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痧疹輯要》~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辨證

萬密齋曰:凡出疹,熱起至收完,但看右手一指,脈洪大有力,雖有別證,亦不為害。此定存亡之要訣也。

霖按:此即陽證得陽脈之義。若細軟無力,則陽證得陰脈也。景岳以診得陰脈,宜速救元神,用溫補托法,參酌治之,是矣。然有熱毒深伏於內,不能透發於外,假寒真熱之證,肢冷麵青,六脈沉伏細數,若誤用溫補,禍不旋踵。痧疹陽邪,熱證俱多,安危之機,須細心體認也。

白話文:

霖按:這是陽證兼有陽脈的意思。如果脈搏細軟無力,是陽證兼有陰脈。景嶽認為診得陰脈,應該迅速救治元神,使用溫補託裏的方法,參酌治療,是正確的。但是,如果熱毒深伏於內,不能透發於外,假寒真熱的證狀,四肢冰冷,面色青紫,六脈沉伏細數,如果誤用溫補,禍患立刻就會發生。痧疹是陽邪,熱證也很多,安危的關鍵,需要細心體認。

痧為陽毒,首先干肺。肺主氣屬金,熱邪傷氣,舌上多見白苔,金之色也,治當清肺。若無虛寒的證,誤治則殺人事矣。不獨痧疹為然,夏日忽患咯血,俗名暑瘵,證亦見白苔,宜清絡熱,同一義也。司命者豈可忽諸!

白話文:

痧是一種陽毒,首先會傷害肺。肺主氣,屬金。熱邪會損傷肺氣,因此舌苔常會出現白色,這也是金色的表現。在治療時,應以清肺為主。若無虛寒的證據,誤治則可能致命。不僅是痧疹如此,夏季若突然咯血,俗稱暑瘵,舌苔也會出現白色。此時應清絡熱,道理是一樣的。身為醫生,豈能忽視這些症狀!

《瘄疹全書》云:疹之出也,有熱三日而即出者,有熱四五六日而出者,有熱而涼,涼而復熱者,有一日寒熱往來數次而出者,有熱一日涼一日,復涼復熱至五六七日而出者。大抵五日前出者多輕,五日後出者多重;毒少則熱少,毒多則熱多;熱少則早而易出,熱多則遲而難出,大有分別。七日不出,面青鼻煽,喘急生痰,名曰悶瘄,不治。

白話文:

《瘄疹全書》中說:發疹子有的人在發熱三天後就出現,有的人在發熱四、五、六天後纔出現,有的人一開始發熱,然後退熱,然後又發熱,有的人在一天之內寒熱交替數次後發疹,有的人在發熱一天後退熱,然後再退熱再發熱,這樣反覆持續到五六七天後才發疹。總的來說,在五天內發疹的病症通常比較輕,在五天後發疹的病症通常比較重。如果體內毒素較少,那麼發熱的程度也會較輕,如果體內毒素較多,那麼發熱的程度也會較重。發熱的程度較輕,疹子就會早點出來而且比較容易治療,發熱的程度較重,疹子就會晚點出來而且比較難治療,這之間有很大的區別。如果七天後還沒有發疹,臉色發青,鼻子煽動,呼吸急促,生痰,這種叫做悶瘄,無法治療。

凡瘄先從肚腹發起,而後及於四肢者順;先從手足發起,而後及於肚腹胸背者逆。

凡瘄於皮膚上發出,成粒者順;以手摸之礙指尖,紅者吉;瘄上重疊起瘄者吉。蓋瘄以起發為上也。

痘後瘄者吉,瘄後痘者凶。蓋痘後出瘄,則腠理疏而毒易出,無形之毒氣易泄也;瘄後出痘,則陰血虧而漿難灌,有形之營血難成也。此言痘後出瘄,因其腠理疏通,毒氣易出,故吉;若瘄後出痘,則一日三潮,三日九潮,往來進退,勞動陰血則血虛,血虛而責其灌漿也,難矣。

白話文:

天花後出現腮腺炎的吉利,腮腺炎後出現天花的兇險。這是因為天花後出現腮腺炎,則腠理疏通,毒氣容易排出,無形的毒氣容易洩散。腮腺炎後出現天花,則陰血虧虛而津液難以灌輸,有形的營血難以形成。這裡說天花後出現腮腺炎,由於腠理疏通,毒氣容易排出,所以吉利。如果腮腺炎後出現天花,則一天三次潮熱,三天九次潮熱,反復往來,勞動陰血,則血虛,血虛而要求其灌輸津液,就困難了。

痘瘄一齊出者,所謂瘄夾痘也,先治其瘄,而後治其痘。瘄潮一日,忽夾痘苗,所謂瘄噴痘;痘苗初見,忽又夾瘄。所謂痘噴瘄。治宜先發瘄潮,不論痘苗,三日潮完,痘始蒸長。但治痘藥中,必須滋養陰血,切不可用參、耆、甘、芷、朮、桂,溫補之藥,蓋瘄無補陽法也。

白話文:

