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疹輯要》~ 卷四 (4)
卷四 (4)
1. 運氣
已對化,亥正化也。
巳非木,而對化為木。正化木有餘,對化木不足。
六氣行自醜半,地闢而天氣通也。
天開於子,地闢於醜,地闢而天地通,故六氣自大寒始,十干屬天,而五運行氣於地,地在天中而亦常承天者也。十二支屬地,而六氣加臨自天,天包地外以運行氣交地中也。昔人分配多失其義,茲特為詳正之。
歲氣以是行焉。
主氣歲歲所同,客氣每年各異。
主氣錯於四時,而陽贏陰乏。
主氣歲自大寒,厥陰風木始行,至春分而止。自春分後,少陰君火氣行,至小滿而止。自小滿後,少陽相火氣行,至大暑而止。自大暑後,太陰濕土氣行,至秋分而止。自秋分後,陽明燥金始行,至小雪而止。自小雪後,太陽寒水始行,至大寒而止。此每歲主氣之常。客氣加臨,則因歲支而變。
但主氣則濕土行相火之後,客氣則濕土居二火之間。大寒尚在冬日,而風木之氣已行,至濕土猶挾暑令,故曰陽常贏。秋分後而燥金之氣始行,及大寒而寒水之令遂改,故曰陰常乏。木火陽也,金水陰也。
客氣因歲推移,加臨主氣之上,而順逆和乖焉,則因為民病。
客氣克主氣為順,主氣克客氣為逆。主客同氣,而或相生為和,相剋為乖。然氣運不及則以相生相助為得其平,氣運太過而復生之助之則愈厲矣。此在民病所以有寒風暑火燥濕之淫也。
是故升降浮沉則順之,寒熱溫涼則逆之,所以調燮天和也。
六氣有司天在泉之氣,有左間右間之氣,迭為升降浮沉。氣有鬱而不得升者則為升之,有阻而不能降者則為降之。如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之類是也。其以寒治熱,以熱治寒,溫則涼之,涼則溫之,則所謂逆之也。
是故歲在子午,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
司天之氣統主一歲,又三氣以前司天之氣主之,四氣以後在泉之氣主之。又人身自天樞以上天氣主之,自天樞以下地氣主之,天樞之際中氣主之。天樞謂當臍也,中氣即主氣也。
初之氣,太陽寒水。
在泉左間之氣,客氣生主氣,多風。
二之氣,厥陰風木。
司天左間之氣,客氣生主氣,多溫。
三之氣,少陰君火。
司天之氣,二火合炎,多暑。
四之氣,太陰濕土。
司天右間之氣,主客皆土,多濕熱雨。
五之氣,少陽相火。
在泉右間之氣,客克主,火傷金,肺病。
終之氣,陽明燥金。
在泉之氣,客氣生主氣,多清寒。
甲子甲午。
火生土,多熱濕。
丙子丙午。
丙子歲會,水勝火,氣平。丙午,干支皆火,多熱濕。
戊子戊午。
天符歲熱,戊午太乙天符,熱甚多疫,腎肺皆病。
庚子庚午。
金氣盛,歲平,多燥。
壬子壬午。
風火相助,多風溫,多熱疫。
五運參錯考之,以察民病焉。
雖不必盡泥,要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陰陽之氣相互轉化,亥時正是陰氣轉為陽氣的時刻。
巳本不是屬木,但相對應的轉化卻是木。正化為木的情況下木氣有餘,而相對轉化的木氣則不足。
六氣的運行從丑時後半開始,如同天地開闢,天氣開始暢通。
天在子時開闢,地在丑時開闢,地開闢後天地之氣才得以相通。所以六氣的運行從大寒開始。十天干屬天,五運則在地運行。地處於天之中,也經常承接天的影響。十二地支屬地,六氣的運行則從天而降。天包裹著地,並在其中運行,使天地之氣相互交合。過去人們的分配方式大多偏離了正確的意義,這裡特別詳細地加以訂正。
