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痧疹輯要》~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論治(下)

升麻湯(一名升麻葛根湯),治陽明經邪發熱及痘疹初起。

升麻(一錢),葛根,白芍(各錢半),甘草(炙,八分)

上四味,水煎溫服。

升葛為陽明經之嚮導,陽明專主肌肉,恐開泄太過,即以白芍斂護營血,甘草調和中氣,所以解利本經邪熱,及時行痘疹,皆為專藥。然在起脹後禁用。

透表,麻疹無問尖大細小,必得透表可無後患。其有一種匾闊焮赤成塊,塊上覆有小粒,平塌不起者;亦有一片如風毒,偏高紅腫,但頭粒不尖。二者雖透,其中必有熱邪留伏,防有他變,並宜用竹葉石膏湯(方見前)去半夏以滋化之。縱有餘熱,從此渙散矣。

不透表,麻出而皮膚乾燥,毛竅疏慄不能透表者,風寒鬱遏也,越脾湯(方見前)、葛根解肌湯(方見前)隨輕重取用。其有表虛不勝疏透者,一味蔥白濃煎,時時與之,但得微汗即解。若頭粒隱隱,紅紫一片而不透表者,火毒熾盛也,白虎湯(方見前)加荊芥、玄參。如肌膚不燥,唇色淡白,二便如常而不透者,中氣本虛也,消毒飲(方見前)加連翹、木通、車前、茯苓。雖有蘊熱,不可輕用寒涼。

即用峻劑升發,亦必不能復透。但當解利,使之內化為主。亦有胸背腰腹暖處起發而紅,頭面手足乍有乍無,此證必纏綿難已。且有沒後五七日,復發如前,二三次而愈者,此氣候之異,當非不透之比。只宜辛涼透表,漸次向安。欲求速效,轉增危殆。

沒早,麻出未經三日,或為風寒外郁,或熱邪內陷,或誤食酸收之物,一日半日即沒,周身暖處絕無紅影,終變危候。若雖沒早,肌膚暖處尚未全沒,急需透表。發之不起,即當審其所觸,而與內解。如外為風寒所遏,邪反內攻而沒早者,消毒飲(方見前)加蔥頭,熱服,復透者吉。

甚則加麻黃、穿山甲,或越脾、三拗選用。若不急治,必喘脹而死。亦有遍身青紫熱腫,喘脹氣急,此毒滯血凝,半匿肌表,急投涼膈散(方見前)去芒硝,加麻黃、石膏,以發越之。若腹脹喘促,溺澀臍突者,涼膈散加葶藶,或可救一二。若內夾痰熱,火毒亢劇而伏匿煩躁,或腹脹喘急,不省人事者,白虎湯(方見前)加玄參、竹葉。

若誤食酸醋收斂之物,伏匿壯熱,喘咳煩悶,以豬膽汁制甘草煎成,續續與之,得吐微汗為效。或苦瓠、生甘草煎湯灌之,亦能取吐,吐中便有發越之義。誤食豕肉,喘脹氣急,枳殼湯(方見前)加山楂、芒硝以下奪之。誤食核桃,喘咳聲喑,消毒飲(方見前)加石膏、馬兜鈴。

若得熱退身安,氣息漸調者,方可無慮。或大病之後,或洞泄不止,中氣本虛,不能發越而沒早,惟當健運中氣,略兼解表清熱。若沒後遍身瘙癢者,露風早也,消風散以疏解之。

白話文:

升麻湯(又名升麻葛根湯),主要治療陽明經受到邪氣侵襲導致的發熱,以及痘疹剛開始發作的時候。

藥方組成:升麻(一錢)、葛根(一錢半)、白芍(一錢半)、甘草(炙過,八分)。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水煎煮後溫服。

升麻和葛根是引導陽明經的藥物,陽明經主要掌管肌肉,但擔心過度發散,所以用白芍來收斂保護營血,甘草調和中氣。這樣可以解除陽明經的邪熱,對於及時出現的痘疹,這都是特效藥。但痘疹開始出現腫脹後就不能使用了。

