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五章·諸驚論治 (2)

回本書目錄

第五章·諸驚論治 (2)

1. 第二節·急驚概要

此急驚風症狀之一斑也。

四、急驚治法

急驚風之原因及病理,既如上述,則急驚風之治法,固可推想而知,要不外解表祛邪,清熱平肝而已。昔賢有云:小兒急驚,屬肝木風痰有餘之症,宜平肝鎮心,驅風消痰,降火勢,清內熱。寥寥數字,亦足以盡急驚風之治法也。惟病有淺深,治有先後,初起宜發表以祛邪,寒重則辛以兼溫,熱重則辛以兼涼,繼則熱勢內盛,宜內清外澈,表裡並治。重證神昏痙厥,宜平肝鎮心;危證邪深津耗,宜解毒生津,此其綱也。

至於自始至終,病變繁複,臨機應變,則有下列諸法:

(一)初起表邪頗重,形寒,熱不壯,手足抽掣,項強或頭痛,苔薄白者,宜葛根湯。

(二)初起發熱惡寒,驚風煩悶,痰熱作搐者,宜參蘇飲。

(三)驚風一二日,寒微熱甚者,宜葛根湯去麻黃、生薑之辛溫,易豆豉、蔥白之辛涼。肝膽熱甚,心肺受灼者加黃芩;熱而作嘔者,加竹茹、黃連;濕滯身重者加蒼朮、茯苓。

(四)驚風形寒壯熱,便阻腹脹,抽掣口噤,表裡俱實者,宜防風通聖散。寒熱如瘧者,宜達原飲;疫癘之氣,流行頗盛者,酌加玉樞丹。

(五)驚風數日,壯熱欲狂,大便秘結者,宜用調胃承氣湯。熱盛口渴,灼筋成痙,不宜遽下者,宜葛根湯、白虎湯合治之。

(六)驚風發表祛邪無效,其人血虛內寒者,手足冷,脈遲細,宜當歸四逆湯。其人體實者,汗出不解,內熱仍蒸,宜葛根湯、白虎湯合治之。

(七)驚風角弓反張,神識似明似昧者,宜梔豉湯中加開鬱發表之劑,熱重者再加清熱之劑。

(八)驚風昏厥者,宜辛涼解表,清涼退熱,加羚羊角以平肝鎮心。痰多者加鮮菖蒲、竹茹;便堅者加天花粉、栝蔞;血熱者加鮮生地、犀角;邪重勢盛者,犀角宜磨服多用,庶能有效。其他開泄之劑如至寶丹、紫雪丹之類,解毒之劑如玄參、板藍、菊花之類,均可量症酌加。

(九)抽掣略減,神識略清者,宜天麻、鉤藤以熄風鎮痙,生地、丹皮以養血清熱,羚羊、白芍以清熱舒筋,玄參、麥冬以養陰退火,他如石決明、西洋參、知母、石斛之類,皆可量症酌加。

(十)急驚搐搦之時,不可把持不令動,宜放臥地上,任其動作。

(十一)病後餘邪不清,血中有熱,朝涼夜熱者,宜青蒿鱉甲湯清之。其有急驚重證,僥倖得愈,往往筋絡偏廢或變成癡呆者,終身不治。至於用藥大體,初起不可輕易即用走竄開泄之劑,病之中期,不可過用消導攻下之劑,病後不可過用滋膩之劑,此其大端也。

附方

(一)通關散,治小兒驚風搐搦,關竅不通。

天南星(炮),殭蠶(炮。各一錢),麝香(少許),豬牙皂角(一枚),赤腳蜈蚣(炙,一條)

白話文:

這只是急性驚風症狀的其中一種表現。

四、急性驚風的治療方法

急性驚風的原因和病理,既然如同上面所說,那麼治療方法自然可以推想而知,主要不外乎是解除表邪、祛除病邪,以及清熱、平肝。古人說:「小兒急性驚風,屬於肝木風痰過盛的病症,應該平肝鎮心、驅風化痰、降火氣、清除體內熱邪。」這簡單的幾句話,就足以概括急性驚風的治療方法。但是病情有輕重深淺,治療也有先後順序,初期應該用發散的方式來祛除病邪,寒邪偏重就用辛溫的藥物,熱邪偏重就用辛涼的藥物,接著如果體內熱勢轉盛,就應該內外同時清熱,表裡一起治療。重症出現神志不清、抽搐,應該平肝鎮心;危重症邪氣深入、津液耗損,應該解毒生津,這些是治療的大原則。

至於從開始到結束,病情變化複雜,必須根據情況靈活應變,治療方法大概有以下這些:

(一)初期表邪較重,怕冷,發熱不嚴重,手腳抽動,脖子僵硬或頭痛,舌苔薄白,宜用葛根湯。

(二)初期發熱怕冷,驚風煩躁,有痰熱抽搐,宜用參蘇飲。

(三)驚風一兩天,稍微怕冷但發熱很嚴重,宜用葛根湯,去掉麻黃、生薑這些辛溫的藥材,換成豆豉、蔥白這些辛涼的藥材。如果肝膽熱邪很盛,導致心肺受到灼熱,就加黃芩;如果發熱還伴隨嘔吐,就加竹茹、黃連;如果濕氣重導致身體沉重,就加蒼朮、茯苓。

(四)驚風同時出現怕冷又發高燒,大便不通、肚子脹,抽搐、牙關緊閉,屬於表裡都有實邪的,宜用防風通聖散。如果忽冷忽熱像瘧疾,宜用達原飲;如果傳染病流行,就酌情加入玉樞丹。

(五)驚風持續數日,高燒發狂,大便秘結,宜用調胃承氣湯。如果熱邪很盛導致口渴,灼傷筋脈導致抽搐,不適合馬上用攻下的藥,宜用葛根湯和白虎湯一起治療。

(六)驚風用發散祛邪的方法無效,而且體內血虛內寒,出現手腳冰冷、脈搏遲緩細弱,宜用當歸四逆湯。如果體質強壯,汗出不止但熱邪依然存在,宜用葛根湯和白虎湯一起治療。

(七)驚風出現身體反弓、神志不清的,宜用梔豉湯,加入疏肝解鬱、發散表邪的藥材,熱邪重的再加入清熱的藥材。

(八)驚風昏厥的,宜用辛涼解表、清涼退熱的藥材,加入羚羊角來平肝鎮心。如果痰多就加鮮菖蒲、竹茹;如果大便乾硬就加天花粉、栝蔞;如果血熱就加鮮生地、犀角;如果邪氣很盛,犀角需要磨成粉服用,並且加大劑量,才能有效。其他開竅的藥如至寶丹、紫雪丹之類,解毒的藥如玄參、板藍、菊花之類,都可以根據病情酌情加入。

(九)抽搐稍微減輕,神志稍微清醒,宜用天麻、鉤藤來熄風鎮痙,生地、丹皮來養血清熱,羚羊角、白芍來清熱舒筋,玄參、麥冬來養陰退火。其他如石決明、西洋參、知母、石斛等,都可以根據病情酌情加入。

(十)急性驚風抽搐時,不要強行按住不讓其動,應該讓患者躺在地上,任其自然抽動。

(十一)病後殘留的邪氣沒有清除乾淨,血液中有熱,早上涼爽晚上發熱,宜用青蒿鱉甲湯來清除。如果患過急性驚風重症,僥倖痊癒,往往會出現筋絡功能障礙或變成癡呆,這種情況終身都無法治癒。至於用藥的大原則,初期不可以輕易使用走竄開竅的藥,中期不可以過度使用消食攻下的藥,病後不可以過度使用滋膩的藥,這些是需要注意的重點。

附方

(一)通關散,治療小兒驚風抽搐、關竅不通。

天南星(炮製過)、殭蠶(炮製過,各一錢)、麝香(少許)、豬牙皂角(一枚)、赤腳蜈蚣(炙烤過,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