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六章·咳嗽論治 (1)

回本書目錄

第六章·咳嗽論治 (1)

1. 第六章·咳嗽論治

2. 第一節·咳嗽概說

咳嗽,肺之病也。起因不一,變化亦多端。其病雖成人小兒,皆有患之,然以小兒脾胃殊為薄弱,肺體更屬嬌嫩,一經感染,最易流連,荏苒日久,則釀大患,故小兒之咳嗽,倍重於成人也。至於證狀,小兒氣息本短,脈息本數,一患咳嗽,則氣息之短促,脈息之急數,益現異常之象。甚則神氣不定,發為驚惕啼哭之狀,此證狀之倍重於成人也。

論其治法,亦屬較難,蓋小兒問診脈診,未易十分準確,得病之源,知之非易,更以小兒內臟之未充,身體之未固,用藥亦倍費斟酌。故咳嗽一證,成人與小兒,其病雖同而證治實有不同也。至於起因,大別之有三:一曰外感咳嗽,一曰內傷咳嗽,一曰雜證咳嗽是也。外感咳嗽,咳之屬於外因者,屬於內傷者不與也;內傷咳嗽,咳之屬於內因者,屬於外感者不與也;雜證咳嗽,咳之屬於內外因相雜者。

以此分系,則一般咳嗽皆包羅其中,而於繁雜無當之咳嗽專名(如心咳、肝咳、大腸咳、小腸咳等),亦可棄而不取矣。

白話文:

咳嗽是肺臟的疾病。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很多,變化也很多樣。這種病雖然大人小孩都會得,但因為小孩的脾胃功能特別虛弱,肺部也比較嬌嫩,一旦受到感染,很容易持續不斷,時間久了,就可能引發嚴重的問題,所以小孩的咳嗽比大人更嚴重。至於症狀,小孩的呼吸本來就比較短促,脈搏也比較快,一旦咳嗽,呼吸短促、脈搏急促的現象會更加明顯。嚴重的話,精神狀況會不穩定,出現驚嚇啼哭的情況,這些症狀都比大人嚴重。

論及治療方法,也比較困難,因為小孩問診和把脈不容易很準確,不容易知道病因,加上小孩內臟還沒發育完全,身體也比較虛弱,用藥必須更加謹慎。所以,咳嗽這種病,大人和小孩雖然都是同一個病,但症狀和治療方法實際上有所不同。至於引起咳嗽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外感咳嗽,一種是內傷咳嗽,一種是雜症咳嗽。外感咳嗽,是指由外在因素引起的咳嗽,不包括內在因素引起的;內傷咳嗽,是指由內在因素引起的咳嗽,不包括外在因素引起的;雜症咳嗽,是指由內外因素混合引起的咳嗽。

這樣分類,一般的咳嗽就都包括在其中了,對於那些繁雜、沒有什麼意義的咳嗽專有名詞(例如心咳、肝咳、大腸咳、小腸咳等),也可以不用理會了。

3. 第二節·外感咳嗽

一、傷風咳嗽

甲:概況

外感咳嗽,受病之因,全由外邪所致。不由內因,故與內傷之咳嗽不同,其間亦有因外感失治而轉成內傷者,然初起固為外感也。外感咳嗽之輕者,厥為感冒風寒,俗所稱傷風咳嗽是也。考肺為清輕之體,最忌風寒之邪,一有所感,氣管在上,先受其病,病則釀痰,痰則阻礙呼吸,肺體因呼吸之有阻也,亟欲祛邪以外出,故發為咳嗽以驅之。初起之時。

咳聲常尖銳而痰色常清白,以寒邪初襲,猶未化熱,痰涎始生,猶未化濁也。病之中期,咳聲常重濁而痰色常稠黃,以邪勢方盛,進而化熱,痰涎積聚,熏蒸變稠也。病之後期,咳聲常清爽而痰色常清白,以邪勢已衰,氣道已通,濁痰既豁,僅存稀痰也。病之甚者,亦有熱勢內侵,而呈喘急之象,亦有痰不易出而呈驚搐之狀,要皆非危篤之證,但須因勢利導,清熱豁痰,使咳聲得暢,肺氣得宣,稍稽時日,亦無不愈。

至於有因循失治,有內外因相雜,有一再感冒不已,致肺氣大傷者,亦可轉成不治之證,俗所謂傷風不醒便成癆,正指此也。

乙、治法

傷風初起,大率微有惡寒,鼻中噴嚏,或惡寒發熱,鼻塞不通,頭昏目淚,飲食無味,喉頭作癢,咳嗽以起,此時風寒之邪方襲,治宜解表開肺,用藥輕則宜蘇葉、前胡、荊芥、薄荷、象貝之類,重則宜麻黃、防風、杏仁、秦艽之類,風滯經絡,身體作痛者,酌加羌活、桂枝、桑枝、天麻之類,通治宜宣肺祛邪湯。

繼則熱勢漸張,咳嗽漸盛,痰色由清而漸稠,是寒邪化熱之象,治宜解表開肺之中,寓以清熱豁痰之意,用宣肺滌痰湯加減進之。繼則咳聲重濁,痰出黃稠,外邪完全化熱,治宜清肺順氣,用清肺化熱湯加減進之。餘邪未清,猶有微咳者,亦宜此方。此證雖小兒體質不同,病態互異,然為期不久,七八日至十餘天可以痊愈。