透表,麻疹無論疹子大小,都必須讓其透發出來,才能避免後患。其中有一種疹子是扁平寬闊、紅腫成塊,塊上覆蓋著小顆粒,平坦不突起的;還有一種像風毒一樣,偏高紅腫,但疹子頂端不尖。這兩種情況雖然也算透發,但體內一定還有熱邪潛伏,要預防發生其他變化,應該使用竹葉石膏湯(藥方在前面)去掉半夏來滋養化解。這樣即使有剩餘的熱邪,也能消散。

不透表,麻疹出現但皮膚乾燥,毛孔疏鬆無法透發的,是風寒鬱積所導致。可以使用越脾湯(藥方在前面)、葛根解肌湯(藥方在前面),根據病情輕重選用。如果體表虛弱無法承受疏散透發的,可以用濃煎的蔥白湯,隨時服用,只要微微出汗就能解除。如果疹子頭隱隱約約,呈現一片紅色或紫色而不透發的,是火毒熾盛所導致,應該使用白虎湯(藥方在前面)加入荊芥、玄參。如果皮膚不乾燥,嘴唇顏色淡白,大小便正常,但疹子不透發的,是中氣虛弱導致,應該使用消毒飲(藥方在前面)加入連翹、木通、車前子、茯苓。即使體內有熱,也不能輕易使用寒涼藥物。

即使使用強力的升發藥,也不能恢復透發。只能通過解毒疏利,讓邪氣在體內化解為主。還有一種情況是胸背腰腹等溫暖處出現疹子而發紅,頭面手足等處時有時無,這種病症一定會纏綿難癒。而且可能在疹子消退五七天後,又像之前一樣再次發作,反覆二三次才能痊癒。這是因為氣候的變化導致的,不能和不透發的情況相提並論。只宜使用辛涼的藥物透發,逐步緩解。如果想快速見效,反而會增加危險。

疹子過早消退,麻疹出現不滿三天,可能是因為風寒外鬱、熱邪內陷,或是誤食酸澀收斂的食物,導致一天半天疹子就消退了,全身溫暖的地方都看不到紅色的疹子,這最終會變成危險的徵兆。如果雖然消退得早,但皮膚溫暖的地方還沒有完全消退,就應立即透發。如果疹子透發不出來,就應當審查病因,給予內服藥物化解。如果是因為外感風寒導致邪氣內攻而早退的,應該使用消毒飲(藥方在前面)加入蔥頭,熱服,如果疹子能再次透發就吉利。

嚴重時可以加入麻黃、穿山甲,或者選用越脾湯、三拗湯。如果不緊急治療,一定會出現喘氣、腹脹而死。還有一種情況是全身出現青紫色紅腫,喘氣急促,這是毒素停滯、血液凝結,半隱藏在肌膚表面,應立即使用涼膈散(藥方在前面)去掉芒硝,加入麻黃、石膏來發散邪氣。如果腹脹喘促,小便不暢、肚臍突出,可以使用涼膈散加入葶藶子,或許能救一二。如果體內夾雜痰熱,火毒旺盛且潛伏引起煩躁,或者腹脹喘急,昏迷不省人事,可以使用白虎湯(藥方在前面)加入玄參、竹葉。

如果因為誤食酸醋等收斂食物導致熱邪潛伏、壯熱、喘咳煩悶,可以用豬膽汁調製甘草煎服,持續給予,如果能吐出或微微出汗就有效。或者用苦瓠、生甘草煎湯灌服,也能起到催吐的作用,吐出來也有發散的作用。如果誤食豬肉,導致喘氣、腹脹急促,可以用枳殼湯(藥方在前面)加入山楂、芒硝來向下瀉熱。如果誤食核桃,導致喘咳聲音嘶啞,可以使用消毒飲(藥方在前面)加入石膏、馬兜鈴。

如果熱退、身體安穩、呼吸逐漸平穩,就不用擔心了。或者在大病之後,或是腹瀉不止,中氣虛弱,不能夠發散透發而導致疹子早退,只應當健運中氣,略微兼顧解表清熱。如果疹子消退後全身發癢,是因為過早暴露在風中,可以使用消風散來疏散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