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痧疹輯要》~ 卷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0)

1. 論治(上)

紅多者加紅花三分、地榆五分,秘澀甚者加酒炒大黃一錢二分。

孟介石曰:痧疹屬肺屬火,系稟胎毒蘊積本經,亦因感歲氣而出,發熱五七日方得見形。初時咳嗽涕淚,目如含水之狀,身體微汗潮潤,則出最輕,若氣喘鼻乾作嘔驚狂者最重。初見如芥子如米尖,再後成片,紅色者輕,紫色者險,黑色者逆,不可視為泛常。死生雖由天命,豈可用藥失序,致令夭亡。

務宜辨寒虛實,察毒氣淺深,庶人事始盡也。大抵初發熱時,必當微表,見形即宜清涼。一種初起眼白赤紅,聲啞唇腫作渴,腰痛腹脹,人事不清,口鼻出血,煩亂狂叫不安,閉塞不出,即大凶候也。服大劑清涼解毒藥後,若能現出者,或可得生。鼻內流血者重,口內流血者毒尤重。

又一種初時失於清解,過於發熱,以致後來元氣虛弱,毒氣停內,口鼻出血腥臭,骨瘦不堪,或生牙疳,身熱不退,終成壞證,不可不慎。此證日出三次,三日九次為順。總宜出透,毒氣得淨,即無他患。一種奶痧風疹,此類感風熱而出,乃皮膚小疾,服疏風清熱之藥即愈,不在此痧疹中論也。

痧疹與痘瘡不同,未見形並初見形時微表或可,如太過則胃氣受傷,反令停毒攻肺,生痰作喘,以致閉塞難現。若服發表藥而不出者,此熱結在內,速宜清涼行利,則肺竅清而毛孔易開,痧疹乃現。今之愚夫愚婦,表痧痘多用櫻桃、荔枝核、蔥頭等物。不知此數種性熱,大不相宜。

輕者服之轉重,重者變逆。惟發表時只宜羌活、荊芥少加一二味,兼佐以連翹、牛蒡子、觀音柳、紫草、石膏。此種實為專司發痧之藥,其性雖涼,而能通肺達表,故不可少。

一種痧疹初起,四肢逆冷,乃火極似水之故,不可妄投熱藥。宜當利下清涼,痧現自然漸和也。

痧疹吐蟲解蟲,皆系熱盛。大約吐者重,而解者輕。用藥以清熱為主,如黃芩、梔子、丹皮。若吐蟲解蟲在出痧之後者,可加烏梅一二,痧前則忌。

痧疹前後瀉利,不宜用藥速止。如瀉黃紅色,乃內有伏熱,加黃連、黃芩、車前子可也。

痧疹後眼目赤紅者,當用生地、菊花、決明子、蒺藜、歸尾、柴胡、紅花等味。一種痧後面色青白,骨瘦不堪,元氣損傷,肝脾血少成痞,眼懶睜畏明,似害非害,宜服健脾肥兒丸,或服六味地黃丸,庶可漸愈。一切疏風治眼之藥,萬不可妄投。不但痧後當如此,凡小兒病後失調成疳疾痞眼者,俱當如此醫治,養血健脾為主。

倘大便泄瀉稀白水者,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對證要藥也。若瀉黃水者,則又在熱論,即不宜服此。

痧疹發熱二三日或四五日末見形,疑似之間,用防風發表湯。

防風發表湯

防風(五分),乾葛(八分),紅花(三分),枳殼(七分,炒),甘草(五分),桔梗(八分),蘇梗(六分),川芎(五分),荊芥(六分),當歸(六分),陳皮(六分),杏仁(一錢,炒),山楂肉(二錢)

白話文:

如果紅疹很多,就加入紅花少許、地榆少許;如果大便非常乾燥難排,就加入酒炒過的大黃少許。

孟介石說:痧疹這種病屬於肺部和火氣的病症,是因為胎毒累積在體內經絡所導致,也可能是因為感受到當年的氣候而發作,發燒五到七天後才會出現疹子。剛開始的時候會有咳嗽流鼻涕、眼睛看起來像含著淚水、身體微微出汗潮濕的現象,這種情況算是最輕微的。如果出現氣喘、鼻子乾燥、想吐、驚嚇或胡言亂語等症狀,就非常嚴重。疹子剛出現時像芥菜籽或米粒尖端那麼小,之後會連成一片,疹子呈現紅色算是輕微,紫色就危險,呈現黑色就代表病情已經很嚴重。不可以把這種病當成普通的病來看待。雖然生死是由天命決定,但是怎麼可以因為用藥不當而導致病人夭折呢?

