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疹輯要》~ 卷二 (5)
卷二 (5)
1. 論治(上)
上銼細,加紫草五分,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食前溫服。(《博愛心鑑》有牛蒡子,名大連翹飲。)
凡疹子只要出得盡,則毒邪解散,正氣和平。如拂拂發熱,煩悶不寧,如蛇在灰,如蚓在塵之狀,或嘔吐,或注泄,此毒邪壅遏,尚未出盡。煩熱者,宜黃連解毒湯(方見前);嘔泄者,柴胡橘皮湯。並外用胡荽酒(方見前),以苧麻蘸酒遍身戛之。待疹子出盡,則煩熱自去,嘔泄自止矣。
柴胡橘皮湯
柴胡,橘皮,黃芩,半夏,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上銼細,加竹茹一團,生薑一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疹子欲出未出之時,宜早發散,以解其毒,則無餘災。若不預解,使之盡出,以致毒蓄於中,或為壯熱,日久枯瘁,或成驚癇,或為泄利,或咳血喘促,或作疳䘌而死。此雖一時戾氣之染,未有不由於人事之未盡者也。
疹子收後,身有微熱者,此虛熱也。不須施治,待氣血和暢,自然退去。若熱太甚,或日久不減,以柴胡麥門冬散。甚則以黃連解毒湯(方見前)合人參白虎湯(方見前),與前方相間服之。如發枯毛豎,肉消骨立,漸漸羸瘦者,柴胡四物湯主之。
柴胡麥門冬散
柴胡(五分),甘草(二分),麥門冬(八分),龍膽草(三分),人參(半錢),玄參(半錢)
上銼細,水煎服。
柴胡四物湯,治疹後餘熱。
柴胡,麥門冬,淡竹葉,當歸身,川芎,生地黃,白芍藥,地骨皮,人參,黃芩,知母
上銼細,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疹後熱不除,忽作搐者,不可與急驚風同論,用導赤散加人參、麥門冬送服安神丸。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不可治,宜服抱龍丸。
導赤散,治心熱發搐。
生地黃,木通,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細,加淡竹葉七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一方加人參、麥門冬)
安神丸
當歸身,麥門冬,白茯苓,黃芩,甘草(各半兩),硃砂(一兩),龍腦(二分半)
上為末,湯浸蒸餅和獖豬心血搗勻,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燈芯湯下。
抱龍丸(又名琥珀抱龍丸),治痘驚。
真琥珀,天竺黃,白檀香,白茯苓,人參(各一兩半),粉草(去節,三錢),枳殼(麩炒,一兩),枳實(麩炒,一兩),辰砂(水飛,五兩),金箔(一百片,篩),山藥(炒熟,一兩),膽星(一兩)
上各取細末,再篩和勻,每藥一兩,取新汲水一兩,重入乳缽內杵勻,丸如彈子大,陰乾,勿用日曬,(曬)則燥裂矣。每服一丸,薄荷葉煎湯化下。
凡疹後牙根黑爛,肉腐血出,臭息沖人者,曰走馬疳,馬鳴散主之。若面頰浮腫,環口青黑,頰漏齒脫,唇崩鼻壞者,死證也。如唇口多瘡,其聲嗄啞者,曰狐惑,以化䘌丸主之。更煩躁昏悶失聲者,死證也。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加入紫草五分,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剩一杯,濾掉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博愛心鑑》裡有提到加入牛蒡子的配方,叫做大連翹飲。)
基本上,疹子只要能完全發出來,體內的毒邪就會散去,身體的氣血也會恢復平和。如果疹子發作時,出現輕微發熱、煩躁不安,像蛇在灰堆裡或蚯蚓在泥土中蠕動的樣子,或者有嘔吐、腹瀉等症狀,這表示毒邪被阻礙,還沒有完全發出來。發熱煩躁的,應該服用黃連解毒湯(配方在前面);有嘔吐腹瀉的,應該服用柴胡橘皮湯。同時,外用胡荽酒(配方在前面),用苧麻沾酒擦遍全身。等到疹子完全發出來,發熱煩躁和嘔吐腹瀉的症狀自然就會消失。
柴胡橘皮湯
柴胡、橘皮、黃芩、半夏、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加入竹茹一團、生薑一片,用水一杯煎煮至剩七分,濾掉藥渣,隨時溫熱服用。
疹子快要出來但還沒發出來的時候,應該及早用藥使其發散,以解除毒邪,這樣才不會留下後遺症。如果不及時處理,讓毒邪累積在體內,可能會導致高熱不退,久而久之身體會虛弱消瘦,或者引起驚厥、腹瀉,或者咳嗽出血、呼吸急促,甚至可能發展成疳瘡而死亡。這雖然是受到一時不正之氣的感染,但往往也是因為沒有盡到人事應盡的責任。
疹子消退後,如果身體有輕微發熱,這是虛熱,不需要特別治療,等到氣血調和順暢,自然就會退去。如果發熱嚴重,或者持續很久不退,可以服用柴胡麥門冬散。如果病情更嚴重,可以用黃連解毒湯(配方在前面)和人參白虎湯(配方在前面)交替服用。如果出現頭髮乾枯豎起、肌肉消瘦、骨頭突出,身體逐漸消瘦虛弱的情況,應該服用柴胡四物湯。
柴胡麥門冬散
柴胡(五分)、甘草(二分)、麥門冬(八分)、龍膽草(三分)、人參(半錢)、玄參(半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水煎服。
柴胡四物湯,治療疹子退後遺留的發熱。
柴胡、麥門冬、淡竹葉、當歸身、川芎、生地黃、白芍藥、地骨皮、人參、黃芩、知母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水一杯煎煮至剩七分,濾掉藥渣,隨時溫熱服用。
疹子退後發熱不退,突然出現抽搐的症狀,不能當作一般的急驚風來治療,應該用導赤散加上人參、麥門冬送服安神丸。如果小便清澈,還有治癒的希望;如果小便短少,就比較難治,應該服用抱龍丸。
導赤散,治療心熱引起的抽搐。
生地黃、木通、甘草(炙,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加入淡竹葉七片,用水一杯煎煮至剩七分,濾掉藥渣,溫熱服用。(有種配方會加入人參、麥門冬)
安神丸
當歸身、麥門冬、白茯苓、黃芩、甘草(各半兩)、硃砂(一兩)、龍腦(二分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湯浸泡蒸餅,和豬心血搗勻,製成如小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燈芯湯送服。
抱龍丸(又名琥珀抱龍丸),治療痘疹引起的驚風。
真琥珀、天竺黃、白檀香、白茯苓、人參(各一兩半)、粉草(去節,三錢)、枳殼(麩炒,一兩)、枳實(麩炒,一兩)、辰砂(水飛,五兩)、金箔(一百片,篩)、山藥(炒熟,一兩)、膽星(一兩)
將以上藥材分別磨成細粉,再混合篩勻,每取一兩藥粉,加入一兩新汲水,放入乳缽中搗勻,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放在陰涼處風乾,不要曬太陽,曬太陽會裂開。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葉煎湯化開服用。
疹子退後,如果牙齦根部出現腐爛發黑,牙肉腐爛出血,發出難聞的惡臭,這叫做走馬疳,應該服用馬鳴散來治療。如果面頰浮腫,口周圍出現青黑色,臉頰有漏洞、牙齒脫落、嘴唇和鼻子壞死,這是死亡的徵兆。如果嘴唇和口腔長滿瘡,聲音嘶啞,這叫做狐惑病,應該服用化䘌丸來治療。如果還出現煩躁昏迷、失聲的情況,也是死亡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