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疹輯要》~ 卷四 (6)
卷四 (6)
1. 運氣
客氣克主氣,萌芽多枯蔞。
二之氣,太陽寒水。
客氣克主氣,草木不生穟。
三之氣,厥陰風木。
暴風大熱,風疫並作。
四之氣,少陰君火。
客氣生主氣,熱濕大行。
五之氣,太陰濕土。
客氣生主氣,冷雨悽清。
終之氣,少陽相火。
主氣克客氣,逆,蛇蟲復出。
乙巳乙亥。
金剋木,金亦不盛,木氣平。
丁巳丁亥。
天符,風木大盛,脾病。
己巳己亥。
木勝土,土病。
辛巳辛亥。
水生木,多寒氣。
癸巳癸亥。
木火相助,風熱大盛。
五運參錯考之,以察民病焉。
而又驗之五緯。
五星也,如金勝木則歲星失色,木勝土則鎮星失色,土勝水則辰星失色,水勝火則熒惑失色,火勝金則太白失色之類是也。
候之八風。
東風曰明庶風,應在春分;東南風曰清明風,應在立夏;南風曰景風,應在夏至;西南風曰涼風,應在立秋;西風曰閶闔風,應在秋分;西北風曰不周風,應在立冬;北風曰廣莫風,應在冬至;東北風曰條風,應在立春。各以時節應方而至則為順。其有沖逆,則水旱作焉,民病生焉。
參之雲氣。
如霾、霧、背、玦、暈、珥之類。
《周禮》馮相氏職焉,以參之診脈,則又有南政北政之殊。
凡太陽脈浮,陽明脈長,少陽脈弦,太陰脈緩,少陰脈微,厥陰脈澀。此亦應時而至,至當其時,合於主客之氣,皆無庸遽為詫異。而少陰脈微,故凡歲少陰所在,其脈多不應,不足為病,毋誤施治也。南政北政者,惟甲己之歲,主中央土,人君之位,故六氣皆南面而定其位。
司天之氣在寸,在泉之氣在尺,如君火在下左間,則左尺不應;君火在上左間,則左寸不應;君火司天,則兩寸皆不應;君火在上右間,則右寸不應;君火在下右間,則右尺不應;君火在泉,則兩尺俱不應也。若乙庚、丙辛、丁壬、戊癸之歲,則皆人臣就北面位,故六氣皆北面而定其位。
司天之氣在尺,在泉之氣在寸,如君火在下左間,則右寸不應;在上左間,則右尺不應;在司天則兩尺皆不應;在上右間,則左尺不應;在下右間,則左寸不應;君火在泉,則兩寸不應。
霖按:《素問·至真要大論》: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此言脈應節候。當至則至者,其氣和平無病也;當至不至者,氣不及也;未至而至者,氣有餘也,故皆曰病。若陰位見陽脈,陽位見陰脈,是陰陽易位,二氣交錯,故曰危。
汪氏所論六氣之脈,與經文不合,或別有見解,未敢臆斷。然皆統言六氣,主客未分,學者當以意消息,不可膠柱鼓瑟也。兼候之太衝、神門、衝陽、太淵、太谿之部。
白話文:
運氣
客氣如果壓制了主氣,植物的嫩芽容易枯萎凋零。
第二個時節的氣,是太陽寒水。
客氣如果壓制了主氣,草木就難以生長茂盛。
第三個時節的氣,是厥陰風木。
這時容易出現暴風、酷熱,以及風疫等疾病。
第四個時節的氣,是少陰君火。
客氣如果滋生了主氣,就會出現熱和濕氣盛行的現象。
第五個時節的氣,是太陰濕土。
客氣如果滋生了主氣,就會出現陰冷細雨連綿的景象。
最後一個時節的氣,是少陽相火。
主氣如果壓制了客氣,就會出現逆反現象,蛇蟲等動物又會再次出現。
乙巳年和乙亥年。
金氣剋木氣,金氣也不會太盛,木氣則會趨於平和。
丁巳年和丁亥年。
這一年是天符之年,風木之氣會特別旺盛,容易引發脾臟疾病。
己巳年和己亥年。
木氣過於旺盛,會壓制土氣,容易導致脾胃方面的疾病。
辛巳年和辛亥年。
水氣會滋生木氣,所以容易出現寒氣較多的情況。
癸巳年和癸亥年。
木氣和火氣互相助長,容易出現風熱之氣特別旺盛的情況。
