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五章·諸驚論治 (3)

回本書目錄

第五章·諸驚論治 (3)

1. 第二節·急驚概要

共研細末,以手點薑汁蘸藥少許,擦牙。

(二)神效搐鼻散,治番痧臭毒,腹痛如絞,氣閉神昏。

燈芯灰(一兩),羊躑躅(三錢),北細辛,蟾酥,牙皂(各二錢),牛黃,梅片,麝香(各一錢)

共研極細,瓷瓶緊裝,毋令泄氣,每用少許,吹入鼻中,得嚏則生。

(三)嚏驚散,打嚏,醒睡,急救卒死。

半夏(一錢),豬牙皂角(五分)

研為末,每用如一豆許,以管子吹入鼻,立醒。

(四)葛根湯,治太陽與陽明合病,或利,或嘔,或小便少,或發熱無汗,或喘滿不食,或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

葛根,麻黃,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

(五)參蘇飲,治感冒風寒,頭痛,發熱憎寒,驚風煩悶,脘悶嘔惡,痰熱作搐,咳嗽氣逆,涕唾稠黏,脈弱無汗。

人參,紫蘇梗葉,乾葛,前胡,半夏,赤苓,枳殼,陳皮,桔梗,甘草,加生薑,大棗

(六)防風通聖散,治一切風濕暑濕,飢飽勞役,內外諸邪,氣血怫鬱,表裡三焦俱實,憎寒壯熱,頭目昏運,目赤睛痛,耳鳴鼻塞,口苦舌乾,咽喉不利,唾涕稠黏,咳嗽上氣,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瘡瘍腫毒,折跌損傷,瘀血便血,腸風痔漏,手足瘛瘲,驚狂譫妄,丹斑癮疹等證。

防風,川芎,當歸,白芍(酒炒),大黃(煨),蘇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石膏,黃芩,桔梗,滑石,生甘草,荊芥穗,白朮,梔子,加蔥白,生薑

(七)達原飲,治時疫邪氣,初犯募原,及疫瘧壯熱,多汗而渴者。

黃芩(錢半),甘草,白芍,厚朴,草果(各一錢),知母,檳榔(各二錢),加生薑,大棗

柴胡、桂枝、葛根、豆豉、菖蒲、蔥白等,可量證酌加。

(八)玉樞丹,治一切喉毒,時痧時疫。

山慈菇,五倍子(各二兩),大戟,千金子(去油用淨末,各一兩),蚤休,雄黃(各五錢),麝香(三錢)

共為末,每服三五分。

(九)調胃承氣湯,治太陽證汗後惡熱,譫語心煩,中滿脈浮者。

大黃,甘草,芒硝

(十)白虎湯,治陽明證汗出,渴欲飲水,脈洪大浮滑,不惡寒,反惡熱,及中暍煩熱而渴。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十一)梔豉湯,開暢胸膈。治虛煩懊憹。

梔子,豆豉

(十二)至寶丹,見第四章第一節。

(十三)紫雪丹,見第四章第一節。

(十四)青蒿鱉甲湯,治溫病,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熱自陰來者。

青蒿(二錢),鱉甲(五錢),細生地(四錢),知母(二錢),丹皮(三錢)

(十五)礞石滾痰丸,治實熱老痰結核異證。小兒急驚熱痰上潮,阻塞欲死。

青礞石(煅飛),沉香,百藥煎,川大黃,黃芩

共為細末,水泛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錢。

(十六)已風丹,祛諸風,退驚。

天竺黃,防風,鉤藤,白殭蠶,干全蠍,白附子(各五錢)

白話文:

第二節·急驚概要

  1.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手指沾取少量薑汁,再沾取少許藥粉,擦拭牙齒。

  2. 神效搐鼻散:治療因痧引起的嚴重腹痛如絞,氣息阻塞、神志不清等症狀。 藥材包含:燈芯灰(一兩)、羊躑躅(三錢)、北細辛、蟾酥、牙皂(各二錢)、牛黃、梅片、麝香(各一錢)。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裝入密封的瓷瓶中,避免漏氣。每次取少量,吹入鼻中,如果能打噴嚏就能活過來。