當麻疹和天花同時發病時,稱為「麻疹夾天花」。首先治療麻疹,然後再治療天花。如果麻疹發疹後一天,突然出現天花疹苗,稱為「麻疹噴天花」;如果天花疹苗剛剛出現,又突然夾雜麻疹,稱為「天花噴麻疹」。治療時應先發出麻疹疹潮,不要理會天花疹苗。等麻疹疹潮發完後三天,天花疹才會開始蒸發生長。但是在治療天花的藥物中,必須滋養陰血,切不可使用人蔘、黃耆、甘草、白芷、白朮、肉桂等溫補之藥,因為麻疹沒有補陽的方法。

若痘出一日至四五日內,忽然瘄出痘中,所謂瘄合痘也,發表起痘之藥皆同,瘄發則痘自蒸長。若痘出六七日,內漿未灌,或灌未足,忽然瘄出痘中,所謂痘離瘄也,若助痘漿則瘄悶而難出,若攻瘄潮則痘靨而不漿。既欲其潮,又欲其漿,正所謂陰陽困憊,氣血奔命者是也。

白話文:

如果痘疹在一到四天內,突然在痘疹中冒出膿包,這稱為瘄合痘。治療瘄合痘的藥物和治療發痘的藥物是一樣的,膿包生出來後痘疹自然就會增長。如果痘疹過了六七天,裡面的膿液還沒有充滿,或者充滿的不夠,突然在痘疹中冒出膿包,這稱為痘離瘄。如果幫助痘疹化膿,那麼膿包就會悶住難以出來;如果攻下膿包,那麼痘疹就會乾癟而沒有膿液。既想讓它化膿,又想讓它出膿,這正是所謂的陰陽困憊,氣血奔命的情況。

證必上喘痰壅,下瀉膿漿,神昏厥逆,百無一生。若痘少兒大,見瘄不失時機,連發瘄潮,痘雖遲滯,至三日潮完,痘復蒸漿回合。以其元氣壯實,等瘄潮完,痘乃自漿自靨而愈。此蓋百中一二也。若痘多兒小,元氣怯弱,至此用補則瘄閉悶,不補則痘癢塌,施治兩難,故曰逆也。

白話文:

證狀必定先是咳嗽痰堵,接著瀉下膿血,意識昏迷,四肢逆冷,幾乎沒有存活的機會。若患痘的是青少年,如果發瘄沒有耽誤時機,連續發出瘄疹,儘管痘疹發展遲緩,但至第三次潮發完畢,痘疹便可逐漸轉好。因為他們的元氣旺盛,等到瘄潮發完,痘疹便自行化膿、結痂而癒。這種情況大概百中一二。如果患痘的是幼童,元氣衰弱,此時採用補益療法,則會導致瘄疹閉合,不補益則痘疹乾癟,治療起來非常棘手,所以稱之為「逆」。

若痘至九日,十、十一、十二日後,漿雖回而痂未落,忽然出瘄,所謂瘄趕痘也。治宜微發表,不可大發汗。如喘急無汗而瘄不起者,麻黃亦可權用。如服汗藥皆成水泡,亦不妨。至瘄後復結痂而落,宜多服滋陰養血藥。若痘痂落盡而出瘄者,痘後瘄也。瘄潮已完而痘出者,瘄後痘也。

白話文:

如果天花的病程到了第九天,第十、十一、十二天之後,膿水雖然已經化膿但結痂還未脫落,忽然又出現瘄瘡,這就是所謂的瘄趕痘。治療宜採取輕微的發表,不能大發汗。如果氣喘急促沒有汗而瘄瘡不起的,麻黃也可以權宜使用。如果服用使出汗的藥物都變成水泡,也不用擔心。等到瘄瘡之後又結痂脫落,宜多服用滋陰養血的藥物。如果天花結痂都脫落之後纔出瘄瘡的,這是痘後瘄瘡。瘄瘡的發病週期已經結束了而天花又出來的,這是瘄瘡後天花。

詳見前章。

凡瘄五液兼見者順,二三液不見者逆,一液不見者死。汗為心液,淚為肝液,吐為脾液,涕為肺液,瀉為腎液。瘄發於陽,火毒炎灼;五液皆屬水,水能制火,是以輕也。遍身乾燥,心液竭也;目無眵淚,肝液少也;乾嘔無物,脾液乏也;鼻煽無涕,肺液干也;大便秘結,腎液虧也。五液不全,瘄後必有餘毒。

白話文:

如果汗、淚、吐、涕、瀉五種體液都出現,那麼病症就順利發展;如果有兩、三種體液不出現,那麼病症就會逆轉;如果有一種體液不出現,那麼就會死亡。汗是心臟的體液,淚是肝臟的體液,吐是脾臟的體液,涕是肺臟的體液,瀉是腎臟的體液。瘄病發作於陽氣,火毒炎熱灼人;五種體液都屬於水,水能剋制火,所以病情會較輕。遍身乾燥,是心臟的體液枯竭了;眼睛沒有眼淚,是肝臟的體液減少了;乾嘔不出任何東西,是脾臟的體液缺乏了;鼻子發熱沒有鼻涕,是肺臟的體液乾涸了;大便乾燥,是腎臟的體液虧損了。五種體液不全,瘄病之後一定會有餘毒。

心無液者發熱,肝無液者驚搐,脾無液者牙疳,肺無液者咳嗽,腎無液者下利。五液皆無,不治之證。如少一二液者,當以藥救之。五液以多為妙。

白話文:

中醫認為:

