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痧疹輯要》~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論治(下)

四苓散,治小便赤澀脹痛,及溫熱時行煩渴。

白朮(生),茯苓,豬苓(各二錢),澤瀉(三錢)

水煎服。

胃苓湯,治飲食停積,浮腫泄瀉,脈證俱實者。

厚朴(去皮,薑汁炒),蒼朮(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黃),茯苓,豬苓,甘草(炙),白朮(生),陳皮(泡去浮白),澤瀉,桂

平胃本平胃氣之墩阜,若因脾土之虛不能消運,又須稍借參苓,如養胃之類。然復有土衰不能分利而成腫脹,且氣雍不勝參朮,難合理中者,乃合五苓以健運水土,與正氣散之假蘇、藿以散客邪,兩不移易之定例也。

枳殼湯,治痘疹誤服參耆,腹脹喘急。

枳殼,厚朴(去皮,姜沙炒),陳皮(泡去浮白),甘草(炙)

水煎服。

目,麻疹發熱之時,眼光如水而多眵淚,或白睛微紅,此正候也。若沒後猶見紅赤,為肺經風熱未盡,瀉白散加荊芥、薄荷、玄參、牛蒡。閉不欲開,更加連翹、木通。赤而腫痛者,風熱上壅也,導赤散加荊、蒡、玄參。若為風熱所侵,而眼眶赤爛者,柴胡飲子。急須治之,否則為終身痼疾。

瀉白散,治肺熱咳,手足心熱。

桑根皮(薑汁和蜜炙),地骨皮(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為散,每服四五錢,入粳米百粒,竹葉一把,水煎服。加橘紅、桔梗名加味瀉白散。有熱更加知母、黃芩。如有客邪禁用。或問:地骨皮三焦氣分藥,瀉白用之何義?答言:三焦屬腎,實則瀉其子也。

導赤散,治小腸實熱,小便赤澀。

生地黃(五錢),木通,甘草梢(生,各一錢),竹葉(一握)

上四味水煎,熱服。溺血加辰砂五分。(一方多燈草,一方多車前。)

柴胡飲子,治風熱眼眶赤爛。

柴胡,羌活,赤芍藥,桔梗,荊芥,生地(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煎,熱服。

發不出,初起發熱咳嗽,渾身脹痛,有似傷寒之候。惟乾咳連聲,目赤多淚,嘔惡便溏,確為麻疹之驗。若將發之際,或為風寒暴襲,或因肢體坦露,寒鬱熱邪不能外出,此全盛之勢未萌,與出後沒早不同。如氣粗喘促,腹中脹痛,煩擾不寧,而不得出,急與麻杏甘石湯或越脾湯(方見前)去棗,重用石膏。輕則升麻湯,以升發之。

若因觸犯霧露風寒,隱現不能發出,以新豬矢沖湯,隔簟蒸之,冷則更添滾者。並取豬矢燒灰,蔥白湯下二三錢。乃痘瘡黑陷,用燒人矢之變法。即燒人矢亦能發之。仍不出者,神丹不能復圖矣。

麻杏甘石湯,治發汗後,汗出而喘,無大熱者。

麻黃(去節),杏仁(泡,去皮尖,搗碎),甘草,石膏

此麻黃湯去桂而兼越脾之意,專去上焦濕熱痰氣。與苓桂朮甘湯互發。彼借苓朮,專祛心下之支飲;此借石膏,專祛膈上之濕熱也。

白話文:

四苓散,主要治療小便時感到赤澀、脹痛,以及溫熱性流行疾病引起的煩躁口渴。

藥方組成:白朮(用生的),茯苓,豬苓(各用二錢),澤瀉(用三錢)。

服用方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胃苓湯,主要治療因飲食積滯、導致身體浮腫、腹瀉,且脈象和症狀都呈現實證的情況。

藥方組成:厚朴(去除外皮,用薑汁炒過),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去皮,再用麻油拌炒至黃色),茯苓,豬苓,甘草(炙烤過),白朮(用生的),陳皮(泡水去除白色部分),澤瀉,桂枝。

