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四章·痧痘論治 (27)
第四章·痧痘論治 (27)
1. 第四節·痘證概要
大黃,白芷,木香,穿山甲
欲托加黃耆、防風。
(三十八)托裡快斑湯,治痘起發遲而熱不止,及痂後發熱。
紫草,黃耆,鼠黏子,連翹(各一錢),木通(六分),當歸(七分),青皮,桂枝,川芎,防風(各五分),木香(三分),蟬衣(七枚)
(三十九)羌活當歸湯,治腰背痛。
羌活,當歸,獨活,防風,川芎,黃柏(各一錢),柴胡(錢半),桂枝(七分),桃仁,紅花(各八分)
(四十)人參敗毒散,治時疫,傷風,風濕,寒熱,頭眩,項強,目疼,肢疼,咳嗽,鼻塞聲重,瘡瘍邪氣在表應發者,以及小兒感冒,發熱惡風,痰阻胸膈,頭目不清,風熱瘙癢。療脫疽,頑核,毒瘡。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赤苓(各一錢),甘草(五分)
一方加人中黃。
(四十一)七物升麻湯,治四肢大熱,大便閉塞。
升麻,犀角,黃芩,朴硝,梔子仁,大黃,淡豆豉
(四十二)黃耆建中湯,治虛勞裡急諸不足。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膠飴,黃耆
(四十三)紫草飲,治痘疹氣虛血熱。
紫草茸,人參,白芍,蟬衣,甘草,穿山甲
(四十四)牛黃湯,治痘瘡疹毒入胃,便血腹痛啼哭。
牛黃(一分),鬱金(一兩)
研為細末,每服五分。
(四十五)木通湯,治心經伏熱,小便不通,小腹痛。
木通,滑石,牽牛子,燈芯,蔥白
(四十六)豆蔻丸,治痘疹氣虛,吐利不止。
肉豆蔻,木香,砂仁,白龍骨,訶子肉,赤石脂,枯白礬
(四十七)白朮散,治吐瀉已久,虛熱而渴。
人參,白朮,茯苓,藿香,木香,甘草,乾葛
又一方為:人參,白朮,草果仁,厚朴,肉豆蔻,陳皮,木香,麥糵,甘草
(四十八)加味四苓散,治痘症熱泄。
豬苓,木通,澤瀉,赤苓,川連,黃芩,牛蒡子,車前子燈芯
(四十九)牛黃丹,治小兒生瘡,大便不通,膿水不幹。
牛黃,生大黃,珍珠末,粉霜
(五十)消毒散,涼膈去痰。治急驚風毒,赤紫丹瘤,壯熱狂躁,睡臥不安,痘疹咽痛而起發遲,及一切瘡,遍身疥瘡。
防風,甘草,荊芥穗,鼠黏子
(五十一)蟬花散,治犬咬蟲齧諸傷,或諸瘡潰爛,夏日生蛆,臭惡不可近,及小兒痘爛生蛆者。
蟬殼,青黛,蛇蛻皮(各一兩。煅存性),細辛(二錢半)
(五十二)四順清涼飲,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蓄熱,頰赤作渴,五心煩熱,臥睡不安,四肢驚掣,及腸胃不調,大小便澀,欲發驚癇,或風熱結核,頭面生瘡,目赤咽痛,瘡疹餘毒,泄瀉不止。
赤芍,當歸,甘草,大黃,加薄荷。
(五十三)十全大補湯,升陽滋陰。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及潰瘍寒熱作痛,膿清而少。
人參,熟地,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川芎,黃耆,肉桂
白話文:
第四節·痘證概要
痘疹治療藥物和方劑
- 可以使用大黃、白芷、木香、穿山甲等藥物。
- 如果想要幫助痘疹透發出來,可以加入黃耆、防風。
(三十八)托裡快斑湯:治療痘疹發不出來,而且發熱持續不退,或痘疹結痂後又發燒。