  1. 心臟沒有液體,則會發熱;
  2. 肝臟沒有液體,則會驚厥;
  3. 脾臟沒有液體,則會牙齦生瘡;
  4. 肺臟沒有液體,則會咳嗽;
  5. 腎臟沒有液體,則會腹瀉。

如果五臟都沒有液體,就無法治癒了。 如果只有少數一兩種沒有液體,則可以用藥物救治。 五臟液體越多越好,身體才健康。

夫瘄之難出也,為有六因,遂成六閉焉。一曰毒閉,因時氣惡厲,毒盛發熱,久不出也。宜挑頂血及手足血,服解毒化毒之藥以發之。二曰肌閉,因兒之肌肉堅厚難出。宜用洗擦刮法,服松肌透表之藥以達之。三曰腸閉,因臟腑熱甚,大便不通,則經絡閉塞難出。宜用導法,服滋陰潤腸之藥以通之。

白話文:

瘄症之所以難以排出,是由於六種原因造成的,最終形成六種閉塞。

一、毒閉:是由於時令的氣候惡劣,毒素盛行,導致發高燒,病症長時間不能排出。應挑刺放血,給予解毒化毒的藥物,以發散解毒。

二、肌閉:是由於肌肉堅硬,病症難以排出。應採取洗滌、擦拭和刮痧等方法,給予鬆肌透表藥物,以達到治療效果。

三、腸閉:是由於臟腑熱盛,大便不通,經絡閉塞,病症難以排出。應採取導法,給予滋陰潤腸藥物,以通便。

四曰寒閉,因天氣嚴寒,風雪凜冽,致令腠理閉密,血脈凝澀,邪滯難出。用胡荽噴床帳,西河柳燒房中,服麻黃以表之。五曰食閉,因將出之時,恣啖飲食,食滯滿閉,胃口停滯,不能運動氣血,而送瘄外出。宜用探吐法、摩熨法,服寬中化食之藥以消之。六曰病閉,因兒有本病,復感時氣出瘄,為本病而滯瘄難出者多矣。

白話文:

第四種是寒冷閉塞,由於天氣非常寒冷、風雪嚴寒,因此皮膚孔隙緊閉、血脈凝滯,邪氣滯留難以排出。使用胡荽噴灑牀帳,用西河柳在房中燒,服用麻黃以發汗。第五種是飲食閉塞,在出瘄的前期,放縱飲食,食物停滯充斥,胃口停滯,不能運行氣血,並且送出瘄。應該採用探吐法、摩熨法,服用緩解中焦、消化食物的藥物以消除它。第六種是疾病閉塞,由於嬰兒有原有的疾病,再度感染時氣而發出瘄,由原有疾病而導致瘄滯留難以排出的情況很多。

如夾食、夾驚、雜疹、雜瘡、損傷、懷妊等證,皆能滯瘄難出。宜照本證兼治之,或從其急者先治之。瘀血喘滿,不得不吐,此先治本病之急。痘漿見瘄,發瘄為先,保元大忌;瘧疾見瘄,治瘄為急,截瘧大凶。此治瘄之急務也。謹此六閉者吉,犯此六閉者凶。

白話文:

例如飲食積滯、驚嚇、各種疹子和瘡、創傷、懷孕等情況,都可能導致瘕阻滯而難以排出。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兼治,或者先治療最嚴重的症狀。瘀血導致氣喘和脹滿,不得不進行催吐,這是優先治療本病的要務。痘漿出現瘕阻時,應優先治療瘕阻,保全元氣是大忌;瘧疾出現瘕阻時,應優先治療瘕阻,截斷瘧疾是大凶兆。這是治療瘕阻的要務。謹記上述六種閉阻的情況是吉利的,犯了這六種閉阻的情況是大凶的。

痘瘄皆有皮里隱、皮里疔。夫痘之皮里隱,身體頭面上先見十數點紅紫痘,父母不知,以為痘止此矣。以火照之,皮里隱隱如菜子密布,宛如疥瘡。初出細密,出皮里隱隱成片,皮痘一色,有影無形,此謂皮里隱。亦有身面上不見紅點,神昏煩躁,而成皮里隱者,此謂悶痘,驚搐發喘而死,父母不知其為何病而死也。瘄之皮里隱,神昏厥逆,面青煩躁,氣喘鼻煽,瘄全不見。

白話文:

痘瘄都有皮裏隱和皮裏疔兩種。如果痘瘄患了皮裏隱,身體頭面上會先出現十幾個紅紫色的痘痘,父母不知道,以為痘痘就只有這些了。用火照一下,皮裏出現密密麻麻的像菜籽一樣的疹子,就像疥瘡。一開始出來時很細密,之後皮裏隱隱約約的成一片,痘痘和皮都是同一個顏色,有影子但沒有形狀,這就是所謂的皮裏隱。也有人身上臉上看不見紅點,但是精神昏沉煩躁,而演變成皮裏隱,這就是悶痘,會抽搐喘氣而死,父母都不知道是什麼病死的。瘄的皮裏隱,精神昏沉,面青煩躁,氣喘鼻子扇動,瘄完全看不到。

以火照之,頭面上、皮肉內隱隱有紅點。其頭面皮上,微微有紅光出沒。或如燈光,瞬息即沒,旋有旋無,日有數次。三日不起,必致喘閉而死,父母不知其為何病而死也。此證必須細心辨視確切,急用大劑麻黃救之。若脈洪身熱者,麻黃加石膏湯救之。

