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疹輯要》~ 卷二 (1)
卷二 (1)
1. 卷二
2. 論治(上)
《聖濟總錄》云:小兒瘡疹審得其證,速疏利臟腑,然亦須詳審。若大便已利,瘡已出者,皆不可疏,亦不可汗。若發其表,則瘡空開泄,更增斑斕。倉公、扁鵲常用油劑、草劑,其法最妙。大率湯劑之用,所以透肌和里,開通中外,使疹毒通快,不致壅瘀,去其邪毒,乃得痊差。
然食乳嬰孩與童子瘡疹,治法不同。嬰孩之病,唯宜調節乳母,令氣血清和,乳汁通利,最為要法。若初斷乳兒,則以湯劑和其陰陽,調其榮衛。既差之後,尤宜利其臟腑,以去其餘毒。此治瘡疹大法。
紫草湯方
治斷乳兒並童兒患疹痘候,初覺多似傷寒,面與四肢俱赤,壯熱頭痛,腰脊疼,足厥冷,眼黃赤,脈浮洪,至數數大不定,小便赤少,大便多秘,才覺四肢、色候及脈俱是疹痘疾,未攻皮毛穴出者,便可以服餌和勻臟腑,疏泄逐下藥。按倉公論云:可服油劑,不可用燥藥並冷藥。
若疹已結在皮毛穴處,微微出,即不可疏泄。或疹出太盛,竇穴膿水者,卻可疏利也。或未與疏轉,即急服紫草湯。
紫草二兩,以百沸浸草,用物蓋,勿令泄氣。凡二月至百日孩服半藥注子,五七月兒服一藥注子,一二歲兒服半合,三四歲兒服一合。疹雖出,其勢亦輕,常服無妨。
生油湯劑
治兒臟腑伏熱,未成疹子,四肢微覺有熱,食物似減,頭髮干直,額上微熱用此方。
生麻油一鍾,令如人體溫,以熱水一小鐘放入油內,不住手攪,令水盡如蜜。夜臥時,二三歲服二蜆殼,五七歲三蜆殼,十歲以上兒三大蜆殼,大人服三合。食良久與服,服了臥時。如三五服後,大小便利,肌熱退,則疹痘不復發也。
霖按:近世所傳,治痧疹發不透而氣喘者,急用芝麻五合,滾水泡之,乘熱熏頭面,即復出,謂有起死回生之功。蓋一由臟腑利毒下行,一由皮毛髮毒外出,用法不同,其義則一。
萬密齋曰:痘疹皆胎毒所發,毒者火也,故痘子大而焮腫者,少陽三焦火也。陽道常饒,故大而腫。疹子小而碎密者,少陰心火也,陰道常乏,故小而密。三焦水穀之道路,脾胃主納水穀,治痘專以脾胃為主。心肺屬陽而位乎上,心火旺則肺受之,治疹專以肺為主,觀其咳嗽者,火炎則肺葉焦舉也。
鼻流清涕者,鼻為肺之竅,以火鑠金,而液自流也。目中淚出者,肺熱則移於肝,肝之竅在目也。或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肺熱證也。
瘡疹之證,其初發熱,與傷寒相似,但疹子則面頰赤,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目中淚出,呵欠喜睡,或吐瀉,或手掐眉目鼻面。宜用升麻葛根湯,不可作傷寒妄用汗下也。汗之則增其熱,為衄血,為咳血,為口瘡咽痛,為目赤痛,為煩躁,為大小便不通;下之則虛其里,為滑泄,為滯下。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
白話文:
《聖濟總錄》說:小兒出瘡疹,如果診斷清楚病情,要趕快疏通臟腑,但也要仔細審慎。如果大便已經順暢,瘡疹也已經發出來,就都不能疏通,也不能發汗。如果發散體表,瘡疹反而會空虛開泄,更加斑斕。倉公、扁鵲常常使用油劑、草藥,這種方法最為巧妙。一般來說,湯劑的作用是透達肌肉,調和內部,開通內外,使疹毒通暢快速地排出,不至於阻塞瘀滯,去除邪毒,才能痊癒。