這個方子的想法是,平胃散本來是調整胃氣的,但如果因為脾胃虛弱導致消化功能不足,就需要稍微借助人參和茯苓等藥材,像是養胃的藥方。然而,又有一種情況是脾土衰弱,無法有效分理水濕,導致身體浮腫,而且氣機壅塞,無法承受人參白朮等藥物,這種情況就適合用五苓散來健運脾胃,分利水濕,同時配合正氣散中的藿香、蘇葉來散除外邪,這是不可變動的治療原則。

枳殼湯,主要治療麻疹出疹時,因誤服人參、黃耆等補氣藥物,導致腹部脹滿、呼吸急促的情況。

藥方組成:枳殼,厚朴(去除外皮,用薑汁炒過),陳皮(泡水去除白色部分),甘草(炙烤過)。

服用方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關於眼睛,麻疹發熱時,眼睛看起來水汪汪的,有很多眼屎,或眼白稍微發紅,這都是正常的表現。如果麻疹消退後,眼睛仍然紅腫,表示肺經的風熱還沒有完全清除,可以使用瀉白散,並加入荊芥、薄荷、玄參、牛蒡等藥材。如果眼睛緊閉不想睜開,可以再加入連翹、木通。如果眼睛紅腫疼痛,這是風熱上壅的表現,可以使用導赤散,並加入荊芥、牛蒡、玄參。如果是因為風熱侵襲導致眼眶紅腫潰爛,可以使用柴胡飲子來治療,必須及時處理,否則可能會變成終身難治的疾病。

瀉白散,主要治療因肺熱引起的咳嗽,以及手腳心發熱的症狀。

藥方組成:桑白皮(用薑汁和蜂蜜炙烤過),地骨皮(各一兩),甘草(炙烤過,用五錢)。

服用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到五錢,加入粳米一百粒,竹葉一把,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加入橘紅和桔梗,則稱為加味瀉白散。如果有熱象,可以再加入知母、黃芩。如果有外邪侵襲,則禁用此方。有人問:地骨皮是入三焦氣分的藥,瀉白散為什麼要用它?回答說:三焦是屬於腎的,腎為母,實則瀉其子。

導赤散,主要治療小腸實熱,導致小便赤澀的症狀。

藥方組成:生地黃(用五錢),木通,甘草梢(用生的,各一錢),竹葉(一握)。

服用方法:將以上四味藥材用水煎煮,趁熱服用。如果是小便出血,可以加入辰砂五分。(有的藥方會加入燈心草,有的則會加入車前子。)

柴胡飲子,主要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眼眶紅腫潰爛。

藥方組成:柴胡,羌活,赤芍藥,桔梗,荊芥,生地(各用一錢),甘草(炙烤過,用五分)。

服用方法: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麻疹在初期時會發熱咳嗽,全身脹痛,症狀類似傷寒。但會出現乾咳連聲、眼睛紅腫多淚、噁心想吐、大便稀溏等麻疹特有的症狀。如果麻疹快要發作的時候,因為突然遭受風寒侵襲,或因身體暴露在外受涼,寒氣鬱阻熱邪無法外洩,導致病情加重。如果出現呼吸急促、腹部脹痛、煩躁不安、麻疹卻發不出來的情況,要趕緊使用麻杏甘石湯或越婢湯(藥方見前面),去除大棗,並加重石膏的用量。如果情況比較輕微,則可以使用升麻湯來幫助麻疹發出。

如果麻疹因為接觸霧露風寒而隱伏不發,可以使用新鮮的豬糞沖水來蒸煮,用蒸氣熏身體,水冷了就換滾燙的熱水。同時取豬糞燒成灰,用蔥白湯送服二三錢。這是麻疹黑陷的治療方法,如同痘瘡黑陷時用燒人糞的變通。就算燒人糞也有助於麻疹發出。如果還是發不出來,就沒有其他辦法了。

麻杏甘石湯,主要治療發汗後,出現汗出而喘,但沒有明顯發熱的症狀。

藥方組成:麻黃(去除節),杏仁(泡過,去皮尖,搗碎),甘草,石膏。

這個方子是麻黃湯去桂枝,並兼有越婢湯的用意,主要用於清除上焦的濕熱痰氣,與苓桂朮甘湯互相搭配。苓桂朮甘湯主要藉由茯苓和白朮來祛除心下的支飲;而麻杏甘石湯則藉由石膏來清除膈上的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