一年的氣候變化就依循這個規律運行。
主氣每年都相同,而客氣則每年都不同。
主氣的運行與四季稍有錯開,表現為陽氣偏盛而陰氣不足。
每年主氣從大寒開始,厥陰風木之氣開始運行,到春分停止。春分之後,少陰君火之氣運行,到小滿停止。小滿之後,少陽相火之氣運行,到大暑停止。大暑之後,太陰濕土之氣運行,到秋分停止。秋分之後,陽明燥金之氣開始運行,到小雪停止。小雪之後,太陽寒水之氣開始運行,到大寒停止。這是每年主氣運行的固定規律。客氣的加臨,則會因當年地支的不同而變化。
主氣的運行規律是濕土之氣在相火之後運行,而客氣則是濕土之氣夾在兩火之間運行。大寒時節還處於冬季,但風木之氣已經開始運行,到濕土之氣時還帶有暑熱的影響,所以說陽氣常常偏盛。秋分之後燥金之氣開始運行,到大寒時寒水之氣接替,所以說陰氣常常不足。木和火屬陽,金和水屬陰。
客氣隨著年份的推移,加臨在主氣之上,彼此之間如果能順應則相合,如果不能順應則乖離,這些都會導致人民患病。
客氣如果能克制主氣,就是順應;主氣如果克制客氣,就是逆反。主氣和客氣屬性相同,如果相生則和諧,如果相剋則乖戾。如果氣運不足,那麼相生相助則可以達到平衡;如果氣運太過,又加以相生相助,則會更加厲害。這就是人們生病的原因,會出現寒風、暑熱、燥、濕等各種邪氣。
所以,上升和下降,浮和沉,要順應它的規律。寒、熱、溫、涼,則要逆向調節,這就是調節天地陰陽平衡的方法。
六氣包括司天之氣、在泉之氣,以及左間之氣、右間之氣,它們交替上升下降,浮沉變化。如果氣鬱結而不能上升,就要疏通使之上升;如果氣阻礙而不能下降,就要疏通使之下降。比如木氣鬱結就疏通它,火氣鬱結就發散它,土氣鬱結就奪去它,金氣鬱結就宣洩它,水氣鬱結就制約它。至於用寒涼的藥物治療熱病,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寒病,溫病用涼藥,涼病用溫藥,這就是所謂的逆向調節。
所以,當年支為子或午時,少陰君火主司天,陽明燥金主在泉。
司天之氣主管一整年的氣候,其中前三個節氣由司天之氣主導,後四個節氣由在泉之氣主導。人體也是這樣,從肚臍以上的部位由天氣主導,肚臍以下的部位由地氣主導,肚臍的部位則由中氣主導。肚臍就是天樞所在,中氣也就是主氣。
初之氣,是太陽寒水。
在泉的左間之氣,客氣生助主氣,多風。
二之氣,是厥陰風木。
司天的左間之氣,客氣生助主氣,多溫。
三之氣,是少陰君火。
司天之氣,兩火相合,暑熱加重,多暑。
四之氣,是太陰濕土。
司天的右間之氣,主氣客氣都屬土,多濕熱雨。
五之氣,是少陽相火。
在泉的右間之氣,客氣克制主氣,火氣損傷金氣,容易得肺病。
終之氣,是陽明燥金。
在泉之氣,客氣生助主氣,多清冷寒涼。
甲子年和甲午年。
火生土,多熱多濕。
丙子年和丙午年。
丙子年陰陽之氣平衡,水氣旺盛克制火氣,氣候平和。丙午年天干地支都屬火,多熱多濕。
戊子年和戊午年。
戊子年氣候炎熱,戊午年為太乙天符年,熱氣更盛,容易發生瘟疫,腎和肺都容易生病。
庚子年和庚午年。
金氣旺盛,氣候平和,多乾燥。
壬子年和壬午年。
風火相互助長,多風溫病,多發熱疫。
綜合以上五運的變化來考察,就可以了解人民會發生什麼疾病。
雖然不必完全拘泥於這些規律,但也不能不知道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