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1)

回本書目錄

第三章·兒科特徵 (1)

1. 第一節·臍風

一、臍風之原因

嬰兒生下,斷臍之時,必須謹慎,若水濕寒氣,因斷臍不慎而由臍侵入,或手術不潔,當時附有微生物類,混入血中,或斷臍之後,包紮不慎,以致受邪,或臍帶脫落過早受傷,其結果皆足以成臍風,若不速為救治,則邪毒走竄,致命甚速,然初起即力圖救治,亦頗有不易保全者,故俗有臍風難治之說,而知接生斷臍之不可不謹慎將事也。

二、臍風之症狀

白話文:

嬰兒出生時,剪斷臍帶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如果水濕、寒氣,因為剪斷臍帶時不小心,而從臍帶侵入,或是手術不潔淨,當時附帶有微生物,混入血液中,或是剪斷臍帶之後,包紮不謹慎,導致受到邪氣,或是臍帶脫落過早受傷,其結果都足以形成臍風。如果不趕緊救治,那麼邪毒就會蔓延,危及生命非常快。然而,即使一發現就立即全力救治,也還是有很多難以保全的,因此民間有「臍風難治」的說法,可知接生與剪斷臍帶的重要性,不可不謹慎行事。

臍風將作,初起時無端啼叫,顯不安之狀,若驗其腹部,略有膨脹而臍部作腫者是矣。是時眼之兩角及鼻準略有黃色,吮乳不緊,便更進一步矣。其變象之來,亦有痰涎壅盛,氣高喘急者,亦有身體壯熱,面赤口乾者,亦有曲腰而啼,而青嘔吐者,甚則撮口噤口,手足抽搐,少腹青筋一道,由肚腹發生兩丫叉直透心胸,臍邊青黑者,多危急難治。

三、臍風之治法

白話文:

臍風將要發作時,一開始會無緣無故地啼叫,看起來很不安的樣子,如果檢查腹部,會發現略微膨脹,而肚臍部位腫脹的就是了。這時,眼角和鼻樑處會略微發黃,吸奶不緊,病情就進一步發展了。其變化的現象出現時,有的有痰涎壅盛,氣息急促喘氣急促,有的身體發熱,臉紅口乾,有的彎著腰啼哭,而且嘔吐青色的東西,嚴重的則會閉口不言,手腳抽搐,小腹有一條青筋,從腹部長出兩個叉,直達胸部,肚臍邊緣青黑色,多危急難治。

臍風初起,發熱多啼者,治宜解散其邪熱,以驅風散主之,實症大便不通而壯熱者,可用大黃、玄明粉、黑白醜之屬攻下之;痰涎壅盛,臍腫肢搐,日夜多啼,不能吮乳者,宜天麻丸或定命丹、朱銀丸之類斟酌用之;實症有似急驚,眼閉口噤,啼聲不出,口吐白沫者,宜量與辰砂膏,此為內服之方,須視病情而對證用之。

白話文:

  1. 臍風初期,發熱多哭啼的,治療應該以消除邪熱為主,可用驅風散之類的藥物來治療。

  2. 實症大便不通而有壯熱的,可用大黃、玄明粉、黑白醜之類的藥物來攻下治療。

  3. 痰涎壅盛,臍腫肢體抽搐,日夜多哭啼,不能吮乳的,可用天麻丸或定命丹、朱銀丸之類的藥物斟酌使用。

  4. 實症類似急驚,眼閉口噤,啼聲不出,口吐白沫的,宜適量服用辰砂膏。

  5. 這些都是內服的方劑,需要根據病情而對症使用。

尚有外治之方,灸法最妥:一方臍風危急,可搗蒜安臍上,以熟艾灸蒜上,至口中有蒜氣方止,仍以蒜汁滴鼻中;一方用燈火灸之,初起灸之,可免危急,危急灸之,可以回生,方為夏氏所傳。

白話文:

