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疹輯要》~ 卷二 (4)
卷二 (4)
1. 論治(上)
黃芩湯,治協熱而利。
黃芩(一錢半),甘草(炙,一錢),白芍藥(六錢)
上銼細,加大棗二枚,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溫服。
黃芩加半夏湯
即前黃芩湯加半夏二錢,生薑一錢。
天水散,治痘乾燥而痛。
白滑石(四兩),甘草(一兩)
共為細末,白湯調服。或用塗痘子甚佳,以蜜水調刷之。
痘疹咽痛,亦是常候,乃毒火上熏而痛也,勿作喉痹同論,妄用針刺。喉痹內作癰腫,故宜針決去惡血。痘疹只是咽乾作痛,宜甘桔湯(方見前),加牛蒡子,或射干鼠黏子湯,細細嚥之。
射干鼠黏子湯,治咽喉痛。
射干(一兩),鼠黏子(四兩,炒香),甘草,升麻(各一兩)
上銼細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服。
疹子渴喜飲水,純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內亢故也。初發熱渴者,升麻葛根湯(方見前)加天花粉、麥門冬。渴甚者人參白虎湯(方見前)合黃連解毒湯(方見前)主之。
痘瘡貴三四次出,謂出勻。瘄疹貴一齊湧出,謂出盡。疹子只要得出便輕減。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之狀,此將出之兆。出形細密與痘瘡密者相似,但疹子隨出隨沒,非若痘子之以漸長大也。出形鮮紅與傷寒發斑相似,但疹子粒粒成瘡,非若斑子皮紅成片如蚊蚤之跡也。
痘疹之色不可同論。大抵痘子怕太紅,皮嫩易破,必生瘙癢;疹子喜通紅,疹發於心,紅者火之正色也。若疹色淡白者,心血不足,養血化斑湯主之。色太紅焰,或微紫者,血熱也;或出太甚者,並宜大青湯主之。黑者死證也。
養血化斑湯,治白疹。
當歸身,生地黃,紅花,蟬蛻,人參(各等分)
共銼細,水一盞,姜一片,煎六分,去渣,溫服無時。
大青湯,治斑疹火毒良方。
大青,生地黃,玄參,石膏,知母,甘草,木通,地骨皮,荊芥穗(各等分)
共銼細,水一盞,淡竹葉十二片,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疹子出沒常以六時為準。假如子後出,午時即收;午時出者,子時即收。乃陽生陰成,陰生陽成,造化自然之數也。凡此旋出旋收者輕。若一出連綿三四日不收者,乃陽毒太甚,宜大青湯(方見前)解之。逡巡不出者,乃風寒外束,皮膚閉密也,宜荊防敗毒散(方見前)主之。
瘡疹非熱不出。疹子欲出,則遍身發熱,或煩躁,或頭眩,或身拘急。及既出,則身便涼,諸病悉解,此一層疹子隨收矣。如疹子即出,熱甚不減,此毒壅遏,宜大青湯(方見前)解其表。便澀者,以黃連解毒湯(方見前)合人參白虎湯(方見前),或大連翹湯解其里。大便不通者,河間涼膈散(方見前)加牛蒡子。
大連翹湯,此解裡熱之良方,痘疹通用。
連翹,防風,瞿麥,荊芥穗,車前子,當歸,柴胡,蟬蛻,赤芍藥,白滑石,木通,黃芩,甘草,山梔子(各五分)
白話文:
黃芩湯,治療因發熱而導致腹瀉的情況。
藥方:黃芩(一錢半),炙甘草(一錢),白芍藥(六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兩枚大棗,以一杯水煎煮至七分,飯前溫服。
黃芩加半夏湯 即是在前述黃芩湯的基礎上,加入半夏(二錢)、生薑(一錢)。
天水散,治療痘疹乾燥且疼痛的情況。