白話文:

以火照之,在病人頭部面上,甚至皮肉裡面,隱隱有紅點;而且頭面部,微微有紅光出現消失;有時像燈光,眨眼間便沒有了,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每天有好幾次。三天不能起牀,一定會出現喘氣困難、閉氣而死,病人的父母都不知道病人生的是什麼病,就死去了。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細心確切辨別,就要趕快用大劑量的麻黃將病人救活。如果病人脈搏洪盛,身體髮熱,就要用麻黃加石膏救治。

痘瘄皆有皮里疔。夫痘瘄未出,或微見標皮肉中有硬塊,或紫或青或黑,摸之礙手,此謂皮里疔也,百無一生。

凡痘瘄之皮里隱,能辨認急治,十中可活一二。若遲延失治,毒氣凝聚,變成皮里疔,便無生理矣。

瘄漸出及正潮時,因風寒不謹,致令腠理閉塞,氣血阻滯,瘄即隱沒者,總名悶瘄也。瘄出二日,因風寒早沒者,證猶稍輕。瘄出一日而早沒者,證必重。隨出隨沒,乃危證也。致令咳嗽喘急,面青鼻煽,痰壅聲嘶,神昏迷悶,身涼無汗,輕者三四日,重者一二日,皆喘急而死。此與皮里隱不同。

白話文:

瘄病逐漸出現並在正潮時發作,因為不小心著涼,導致腠理閉塞,氣血阻滯,瘄病就隱沒不見了,統稱為悶瘄。瘄病出現兩天,因為著涼而早早消失的,症狀還算輕微。瘄病出現一天而早早消失的,症狀一定嚴重。瘄病隨即出現隨即消失,這是危重症狀。導致咳嗽、喘急、臉色發青、鼻子煽動、痰液壅塞、聲音嘶啞、神志昏迷、悶悶不樂,身體冰涼沒有汗,輕者三四天,重者一二天,都會喘急而死。這與皮裏隱不同。

皮里隱者,瘄疹全未見點,隱隱於皮膚之下,面上如電影燈光,忽來忽沒,人全不知也。若已潮見瘄,因風隱沒,但分一日、二日、三日,輕、重之不同,治法當與早沒之時,急與麻黃髮表湯,兼熏洗、刮擦法。倘得微潮一二次,喘定身溫,方有生機。《金鏡錄》云:痧疹數潮後,見風早沒,未清爽者,宜消食飲加散表之藥。

白話文:

皮裡隱者,疹子完全不見一點,隱藏在皮膚之下,臉上像電影燈光,忽然而來又忽然消失,人們完全不知道。如果已經潮熱出現疹子,因風隱沒,但分為一日、二日、三日,輕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法應與剛消失的時候相同,趕緊用麻黃發表湯,再搭配燻洗、刮擦法。倘若微潮一次或兩次,喘氣平定體溫回復正常,纔有生機。《金鏡錄》說:疹子潮熱數次後,見風很快消失,但精神狀態尚未清爽,應開消食飲加散表之藥。

雖不復出,亦尋愈矣。此謂數潮而言也。若止一二潮而早沒者,其變證必凶,急當委曲調治。如一二潮而止,證必凶惡。身體如常,此必有夜潮、腹潮、汗潮,減潮、經潮、產潮之類,不可強與發汗,變生他證。謹按因風早沒之證急治,十全七八。如使遲延,不可救矣。

白話文:

儘管發作次數不再出現,但病情也在逐漸康復。這種情況是就幾次發作而言的。如果僅僅發作一兩次就很快消失,那麼病情變化一定是很兇險的,必須抓緊時間委婉曲折地調理治療。如果僅僅發作一兩次就結束了,那麼病情一定很兇險惡劣。身體表面沒有什麼症候表現,一定還有夜潮、腹潮、汗潮、減潮、經潮、產潮等類型的潮,不能強行發汗,以免引發其他的病變。謹慎地按照因為風邪而發作過早消失的情形,緊急治療,十次裏有七八次可以痊癒。如果延誤時機,就無法挽救了。

瘄不收斂,其證有二:一曰血不歸經,一曰血死肌表。瘄疹九潮已完,血回經絡,則頭面身上血跡漸次而退。若紅久不退,即是血不歸經;若血跡變為青紫色,即是血死肌表也。如血不歸經,用解毒清涼、斂陰收血之藥,宜養榮解毒湯。如血死肌表,用活血涼血、溫經解毒之藥。

白話文:

瘄疹不消退,其原因有兩種:一種是血液不能歸入經脈,另一種是血液瘀積在肌肉表面。瘄疹九次潮汐已經完成,血液回到經絡,頭面身上的血跡逐漸消退。如果紅色長時間不消退,表示血液不能歸入經脈;如果血跡變成青紫色,表示血液瘀積在肌肉表面。如血液不能歸入經脈,應使用解毒、清涼、斂陰收血的藥物,宜採用養榮解毒湯。如血液瘀積在肌肉表面,應使用活血、涼血、溫經解毒的藥物。

若瘄出三日後不沒者,乃餘毒內實也,宜四物湯加清利之藥,則熱自解而瘄自消矣。若血死肌表,色變青紫黑,久則身熱發腫,其青紫黑色之處從外潰爛,膿水淋漓,痛癢不常,宜服清肌化毒湯,洗以苦參湯,敷以三黃散。若潮止一二次,外冒風寒,隨出隨沒,色變青紫,身冷不爛,必發喘急,不治必死。