務必要分辨清楚是寒症還是熱症、虛症還是實症,了解毒氣的深淺程度,這樣才能盡到做為醫者的本分。大體上來說,剛開始發燒的時候,應該要稍微用一些發散的藥物來疏通,等到疹子出現的時候就要用清涼的藥物來治療。有一種情況是剛開始發病時,眼白發紅、聲音沙啞、嘴唇腫脹、口渴、腰痛腹脹、神智不清、口鼻出血、煩躁不安、胡言亂語、疹子閉塞不出,這種情況就非常危險。如果服用大量清涼解毒的藥物後,疹子能夠順利發出來,或許還有機會存活。鼻子流血的情況較為嚴重,口內流血的情況更代表毒氣嚴重。

另外一種情況是,剛開始沒有使用清熱解毒的方法,導致過度發燒,以至於後來元氣虛弱,毒氣停留在體內,出現口鼻出血而且腥臭、身體極度消瘦、甚至長出牙齦潰爛、發燒不退等症狀,最終會變成壞症,不可不慎重。這種病通常一天會出疹子三次,三天總共出疹子九次,這樣算是正常的。總之要讓疹子完全透發出來,毒氣才能完全清除,這樣就沒有其他後患。還有一種是奶痧風疹,這種是因為感染風熱而引起的,是皮膚的小毛病,服用一些疏散風熱的藥物就會痊癒,不包含在前面說的痧疹裡面。

痧疹和痘瘡不一樣,還沒有出現疹子或剛出現疹子的時候,稍微用一些發散的藥物或許可以,但是如果用藥過度就會傷害到胃氣,反而會讓毒氣停留在體內,攻擊肺部,產生痰液和氣喘,導致疹子閉塞難以透發。如果服用發散的藥物疹子卻沒有發出來,這就代表熱邪結在體內,應該要趕快使用清涼通利的藥物來治療,這樣肺竅就會通暢,毛孔也容易打開,疹子才能夠順利發出來。現在有些愚笨的民眾,在治療痧疹或痘瘡時,常常使用櫻桃、荔枝核、蔥頭等東西。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的藥性是溫熱的,非常不適合用在治療這類病症。

輕微的病症用了這些東西會轉為嚴重,嚴重的病症則會變得更加危險。在發散的階段,只適合使用羌活、荊芥等少量的藥材,搭配連翹、牛蒡子、觀音柳、紫草、石膏等藥材輔助。這些藥材是專門用來治療痧疹的藥物,它們的藥性雖然偏涼,但是卻能夠疏通肺部,達到體表,因此是不可或缺的藥物。

還有一種情況是,痧疹剛發作的時候,四肢冰冷,這是因為體內火氣極盛,反而表現出像水寒的假象,千萬不能胡亂使用溫熱的藥物。應該要使用通利大便、清涼解熱的藥物,疹子自然就會慢慢透發出來,病情也會逐漸好轉。

痧疹出現嘔吐蟲子或排出蟲子,都是因為體內熱邪太盛。一般來說,吐出蟲子比排出蟲子更為嚴重。用藥應該以清熱為主,例如黃芩、梔子、丹皮等藥材。如果吐出蟲子或排出蟲子是發生在出疹子之後,可以加入烏梅少許,但是在出疹子之前則要避免使用。

痧疹前後出現腹瀉,不應該馬上用藥止瀉。如果拉出來的糞便呈現黃紅色,代表體內有潛伏的熱邪,可以加入黃連、黃芩、車前子等藥材。

痧疹過後,如果眼睛出現發紅,應該使用生地、菊花、決明子、蒺藜、歸尾、柴胡、紅花等藥材來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是,痧疹過後面色蒼白、身體極度消瘦、元氣大傷,肝脾血液不足導致腹部積塊,眼睛無神、害怕光線,看起來像生病又不像生病,這種情況應該服用健脾肥兒丸或六味地黃丸,或許可以逐漸痊癒。所有疏散風邪和治療眼睛的藥物,千萬不能胡亂使用。不只是痧疹過後要這樣處理,凡是小孩生病後失調,導致出現疳積、腹部積塊和眼睛問題,都應該這樣治療,以養血健脾為主。

如果大便拉出來的是稀薄的白色水液,可以使用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等對症的藥物。如果是拉出來的是黃色水液,那就是屬於熱症,就不適合服用這些藥物。

痧疹發燒兩三天或四五天還沒有出現疹子,在疑似之間,可以使用防風發表湯來治療。

防風發表湯

防風少許,葛根少許,紅花少許,炒過的枳殼少許,甘草少許,桔梗少許,蘇梗少許,川芎少許,荊芥少許,當歸少許,陳皮少許,炒過的杏仁少許,山楂肉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