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痧疹輯要》~ 卷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3)

1. 論治(上)

張隱菴曰:痘乃先天之毒,疹屬後天之邪,先天止有水火,後天始備五行。產下發聲吮乳,肇自後天,是以發聲之時,口中有毒即嚥下,而歸於陽明。故瘄之毒氣發於陽明,上達於肺,出於皮毛,肺主氣而外合皮毛。是以痘毒走於血分,而氣以化之為順;瘄毒走於氣分,而血以和之為順。

若走於血分而見雲頭紫赤斑者,逆也。瘄乃氣分之毒,更速於痘。若停留於胃,則爛牙齦;阻滯在肺,則為鼻煽喘急。發表疏里,清熱解毒,事在良醫之臨證妙用者也。夫氣為陽,血為陰。痘乃精血中毒,故應四時之生長收藏,以合地支之數。瘄乃氣分之毒,是以一日三烹,三而三之,以應陽九之終。

痘發於陰,故宜頭面稀疏,不喜獨參陽位;瘄發於陽,故喜大烹頭面,不宜惟在心胸。此人之陰陽血氣,應天地自然之道也。

治瘄主方

葛根,桔梗,荊芥,牛蒡子,防風,杏仁,甘草,橘皮

上方用泉水煎服,再隨四時之氣而加減用之。如寒閉者,宜麻黃。熱閉者,宜石膏。食閉者,宜枳樸、山楂。熱甚者,加黃芩、黃連。毒甚者,加白花地丁、西河柳。渴者加知母。喘者倍杏仁。裡實者加葶藶、牽牛。蓋痘疹有血氣之分,而用藥亦宜分別。如大黃、大戟,血分之瀉藥也;葶藶、牽牛,氣分之瀉藥也。

黃連形壘如連珠,瀉心火之藥也;黃芩外肌皮而內腐空,故名空腸,又名腐腸,乃瀉肺而清肌表之藥也。肺主氣而心主血,故清痘之熱毒,宜以連為君,而芩為佐;清瘄之熱毒,宜以芩為君,而連佐之。又如金銀花,花開黃白,藤名忍冬,能啟陰氣而解氣分、血分之熱毒,蓋黃走血而白走氣也,故解痘毒者宜之,而瘄毒亦可。若夫白花地丁,又專於瘄證者也。

此用藥之大關目,學者引伸觸類,微妙無窮。

霖按:張氏論治處方,皆極精妙。用藥辨別氣血,尤具卓識。惟述原蹤前人之誤,云痧疹為後天胎血咽入之毒,亦智者之一失也。余長子坤生即悶絕,經時始蘇,穩婆將口中穢血拭去,咸謂必無痧痘之險,比長,痘出雖稀,痧疹頗重,年二十死於瘵。始信古人之言,未可深泥。

章虛谷論痘疹之源,謂痘為先天之毒,成於父母媾精之初;疹屬後天。兒在胎時,呼吸之息,不由口鼻,惟一縷臍帶通於子宮,與母呼吸相貫。父母不能節欲,欲火即由臍帶中隨兒闔闢之息而入。吸由於腎,腎主閉藏,故毒蘊於腎臟也。此說似覺近理。但痘疹同是命門伏毒,感於陰,則發痘;感於陽,則發疹。

陰主血,以氣為固;陽主氣,藉血為資。此中陰陽互根之至理在焉。然雖云伏毒,亦必待六氣之火相激而動。其痘疹多發於子午卯酉之年者,為少陰君火,司天在泉故也。蓋人身命門伏藏之火,與司天在泉之火相搏激而後發。試觀極北之蒙古不發痘疹,曷何故歟?乃寒水凝結之鄉,君火之令不行耳。

白話文:

張隱菴說:痘疹是先天帶來的毒素,而麻疹則是後天產生的邪氣。先天只有水和火兩種元素,後天才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嬰兒出生後開始哭、吸吮乳汁,這都屬於後天,所以當發出聲音的時候,口中的毒素就會被吞嚥下去,進入陽明經。因此,麻疹的毒氣從陽明經發出,向上到達肺部,再從皮膚毛孔排出,肺主導氣的運行並與皮膚毛孔相連。因此,痘疹的毒素進入血液,而氣可以幫助它順利轉化;麻疹的毒素則進入氣分,血液則可以幫助它和諧地轉化。