白話文:

如果水痘出來三天後還沒有消失,就是體內毒素還沒有排完,應該服用四物湯並加入清熱解毒的藥物,這樣熱就會自行消退,水痘也會自己消失。如果血液凝結在肌肉表面,顏色變成青紫色或黑色,時間一長,身體就會發熱腫脹,青紫色或黑色的部位會從外潰爛,,膿水淋漓,疼痛和瘙癢交替出現,應該服用清肌化毒湯,用苦參湯洗滌,敷上三黃散。如果水痘反覆發作一兩次,並且因為冒風寒而導致水痘時好時壞,顏色變成青紫色,身體寒冷但沒有潰爛,必定會導致喘急,如果不治療必定會死亡。

急宜大發表邪,以麻黃救急湯治之。

婦人經水後五日六日發熱見瘄,則血室空虛,邪氣乘虛入內。重則妄見妄聞,如憑鬼祟,晝則明瞭,夜則譫語,此謂熱入血室;輕則常發夜熱,久成瘄怯。宜服清熱養血之劑,主以加味逍遙散調經養營丸。必得經調復行,方無後患也。若婦人行經七八日見瘄,或見瘄時即便行經,皆為熱入血室。

白話文:

女性在經期後第五或第六天出現發熱、發燒的情況,這時可知血室虛空,體內邪氣趁虛而入。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胡言亂語、神志異常,就像被鬼魂迷惑一樣。白天還算清醒,但到了晚上卻會開始胡言亂語、說夢話,這是因為熱氣侵入血室所導致的。較輕微的情況則是常在晚上發燒,時間一久就會演變成虛勞、膽怯的狀態。建議服用清熱養血的中藥,像是加味逍遙散、調經養營丸之類的。必須要讓經期恢復正常才能根除後患。

如果女性在行經的第七或第八天出現發熱,或者是在發熱的同時行經,這都是因為熱氣侵入血室的緣故。

二者不同,治法亦異。如經盡後見瘄,此熱邪乘虛入內也,令人多發夜熱,或午後面紅身熱,久之則成骨蒸勞熱。治當養血清熱,宜逍遙散。如見瘄時行經,此瘀血蘊結於內也,令人寒熱如瘧,發作有時。治當消瘀敗毒,宜桃仁紅花湯。總以經水復行為第一義也。

白話文:

這兩種情況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如果在月經乾淨之後出現發燒,這是熱邪趁虛進入體內造成的,會讓人經常在晚上發熱,或者在下午面紅身熱,時間久了就會變成骨蒸勞熱。治療時應滋養血液,清熱解毒,可用逍遙散。 如果在行經時出現發燒,這是瘀血積結在體內造成的,會讓人出現像瘧疾一樣的冷熱交替,發作時間固定。治療時應消瘀敗毒,可用桃仁紅花湯。總之,讓月經恢復正常是第一要務。

李豆仙曰:瘄之出也,氣載之,血送之,達表則粒粒如麻,甚則疊腫,多則成片。一日三潮,從頭而起,漸漸身體,以及四肢,潮時瘄腳粒粒腫起皮上,三日九潮方完。潮則氣送毒從毛竅而散,血留肌表,漸歸經絡,紅點以漸而退。頭面先潮者色先淡,身腹後起者色後退。頭面多者吉,少者凶,色赤者吉,紫黑者凶。

白話文:

李豆仙說:癉病的出現,是由氣血所引起。癉病長出時,氣將毒氣帶到皮膚,血將毒氣送到皮膚,散佈到皮膚表面就會形成顆粒,就像麻子一樣。癉病嚴重時,就會層層疊疊地腫起來,很多的時候會成片出現。癉病通常一天會發作三次,從頭部開始發作,逐漸蔓延到身體,最後到四肢。當癉病發作時,癉腳會粒粒腫起,皮上會出現紅點。癉病要發作九次,才能完全退去。癉病發作時,氣會將毒氣通過毛孔散發出去,血會留在皮膚肌肉表層,逐漸退回經絡,紅點也會慢慢退去。頭部和臉部先發作癉病的,顏色會先變淡,身體和腹部後發作癉病的,顏色會最後退去。癉病如果長在頭部和臉部比較多,是好的,如果長在頭部和臉部比較少,是不好的。癉病的顏色如果發紅,是好的;如果呈紫黑色,是不好的。

正潮,正潮者,早午晚一日三潮,三日九潮,人盡知也。瘄屬陽,陽從陽類,故不潮於夜之陰,而潮於日之陽,此正潮也。

白話文:

正潮,是指人體在早、午、晚一天三次漲潮,三天九次漲潮,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瘄屬於陽,陽從陽類,所以不漲潮於夜晚的陰,而漲潮於日出的陽,這就是正潮。

夜潮,瘄有夜潮,不可不知。蓋瘄本屬陽,然其赤點乃陰血也。男子陽盛,故潮於日之陽;女子陰盛,故潮於夜之陰。有男子夜潮者,氣不足而血有餘也;有女子日潮者,血不足而熱毒盛也。兒出瘄時,為父母者必夜觀之。如不知夜觀,則九潮已過,猶以為未潮;九潮已足,猶以為未足。

白話文:

夜潮,也就是夜間潮熱,是不可不知的。因為潮熱本屬於陽症,但它出現的紅點卻是陰血。男子陽氣旺盛,所以潮熱出現在白天,是陽的表現;女子陰氣旺盛,所以潮熱出現在夜晚,是陰的表現。有些男子出現夜間潮熱,是氣不足,血有餘的表現;有些女子出現白天潮熱,是血不足,熱毒旺盛的表現。在孩子出生時,父母一定要在夜晚觀察他的潮熱。因為潮熱是陰陽的交替,如果不知道在夜晚觀察,那麼九次潮熱已過,可能還會以為潮熱還沒有來;九次潮熱已經完成,可能還會以為潮熱還不夠。

疏表之藥,發表之物,猶然不徹,有致血不歸經,皮膚腫而色青紫者,有致吐血便血者,有致汗多亡陽者,有致中風發痙者。為父母者不可不知。

白話文:

疏通外表的藥物、發散外邪的藥物,都不能過於猛烈,否則可能會導致血液不能迴流到經脈,皮膚腫脹並呈現青紫色;可能會導致吐血、便血;可能會導致汗流太多,陽氣耗盡;可能會導致中風、抽搐。為人父母的人不可不知。

腹潮,小兒瘄疹,乃天行熱毒挾少陽相火,蘊蓄於胃。胃主肌肉,故熱毒之邪熏蒸於肌肉,先發熱數日,然後透泄於皮膚,粒粒如蛇咬狀,乃瘄疹也。痘出於五臟,瘄出於六腑。六腑者專指胃腑而言也。既云出於胃腑,何腑臟多受其邪?胃土傳肺金,以前來者為實邪也。胃邪傳肺,是腑傳臟。

白話文:

腹潮,是小孩子得了瘄疹,是因為天生的熱毒加上少陽的實火,蘊集在胃裡。胃主肌肉,所以熱毒的邪氣燻蒸於肌肉,先發燒幾天,然後透發到皮膚上,形成一個個像蛇咬過的樣子,這就是瘄疹。痘瘡出於五臟,瘄疹出於六腑。六腑是指胃腑而言。既然說是出於胃腑,那麼哪個臟腑最容易受到邪氣侵犯呢?胃土傳給肺金,以前的邪氣就是實邪。胃邪傳給肺,這是腑傳給臟。

如毒邪陷伏不出者死,不治矣。有止發於肚腹,而頭面手足一無所見,一日三潮,三日九潮,惟在肚腹,粒粒起綻。緣小兒氣血孱弱,不能周行遍體,故止在肚腹出瘄。發潮瘄根既出,他處雖無,不足慮也。若用重劑取汗,則虛脫之禍立至矣,可不慎哉。

白話文:

如果毒邪陷伏不出就等死了,無藥可救。有出汗停留在腹部,而頭面手足一無所見,一天三次,三天九次,都在腹部,一 粒粒起綻。因為小孩子氣血虛弱,不能全身運行,所以停留在腹部出癤瘡。出汗癤瘡的根已經出來了,別的地方即使沒有,也不足為慮。如果用重劑發汗,那麼虛脫的禍患立馬就會到來,不可不慎啊。

目潮,瘄潮有從眼白珠先紅,頭面隨紅蒸熱,一片通紅,直待潮過熱清,紅色漸退,再潮復然,此陽毒之邪交併於六陽也。六陽皆聚於頭面,瘄毒出於胃腑,運於任脈,交併於六陽,則目睛裹赤,頭面通紅,潮時令人煩躁不寧,甚則不省人事,宜以化毒飲化斑湯加減治之。

白話文:

眼珠充血發紅,瘄潮會從眼白珠先變紅,頭面隨之發紅發熱,一片通紅,一直等到潮熱退去,紅色才逐漸消退,下次潮熱時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陽毒之邪侵犯了六陽經脈。六陽經脈都聚集在頭面部,瘄毒從胃腑而出,通過任脈運行,與六陽經脈交匯,就會導致眼睛充血發紅,頭面通紅,潮熱時讓人煩躁不安,嚴重時甚至會昏迷不醒,需要使用化毒飲、化斑湯加減加減治療。

斑潮,斑潮者,瘄發潮時,遍身起雲頭斑也,潮過則退,再潮復然。此胃腑毒熱太甚,壅遏而然,宜以化斑湯加減治之。若潮過不退者,不治之證也。

白話文:

斑潮:斑潮是一種在發潮時,全身出現雲狀斑塊的疾病。潮水退去後斑塊也會消失,但再次發潮時又會出現。這是由於胃腑毒熱過盛,淤積阻塞而引起的。可以用化斑湯加減來治療。如果潮水退去後斑塊不消失,則屬於不治之症。

累潮,累潮者,瘄發潮時,遍身累累如疙瘩狀,潮過稍平,再潮復腫。此熱甚兼風,宜以大連翹飲治之。

白話文:

累潮,是指瘧疾發作時,全身出現疙瘩狀的隆起,潮熱過後稍微平復,但隨後又會再次腫脹。這是由於體內熱邪與風邪兼併引起的,宜用連翹飲治療。

隱潮,隱潮者,潮時見赤點於皮膚之上,潮過即沒,毫無點跡,與平人同。此乃血和而毒不甚,故未潮則隱伏於皮膚之中,既潮則發現於皮膚之上矣。若無惡候,宜從輕治,不必重劑。

