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六章·咳嗽論治 (2)
第六章·咳嗽論治 (2)
1. 第二節·外感咳嗽
乙、治法
流行咳嗽之初起,或發熱或發熱形寒,視其咳嗽連聲而作,即為病邪之已受,治法在昔殊少成方,大率則宜於解表開肺之中變通治之。何則?蓋普通之咳嗽,固可以解表開肺了事,而流行之咳嗽,則以既挾疫氣,感受又深,非參以祛疫之劑,及保肺之品不為功也。初步宜用保肺祛邪湯,繼則病勢激進,咳聲益劇,祛痰保肺之中,再參鎮靜寧咳之品,宜用保肺滌痰湯。發熱脈反沉細,咳則從下逆上,腰背相引痛,必深入以發出之,宜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如咳嗽日久,其勢不衰者,則肺氣將乏,邪勢方張,不補其氣,邪必更深,宜用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六君子湯中加入祛痰順氣之品,方能漸次告痊。徒攻其痰,肺必益虛,邪必益深,轉成虛癆,陷為不治之證矣。故此病後期,宜用保肺扶正湯最妥。兼有他因,則宜就其他因合治之。
附方
(一)宣肺祛邪湯(自制),治感冒風寒,形寒身熱,咳嗽初起。
蘇葉,薄荷(各一錢),秦艽,前胡,杏仁,象貝母,橘紅,姜竹茹,赤苓(各二錢),桔梗,甘草(各五分)
清水煎服。形寒身熱,汗不易出,氣息不順者,去桔梗加麻黃三分;頭痛者去桔梗加荊芥、防風各一錢;身痛者加羌活三分、桑枝三錢;四肢酸楚者加桂枝三分;喉痛者加牛蒡子、黃射干各二錢。
(二)宣肺滌痰湯(自制),治傷風咳嗽,身熱痰多,氣息不平。
前胡,蘇子,杏仁,象貝母,竹茹,陳皮,薄荷,赤苓,連翹(各二錢)
清水煎服。身熱息粗者加麻黃三分;身熱氣喘,胃熱口氣者加麻黃五分,石膏三錢;便難者加枳殼一錢;嘔吐者加半夏錢半;小便少者加通草一錢。
(三)清肺化熱湯(自制),治傷風咳嗽,熏蒸化熱,痰濁膠結,肺胃並熱者。
前胡,知母,栝蔞,淡芩,蘇子,竹茹,象貝母,赤苓,當歸(各二錢)
清水煎服。泄瀉者去知母、栝蔞、當歸,加陳皮、木香各一錢;脾胃氣虛,濕重化痰者去栝蔞、知母,加半夏、陳皮各錢半,或蒼朮五分;熱勢壯盛,痰升氣急者,加猴棗一分,或葶藶子一錢。
(四)咳後調理方(自制),治普通傷風咳嗽,病雖愈而餘波未平,痰多作嗽。
沙參,白朮,旋覆花,陳皮,黃耆,半夏,茯苓,川貝母(各二錢),甘草,青皮(各一錢)
清水煎服。氣虛者去青皮,以沙參易黨參;腸胃餘熱不清釀化成痰者,加栝蔞、知母各二錢。
(五)保肺祛邪湯(自制),治流行感冒,惡寒發熱,咳嗽陣作。
炙百部,炙紫菀(各五分),旋覆花,前胡,杏仁,蘇子(各二錢),象貝母,竹茹,天冬(各三錢)
清水煎服。身熱無汗,咳不爽快者,先去百部、紫菀、旋覆花、天冬,加麻黃五分,荊芥、桔梗、秦艽各一錢,服一劑以透之,再用前方。其他萊菔子、白芥子、竹瀝、製半夏等,俱可量證酌加。
白話文:
第二節·外感咳嗽
乙、治療方法