藥方:白滑石(四兩),甘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白開水調服。也可將藥末用蜜水調和後塗抹在痘疹處,效果很好。
痘疹引起的咽喉疼痛也很常見,這是因為毒火上炎引起的,不要把它當作喉痹來處理,隨意用針刺。喉痹是內部化膿腫脹,應該用針刺放血來排除惡血。痘疹只是咽喉乾燥疼痛,適合服用甘桔湯(藥方見前文),可以加入牛蒡子,或用射干鼠黏子湯,慢慢吞服。
射干鼠黏子湯,治療咽喉疼痛。
藥方:射干(一兩),炒香的鼠黏子(四兩),甘草、升麻(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二錢,以一杯水煎服。
麻疹患者口渴喜歡喝水,這完全是火邪所致,肺部燥熱、胃部乾燥,是心火過旺的表現。初發熱口渴者,可用升麻葛根湯(藥方見前文)加入天花粉、麥門冬。口渴嚴重者,可用人參白虎湯(藥方見前文)合併黃連解毒湯(藥方見前文)來治療。
痘瘡以分三四次發出為好,這樣發得均勻。麻疹則以一次性全部發出為好,這樣才算發盡。麻疹只要發出來病情就會減輕。用火光照看,全身如同塗抹了朱砂的樣子,這是麻疹即將發出的徵兆。麻疹發出的形態細密,與痘瘡密集的情況相似,但麻疹是隨出隨退的,不像痘瘡那樣會逐漸長大。麻疹發出的顏色鮮紅,與傷寒發斑相似,但麻疹是顆粒狀的瘡,不像傷寒斑那樣是皮膚發紅成片的,像蚊子叮咬的痕跡。
痘疹的顏色不能一概而論。總體來說,痘瘡怕顏色太紅,因為皮膚嫩容易破潰,而且會產生瘙癢;麻疹則喜歡通紅,因為麻疹是從心臟發出的,紅色是火的正色。如果麻疹顏色淡白,說明是心血不足,應服用養血化斑湯來治療。如果顏色太紅或微紫,說明是血熱;如果麻疹發得太過旺盛,都應該服用大青湯來治療。如果顏色發黑,則是危險的徵兆。
養血化斑湯,治療白色的麻疹。
藥方:當歸身、生地黃、紅花、蟬蛻、人參(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一片生薑,以一杯水煎煮至六分,去渣,隨時溫服。
大青湯,是治療斑疹火毒的良方。
藥方:大青、生地黃、玄參、石膏、知母、甘草、木通、地骨皮、荊芥穗(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十二片淡竹葉,以一杯水煎煮至七分,去渣,隨時溫服。
麻疹的出現和消退通常以六個時辰為基準。例如,如果在子時後出現,那麼在午時就會消退;如果在午時出現,那麼在子時就會消退。這是陰陽相生,自然運行的規律。凡是這種反覆出現又消退的麻疹,病情就比較輕。如果麻疹一旦發出,就連續三四天都不消退,說明是陽毒太盛,應該用大青湯(藥方見前文)來解毒。如果麻疹遲遲不發出,是因為風寒束縛體表,導致皮膚閉塞,應該用荊防敗毒散(藥方見前文)來治療。
瘡疹沒有熱是不會發出的。麻疹將要發出時,全身會發熱,可能伴有煩躁、頭暈、身體僵硬等症狀。一旦麻疹發出,身體就會感到涼爽,各種不適都會消失,這表示這一層麻疹已經消退了。如果麻疹發出後,高熱不退,說明毒素壅塞,應該用大青湯(藥方見前文)來解表。如果大便不通暢,應該用黃連解毒湯(藥方見前文)合併人參白虎湯(藥方見前文),或用大連翹湯來清解裡熱。如果大便不通,應該用河間涼膈散(藥方見前文)加入牛蒡子來治療。
大連翹湯,是清解裡熱的良方,痘疹都適用。
藥方:連翹、防風、瞿麥、荊芥穗、車前子、當歸、柴胡、蟬蛻、赤芍藥、白滑石、木通、黃芩、甘草、山梔子(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