愈後應服藥調理,體虛者宜補養肺氣,體實者宜清理餘邪,加以補益,庶使肺氣強固,俾免動輒感冒也。

二、流行咳嗽

甲、概說

流行咳嗽,雖由外感所致,然與普通之傷風咳嗽不同。傷風咳嗽,其病勢輕,流行咳嗽,其病勢重,傷風咳嗽,為期頗暫,流行咳嗽,遷延日久;傷風咳嗽,其感邪淺,流行咳嗽,其感邪深。考流行咳嗽有似時疫之傳染,故小兒口鼻感其氣息,即可因而致病。因之一經流行,則沿門闔境,無或得免,故不似傷風咳嗽之或感或不感也。

其病一曰百日咳,言其咳嗽不易愈,往往經百日之久也。一曰鸕鷀咳,形其咳嗽之艱難,連聲而作有如此狀也。此證之發動,常由天時寒燠不勻,變生疫氣,一人感之,輾轉流傳,因小兒肺氣之怯弱,故小兒感染為獨多。

病之初發,雖亦由身熱而起,然一發即連聲作咳,咳多痰少,輕者一咳十數聲而休,重者一咳數十聲乃至百餘聲方止,間歇之時,不過十分鐘左右而又作,困頓不堪,至於嗆食咳血而不能止。此病初期,較少危險之象,若至後期,咳益艱而聲益不暢者,則肺臟受損,漸見難治,正昔人所謂金破不鳴,已轉成內傷之證也。

白話文:

第二節·外感咳嗽

一、傷風咳嗽

甲、概況

傷風咳嗽是由外邪入侵引起的,與內因導致的咳嗽不同。雖然外感咳嗽如未妥善治療,可能轉變為內傷咳嗽,但初期仍屬外感。輕微的外感咳嗽,就是感冒風寒,俗稱傷風咳嗽。肺部嬌嫩,最怕風寒,一旦受寒,氣管首先受影響,產生痰液,阻礙呼吸。肺部為了排除邪氣,就會產生咳嗽。

初期咳嗽聲音尖銳,痰液清白,因為寒邪剛入侵,還未化熱,痰液也尚未化濃。中期咳嗽聲音沉重,痰液稠黃,因為邪氣盛行,轉化為熱邪,痰液積聚,變得濃稠。後期咳嗽聲音清爽,痰液清白,因為邪氣減弱,氣道暢通,濃痰排出,只剩下稀薄的痰液。嚴重者,熱邪內侵,可能出現氣喘,或痰液不易排出而抽搐,但通常不是危急情況,只要及時治療,清熱化痰,使咳嗽通暢,肺氣宣通,很快就能痊癒。

如果延誤治療或內外邪氣混雜,或反覆感冒,導致肺氣受損嚴重,則可能轉變成難以治癒的疾病,俗話說「傷風不醒便成癆」,就是指這種情況。

乙、治法

傷風初期,通常伴有惡寒、打噴嚏,或惡寒發熱、鼻塞、頭痛、流淚、食慾不振、喉嚨癢,然後開始咳嗽。此時風寒之邪正入侵,治療應以解表開肺為主,藥物輕者可用蘇葉、前胡、荊芥、薄荷、貝母等;重者可用麻黃、防風、杏仁、秦艽等;若風邪阻滯經絡,身體疼痛,可酌加羌活、桂枝、桑枝、天麻等,常用方劑為宣肺祛邪湯。

接著,熱邪漸盛,咳嗽加重,痰液由清變稠,這是寒邪化熱的表現,治療應在解表開肺的基礎上,加入清熱化痰,可用宣肺滌痰湯加減使用。如果咳嗽聲音沉重,痰液黃稠,外邪完全化熱,則應清肺順氣,可用清肺化熱湯加減使用。餘邪未清,仍有輕微咳嗽,也可用此方。雖然兒童體質和病症不同,但病程不長,七到十幾天就能痊癒。

痊癒後應服用藥物調理,體虛者宜補益肺氣,體實者宜清理餘邪,並加以補益,使肺氣強健,避免經常感冒。

二、流行咳嗽

甲、概說

流行咳嗽雖然也是由外感引起,但與普通的傷風咳嗽不同。傷風咳嗽病勢輕微,病程短暫;流行咳嗽病勢嚴重,病程較長;傷風咳嗽感邪淺,流行咳嗽感邪深。流行咳嗽類似傳染病,兒童通過口鼻吸入其氣息即可感染。一旦流行,幾乎人人感染,不像傷風咳嗽那樣可能感染也可能不感染。

此病又稱百日咳,指咳嗽難以痊癒,往往持續百日之久;也稱鸕鶿咳,形容咳嗽聲艱難,連續不斷。這種疾病常因氣候寒暖不均,產生疫氣而起,一人感染後會傳染給其他人,由於兒童肺氣較弱,因此兒童感染的比例較高。

初期發病,雖然也伴有發熱,但立即出現連續咳嗽,咳多痰少,輕者一次咳十幾聲就停止,重者一次咳數十聲甚至上百聲才停止,間歇時間只有幾分鐘又會再次發作,十分痛苦,甚至出現嗆咳、咳血而不能停止。初期危險性較低,但後期如果咳嗽更為嚴重,聲音不暢,則表示肺臟受損,漸漸難以治療,如同古人所說「金破不鳴」,已轉變為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