白話文:

隱潮,是指在漲潮時,皮膚上出現紅點,潮水退去後,紅點就消失,與常人無異。這是因為血和氣調和,毒素不甚嚴重,所以平常隱藏在皮膚中,漲潮時則顯現於皮膚上。如果沒有其他不適的症狀,可以輕微治療,不必使用重劑。

鬧潮,鬧潮者,瘄發潮時,證見狂亂不寧,甚則譫語,目不識人,潮過則神清如舊,再潮復然。此熱毒蘊於胃臟,宜涼膈散加減以清之。大便秘結,少加大黃以通之,或用導法。蚯蚓酒洗去泥,搗汁,將藥煎好,入蚓汁數匙在內,最妙。口鼻衄血多者,名陽毒瘄也,磨犀角汁入藥最妙。

白話文:

發熱生潮病症:發熱生潮的病症,在潮熱發作時,病人症狀表現為心神狂亂不寧,嚴重時會出現胡言亂語、視而不識人的情況,潮熱退卻後,神志就會恢復清醒,等到潮熱再次發作,又會出現同樣的症狀。這是由於熱毒蘊積在胃臟所致,治療時應以清涼解熱的涼膈散加減方為宜,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加入大黃來促進排便,或者採用導瀉的方法來幫助排便。另外,可以用蚯蚓洗淨泥土,搗汁入藥,在藥煎好後加入數勺蚯蚓汁,效果最佳。如果口鼻出血較多的患者,稱為陽毒生瘡,使用犀角磨成的汁液入藥治療,效果最好。

汗潮,汗潮者,見瘄後止得一二潮,余則早午晚當潮時不見紅點,止見身熱腮紅,江泚泚汗出而已。此因天稟虛弱,陰血不足,或緣病後氣血兩虛,是以微潮一二次,潮亦不盛。萬不可以為潮不足,妄用麻黃重劑,致令汗多亡陽,變生中風、驚風、發痙、發厥之諸危證也,慎之。

白話文:

汗潮,所謂汗潮,就是患瘺後,只來了一兩次潮,其餘的潮在上、午、晚該來潮的時候,沒有見到紅點,只覺得身體發熱,臉頰發紅,江津津地出汗罷了。這是由於天生體質虛弱,陰血不足,或者因病後氣血兩虛,所以潮汐很微弱,而且來潮次數也不多。千萬不可以因為潮水不足,就亂用麻黃重劑,導致汗出太多,陽氣耗散,因而引發中風、驚風、發痙、發厥等危險症狀,應當慎重。

減潮,減潮者,不足之潮也。瘄之常例,三日九潮,今止一日三潮者,有二日六潮者,有二三日總計止得四五潮者。此乃瘄毒原輕,或因天行時氣和平。如小兒皮嫩,五液俱全,身安證和者,亦無害也。

白話文:

退潮,退潮是指潮水不足。瘧疾的常規症狀是,三天九次退潮,現在,有些病人一天只有三次退潮,有些病人只有兩天六次退潮,有些病人兩三天總共只有四五次退潮。原因在於,瘧疾的毒性原先很輕,或者由於天氣和氣候都很溫和。如果病人像小孩子的皮膚一樣細嫩,五臟六腑都很健康,身安理得,那麼退潮的次數少也沒有害處。

劫潮,劫潮者,命在危急,激得一潮,即可回生。瘄疹初出潮時,因風早沒,致令咳嗽痰喘,面青鼻煽,胸膈迷悶,三日已過,危在旦夕。急用麻黃髮表湯,或三酥餅蟾龍錠還元復氣丹,劫得微微一潮,瘄毒從汗孔而出,不致內攻矣。若大便膿血,神昏不省者,逆候也。

白話文:

劫潮:劫潮是指病情危急,只要激起一陣潮水汗液,就能夠使病情好轉。患上瘄疹剛開始的時候,由於風熱早早就沒有了,導致咳嗽、痰喘、臉色青紫、鼻子煽動、胸膈悶塞。過了三天,情況危在旦夕。這時要趕緊服用麻黃發汗解表湯,或者三酥餅、蟾龍錠、還元復氣丹,以便能夠激起微微一陣潮水汗液,把瘄疹的毒素從汗孔排出,這樣就不會內攻了。如果大便有膿血,精神昏迷不醒,這是病情危急的徵兆。

經潮,經潮者,當分經前經後。凡經後三四日發熱見瘄,此血室空虛,與傷寒熱入血室同。重則潮時妄見妄聞,如有鬼祟,輕則夜熱,久成疳勞。服藥調治,月經復行,則無羌矣,宜用清熱養血之劑。若染時氣,發熱咳嗽噴嚏,三日起至七八日,不論已潮未潮,一遇經行,毒從血化,宜服解毒養血之品。

白話文:

經潮,來潮時,應當分為經前和經後。凡是經後三四天發熱,見瘄疾的,這是因為血室空虛,和因傷寒熱氣侵入血室是一樣的。病情嚴重的,在月經期間會亂見亂聞,彷彿有鬼怪;輕微的,晚上會發熱,久了會變成疳勞病。服用藥物調理,月經恢復正常,那麼邪氣就會消失了,應該用清熱養血的藥。如果感染了時氣,發熱咳嗽噴嚏,從三天開始到七、八天,無論月經是否已到,一旦經期來臨,毒氣就會從血液中化開,所以應該服用解毒養血的藥。

