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痧疹輯要》~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運氣

天啟四年,第七十三甲子,風火主令,此後費建中、吳又可、周禹載等專主寒涼。國朝康熙二十三年,第七十四甲子,火燥運中,故費書猶行於康、雍之間。乾隆九年交七十五甲子,濕寒之運,維時毗陵莊在田《遂生編》、《福幼編》等書出,有切戒寒涼之論,盛行於時。嘉道以後,莊公之法投而不驗,每遇痘痙等證,多主清熱解毒、瀉火墜痰。

殊不知嘉慶九年,第七十六甲子,火風用事;同治三年,第七十七甲子,燥火用權,是濕寒治法不可施諸風燥二火運中耳。愚意痘疹時疫,每與運氣相應,但風火運中若遇虛寒之體,又未便拘牽此說。況地形有南北高下之不同,人身有稟賦強弱之各異,治病之法全在通達之士隨機應變。

是運氣之理不可不明,而又未可泥執也。

白話文:

明朝天啟四年,是第七十三個甲子年,那時的主氣是風和火,所以之後像費建中、吳又可、周禹載這些醫生都特別主張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疾病。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三年,是第七十四個甲子年,那時的運氣是火和燥,所以費建中寫的書在康熙和雍正年間仍然很流行。乾隆九年,進入第七十五個甲子年,運氣轉為濕和寒,當時毗陵的莊在田寫了《遂生編》、《福幼編》等書,書中明確告誡不要過度使用寒涼藥物,這些觀點在當時非常盛行。然而到了嘉慶、道光年間,莊在田的方法卻不靈驗了,每當遇到像痘疹、抽搐等疾病,大多使用清熱解毒、瀉火降痰的藥物來治療。

其實大家沒注意到,嘉慶九年是第七十六個甲子年,那時是火和風主事;同治三年是第七十七個甲子年,那時是燥和火掌權,這說明了濕寒的治療方法不能用在風和燥這兩種火氣旺盛的運氣之中。我認為痘疹和時疫的發生,常常與運氣的變化相互呼應,但是在風火運氣中,如果遇到體質虛寒的人,又不能完全被這個理論所限制。何況地形有南北高低的不同,人的體質也有強弱的差異,所以治病的方法完全要靠通達醫理的人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變。

由此可知,運氣的道理不可以不了解,但是也不能固執地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