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回本書目錄

1. 第三章·兒科特徵

2. 第一節·臍風

一、臍風之原因

嬰兒生下,斷臍之時,必須謹慎,若水濕寒氣,因斷臍不慎而由臍侵入,或手術不潔,當時附有微生物類,混入血中,或斷臍之後,包紮不慎,以致受邪,或臍帶脫落過早受傷,其結果皆足以成臍風,若不速為救治,則邪毒走竄,致命甚速,然初起即力圖救治,亦頗有不易保全者,故俗有臍風難治之說,而知接生斷臍之不可不謹慎將事也。

二、臍風之症狀

臍風將作,初起時無端啼叫,顯不安之狀,若驗其腹部,略有膨脹而臍部作腫者是矣。是時眼之兩角及鼻準略有黃色,吮乳不緊,便更進一步矣。其變象之來,亦有痰涎壅盛,氣高喘急者,亦有身體壯熱,面赤口乾者,亦有曲腰而啼,而青嘔吐者,甚則撮口噤口,手足抽搐,少腹青筋一道,由肚腹發生兩丫叉直透心胸,臍邊青黑者,多危急難治。

三、臍風之治法

臍風初起,發熱多啼者,治宜解散其邪熱,以驅風散主之,實症大便不通而壯熱者,可用大黃、玄明粉、黑白醜之屬攻下之;痰涎壅盛,臍腫肢搐,日夜多啼,不能吮乳者,宜天麻丸或定命丹、朱銀丸之類斟酌用之;實症有似急驚,眼閉口噤,啼聲不出,口吐白沫者,宜量與辰砂膏,此為內服之方,須視病情而對證用之。

尚有外治之方,灸法最妥:一方臍風危急,可搗蒜安臍上,以熟艾灸蒜上,至口中有蒜氣方止,仍以蒜汁滴鼻中;一方用燈火灸之,初起灸之,可免危急,危急灸之,可以回生,方為夏氏所傳。

夏禹鑄曰:臍風初發,吃乳必較前稍松,或啼哭無時,速抱兒於亮處看兩眼角及眉心,有黃色宜急治之,極易愈,黃到鼻準,治之仍易,至人中承漿,治之稍難,口不撮而微有吹噓,猶可治之。若唇口鎖緊,舌頭強直,必不治矣。

一見眼角、鼻準有黃色而唇不鎖緊者,曲兒小指,揉外勞宮(手背之正對掌心處為外勞宮)即用粗燈草蘸好麻油點火於囟門、眉心、人中、承漿、兩大指少商各穴灸一燋,臍輪灸六燋,臍帶未落,於帶口火燃,既落,於臍心灸一燋,臍風便止而黃即退矣。病未痊愈,仍照前治。

此火靈應無比云云(編者按:臍風多因舊式穩婆,毫無消毒常識,以致斷臍不慎所造成,現在產科醫生接生,較少此弊,然疏忽從事者,亦所難免,則宜監視其斷臍,庶可認真,至灸法之效,全在藉其暖氣以溫通殺菌,故頗適於用,若邪毒滋蔓,則亦難圖矣)。

附:撮口噤風

撮口噤風,亦同於臍風之類,蓋患臍風之後多見之,或素有胎毒而生下感受風寒以發者亦有之。撮口之狀為直啼、舌強、不乳,噤風之狀,為口噤牙關緊閉,皆屬危症。撮口初起用辰砂殭蠶散,手足抽搐甚者用撮風散,噤風初起用龍膽湯,藥不能入口者宜開關散以開其牙關,實者均可微利之,治宜參照臍風諸方,而灸治之法,亦可通用。

附方

(一)驅風散,治小兒風熱。

蘇葉,防風,陳皮,厚朴,枳殼,木香,殭蠶,鉤藤,甘草(各等分)

生薑為引,水煎服。

(二)天麻丸,治小兒食癇有痰,及吊腸、鎖肚、撮口等證。

天麻,白附子,馬牙硝,川靈脂,全蠍(焙。各一錢),天南星(炮,二錢),輕粉(五分),巴豆霜(去油,二錢五分)

研為細末,水煮稀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丸。

(三)定命丹,通利痰熱。治急驚、天吊、撮口。

全蠍(七個),天麻,南星(炮),白附子(各二錢五分),硃砂,青黛(各一錢五分),輕粉,麝香(各五分),龍腦(一字)

研為末,粟米煮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荊芥薄荷湯調下,先研半丸,吹入鼻中。

(四)朱銀丸,治小兒胎風,壯熱痰盛,眼翻口噤。

硃砂,水銀(蒸棗研如泥。各一錢),白附子(一錢五分),全蠍,天南星(各一錢),天漿子,蘆薈,牛黃(各五錢),鉛霜(五分,和水銀煅研),龍腦(一字),麝香(少許),白殭蠶(炒,七個)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薄荷湯送下。