產潮,產潮者,孕婦發熱,正在潮時,熱極不安,其胎必下,胎下熱退而瘄愈。蓋熱極則傷胎元,胎下則毒從血化,瘄愈竟不潮矣。產後雖有熱象,切勿妄用涼藥,恣食寒物,只宜平調氣血為要。

白話文:

產潮,指產婦發熱,正在發潮的時候,熱極不安,胎兒必定會下降,胎兒下降後,熱退而瘄疾痊癒。因為熱極則會傷害胎兒元氣,胎兒下降後,毒從血中化解,瘄疾痊癒後就不會再發潮了。產後即使有發熱的現象,也不要隨意使用涼藥,恣意食用寒涼的食物,只宜平調氣血為主要原則。

弄潮,弄潮者,奪先聲也。一日三潮,早午晚熏洗、服藥,必在將潮未潮之先,以激其怒。若已潮過,有何益乎?故瘄將潮時,令兒不得安睡,先熏洗其面,隨洗手足,既飼之以湯飲,隨灌煎藥,更相搬弄,以俟其潮,故謂之弄潮。弄潮兒必啼哭怒泣,則內有以激其氣;更加熏洗刮擦,則外有以助其勢。內外夾攻,瘄無不潮矣。

白話文:

所謂弄潮,就是搶在潮汐漲到最高點,獲得領先的時機。每天三次潮汐,早上、中午、晚上都要燻洗、吃藥,務必要趕在潮汐將至,但尚未達到最高點時進行,就是要激發孩子的脾氣。如果潮汐已經過了,還能有什麼用呢?所以,在患病的孩子潮汐將至的時候,讓孩子不要安靜地睡覺,先燻洗孩子的臉,然後洗洗手腳,給孩子喝點熱湯,隨後灌下煎好的藥,再輪流逗弄孩子、玩耍,等待潮汐到來,所以稱之為弄潮。被弄潮的孩子一定會哭泣生氣,這樣內在就有激發脾氣的東西了;再在加上燻洗刮擦,這樣外面就有幫助增強脾氣的東西。內外夾攻,沒有哪個患病的孩子不會潮汐發作的。

《保嬰集》云:瘄出潮時,五液俱全,則經絡宣通,無有留邪。若五液不足,各有餘邪也。汗不足則發熱,涕不足為鼻淵,淚不足則為珠管(睛珠起星),吐不足則為牙疳,瀉不足則為腸澼。此皆瘄毒餘邪,當隨證而治之。

白話文:

《保嬰集》中說:瘄病發作於潮汐時期,如果五液充盈,經絡通暢,則無邪氣留滯。如果五液不足,則邪氣就會有餘。汗液不足則發熱,涕液不足則為鼻淵,淚液不足則會長珠管(眼睛結石),吐液不足則為牙疳,瀉液不足則為腸澼。這些都是瘄毒的餘邪,應根據症狀來治療。

《青囊集》云:瘄出之際,為風阻遏,不能全收者,即當服疏散肌表之劑,則瘄疹自退矣。若色變青紫,此熱毒內攻也。攻於脾則嘔吐;攻於胃則不食;攻於肝則筋急,遍身疼痛;攻於心則舌黑麵黑,神昏譫語;攻於肺則喘促,搖頭掣手,甚則鼻塞舌乾唇焦,不省人事。此皆惡候也。如或身熱,小水短赤,神不昏,胸不突,腹不脹,庶或可治也。

白話文:

《青囊集》中提到,瘄瘡在發作的時候,是因為風阻遏、不能全部收斂造成的,此時應服用疏散肌表的藥劑,就可以使瘄瘡自行消退。如果瘄瘡顏色變成青紫色,這是熱毒內攻的表現。熱毒攻入脾臟,則會出現嘔吐;攻入胃臟,則會厭食;攻入肝臟,則筋脈緊張,全身疼痛;攻入心臟,則舌頭和臉色變黑,神智昏迷、胡言亂語;攻入肺臟,則氣喘、搖頭、抽搐手腳,嚴重時甚至鼻塞、舌乾、嘴脣焦黑、昏迷不醒。這些都是病情惡化的徵兆。然而,如果患者只是身熱、小便短赤,但神智沒有昏迷、胸部沒有凸起、腹部沒有脹滿,還有可能救治。

《保嬰集》云:肺受毒則脹壅喘急,脾受毒則嘔吐困倦,胃受毒則滿悶不食,肝受毒則目閉不開,心受毒則語言不清,腎受毒則黑陷而不能救矣。

白話文:

《保嬰集》中說:肺部受到毒邪的侵襲,就會出現脹滿、壅塞、喘急等症狀;脾胃受到毒邪的侵襲,就會出現嘔吐、睏倦等症狀;胃部受到毒邪的侵襲,就會出現滿悶、不思飲食等症狀;肝臟受到毒邪的侵襲,就會出現眼睛閉合不能睜開等症狀;心臟受到毒邪的侵襲,就會出現言語不清等症狀;腎臟受到毒邪的侵襲,就會出現黑眼圈,而且無法救治。

霖按:《瘄疹全書》及李豆仙諸論,治法未淳,然辨證處細針密縷,發前人所未發,學者宜細心參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