還有一些外治療法,最適合的是艾灸法:一種臍風危急的療法,可以搗碎大蒜然後貼在肚臍上,用點燃的艾條灸烤大蒜,直到口中聞到蒜味才停止,也可以用蒜汁滴到鼻孔中;另一種療法是用燈火灸烤,病情剛開始時灸烤,可以避免危急情況發生,病情危急時灸烤,可以救回性命,這種療法是夏氏流傳下來的。

夏禹鑄曰:臍風初發,吃乳必較前稍松,或啼哭無時,速抱兒於亮處看兩眼角及眉心,有黃色宜急治之,極易愈,黃到鼻準,治之仍易,至人中承漿,治之稍難,口不撮而微有吹噓,猶可治之。若唇口鎖緊,舌頭強直,必不治矣。

白話文:

夏禹鑄說:臍風病剛開始發作時,吃奶一定會比以前稍差,或者哭鬧不止,趕快抱著孩子到明亮的地方看看兩眼角和眉心,如果有黃色的症狀,應該趕快治療,很容易治好。黃色症狀到了鼻準,治療仍然容易,到了人中承漿,治療就稍微困難,嘴巴不收縮但微微有吹噓的現象,還可以治療。但是如果嘴脣和嘴巴緊閉,舌頭僵硬,就一定治不好了。

一見眼角、鼻準有黃色而唇不鎖緊者,曲兒小指,揉外勞宮(手背之正對掌心處為外勞宮)即用粗燈草蘸好麻油點火於囟門、眉心、人中、承漿、兩大指少商各穴灸一燋,臍輪灸六燋,臍帶未落,於帶口火燃,既落,於臍心灸一燋,臍風便止而黃即退矣。病未痊愈,仍照前治。

白話文:

若見眼角、鼻尖呈黃色而嘴巴張不緊,則彎曲小孩的小指,揉按其外勞宮(手背面正對手掌處為外勞宮),再用粗燈草沾上麻油點火,在百會穴、印堂穴、人中穴、承漿穴、兩手的少商穴各灸一下,臍輪穴灸六下,若臍帶尚未掉落,就在帶口的部位點火燃燒,待臍帶掉落後,再於臍部灸一下,臍風就會停止,眼角的黃色也會消退。如果病情未痊癒,則照前面的方法治療。

此火靈應無比云云(編者按:臍風多因舊式穩婆,毫無消毒常識,以致斷臍不慎所造成,現在產科醫生接生,較少此弊,然疏忽從事者,亦所難免,則宜監視其斷臍,庶可認真,至灸法之效,全在藉其暖氣以溫通殺菌,故頗適於用,若邪毒滋蔓,則亦難圖矣)。

白話文:

這種火靈應該無比云云(編者按:臍風多因舊式的接生婆,毫無消毒常識,以致斷臍不慎所造成,現在產科醫生接生,較少有這個弊端,然而疏忽從事者,也很難避免,那麼就應該監督其斷臍,庶幾她可以認真,至於灸法的功效,全在藉助它的熱氣來溫通殺菌,所以很適合使用,如果邪毒滋生蔓長,那麼也很難治療了)。

附:撮口噤風

撮口噤風,亦同於臍風之類,蓋患臍風之後多見之,或素有胎毒而生下感受風寒以發者亦有之。撮口之狀為直啼、舌強、不乳,噤風之狀,為口噤牙關緊閉,皆屬危症。撮口初起用辰砂殭蠶散,手足抽搐甚者用撮風散,噤風初起用龍膽湯,藥不能入口者宜開關散以開其牙關,實者均可微利之,治宜參照臍風諸方,而灸治之法,亦可通用。

附方

(一)驅風散,治小兒風熱。

白話文:

撮口噤風這種症狀與臍風類似,通常在患臍風之後出現,也可能是由於胎毒加上出生後感受了風寒而引發。撮口的表現為哭聲直、舌頭僵硬、不吃奶;噤風則表現為嘴巴緊閉、牙關緊鎖,這些都是危險的情況。當撮口剛開始時可以使用辰砂殭蠶散,如果手腳抽搐嚴重可以用撮風散,噤風初期可以使用龍膽湯,對於無法進食藥物的情況,應該用開關散來打開牙關。實證的情況下可以稍微使用通便的方法,治療應該參考臍風的各個方劑,灸法也可以通用。

