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痧疹輯要》~ 卷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9)

1. 論治(下)

石膏(三錢),玄參(一錢),生地黃(一錢),麥冬(去芯,一錢半),赤芍,栝蔞根,貝母(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煎,溫服。

喑,肺胃熱邪為風寒所襲,不能盡達於表,咳盛咽傷,故喑,宜清咽滋肺湯(見前方)。若喑而腫痛者,射干消毒飲。然喑為麻疹之常,不可與痘喑比例。

射干消毒飲,治麻疹咳嗽聲喑,咽喉腫痛。

射干,玄參,連翹,鼠黏子,荊芥(等分),甘草(減半)

水煎,溫服。

搐,搐為痰熱聚於心包,見於初發未透之時,清熱透肌湯(方見前)加栝蔞仁、竹葉。沒後見者難治,只宜輕清之劑調之,不可誤用金石。痰誕壅盛者,一味栝蔞湧吐之。若搐無痰鳴,或自齧指者,非真搐也。此為正虛,不能主持,必死不治。

衄,衄者火邪熾盛,血隨火載,上行而溢於鼻。麻疹初起是為順候,其熱得以開泄,不治自己。若衄之不止,或失血者,犀角地黃湯(方見前)加荊芥穗。正沒及沒之後仍不止者,四物湯(方見前)加茅根、麥冬,以滋降之。

譫妄,譫妄是熱邪熾盛於心包。若發熱正出時見者,為火邪內伏,不得透表而致,白虎湯(方見前)加荊芥、鼠黏子,甚則加麻黃以發越之。在正沒、沒後,並宜竹葉石膏湯(方見前)去半夏加生地黃以清解之。

咬牙,痘證咬牙有寒熱之分。麻疹咬牙皆為熱例,乃陽陷於陰,故多發渴而手足熱,喜飲冷者,麥門冬湯加丹皮;若手足不熱,而反厥冷,喜飲熱湯,此為熱邪內亢,後必下血,咽喉作痛,痰鳴而死。即與白虎湯(方見前),多不可救。

麥門冬湯,治痘疹便實而渴。

麥門冬(二錢),當歸身(一錢),白芍(錢半),生地(二錢)

水煎,溫服。

唇燥,唇燥多屬脾胃之熱。淡而燥者,其熱輕;赤而燥者,其熱深;紫黑而燥者,熱劇而重也。隨輕重以清潤之。

唇舌破裂,唇舌破裂者,心脾之火上衝也,其色必多深赤。初發、正出時見之,白虎湯(方見前)加芩、連、玄參、荊芥、薄荷。若正沒、沒後見者,為心脾俱絕,及紫黑枯燥,而血不活者,皆難治也。

口氣,口氣穢濁,乃熱邪蘊隆於胃,清胃散加石膏、連翹、生甘草。其有臭不可聞者,此胃敗也,不治。若其人本有是證,不在此例。

清胃散,治胃中蘊熱,中脘作痛,痛後火氣發泄,必作寒熱乃止。及齒齦腫痛出血,痛引頭腦。

生地黃(四錢)升麻(錢半),牡丹皮(五錢),當歸,川連(酒蒸,各三錢)

為散,分三服,水煎去渣,細細呷之,半日再服。

犀角地黃湯專以散瘀為主,故用犀、芍。此則開提胃熱,故用升、連。其後加味清胃,則兼二方之制,但少芍藥耳。

舌胎,舌者心之苗,麻本火候,心屬於火,故舌多有胎。白為肺熱,黃為胃熱,但當清解疏利,更參外證而為施治。純黑為心絕。黑而濕者,熱淫血分;黑而燥者,熱淫氣分,皆為危候。並宜白虎湯(方見前),濕者加生地,黃黑參燥者加麥冬、竹葉。黑色漸退者吉,不退者不治。

白話文:

論治(下)

以下是針對麻疹不同症狀的治療方法:

一般用藥:

  • 石膏(11.25克),玄參(3.75克),生地黃(3.75克),麥冬(去芯,5.625克),赤芍、栝蔞根、貝母(各3.75克),甘草(1.875克)。用水煎煮,溫服。

聲音嘶啞(喑):

  • 若因肺胃熱邪被風寒侵襲,導致無法發散於體表,咳嗽劇烈,咽喉受損而聲音嘶啞,應使用清咽滋肺湯(見前方)。
  • 若聲音嘶啞且咽喉腫痛,則使用射干消毒飲。
  • 要注意,聲音嘶啞是麻疹常見症狀,不可與天花的聲音嘶啞混為一談。

射干消毒飲:

  • 用於治療麻疹咳嗽聲音嘶啞,咽喉腫痛。
  • 成分:射干、玄參、連翹、牛蒡子、荊芥(等量),甘草(減半)。用水煎煮,溫服。

抽搐(搐):

  • 抽搐多因痰熱積聚於心包,常見於麻疹初發未完全透出之時。可使用清熱透肌湯(見前方),並加入栝蔞仁、竹葉。
  • 若麻疹消退後才出現抽搐,則難以治療,只能用清淡藥劑調養,不可誤用礦物類藥物。
  • 若痰液壅盛,可用單味栝蔞催吐。
  • 若抽搐時無痰聲,或出現咬手指的行為,則非真正的抽搐,而是因為正氣虛弱,無法控制身體,預後極差。

流鼻血(衄):

  • 流鼻血是因為火邪過盛,血隨火勢上行而溢出鼻腔。麻疹初起時流鼻血是好現象,表示熱邪得以發散,通常可自行停止。
  • 若流鼻血不止,或失血過多,可使用犀角地黃湯(見前方),並加入荊芥穗。
  • 若麻疹消退後仍流鼻血不止,則用四物湯(見前方),加入茅根、麥冬,以滋陰降火。

胡言亂語(譫妄):

  • 胡言亂語是因為熱邪過盛侵擾心包。
  • 若在麻疹發熱時出現,表示火邪內伏,無法透出體表,可使用白虎湯(見前方),並加入荊芥、牛蒡子,嚴重時可加麻黃以發散邪氣。
  • 若在麻疹消退後出現,則使用竹葉石膏湯(見前方),去除半夏,加入生地黃以清熱解毒。

咬牙:

  • 天花的咬牙有寒熱之分。麻疹的咬牙則皆為熱證,屬於陽氣陷入陰分,多表現為口渴、手足發熱,喜歡飲用冷飲。可使用麥門冬湯並加入丹皮。
  • 若手足不發熱反而冰冷,喜歡喝熱飲,則為熱邪內亢,之後會出現便血、咽喉疼痛、痰鳴等危急症狀,此時即使使用白虎湯(見前方)也難以救治。

麥門冬湯:

  • 用於治療天花、麻疹便秘且口渴。
  • 成分:麥門冬(7.5克),當歸身(3.75克),白芍(5.625克),生地(7.5克)。用水煎煮,溫服。

嘴唇乾燥:

  • 嘴唇乾燥多因脾胃有熱。
  • 嘴唇乾燥但顏色淡,表示熱邪輕微;嘴唇乾燥且發紅,表示熱邪較深;嘴唇乾燥且發紫發黑,表示熱邪嚴重。根據情況輕重,使用清潤藥物治療。

嘴唇或舌頭破裂:

  • 嘴唇或舌頭破裂是因為心脾之火上衝,顏色多為深紅色。
  • 若於麻疹初發或正出時出現,可使用白虎湯(見前方),並加入黃芩、黃連、玄參、荊芥、薄荷。
  • 若於麻疹消退後出現,則表示心脾衰竭,或者出現紫黑色乾枯且血不活絡的情況,皆難以治療。

口臭:

  • 口臭表示熱邪積聚在胃中,可用清胃散,加入石膏、連翹、生甘草。若口臭難聞,則表示胃氣敗壞,難以治療。若患者原本就有口臭,則不在此例。

清胃散:

  • 用於治療胃中蘊熱,導致上腹部疼痛,疼痛過後火氣發散,通常會出現寒熱症狀,以及牙齦腫痛出血,疼痛蔓延至頭部。
  • 成分:生地黃(15克),升麻(5.625克),牡丹皮(18.75克),當歸,黃連(用酒蒸,各11.25克)。
  • 將藥材磨成粉末,分成三份,用水煎煮去渣後,慢慢飲用,半日後再服第二次。
  • 犀角地黃湯主要用於散瘀,故用犀角、赤芍。清胃散則主要用於開提胃熱,故用升麻、黃連。之後可加藥以清胃火,則兼具兩方之用,只是少了赤芍。

舌苔:

  • 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麻疹本屬火熱之病,心臟亦屬火,故舌頭多有舌苔。
  • 舌苔白表示肺熱,舌苔黃表示胃熱,應當使用清熱解毒、疏通氣機的藥物治療,並參考其他症狀進行治療。
  • 若舌苔純黑,表示心臟衰竭。舌苔黑而濕潤,表示熱邪深入血分;舌苔黑而乾燥,表示熱邪深入氣分,均為危重症狀。都應使用白虎湯(見前方),濕者加生地,乾燥者加麥冬、竹葉。黑色逐漸消退則預後良好,不消退則難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