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痧疹輯要》~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運氣

太衝肝脈,動見足大指本節後二寸陷中。木病之年,太衝脈絕,死不治。神門心脈,動見手小指掌後銳骨端。火病之年,神門脈絕,死不治。衝陽胃脈,動見足跗背上陷中。土病之年,衝陽脈絕,死不治。太淵肺脈,動見即今寸關尺三部。金病之年,大淵脈絕,死不治。太谿腎脈,動見足內踝下半寸陷中。

水病之年,太谿脈絕,死不治。是凡此諸動脈,醫者皆當兼診,而今人獨知有太淵一部,其於病情不能無失者,蓋多矣。彼此參互,以謹於未病之先,察乎致病之源,暨於既病,乃見其情,以從施苦欲補瀉,浮沉升降,寒熱溫涼之劑。噫,而豈易言哉。匪達於天人性命之原,審夫陰陽闔闢之機者,其或無輕言醫也。

霖按:《內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此但就逐年之歲氣言之,而六十年之歲氣亦不可不講也。考陸九芝先生《大司天三元甲子表》,引《內經》七百二十氣,凡三十歲為一紀,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為一周,擴而大之,以三百六十年為一大運,六十年為一大氣。五運六氣迭乘,滿三千六百年為一大周天。

由黃帝八年起第一甲子,下元前三十年一紀,為厥陰風木;後三十年一紀,為少陽相火。黃帝六十八年第二甲子,上元前一紀,少陰君火;後一紀,陽明燥金。少昊十八年第三甲子,中元前一紀,太陰濕土;後一紀,太陽寒水,少昊七十八年第四甲子,下元前一紀,少陽相火;後一紀,厥陰風木。顓頊五十四年第五甲子,上元前一紀,陽明燥金;後一紀,少陰君火。

帝嚳二十九年第六甲子,中元前一紀,太陽寒水;後一紀,太陰濕土。帝堯二十一年第七甲子,下元又復厥陰風木、少陽相火。由此類推,風木、相火、君火、燥金、濕土、寒水,相火、風木、燥金、君火、寒水、濕土,迭相推算。至宋高宗紹興十四年,為第六十五甲子,上元值燥金、君火用事。

劉守真乃金大定間人,與張易水同時,皆主用寒涼,燥火用事故也。錢仲陽治痘多用清法,亦同。其時東垣雖為易水高弟,值宋寧宗嘉泰四年,乃第六十六甲子,寒濕用事,故宜於溫。陳文中治痘每用異功、木香等散,專事溫補,與東垣同為六十六甲子,寒濕用事時也。王海藏《陰證略例》純用溫藥,書成於金馬貞氏稱制之三年,是仍在嘉泰甲子中。

丹溪生於元至元,卒於至正,值泰定元年第六十八甲子,火燥用事,故宜於清。至明汪石山《痘證理辨》,自序於嘉靖九年,其治皆主於涼,乃在弘治十七年,第七十一甲子燥火運中,有宜然者。洎乎嘉靖末年,下逮隆、萬,苦寒之弊,層見迭出,故萬密齋、張景岳、聶久吾輩,莫不以溫補為事。此在嘉靖四十三年,第七十二甲子寒濕運中也。

白話文:

運氣

肝經的太衝穴,可以摸到在腳大拇指後方關節下兩寸的凹陷處。如果遇到木屬性疾病的年份,太衝穴的脈象消失,就表示病情嚴重無法治癒。心經的神門穴,可以摸到在手小指掌後突出的骨頭邊緣。如果遇到火屬性疾病的年份,神門穴的脈象消失,就表示病情嚴重無法治癒。胃經的衝陽穴,可以摸到在腳背上的凹陷處。如果遇到土屬性疾病的年份,衝陽穴的脈象消失,就表示病情嚴重無法治癒。肺經的太淵穴,可以摸到手腕的寸、關、尺三個部位(即現在所說的橈動脈搏動處)。如果遇到金屬性疾病的年份,太淵穴的脈象消失,就表示病情嚴重無法治癒。腎經的太谿穴,可以摸到在腳內踝下方半寸的凹陷處。如果遇到水屬性疾病的年份,太谿穴的脈象消失,就表示病情嚴重無法治癒。

這些動脈的脈象,醫生都應該一起診察,但是現在的人卻只知道診斷太淵穴的脈象,這樣對於病情判斷難免會有疏漏。應該要互相參照比較,在疾病還沒發生前就謹慎觀察,找出致病的原因,到了疾病發生時,才能了解病情,進而採取適合的治療方法,像是使用苦味藥來瀉火或甘味藥來滋補,或用浮、沉、升、降、寒、熱、溫、涼等不同藥性的藥物。唉,這哪是容易的事啊!如果不能通達天、人、性命的根本,仔細了解陰陽開合的變化,就不要輕易談論醫學。

(作者)霖按:《內經》說:「一定要先觀察每年氣候的變化,不要違背自然的規律。」這裡說的只是針對每年的氣候變化,但是六十年的氣候變化也是不能忽略的。參考陸九芝先生的《大司天三元甲子表》,引用《內經》七百二十氣,每三十年為一紀,總共一千四百四十氣。每六十年為一週,再擴大來說,三百六十年為一個大運,六十年為一個大氣。五運六氣互相交替影響,滿三千六百年為一個大周天。

從黃帝第八年開始算第一個甲子,下元前三十年為厥陰風木;後三十年為少陽相火。黃帝第六十八年為第二個甲子,上元前一紀為少陰君火;後一紀為陽明燥金。少昊十八年為第三個甲子,中元前一紀為太陰濕土;後一紀為太陽寒水。少昊七十八年為第四個甲子,下元前一紀為少陽相火;後一紀為厥陰風木。顓頊五十四年為第五個甲子,上元前一紀為陽明燥金;後一紀為少陰君火。

帝嚳二十九年為第六個甲子,中元前一紀為太陽寒水;後一紀為太陰濕土。帝堯二十一年為第七個甲子,下元又恢復為厥陰風木、少陽相火。依此類推,風木、相火、君火、燥金、濕土、寒水,再循環為相火、風木、燥金、君火、寒水、濕土,互相輪流推算。到了宋高宗紹興十四年,為第六十五個甲子,上元值燥金、君火當令。

劉守真為金朝大定年間的人,與張易水是同時期,他們都主張使用寒涼藥物,是因為當時燥火當令的緣故。錢仲陽治療痘瘡也多用清熱的方法,也是同樣的原因。當時的李東垣雖然是張易水的高徒,但是他所處的宋寧宗嘉泰四年,是第六十六個甲子,寒濕當令,所以適合用溫補藥物。陳文中治療痘瘡常常使用異功散、木香散等藥方,專門使用溫補的方法,他和李東垣都是在第六十六個甲子,寒濕當令的時期。王海藏的《陰證略例》純粹使用溫藥,此書完成於金朝馬貞氏稱制的第三年,仍然在嘉泰甲子的期間。

朱丹溪生於元朝至元年,卒於至正年間,正值泰定元年第六十八個甲子,火燥當令,所以適合用清熱藥物。到了明朝汪石山的《痘證理辨》,在嘉靖九年所寫的序中提到,他治療痘瘡都以涼藥為主,這是因為在弘治十七年,也就是第七十一個甲子燥火當令的時期,所以這樣做是合適的。到了嘉靖末年,直到隆慶、萬曆年間,苦寒藥物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所以萬密齋、張景岳、聶久吾等人,都以溫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這是因為在嘉靖四十三年,也就是第七十二個甲子寒濕當令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