如果痘疹毒素進入血液,出現像雲朵般的紫色紅斑,就是病情逆轉的表現。麻疹是氣分的毒,發病比痘疹更快。如果毒素停留在胃部,就會導致牙齦潰爛;如果阻礙在肺部,就會出現鼻翼扇動、呼吸急促的症狀。治療上需要使用發汗、疏通內部、清熱解毒等方法,這需要高明的醫生根據具體情況來靈活運用。氣屬於陽,血屬於陰。痘疹是精血中毒,所以應該順應四季的生長收藏規律,符合地支的變化。麻疹是氣分的毒,所以要一天煮三次藥,三次再三次地煮,以應對陽九的變化。

痘疹發病屬於陰,所以發於頭面時比較稀疏,不喜歡獨自停留在陽位;麻疹發病屬於陽,所以喜歡大面積地發於頭面,不宜只停留在心胸部位。這就是人體的陰陽血氣,應該順應天地自然的道理。

治療麻疹的主要藥方

葛根、桔梗、荊芥、牛蒡子、防風、杏仁、甘草、橘皮

以上藥方用泉水煎服,再根據四季的氣候變化來加減使用。如果因寒冷而閉塞不通,適合用麻黃;如果因熱而閉塞不通,適合用石膏;如果因食物積滯而閉塞不通,適合用枳實、厚朴、山楂;如果熱象嚴重,加黃芩、黃連;如果毒素很重,加白花地丁、西河柳;口渴加知母;喘氣加倍杏仁;內部阻塞加葶藶、牽牛。痘疹有氣血之分,所以用藥也應該區分開來。例如大黃、大戟是瀉血分的藥;葶藶、牽牛是瀉氣分的藥。

黃連形狀像串起來的珠子,是瀉心火的藥;黃芩外面的皮有肌膚,內裡腐爛空虛,所以又名空腸、腐腸,是瀉肺並清肌表的藥。肺主氣,心主血,所以治療痘疹的熱毒,適合用黃連為主藥,黃芩為輔助藥;治療麻疹的熱毒,適合用黃芩為主藥,黃連為輔助藥。又例如金銀花,花開時黃白相間,藤蔓又名忍冬,能開啟陰氣,並能解除氣分和血分的熱毒,因為黃色入血,白色入氣,所以適合解痘疹之毒,麻疹之毒也可以用。至於白花地丁,則專門用於麻疹的治療。

這些是用藥的大原則,學習者要能觸類旁通,靈活運用,其中的奧妙無窮。

**霖按:**張氏的治療觀點和處方,都非常精妙。用藥能區分氣血,尤其具有獨到的見解。只是說麻疹是後天胎血吞咽下去的毒素,這是引用了前人的錯誤觀點,也是智者的一個失誤。我的長子坤生曾經昏迷過去,過了一段時間才甦醒,穩婆把口中的污穢血液擦去,大家都說肯定不會得麻疹或痘疹,但長大後,雖然痘疹出得很少,麻疹卻很嚴重,二十歲就死於肺癆。這才相信古人的話,不能過於執著。

章虛谷認為痘疹的來源,痘是先天之毒,形成於父母交合精液之初;麻疹屬於後天。嬰兒在母胎時,呼吸不是通過口鼻,而是一條臍帶連接子宮,與母親呼吸相通。父母如果不能節制慾望,慾火就會通過臍帶隨著嬰兒的呼吸進入體內。吸收作用在腎臟,腎臟主封藏,所以毒素就蘊藏在腎臟。這種說法似乎比較合理。但痘疹都是命門潛藏的毒素,感應到陰,就會發痘疹;感應到陽,就會發麻疹。

陰主血,用氣來固護;陽主氣,藉助血來滋養。這裡面蘊含著陰陽互根的至理。雖然說是潛藏的毒素,但也必須等待六氣的火來激發才會發病。痘疹多發於子、午、卯、酉年,因為這是少陰君火主管的時候,天上的火氣和地下的火氣相應。因為人體命門潛藏的火,與天上、地下的火相搏擊才會發病。試看極北的蒙古不發痘疹,是什麼原因呢?那是因為寒冷凝結的地方,君火的氣令無法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