附帶的方劑:

(一)驅風散,用於治療小兒的風熱病症。

蘇葉,防風,陳皮,厚朴,枳殼,木香,殭蠶,鉤藤,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1.蘇葉: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2.防風:具有解表散寒、透疹、除濕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3.陳皮:具有健脾理氣、止咳化痰、燥濕化痰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嘔吐、咳嗽等症狀。

4.厚朴: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消積導滯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胃寒疼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等症狀。

5.枳殼:具有破氣行滯、消積導滯、降逆止嘔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腹脹滿、消化不良、嘔吐等症狀。

6.木香: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化濕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7.殭蠶:具有驅風鎮痙、平肝熄風、祛痰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咳嗽等症狀。

8.鉤藤:具有平肝熄風、鎮靜安神、祛痰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火旺盛、失眠、多夢、咳嗽等症狀。

9.甘草: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生薑為引,水煎服。

(二)天麻丸,治小兒食癇有痰,及吊腸、鎖肚、撮口等證。

白話文:

用生薑作為引子,用水煎煮服用。

天麻丸,治療小兒因食積引起的癇病伴有痰,以及吊腸、鎖肚、撮口等症狀。

天麻,白附子,馬牙硝,川靈脂,全蠍(焙。各一錢),天南星(炮,二錢),輕粉(五分),巴豆霜(去油,二錢五分)

白話文:

天麻、白附子、馬牙硝、川靈脂、全蠍(炒製,各一錢),天南星(炮製,二錢),輕粉(五分),巴豆霜(去除油脂,二錢五分)

研為細末,水煮稀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丸。

(三)定命丹,通利痰熱。治急驚、天吊、撮口。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末,用水煮成稀麵糊來製成丸劑,大小如同芝麻,每次服用一丸到十丸。

定命丹可以通利痰熱,治療急驚風、天吊症和撮口症。

全蠍(七個),天麻,南星(炮),白附子(各二錢五分),硃砂,青黛(各一錢五分),輕粉,麝香(各五分),龍腦(一字)

白話文:

  • 全蠍(七個)

  • 天麻

  • 南星(炮製過)

  • 白附子(各二錢五分)

  • 硃砂

  • 青黛(各一錢五分)

  • 輕粉

  • 麝香(各五分)

  • 龍腦(一字)

研為末,粟米煮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荊芥薄荷湯調下,先研半丸,吹入鼻中。

(四)朱銀丸,治小兒胎風,壯熱痰盛,眼翻口噤。

白話文:

將藥研磨成粉末,用粟米煮成糊狀並和丸,丸子的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薄荷湯送服,先研磨半丸吹進鼻子裡。

硃砂,水銀(蒸棗研如泥。各一錢),白附子(一錢五分),全蠍,天南星(各一錢),天漿子,蘆薈,牛黃(各五錢),鉛霜(五分,和水銀煅研),龍腦(一字),麝香(少許),白殭蠶(炒,七個)

白話文:

硃砂、水銀(蒸棗研成泥狀,各一錢)、白附子(一錢五分)、全蠍、天南星(各一錢)、天漿子、蘆薈、牛黃(各五錢)、鉛霜(五分,以水銀煅燒混合研磨)、龍腦(一字)、麝香(少許)、白殭蠶(炒熟,七個)。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薄荷湯送下。

(五)辰砂膏,治口噤目閉,啼聲不出,吐乳不化。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煉製成丸,大小如同梧桐種子,用薄荷水送服。

辰砂(三錢),硼砂,馬牙硝(各一錢五分),玄明粉(二錢),全蠍,珍珠末(各一錢),麝香(三分)

白話文:

  • 辰砂:三錢

  • 硼砂:一錢五分

  • 馬牙硝:一錢五分

  • 玄明粉:二錢

  • 全蠍:一錢

  • 珍珠末:一錢

  • 麝香:三分

細微為末,和棗肉,好絹包起,自然成膏。

(六)辰砂膏,治慢脾風,冷痰壅滯,手足冷而微搐者,撮口危急,臍風痙掣,不因實熱者可酌用。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細末,與棗肉混合後,用好的絹布包裹起來,自然會形成膏狀。

辰砂膏可以治療慢脾風症,對於因寒痰阻滯導致的手腳冰冷和輕微抽搐,或是出現口唇緊閉、情況危急,以及肚臍周圍風邪引起的痙攣等症狀,如果不是因為實熱引起的,可以考慮使用。

黑附子(一枚,重一兩以上者,去皮臍,頂上挖一孔,入辰砂末一錢,仍用附子塞之,炭火燒存性),牛膽南星(五錢),白附子(炮),五靈脂,蠍稍(各二錢五分)

共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錢,生薑汁泡湯送下。

(七)辰砂殭蠶散,治初生小兒撮口。

白話文:

  • 黑附子(一枚,重量超過一兩的,去除皮和肚臍,在頂部挖一個孔,放入一錢辰砂粉,再用附子塞住,用炭火燒至呈現棕色)

  • 牛膽南星(五錢)

  • 白附子(炮製過的)

  • 五靈脂

  • 蠍子尾(各二錢五分)

辰砂(水飛,五分),殭蠶(去絲嘴,炒),蛇蛻皮(炒。各一錢),麝香(另研,五分)

研為極細末,每用少許,蜜調敷唇口。

白話文:

辰砂(研磨成水飛,取五分),殭蠶(去除絲和嘴,炒熟),蛇蛻皮(炒熟,各取一錢),麝香(研磨成粉,另取五分)

(八)撮風散,治撮口。赤足蜈蚣(炙,半條),鉤藤(二錢半),硃砂,直殭蠶(焙),全蠍稍(各一錢),麝香(少許)

共為末,每服少許,竹瀝湯調下。

白話文:

(八)**撮風散:**治療嘴巴抽搐。

  • 赤腳蜈蚣:經過炙烤,半條。
  • 鉤藤:二錢半。
  • 硃砂:一錢。
  • 直殭蠶:經過焙烤,一錢。
  • 全蠍稍:一錢。
  • 麝香:少許。

(九)龍膽湯,治小兒初生,血脈盛實,寒熱溫證,四肢驚掣,發熱吐哯,臍風撮口,及已能進哺,中滿食不消,壯熱變蒸,客忤魃氣,並諸驚癇。

白話文:

(九)龍膽湯,用於治療小兒剛出生,血脈充盈,寒熱溫證,四肢抽搐,發燒嘔吐,臍風撮口,以及已經能夠進食,但中滿食不消,壯熱蒸發,客忤魃氣,以及各種驚癇。

龍膽草,鉤藤,柴胡(去蘆),黃芩(炒),桔梗(去蘆炒),赤芍(炒),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五錢),蜣螂(去翅足,炙,二枚),大黃(紙裹煨,一分)

白話文:

龍膽草、鉤藤、柴胡(去除蘆頭)、黃芩(炒過)、桔梗(去除蘆頭炒過)、赤芍(炒過)、茯苓(去皮)、甘草(炙過。各五錢重)、蜣螂(去除翅膀和腳,炙過,兩隻)、大黃(用紙包起來煨過,一錢重)

上研合為極細末,用大棗去核煎,食前調服一錢。如有客忤及魃氣者,可加人參,當歸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大棗去核煎煮,在飯前調服一錢。如果有受到外來邪氣或惡靈侵擾的人,可以加入人參和當歸,各二錢五分。

(十)開關散,治口噤。

南星末(五分),冰片(少許)

研和,以中指蘸藥末,揩齒二三十度,其口自開。

白話文:

開關散可以治療嘴巴緊閉不能張開的情況。

配方包括:南星粉末(五分),冰片(少量)。

將這些藥材研磨混合後,用中指蘸取藥粉,在牙齒上來回擦拭二三十次,嘴巴就會自然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