(五)辰砂膏,治口噤目閉,啼聲不出,吐乳不化。

辰砂(三錢),硼砂,馬牙硝(各一錢五分),玄明粉(二錢),全蠍,珍珠末(各一錢),麝香(三分)

細微為末,和棗肉,好絹包起,自然成膏。

(六)辰砂膏,治慢脾風,冷痰壅滯,手足冷而微搐者,撮口危急,臍風痙掣,不因實熱者可酌用。

黑附子(一枚,重一兩以上者,去皮臍,頂上挖一孔,入辰砂末一錢,仍用附子塞之,炭火燒存性),牛膽南星(五錢),白附子(炮),五靈脂,蠍稍(各二錢五分)

共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錢,生薑汁泡湯送下。

(七)辰砂殭蠶散,治初生小兒撮口。

辰砂(水飛,五分),殭蠶(去絲嘴,炒),蛇蛻皮(炒。各一錢),麝香(另研,五分)

研為極細末,每用少許,蜜調敷唇口。

(八)撮風散,治撮口。赤足蜈蚣(炙,半條),鉤藤(二錢半),硃砂,直殭蠶(焙),全蠍稍(各一錢),麝香(少許)

共為末,每服少許,竹瀝湯調下。

(九)龍膽湯,治小兒初生,血脈盛實,寒熱溫證,四肢驚掣,發熱吐哯,臍風撮口,及已能進哺,中滿食不消,壯熱變蒸,客忤魃氣,並諸驚癇。

龍膽草,鉤藤,柴胡(去蘆),黃芩(炒),桔梗(去蘆炒),赤芍(炒),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五錢),蜣螂(去翅足,炙,二枚),大黃(紙裹煨,一分)

上研合為極細末,用大棗去核煎,食前調服一錢。如有客忤及魃氣者,可加人參,當歸各二錢五分。

(十)開關散,治口噤。

南星末(五分),冰片(少許)

研和,以中指蘸藥末,揩齒二三十度,其口自開。

白話文:

[第一節·臍風]

一、臍風的原因

新生兒出生後,在剪斷臍帶時必須非常小心。如果處理不當讓水、濕氣或是寒氣進入,或是手術工具不潔淨,導致微生物進入血液,又或者剪斷臍帶後包紮不當,甚至臍帶過早脫落而受傷,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臍風。如果不立即治療,毒素會迅速擴散,可能致命。即使開始就積極治療,也有時候無法完全挽救,因此民間有臍風難治的說法,這也說明瞭接生和剪臍帶時必須格外小心。

二、臍風的症狀

臍風即將發作時,嬰兒會突然哭鬧不止,顯得非常不安。檢查腹部,可能會發現有輕微的膨脹,臍部出現腫脹。這時眼睛角落和鼻尖可能出現黃色,吸吮乳汁的力量減弱,這是進一步的症狀。隨後可能出現痰多、呼吸困難、體溫升高、臉紅、口乾、彎腰哭叫、青色嘔吐等症狀。更嚴重的症狀包括嘴巴緊閉、手腳抽搐,腹部青筋暴起,甚至延伸至心臟部位,臍周呈現青黑色,這時病情非常危險且難以治療。

三、臍風的治療方法

臍風初期,如果出現發燒和頻繁哭鬧,治療應該以清熱解毒為主,可以用驅風散。如果便祕且體溫高,可以使用大黃、玄明粉、黑白醜等藥物進行通便。如果痰多、臍部腫脹、四肢抽搐,且夜間哭鬧不停,無法吸吮乳汁,可以考慮使用天麻丸、定命丹或朱銀丸。如果眼睛閉合、嘴巴緊閉、哭聲停止、口吐白沫,可以使用辰砂膏。這些都是內服藥方,要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此外,還有外治法,其中灸法效果最好。一種方法是在臍風危急時,將搗碎的大蒜放在臍部,然後用熟艾灸在大蒜上,直到口中有大蒜的味道才停止,同時將蒜汁滴入鼻中。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燈火灸,早期使用可以避免危急,危急時使用可以挽救生命。這是夏氏傳下的療法。

夏禹鑄說:臍風剛發作時,吃奶會比之前稍微鬆懈,或者不定時地哭鬧。快速將孩子抱到亮處,檢查眼睛角落和眉心,如果有黃色,應立即治療,病情很容易得到控制。如果黃色蔓延到鼻尖,治療仍然相對容易,但黃色到達人中或承漿部位,治療就會變得困難。如果嘴脣沒有緊閉,只是有輕微的吹氣現象,仍然可以治療。但如果嘴脣和嘴巴緊閉,舌頭僵硬,就無法治療了。