  3. 嚏驚散:可以讓人打噴嚏、清醒、急救猝死。 藥材包含:半夏(一錢)、豬牙皂角(五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像一顆豆子大小的量,用管子吹入鼻中,能立刻清醒。

  4. 葛根湯:治療太陽和陽明經合併的病症,可能出現腹瀉、嘔吐、小便量少、發燒無汗、喘氣胸悶、吃不下東西、口噤無法說話、即將發生痙攣等情況。 藥材包含:葛根、麻黃、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

  5. 參蘇飲:治療感冒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燒怕冷、驚風煩躁、胸悶想吐、有痰且發熱導致抽搐、咳嗽氣逆、鼻涕濃稠、脈搏虛弱無汗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紫蘇梗葉、乾葛、前胡、半夏、赤苓、枳殼、陳皮、桔梗、甘草,加入生薑、大棗。

  6. 防風通聖散:治療各種風、濕、暑濕引起的疾病,包括飢餓或飽食、過度勞累、內外各種邪氣侵襲、氣血運行不暢、表裡三焦都有實熱、怕冷又發燒、頭暈目眩、眼睛紅腫疼痛、耳鳴鼻塞、口苦舌燥、咽喉不適、唾液鼻涕濃稠、咳嗽氣喘、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瘀血便血、腸風痔瘡、手足抽搐、驚狂胡言亂語、丹毒癮疹等症狀。 藥材包含:防風、川芎、當歸、白芍(用酒炒過)、大黃(煨過)、蘇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石膏、黃芩、桔梗、滑石、生甘草、荊芥穗、白朮、梔子,加入蔥白、生薑。

  7. 達原飲:治療時疫邪氣剛侵入身體,以及發病時高燒、多汗口渴的疫病或瘧疾。 藥材包含:黃芩(一錢半)、甘草、白芍、厚朴、草果(各一錢)、知母、檳榔(各二錢),加入生薑、大棗。 可根據病情酌情加入柴胡、桂枝、葛根、豆豉、菖蒲、蔥白等藥材。

  8. 玉樞丹:治療各種咽喉腫痛、時疫引起的疾病。 藥材包含:山慈菇、五倍子(各二兩)、大戟、千金子(去除油脂後取淨末,各一兩)、蚤休、雄黃(各五錢)、麝香(三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到五分。

  9. 調胃承氣湯:治療太陽病發汗後,出現怕熱、胡言亂語、心煩、腹部脹滿、脈搏浮起的症狀。 藥材包含:大黃、甘草、芒硝。

  10. 白虎湯:治療陽明病出現汗出、口渴想喝水、脈搏洪大浮滑、不覺得冷反而覺得熱、以及中暑煩熱口渴等情況。 藥材包含: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11. 梔豉湯:能疏通胸膈,治療虛煩煩躁不安等症狀。 藥材包含:梔子、豆豉。

  12. 至寶丹:相關內容見第四章第一節。

  13. 紫雪丹:相關內容見第四章第一節。

  14. 青蒿鱉甲湯:治療溫病,出現夜間發熱、早晨涼爽、退燒後無汗、熱從身體內部發出的情況。 藥材包含:青蒿(二錢)、鱉甲(五錢)、細生地(四錢)、知母(二錢)、丹皮(三錢)。

  15. 礞石滾痰丸:治療實熱引起的頑固老痰結塊等病症。也適用於小兒急驚風、熱痰上湧、阻塞呼吸危急的情況。 藥材包含:青礞石(煅燒後研磨)、沉香、百藥煎、川大黃、黃芩。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到二錢。

  16. 已風丹:可以祛除各種風邪,退除驚風。 藥材包含:天竺黃、防風、鉤藤、白殭蠶、干全蠍、白附子(各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