然而,餵母乳的嬰兒和兒童的瘡疹,治療方法不同。嬰兒生病,最好是調整乳母的身體,使她氣血清和,乳汁通暢,這是最重要的方法。如果剛斷奶的嬰兒,就用湯劑來調和他們的陰陽,調和他們的營衛。痊癒之後,更要疏通他們的臟腑,去除殘餘的毒素。這是治療瘡疹的大原則。
紫草湯方
治療斷奶嬰兒和兒童患上疹痘,剛開始感覺很像傷寒,臉和四肢都發紅,高燒頭痛,腰背痛,腳冰冷,眼睛發黃發紅,脈搏浮洪,快慢大小不穩定,小便發紅而且量少,大便大多秘結,只要感覺四肢、臉色和脈象都像是疹痘病,而且還沒從皮膚毛孔發出來的,就可以服用此藥來調和臟腑,疏泄藥物,往下排出。按照倉公的理論,應該服用油劑,不可以用乾燥或寒冷的藥物。
如果疹子已經結在皮膚毛孔,微微地發出來,就不能再疏泄。如果疹子出得太過旺盛,毛孔有膿水,反而可以疏通。如果還沒有疏通,就趕快服用紫草湯。
紫草二兩,用剛燒開的熱水浸泡,用東西蓋住,不要讓熱氣跑掉。凡是兩個月到一百天的嬰兒,服用半個藥注子的量;五到七個月的嬰兒,服用一個藥注子的量;一到兩歲的兒童,服用半合的量;三到四歲的兒童,服用一合的量。即使疹子出來,病情也會比較輕,經常服用也沒有關係。
生油湯劑
治療兒童臟腑有潛伏的熱氣,還沒有形成疹子,四肢微微發熱,食慾好像減少,頭髮乾枯豎直,額頭微微發熱,用這個方子。
生麻油一盅,讓它像人的體溫一樣,用一小盅熱水倒入油中,不停攪拌,讓水完全像蜂蜜一樣融進油裡。晚上睡覺時,兩三歲的兒童服用兩貝殼的量,五到七歲的兒童服用三貝殼的量,十歲以上的兒童服用三大貝殼的量,成人服用三合的量。吃飯過一會兒再服用,服用後就睡覺。如果服用三到五次後,大小便順暢,肌肉發熱退去,疹痘就不會再發出來。
我認為,近代流傳的治療痧疹發不出來,而且呼吸急促的,應該趕快用五合的芝麻,用滾燙的開水沖泡,趁熱熏頭臉,痧疹就會重新發出來,據說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一個是由於臟腑疏通,毒素向下排出,一個是由於皮膚毛孔,毒素向外發散,用法不同,道理卻是一樣的。
萬密齋說:痘疹都是胎毒引起的,毒就是火,所以痘疹大而且紅腫的,是少陽三焦的火。陽氣經常有餘,所以痘疹大而紅腫。疹子小而密集,是少陰心火,陰氣經常不足,所以疹子小而密集。三焦是水穀運行的通道,脾胃主導接納水穀,治療痘疹要以脾胃為主。心肺屬陽,而且位置在上,心火旺盛,肺就會受到影響,治療疹子要以肺為主,看見咳嗽的,是因為火氣太旺,導致肺葉焦枯。
流清鼻涕,是因為鼻子是肺的開竅,火氣熔化了金,液體自然流出來。眼睛流淚,是因為肺熱轉移到肝,肝的開竅在眼睛。如果用手掐眉毛、眼睛、嘴唇、鼻子和臉,都是肺熱的症狀。
瘡疹的症狀,剛開始發熱,和傷寒很像,但是疹子會臉頰發紅,咳嗽打噴嚏,流清鼻涕,眼睛流淚,打呵欠想睡覺,或者嘔吐腹瀉,或者用手掐眉毛眼睛鼻子臉。應該用升麻葛根湯,不能當作傷寒亂用發汗或瀉下的藥物。發汗會增加熱氣,導致流鼻血、咳血、口腔潰瘍、咽喉痛、眼睛發紅疼痛、煩躁、大小便不通暢;瀉下則會使身體內部虛弱,導致滑瀉或痢疾。經書說:一定要順應時節的氣候,不要破壞自然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