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五章·諸驚論治 (10)

回本書目錄

第五章·諸驚論治 (10)

1. 第四節·類驚概要

黃耆,蒼朮(各錢半),升麻(一錢),人參,白朮,陳皮,神麯,澤瀉(各五分),甘草,黃柏,乾葛,當歸身,麥冬(各三分),五味子(九粒)

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清水煎服。

(七)宣化定驚湯(自制),治小兒肝膽虛怯,因恐成驚。

半夏,朱茯神(各二錢),菖蒲,遠志肉,龍膽草,酸棗仁(各一錢)石決明,鉤藤(三錢),白芍(錢半)

清水煎服。熱重者去酸棗仁、石決明,加川連三分,薄荷一錢;挾痰者加竹茹二錢,枳殼一錢,旋覆花一錢;夾食者加神麯一錢,麥芽(除米麥之食積)或山楂肉(除肉類油膩之食積)各二錢。

(八)保赤散,治小兒多熱,因恐成驚。

牛黃,川連,硃砂,冰片,青黛,珍珠,大黃,人中白,百草霜,蟬衣(各少許)

研為細末,加薄荷、鉤藤煎湯送下,或加赤金一件同煎服。

(九)茯神湯,治小兒神虛,固恐成驚。

黨參(二錢),炙黃耆(錢半),白芍,棗仁(炒。各八分),桂心(三分),柏子仁(炒,七分),甘草(五分),砂仁蒸熟地,茯神(各三錢)

清水煎服。

(十)宣化健運湯(自制),治小兒或吐或瀉,或吐瀉兼作,因以成驚。

半夏,陳皮,神麯,鉤藤,茯神,竹茹,生薑(各二錢),木香,澤瀉(各一錢)

清水煎服。熱嘔加川連三分;寒吐去竹茹、生薑,加乾薑一錢;熱瀉去木香,加檳榔一錢;寒泄去神麯,加白朮一錢;吐瀉交作加白朮一錢;劇瀉不止者,去神麯、澤瀉、竹茹,加補骨脂、淮山藥一錢,罌粟殼五分。

(十一)附子理中湯,治脾胃虛寒,飲食不化,四肢厥冷,腸鳴腹痛,霍亂轉筋,體冷微汗,嘔吐泄瀉,一切沉寒痼冷等證。

附子,人參,甘草,乾薑

白話文:

第四節·類驚概要

(一)黃耆湯

黃耆、蒼朮(各約7.5克),升麻(約3.75克),人參、白朮、陳皮、神麯、澤瀉(各約1.9克),甘草、黃柏、葛根、當歸身、麥門冬(各約1.1克),五味子(約9粒)。 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用水煎煮後服用。

(二)宣化定驚湯(自製)

治療小孩因肝膽虛弱,容易受驚嚇。

半夏、朱茯神(各約7.5克),菖蒲、遠志肉、龍膽草、酸棗仁(各約3.75克),石決明、鉤藤(各約11.3克),白芍(約5.6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發熱嚴重,去除酸棗仁和石決明,加入黃連約1.1克,薄荷約3.75克;如果伴有痰,加入竹茹約7.5克,枳殼約3.75克,旋覆花約3.75克;如果因飲食積滯引起,加入神麯約3.75克,麥芽(用於消化米麵類食物積滯)或山楂肉(用於消化肉類油膩食物積滯)各約7.5克。

(三)保赤散

治療小孩容易發熱,擔心會引起驚嚇。

牛黃、黃連、硃砂、冰片、青黛、珍珠、大黃、人中白、百草霜、蟬蛻(各少許)。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薄荷、鉤藤煎煮的藥湯送服,或加入少量赤金一同煎煮服用。

(四)茯神湯

治療小孩精神虛弱,擔心會引起驚嚇。

黨參(約7.5克),炙黃耆(約5.6克),白芍、炒棗仁(各約3克),桂心(約1.1克),炒柏子仁(約2.6克),甘草(約1.9克),砂仁、蒸熟地黃、茯神(各約11.3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宣化健運湯(自製)

治療小孩出現嘔吐或腹瀉,或同時嘔吐腹瀉,因此引起驚嚇。

半夏、陳皮、神麯、鉤藤、茯神、竹茹、生薑(各約7.5克),木香、澤瀉(各約3.75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若因熱而嘔吐,加入黃連約1.1克;若因寒而嘔吐,去除竹茹、生薑,加入乾薑約3.75克;若因熱而腹瀉,去除木香,加入檳榔約3.75克;若因寒而腹瀉,去除神麯,加入白朮約3.75克;若同時嘔吐和腹瀉,加入白朮約3.75克;若腹瀉嚴重不止,去除神麯、澤瀉、竹茹,加入補骨脂、淮山藥各約3.75克,罌粟殼約1.9克。

(六)附子理中湯

治療脾胃虛寒,飲食難以消化,四肢冰冷,腸鳴腹痛,霍亂導致抽筋,身體寒冷並有少量出汗,嘔吐腹瀉等一切因虛寒引起的病症。

附子、人參、甘草、乾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