一旦發現眼睛角落或鼻尖出現黃色,且嘴脣沒有緊閉,可以彎曲孩子的手指,揉搓外勞宮(手背正對掌心的位置)。然後用粗燈芯蘸上好的麻油,點火灸在囟門、眉心、人中、承漿、兩大拇指少商穴,每個穴位灸一次。臍輪灸六次,如果臍帶未脫落,可以在帶口灸一次,臍帶脫落後,在臍心灸一次。這樣臍風就會停止,黃色也會消失。如果病情沒有完全康復,可以再次使用上述治療方法。

這種灸法非常有效(編者注:臍風多是由於舊式接生婆缺乏消毒知識,導致剪臍帶時不小心造成的。現在的產科醫生接生,很少出現這種情況,但如果接生過程中疏忽大意,還是有可能發生。因此,監督剪臍帶的過程非常重要,以確保接生人員認真負責。灸法的效果主要在於通過暖氣溫通殺菌,因此非常適用於治療臍風。但如果毒素已經擴散,則可能難以治療)。

附:撮口噤風

撮口噤風與臍風類似,通常在臍風後期出現,或者由於胎毒和出生後感染風寒引起。撮口表現為直哭、舌頭僵硬、拒絕吸吮乳汁。噤風表現為嘴巴緊閉,牙關緊閉,都屬於危急症狀。撮口初期可以使用辰砂殭蠶散,如果手腳抽搐嚴重,可以使用撮風散。噤風初期可以使用龍膽湯。如果藥物無法入口,可以使用開關散打開牙關。實證情況下,可以進行微利治療。治療可以參考臍風的各種方法,灸治法也可以通用。

附方:

  1. 驅風散:治療小兒風熱。成分:蘇葉、防風、陳皮、厚朴、枳殼、木香、殭蠶、鉤藤、甘草(各等分)。用水煎服,生薑為引。

  2. 天麻丸:治療小兒食癇有痰,以及吊腸、鎖肚、撮口等症狀。成分:天麻、白附子、馬牙硝、川靈脂、全蠍(焙)、天南星(炮)、輕粉、巴豆霜(去油)。研磨成細末,用水煮稀麵糊和丸,如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一到十粒。

  3. 定命丹:通利痰熱,治療急驚、天吊、撮口。成分:全蠍、天麻、南星(炮)、白附子、硃砂、青黛、輕粉、麝香、龍腦。研磨成末,用粟米煮糊和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一粒,荊芥薄荷湯調服,先研半粒,吹入鼻中。

  4. 朱銀丸:治療小兒胎風,壯熱痰盛,眼翻口噤。成分:硃砂、水銀、白附子、全蠍、天南星、天漿子、蘆薈、牛黃、鉛霜、龍腦、麝香、白殭蠶。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小,薄荷湯送服。

  5. 辰砂膏:治療口噤目閉,啼聲不出,吐乳不化。成分:辰砂、硼砂、馬牙硝、玄明粉、全蠍、珍珠末、麝香。研磨成細末,和棗肉,用好絹包起,自然成膏。

  6. 辰砂膏:治療慢脾風,冷痰壅滯,手足冷而微搐者,撮口危急,臍風痙掣,不因實熱者可酌用。成分:黑附子、牛膽南星、白附子、五靈脂、蠍稍。共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小,生薑汁泡湯送服。

  7. 辰砂殭蠶散:治療初生小兒撮口。成分:辰砂、殭蠶、蛇蛻皮、麝香。研磨成極細末,每次使用少許,蜜調敷脣口。

  8. 撮風散:治療撮口。成分:赤足蜈蚣、鉤藤、硃砂、直殭蠶、全蠍稍、麝香。共為末,每次服用少許,竹瀝湯調下。

  9. 龍膽湯:治療小兒初生,血脈盛實,寒熱溫證,四肢驚掣,發熱吐哯,臍風撮口,及已能進哺,中滿食不消,壯熱變蒸,客忤魃氣,並諸驚癇。成分:龍膽草、鉤藤、柴胡、黃芩、桔梗、赤芍、茯苓、甘草、蜣螂、大黃。研磨成極細末,用大棗去核煎,食前調服一錢。如有客忤及魃氣者,可加人參、當歸。

  10. 開關散:治療口噤。成分:南星末、冰片。研和,用中指蘸藥末,揩齒二三十度,其口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