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咳嗽初期,可能會發燒或發冷,如果咳嗽是連續不斷的,就表示病邪已經入侵。過去對於這種情況,很少有現成的有效藥方。大致上的治療原則,應該在解表散寒、開宣肺氣的基礎上靈活變通。為什麼呢?因為一般的咳嗽,解表散寒、開宣肺氣就能解決,但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咳嗽,因為夾雜著疫氣,而且感受的病邪也比較深,如果沒有加入祛除疫毒的藥物,以及保護肺氣的藥物,效果就不會好。初期應該使用保肺祛邪湯,如果病情加重,咳嗽更厲害,在祛痰、保護肺氣的同時,還要加入鎮靜止咳的藥物,可以改用保肺滌痰湯。如果發燒,脈象反而變得沉細,咳嗽是從下往上衝的感覺,還會牽引到腰背疼痛,這表示病邪已經深入,要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把病邪發散出來。
如果咳嗽持續很久,勢頭不減,就表示肺氣已經虛弱,而病邪卻越來越強盛。如果不補養肺氣,病邪就會更加深入,應該用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六君子湯等藥方,並加入祛痰理氣的藥物,才能逐漸痊癒。如果只是一味地攻伐痰液,肺氣必定會更加虛弱,病邪也會更加深入,轉變成虛勞,就會變成無法治癒的疾病。因此,這種病到了後期,最適合用保肺扶正湯。如果還有其他原因導致的咳嗽,就應該針對其他原因一起治療。
附方
(一)宣肺祛邪湯(自製),適用於感冒風寒,身體發冷發熱,咳嗽剛開始的時候。
成分:蘇葉、薄荷各3克,秦艽、前胡、杏仁、象貝母、橘紅、姜竹茹、赤苓各6克,桔梗、甘草各1.5克。
用水煎服。如果身體發冷發熱,不容易出汗,呼吸不順暢,可以去掉桔梗,加入麻黃1克;頭痛可以去掉桔梗,加入荊芥、防風各3克;身體疼痛可以加入羌活1克、桑枝9克;四肢酸軟可以加入桂枝1克;喉嚨痛可以加入牛蒡子、黃射干各6克。
(二)宣肺滌痰湯(自製),適用於感冒咳嗽,身體發熱,痰多,呼吸不順暢。
成分:前胡、蘇子、杏仁、象貝母、竹茹、陳皮、薄荷、赤苓、連翹各6克。
用水煎服。如果身體發熱,呼吸粗重,可以加入麻黃1克;如果身體發熱,呼吸急促,胃熱口臭,可以加入麻黃1.5克,石膏9克;便秘可以加入枳殼3克;嘔吐可以加入半夏4.5克;小便量少可以加入通草3克。
(三)清肺化熱湯(自製),適用於感冒咳嗽,熱邪燻蒸,痰液黏稠,肺胃都有熱象的情況。
成分:前胡、知母、栝蔞、淡芩、蘇子、竹茹、象貝母、赤苓、當歸各6克。
用水煎服。如果腹瀉,可以去掉知母、栝蔞、當歸,加入陳皮、木香各3克;如果脾胃虛弱,濕氣重導致痰多,可以去掉栝蔞、知母,加入半夏、陳皮各4.5克,或蒼朮1.5克;如果熱勢很盛,痰多咳嗽急促,可以加入猴棗0.3克,或葶藶子3克。
(四)咳後調理方(自製),適用於一般感冒咳嗽,病雖然好了,但還有一些後遺症,痰多咳嗽。
成分:沙參、白朮、旋覆花、陳皮、黃耆、半夏、茯苓、川貝母各6克,甘草、青皮各3克。
用水煎服。如果氣虛,可以去掉青皮,用黨參代替沙參;如果腸胃還有餘熱,導致痰多,可以加入栝蔞、知母各6克。
(五)保肺祛邪湯(自製),適用於流行性感冒,發冷發熱,咳嗽一陣一陣的。
成分:炙百部、炙紫菀各1.5克,旋覆花、前胡、杏仁、蘇子各6克,象貝母、竹茹、天冬各9克。
用水煎服。如果身體發熱不出汗,咳嗽不爽快,先去掉百部、紫菀、旋覆花、天冬,加入麻黃1.5克,荊芥、桔梗、秦艽各3克,服用一劑來發汗,再用原來的藥方。其他像是萊菔子、白芥子、竹瀝、製半夏等藥物,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酌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