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三章·兒科特徵 (2)

回本書目錄

第三章·兒科特徵 (2)

1. 第二節·丹毒

一、丹毒之原因

小兒一歲以內,身發赤遊風者,皮如塗丹之狀,而其原多由血中熱毒之壅滯,故謂之丹毒。溯其遠因,胎兒先天血中之伏毒,總由妊母血熱流於胎中,熱毒蘊於腠理,此生下之後,發動而宣泄,即為丹毒,亦謂之遊丹。以其遊走甚速,重者頃刻可以致命也。有時發動之因,為乳母好酒嗜辛,喜啖炙爆,或烘曬熱衣,即與包裹,柔嫩肌膚,感受熱毒所致。發於四肢者易治,由四肢入腹入囊,皆為難療也。

白話文:

一歲以內的嬰兒,全身發紅,皮膚像塗了丹一樣,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血液中的熱毒壅滯造成的,所以稱為丹毒。追溯其遠因,是胎兒先天血液中的伏毒,總是由妊娠期間母親的血熱流入胎中,熱毒蘊藏在皮肉之間,出生後發作並宣泄出來,就形成了丹毒,也稱為遊丹。因為丹毒遊走得非常快,嚴重的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致命。有時發作的原因,是乳母喜歡喝酒吃辛辣的食物,喜歡吃烤的和油炸的食物,或者烘曬熱衣物,然後直接給嬰兒包裹,柔嫩的肌膚因此感染了熱毒。丹毒發作在四肢比較容易治療,如果從四肢進入腹部或陰囊,就都很難治療了。

故嬰孩初生,最宜服解毒之藥,後天飲食,更須令乳母食清淡之味。起居方面,亦小心謹慎,則丹毒自無由發生,即發生亦不甚為患矣。

白話文:

因此嬰兒初生時,最適合服用可以解毒的藥物。後天飲食方面,更需要讓哺乳的母親食用清淡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小心謹慎,那麼丹毒自然就沒有機會發生,即使發生也不會很嚴重了。

二、丹毒之症狀

丹毒之輕者,多發於臀部及四肢,皮膚略有浮脹焮赤之狀,或片片如紅雲,愈重者色愈紫赤,脹亦愈堅,尤重者熱毒凝壅,堅硬成塊,謂之丹瘤。大凡發於頭面胸背者重,而能漸退以走入四肢者亦尚易治,如發於四肢而倏忽走入頭面胸背者必不易治,發時身如火灼,煩躁脹悶者亦重,古人謂入心必死。蓋熱毒最忌走竄,若頃刻蔓延,壅塞心經,心失其主,必為不救也。

白話文:

較輕微的丹毒,通常會發生在臀部和四肢,皮膚略微浮腫或瘀紅,有時會出現紅色斑塊,愈嚴重的丹毒,顏色會愈紫赤,腫脹也愈堅硬,特別嚴重的丹毒,熱毒凝結壅塞,形成堅硬的腫塊,叫做丹毒。丹毒發生在頭面胸背者較嚴重,而能夠逐漸消退,並轉移到四肢者,還算容易治療,如果發生在四肢,卻突然轉移到頭面胸背者,就比較難以治療。患病時,全身如同被火灼燒一般,煩躁、脹悶者也很嚴重,古人認為這樣的病人毒入心臟,必死無疑。因為熱毒最怕四處竄動,如果一瞬間蔓延開來,壅塞阻塞心經,心臟失去主導作用,就無藥可救了。

三、丹毒之治法

丹毒之原因,既由於血中熱毒之壅滯,故其治法總不外涼血解毒,初起之輕者,臀部或足部有紫脹之狀,可以針沿足之兩旁、腿之兩側微刺之,擠去瘀紫之血,脹必漸退。較甚者初刺無血,僅流黃色之汁,宜再刺之,使見血為度。如刺後多時,脹復,作者,則再刺一次,數日之後,脹即松而丹即退。

白話文:

丹毒的原因是血中的熱毒壅滯,所以治療方法總離不開涼血解毒。剛開始的輕症患者,臀部或足部有紫脹的症狀,可以用針沿著足部兩側、腿部兩側輕輕刺入,擠出瘀紫的血,腫脹一定會慢慢消退。病情較重的患者最初刺入沒有血,只流出黃色的汁液,需要再次刺入,直到見血為止。如果刺入後很長時間,腫脹又復發了,那麼就再刺一次,幾天後,腫脹就會消退,丹毒就會消退。

此種刺去惡血之法,蓋即所以泄去血中之熱毒而不使壅滯也。重者結塊瘀脹,宜砭去惡血,如在頭面等處,則不可砭,外治之藥,用朴硝、大黃青黛為末,新汲水調敷,或芭蕉根搗汁塗,干則再塗,冬月畏冷,則燉稍溫塗上、或用井底泥塗之亦妙。

白話文:

這種放血去瘀血的方法,正是為了將血液中的熱毒排出,避免血瘀。如果病情嚴重,瘀血結塊腫脹,就需要用砭刺放出瘀血。如果是頭面等部位,就不能砭刺,可以用外治藥物治療。外治藥物可以用朴硝、大黃、青黛研成粉末,用新汲的水調和後敷上,也可以用芭蕉根搗碎成汁塗抹。藥物乾了之後再塗一次。在冬天,怕冷的人可以將藥物稍微加熱後再塗上去,或者用井底泥塗抹,效果也很不錯。

無論赤白丹毒,若用寒涼之品,塗之不效者,將伏龍肝為極細末,以熟雞子黃熬油調塗之,必可見效(按寒涼之品既不效,必非完全熱毒,蓋小兒皮膚嬌嫩,其接觸尿片之處,因摩擦而發腫如丹者亦有之,則宜用此法塗治,或用密陀僧研細末調白蜜濃茶塗之亦可),內服之方,宜犀角解毒飲藍葉散之類。

白話文:

無論是紅色的丹毒還是白色的丹毒,如果用寒涼的藥物塗抹,沒有效果的話,就把伏龍肝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熟雞蛋黃熬油,調和均勻後塗抹在患處,一定能見效。(按:寒涼的藥物既沒有效果,就一定不是完全的熱毒。因為小孩子的皮膚嬌嫩,接觸尿布的地方,由於摩擦而腫脹如丹的情況也有,應採用上述的方法塗抹治療;或者用密陀僧研磨成細粉,用白蜜和濃茶調和後塗抹也可以。)內服的藥方,可以選用犀角解毒飲、藍葉散之類的藥物。

附方

(一)犀角解毒飲,治小兒赤遊風,發於頭面四肢,皮膚赤而腫,色若塗朱,遊走不定者。

白話文:

(一)犀角解毒飲,治療小兒急疹,出現在頭面四肢,皮膚發紅腫脹,顏色像塗了硃砂,移動不定。

犀角,牛蒡子(炒),荊芥穗,防風連翹(去心),金銀花赤芍藥,生甘草,川黃連生地黃(各等分)

白話文:

犀牛角、牛蒡子(炒過的)、荊芥穗、防風、連翹(去除果核)、金銀花、赤芍藥、生甘草、川黃連、生地黃(各等份)

燈芯為引,水煎服,或研細末煉蜜為丸,名犀角解毒丸

(二)藍葉散,治小兒月內發丹毒。

藍葉(一兩),黃芩,犀角屑,川大黃(銼,微炒),柴胡(去蘆),梔子,仁(各一分),川升麻石膏(各一分五釐),甘草(五釐)

白話文:

藍葉(6克),黃芩,犀角屑,川大黃(切碎,微炒過),柴胡(去蘆頭),梔子,仁(各1.5克),川升麻,石膏(各2.25克),甘草(0.75克)

研為粗未,每服一錢,清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加竹瀝五勺,再煎二三沸,不拘時溫服。元氣怯弱者去大黃。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清水,煎煮至五分之二,去掉渣滓,加入五勺竹瀝,再煎煮兩三次,不拘泥於時間,溫熱服用。元氣虧虛的人去掉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