將上述五運的變化錯綜複雜地加以考察,就可以觀察到百姓容易罹患的疾病。
同時還要驗證五大行星的運行情況。
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星。例如金星壓制木星,木星就會失去光彩;木星壓制土星,土星就會失去光彩;土星壓制水星,水星就會失去光彩;水星壓制火星,火星就會失去光彩;火星壓制金星,金星就會失去光彩,等等。
還要觀察八方之風。
東風叫做明庶風,對應春分時節;東南風叫做清明風,對應立夏時節;南風叫做景風,對應夏至時節;西南風叫做涼風,對應立秋時節;西風叫做閶闔風,對應秋分時節;西北風叫做不周風,對應立冬時節;北風叫做廣莫風,對應冬至時節;東北風叫做條風,對應立春時節。每個風都按照時節和方位順應而至,就是正常的。如果出現相反或不協調的情況,就會發生水災或旱災,百姓就會生病。
還要參考雲氣的變化。
例如霾、霧、背、玦、暈、珥等雲氣現象。
《周禮》中的馮相氏就是負責觀察這些現象的,並且用它們來輔助診斷脈象,這樣就能區分南政和北政的差異。
一般來說,太陽脈象是浮的,陽明脈象是長的,少陽脈象是弦的,太陰脈象是緩的,少陰脈象是微弱的,厥陰脈象是澀的。這些脈象也應該隨著時節變化而出現,在它們應該出現的時候出現,並且與主氣和客氣相合,就不必感到驚奇。而少陰脈象是微弱的,所以在少陰主令的年份,脈象大多不相應,這不是病態,不要誤以為是病而加以治療。所謂南政和北政,只有在甲年或己年,土氣主中,居於君主之位,所以六氣都以南面來決定它們的位置。
司天之氣在寸脈的位置,在泉之氣在尺脈的位置。例如君火在左下間,左手尺脈就不會相應;君火在左上間,左手寸脈就不會相應;君火司天,兩手寸脈都不會相應;君火在右上間,右手寸脈就不會相應;君火在右下間,右手尺脈就不會相應;君火在泉,兩手尺脈都不會相應。如果是乙年或庚年、丙年或辛年、丁年或壬年、戊年或癸年,則屬於人臣的方位,所以六氣都以北面來決定它們的位置。
司天之氣在尺脈的位置,在泉之氣在寸脈的位置。例如君火在左下間,右手寸脈就不會相應;君火在左上間,右手尺脈就不會相應;君火司天,兩手尺脈都不會相應;君火在右上間,左手尺脈就不會相應;君火在右下間,左手寸脈就不會相應;君火在泉,兩手寸脈都不會相應。
附註:《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提到:厥陰脈象是弦的;少陰脈象是像鉤的;太陰脈象是沉的;少陽脈象是浮大的;陽明脈象是短而澀的;太陽脈象是長大的。如果脈象與時節相應且平和,就表示健康;如果脈象與時節相應但不平和,就表示有疾病;如果脈象與時節相反,就表示有疾病;如果脈象應該出現卻沒有出現,就表示有疾病;如果脈象還沒到出現的時間就出現了,就表示有疾病。陰陽之氣顛倒錯亂,則情況危險。這段話講的是脈象應該與節候相應。如果應該出現的脈象出現了,就表示氣血平和,沒有疾病;如果應該出現的脈象沒有出現,就表示氣血不足;如果還沒到出現時間就出現了,就表示氣血有餘,這些都屬於病態。如果陰位出現陽脈,陽位出現陰脈,就是陰陽錯位,陰陽之氣相互交錯,所以說情況危險。
汪氏所論述的六氣脈象,與《黃帝內經》的記載不一致,或許有他自己的見解,不敢妄加揣測。然而,他們所談論的都是總括性的六氣,沒有區分主客,學習的人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加以理解,不可拘泥於教條。還要同時觀察太衝、神門、衝陽、太淵、太谿這些部位的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