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痧疹輯要》~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論治(上)

上銼細,加生薑三片,淡豆豉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人參白虎湯(又名化斑湯),解斑疹良方。

人參(一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石膏(五錢),糯米(一合)

上銼細,水二盞,煎待米熟去渣,溫服無時。

荊防敗毒散,疹痘之發散藥也。

荊芥穗,柴胡,甘草,人參,桔梗,川芎,青防風,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

上銼細,加薄荷五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

人參敗毒散,解疫癘、發痘疹之良方,又主腰痛,四時通用。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人參(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銼細,加生薑三葉,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一方加薄荷少許)

胡荽酒,治倒陷。

胡荽四兩切,以好酒二盞,煎一兩沸,入胡荽,用物蓋定再煎,勿令泄氣。放冷,每吸一兩口微噴,從背至足遍,勿噴頭面。病人常令聞荽氣。

發熱六七日以後,明是疹子,卻不見出,此皮膚堅厚,腠理閉密。又或為風寒襲之,曾有吐利,乃伏也。急用托裡發表之劑,麻黃湯去杏仁,加蟬蛻、升麻。外用胡荽酒(方見前),散麻刮之。如一向未更衣者,毒甚於里,伏而不出,河間涼膈散加牛蒡子主之,發之解之。再不出者,死證也。

麻黃湯

麻黃,杏仁,甘草(各等分),石膏(倍用)

上銼細,加臘茶葉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不拘時服。(一方無石膏,有桑白皮。)

河間涼膈散,解痘疹表裡俱熱,純陽無陰之豆。

大黃,朴硝,甘草(各五分),連翹(一分),梔子,黃芩,薄荷(各一分半),淡竹葉(五片)

上銼細,作一服。水一盞,煎八分,去滓,入蜜一匙,和勻服。

疹子初發熱時,未見出現,咳嗽百十聲不已,上氣喘氣,面浮目胞腫,時臥時起,此毒火內蒸,肺葉焦舉,宜甘桔湯合人參白虎湯(方見前)去人參加牛蒡子、薄荷葉主之。

甘桔湯,解咽喉之良方。

甘草(二錢),桔梗(一錢)

上銼細,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後溫服。

疹子發熱,或自汗出,或鼻衄者,不須止之,亦發散之義。故汗者,毒從汗散;衄者,毒從衄解。但不可太過。如汗太多,人參白虎湯(方見前)合黃連解毒湯主之;衄太多,玄參地黃湯主之。

黃連解毒湯,此解火毒痘疹通用方。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等分)

上銼細,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熱服。

玄參地黃湯,治痘疹衄血。

玄參,生地黃,牡丹皮,梔子仁(各一錢半),甘草,升麻(各五分),白芍藥(一錢)

上銼細,加炒蒲黃半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

疹子發熱吐利,純是熱證,不可作寒論,乃火邪內迫。上焦多吐,下焦多利,中焦吐利並多。自利宜黃芩湯。吐利宜黃芩加半夏湯。自利裡急後重者,宜黃連解毒湯(方見前)合天水散主之。

白話文:

論治(上)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三片生薑、一錢淡豆豉,用一碗水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人參白虎湯(又名化斑湯),是解除斑疹的良方。

配方:人參(一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石膏(五錢)、糯米(一合)。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兩碗水煎煮,等糯米煮熟後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荊防敗毒散,是使疹子、痘子發散出來的藥。

配方:荊芥穗、柴胡、甘草、人參、桔梗、川芎、青防風、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五片薄荷葉,用一碗水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溫服。

人參敗毒散,是解除疫病、使痘疹發散出來的良方,也主治腰痛,四季都可使用。

配方: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人參(各等分),甘草(減半)。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三片生薑,用一碗半水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另一個配方可加入少許薄荷。)

胡荽酒,用來治療痘疹倒陷不出。

做法:將四兩胡荽切碎,用兩碗好酒煎煮至稍微沸騰,放入胡荽,用東西蓋住再煎煮,不要讓氣跑掉。放涼後,每次吸一兩口酒,從背部到腳部噴灑,不要噴到頭部和臉部。平時讓病人聞胡荽的氣味。

發燒六七天後,明明是疹子,卻不見發出來,這是因為皮膚堅硬厚實,毛孔閉塞。又或者是因為受到風寒侵襲,曾經有過嘔吐或腹瀉,導致病邪潛伏。應立即使用能托毒外出、發散表邪的藥劑。如麻黃湯去掉杏仁,加入蟬蛻、升麻。外用胡荽酒(配方見前),再用麻布刮拭。如果一直沒有排泄大小便,表示毒邪很深,潛伏在內而發不出來。用河間涼膈散加入牛蒡子來治療,促使其發散。如果再不出疹子,就表示病入膏肓了。

麻黃湯

配方:麻黃、杏仁、甘草(各等分),石膏(加倍使用)。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一錢臘茶葉,用一碗水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服用。(另一個配方沒有石膏,有桑白皮。)

河間涼膈散,用來解除痘疹表裡都有熱,屬於純陽而無陰的痘。

配方:大黃、朴硝、甘草(各五分),連翹(一分),梔子、黃芩、薄荷(各一分半),淡竹葉(五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作為一服。用一碗水煎煮至八分,去除藥渣,加入一匙蜂蜜攪勻服用。

疹子剛發熱時,還沒出現疹子,咳嗽不止,有百十聲,喘不過氣,臉腫眼泡腫,時而躺下時而起身,這是毒火向內蒸發,導致肺部灼熱。應用甘桔湯合人參白虎湯(配方見前),去掉人參,加入牛蒡子、薄荷葉來治療。

甘桔湯,是解除咽喉腫痛的良方。

配方:甘草(二錢),桔梗(一錢)。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一碗水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飯後溫服。

疹子發熱時,可能會自汗或流鼻血,不需要刻意阻止,這也是讓毒邪發散出來的意思。汗出是毒邪從汗排出,流鼻血是毒邪從鼻血排出,但不可太過。如果汗出太多,用人參白虎湯(配方見前)合黃連解毒湯來治療;流鼻血太多,用玄參地黃湯來治療。

黃連解毒湯,是解除火毒痘疹的常用方。

配方: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一碗半水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趁熱服用。

玄參地黃湯,用來治療痘疹流鼻血。

配方:玄參、生地黃、牡丹皮、梔子仁(各一錢半),甘草、升麻(各五分),白芍藥(一錢)。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半錢炒過的蒲黃,用一碗水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溫服。

疹子發熱,又吐又瀉,這純粹是熱證,不可當作寒證來治,是火邪向內迫逼。上焦受邪多吐,下焦受邪多瀉,中焦受邪吐瀉都多。腹瀉宜用黃芩湯。吐瀉宜用黃芩加半夏湯。腹瀉裡急後重,宜用黃連解毒湯(配方見前)合天水散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