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五章·諸驚論治 (6)

回本書目錄

第五章·諸驚論治 (6)

1. 第三節·慢驚概要

三、慢驚症狀

慢驚風之症狀,初起多因吐瀉之後,發熱不退,睡臥不寧,漸見頭昏腦脹,四肢抽掣,繼則神昏氣喘,眼翻驚搐,或乍寒乍熱,或二便青白,甚至口噤咬牙,角弓反張,腹中氣響,喉內痰鳴,雖口唇開裂出血而口中氣冷,目光昏暗,重者面青額汗,四肢冰冷,或搖頭吐舌,或眼合不開,或睡則露睛。

若見身冷黏汗,直臥如屍,喘嗽頭軟,背直口噤,頭搖唇縮,氣粗痰響,面無潤澤之色者,多屬不救。此慢驚風症狀之一斑也。

四、慢驚治法

慢驚初起,證狀尚未盡顯者,僅見吐瀉,時作驚狀,治應和脾鎮肝為主,宜惺惺散。或吐瀉不止,脾困不食,津液化涎,痰聲漉漉者,宜湯氏醒脾散,惟全蠍、蜈蚣、冰、麝、金石之藥,則宜慎用,其有勢急不得不然者,則一用即止。隨用四君子湯、理中湯之類為調治。痰聲不降,虛實參半者,先用滾痰丸以治其標,次則仍以四君子湯加減,為之調治。

慢驚病進,現虛寒或假熱之證象者,宜逐寒蕩驚湯,甚者加進加味理中地黃湯。慢驚不已,脾土虛寒,陽氣衰微者,宜六君子湯加炮薑、木香,或加附子以回陽。痰盛者,宜青州白丸子。元氣虧損,馴至昏憒者,可急灸百會穴,或用海藏返魂丹。然近世小兒稟賦日薄,體質日脆,倘遇慢驚,每多不救,故與其臨病驚惶,毋寧慎之於吐瀉方起之時,或感冒初起之時,謀諸良醫,謹其醫藥之為愈也。

附方

(一)惺惺散,治小兒吐瀉脾弱,內虛生驚。

人參,茯苓,木香,天麻,扁豆,全蠍(炙),陳倉米(炒。各等分)

銼散,每服二錢,加生薑、大棗,清水煎服。

(二)醒脾散,治吐瀉不止,痰作驚風,脾困不食。

白朮,人參,甘草(炙),陳皮,茯苓,全蠍(各五錢),半夏曲,木香(各一分),白附子(炮,四個),天南星(一個),陳倉米(一百粒)

研為末,每服一錢,加生薑、大棗,清水煎服。

(三)四君子湯,見第三章第五節。

(四)理中湯,見第一章第四節。

(五)礞石滾痰丸,見本章第二節。

(六)逐寒蕩驚湯,凡因風熱不退,及吐瀉而成者,總屬陰虛陽越,必成慢驚,非感風寒可比,故不宜發散。治當培元固本,引火歸元,先用辛熱衝開寒痰,再進溫補。

伏龍肝(三兩),丁香(十粒),炮姜,胡椒,肉桂(各一錢)

研勻,水煎一小杯灌下。

(七)加味理中地黃湯,助氣,補血,卻病,回陽。治小兒精神已虧,氣血大壞,形狀狼狽,瘦弱至極。

熟地黃(五錢),白朮(土炒,二錢),黨參,當歸,炙黃耆,破故紙酸棗仁,枸杞子(各二錢),炮姜,萸肉,炙甘草,玉桂(各一錢)

加生薑三片,紅棗三枚,胡桃肉二個,用灶心土二兩煎水煮藥,加附子五分,煎水摻入。泄瀉不止,一二劑後去當歸加丁香六分,大熱不退加白芍一錢。

白話文:

慢驚風的症狀

慢驚風這種病,初期多是因為嘔吐腹瀉之後,發燒不退,睡覺不安穩,慢慢出現頭暈腦脹,四肢抽動,接著會神智不清、呼吸急促,眼睛上翻、抽搐,有時忽冷忽熱,大小便呈現青白色,嚴重時會口噤咬牙、身體向後彎曲成弓狀,肚子裡有氣體聲響,喉嚨裡有痰鳴聲,即使嘴唇乾裂出血,口中卻是冷氣,眼神昏暗。更嚴重的話,臉色發青、額頭冒汗,四肢冰冷,或者搖頭吐舌,或者眼睛閉不起來,或者睡覺時眼睛半睜。

