虛弱不能發散;喘氣急促,是因為氣快要耗盡;嘴唇焦裂,是因為脾的津液耗竭;手心腳心發熱,是因為陰液虧損而火熱旺盛;拉肚子不吃飯,是因為真陽衰弱而脾臟不能運化;寸關脈細數,尺脈虛弱,是因為氣血虛弱,虛火上浮而不能潛藏。情況緊急的時候要先處理表面的症狀,情況緩慢的時候要處理根本的問題。
現在最緊急的情況是,根本的元氣快要脫散了。如果說這是疹子的餘毒,用解毒、利尿、清熱的方法,恐怕精神會先耗盡。於是就用了熟地六錢、丹皮一錢、麥冬三錢、牛膝二錢、制附子六分,一劑藥下去,假熱的現象完全消失,真正的虛弱顯露出來,精神更加疲倦。這是陰液稍微恢復了一點,應該要補氣來幫助它的生發,在原來的方子裡另外煎人參二錢沖服,精神慢慢恢復,喘氣也完全平靜下來。喝粥的時候稍微想吐,這是因為胃氣虛弱太久的原因。
再用原來的方子,加上炒過的黃白朮二錢,去掉丹皮,仍然用人參湯沖服,四劑藥就完全康復了。
呂用晦的醫案說:姚江的錢嶢都的兒子五歲,得了疹子又拉肚子,醫生說是痲疹的毒,最適合用瀉的方法,不再顧慮,以清火為最緊急的治療,用了寒涼的藥,病情更加嚴重,來請我去看病。我看他的臉頰兩側嫩紅,時不時咬牙切齒,喘氣急促,口渴得厲害,不停地喝水,脈象洪大而緩和,像平常健康的人一樣。我說:「這是脾臟出了問題。」趕緊用人參、白朮、當歸、黃耆、陳皮、甘草、茯苓、木香來救治,一劑藥就感覺好多了。
第二天,有鄰居來探望,驚訝地阻止說:「錯了!小孩子生病有專門的醫生,怎麼可以讓書呆子來治呢?我聽說麻疹的病主要是要發散、清熱、解毒,現在半邊身子的疹潮還沒退,卻用溫補的藥,一定救不活了。」他們家人害怕,就不敢再吃藥了。過了兩天,錢嶢都又來找我說:「所有的症狀又都像以前一樣了,怎麼辦?」我說:「哪有這種道理?你是在開玩笑吧。」他說:「最近確實沒吃你的藥。」就說了事情的原因。
我說:「你趕緊回家,你兒子的病已經很危險了。」過了一會兒,他急忙跑來說:「果然像你說的,該怎麼辦?」急著問說吃原來的藥怎麼樣?我說:「原來的藥是救虛的。現在又受了寒氣,不用桂附類藥是沒辦法救回來的。」他說:「臉頰紅、喘氣急促、口渴喝水,這些都是熱症,你卻說是虛寒,為什麼?」我說:「陰液在內耗竭,陽氣散在外面,又被寒涼的藥逼迫,陽氣沒有地方可以歸附,所以裡面是真寒而外面是假熱。這是立齋先生所發明的《內經》的精微奧義,不是深入研究體會的人是不能相信的。」
錢嶢都回家,不聽別人的勸阻給他兒子吃藥,一劑藥下去,病就好了,二劑藥喘氣和口渴就停止了,三劑藥就能起身行走,在門外玩耍了。
舒馳遠的醫案說:老庚,二十七歲,夏天出疹子,頭身稍微發熱,疹子的顏色淡紅,喉嚨痛得很厲害,當時的醫生誤用了柴胡、葛根、牛蒡子、甘草、桔梗等藥,反而更加拉肚子,拉了好幾次,疹子立刻沉沒下去,喉嚨反而閉塞,不能說話,意識模糊,暈眩得快要死了。當時有個人在旁邊,我對他說:「這個病全都是陰寒在裡面,如果用一般治療疹子的藥,一定救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