如果出現全身冰冷、黏膩出汗,身體僵直像屍體一樣躺著,咳嗽喘氣、頭部軟弱無力,背部挺直、嘴巴緊閉,頭部搖晃、嘴唇收縮,呼吸粗重、痰聲很大,臉色沒有光澤,這種情況通常就很難救治了。以上所說只是慢驚風的部分症狀。

慢驚風的治療方法

慢驚風初期,症狀還不明顯的時候,只看到嘔吐腹瀉,偶爾出現驚嚇的樣子,治療應該以調和脾胃、鎮靜肝氣為主,可以使用惺惺散。如果嘔吐腹瀉不止,脾胃虛弱導致不思飲食,體液化為痰涎,痰聲漉漉,可以使用湯氏醒脾散,但是全蠍、蜈蚣、冰片、麝香、金石類的藥物要謹慎使用,如果情況緊急不得不使用,也只能用一次就停止。接著可以使用四君子湯、理中湯之類的藥方來調理。如果痰聲沒有減少,身體虛弱和實證的情況都有,可以先用滾痰丸來治療表面的症狀,之後再用四君子湯加減藥材來調理。

慢驚風病情加重,出現虛寒或假熱的症狀時,可以使用逐寒蕩驚湯,更嚴重的話可以加上加味理中地黃湯。如果慢驚風持續不斷,脾土虛寒,陽氣衰弱,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炮薑、木香,或者加上附子來恢復陽氣。痰很多的話,可以使用青州白丸子。如果元氣虧損,導致昏迷,可以緊急灸百會穴,或者使用海藏返魂丹。然而,現在的小孩體質越來越差,身體也越來越虛弱,如果遇到慢驚風,常常難以救治,所以與其等到生病時才驚慌失措,不如在剛開始出現嘔吐腹瀉,或感冒初期,就找好醫生,謹慎地使用藥物治療。

附方

(一)惺惺散,治療小孩嘔吐腹瀉、脾胃虛弱、體內虛弱導致的驚嚇。

人參、茯苓、木香、天麻、扁豆、炙全蠍、炒陳倉米(各等份)

將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生薑、大棗,用水煎服。

(二)醒脾散,治療嘔吐腹瀉不止,痰多導致的驚風,脾胃虛弱導致的不思飲食。

白朮、人參、炙甘草、陳皮、茯苓、全蠍(各五錢)、半夏曲、木香(各一分)、炮白附子(四個)、天南星(一個)、陳倉米(一百粒)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生薑、大棗,用水煎服。

(三)四君子湯,見第三章第五節。

(四)理中湯,見第一章第四節。

(五)礞石滾痰丸,見本章第二節。

(六)逐寒蕩驚湯,凡是因為發燒不退,以及嘔吐腹瀉所造成的慢驚風,都屬於陰虛陽越,不能當作是受了風寒,所以不適合用發散的藥物。治療應該以培補元氣、穩固根本、引火歸元為主,先用辛熱的藥物來衝開寒痰,再用溫補的藥物。

伏龍肝(三兩)、丁香(十粒)、炮姜、胡椒、肉桂(各一錢)

將藥材磨勻,用水煎成一小杯灌服。

(七)加味理中地黃湯,幫助氣血、補養身體、祛除疾病、恢復陽氣。治療小孩精神已經虧損、氣血嚴重衰敗、形體消瘦、極度虛弱。

熟地黃(五錢)、土炒白朮(二錢)、黨參、當歸、炙黃耆、破故紙、酸棗仁、枸杞子(各二錢)、炮姜、萸肉、炙甘草、玉桂(各一錢)

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三枚、胡桃肉二個,用灶心土二兩煎水煮藥,再加上附子五分,煎水混合後服用。如果腹瀉不止,服用一兩劑藥後,可以去掉當歸,加入丁香六分,如果高燒不退,可以加入白芍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