- 藥方組成:紫草、黃耆、鼠黏子、連翹(各一錢)、木通(六分)、當歸(七分)、青皮、桂枝、川芎、防風(各五分)、木香(三分)、蟬衣(七枚)。
(三十九)羌活當歸湯:治療腰背疼痛。
- 藥方組成:羌活、當歸、獨活、防風、川芎、黃柏(各一錢)、柴胡(錢半)、桂枝(七分)、桃仁、紅花(各八分)。
(四十)人參敗毒散:治療時疫、感冒、風濕、寒熱、頭暈、脖子僵硬、眼睛痛、肢體疼痛、咳嗽、鼻塞、聲音沙啞、瘡瘍等邪氣在表,應當發散出來的症狀;也可用於小兒感冒、發熱怕冷、痰阻胸膈、頭暈目眩、風熱引起的皮膚搔癢;還可以治療脫疽、頑固的腫塊、毒瘡。
- 藥方組成: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赤苓(各一錢)、甘草(五分)。
- 另外一個加味方,可以加入人中黃。
(四十一)七物升麻湯:治療四肢發熱嚴重、大便不通暢。
- 藥方組成:升麻、犀角、黃芩、朴硝、梔子仁、大黃、淡豆豉。
(四十二)黃耆建中湯:治療身體虛弱、腹部拘急等各種不足的症狀。
- 藥方組成: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膠飴、黃耆。
(四十三)紫草飲:治療痘疹時,因氣虛導致血熱。
- 藥方組成:紫草茸、人參、白芍、蟬衣、甘草、穿山甲。
(四十四)牛黃湯:治療痘瘡疹毒進入腸胃,引起便血、腹痛、啼哭。
- 藥方組成:牛黃(一分)、鬱金(一兩)。
-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分。
(四十五)木通湯:治療心經有伏熱,導致小便不通暢、小腹疼痛。
- 藥方組成:木通、滑石、牽牛子、燈芯、蔥白。
(四十六)豆蔻丸:治療痘疹氣虛,導致上吐下瀉不止。
- 藥方組成:肉豆蔻、木香、砂仁、白龍骨、訶子肉、赤石脂、枯白礬。
(四十七)白朮散:治療長期嘔吐腹瀉,導致身體虛熱口渴。
-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茯苓、藿香、木香、甘草、乾葛。
- 另一個加味方:人參、白朮、草果仁、厚朴、肉豆蔻、陳皮、木香、麥糵、甘草。
(四十八)加味四苓散:治療痘疹發熱而腹瀉。
- 藥方組成:豬苓、木通、澤瀉、赤苓、川連、黃芩、牛蒡子、車前子、燈芯。
(四十九)牛黃丹:治療小兒身上長瘡,大便不通,膿水無法收乾。
- 藥方組成:牛黃、生大黃、珍珠末、粉霜。
(五十)消毒散: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可以治療急性驚風、毒瘡、紅紫色的丹毒腫塊、高熱煩躁、睡不安穩、痘疹咽喉腫痛難以發出,以及各種瘡瘍、全身疥瘡。
- 藥方組成:防風、甘草、荊芥穗、鼠黏子。
(五十一)蟬花散:治療狗咬傷、蟲咬傷等各種傷口,或各種瘡瘍潰爛、夏天生蛆、發出惡臭難以靠近,以及小兒痘瘡潰爛生蛆的情況。
- 藥方組成:蟬殼、青黛、蛇蛻皮(各一兩,煅燒存性),細辛(二錢半)。
(五十二)四順清涼飲:治療小兒血脈壅盛,臟腑有熱,臉頰發紅口渴,手腳心發熱煩躁,睡不安穩,四肢抽搐,以及腸胃不適、大小便不順暢、可能要發作驚厥、或風熱結核、頭面生瘡、眼睛紅腫咽喉疼痛、瘡疹餘毒、腹瀉不止等症狀。
- 藥方組成:赤芍、當歸、甘草、大黃,再加入薄荷。
(五十三)十全大補湯:具有提升陽氣、滋養陰液的作用。可以治療各種虛弱、五勞七傷,以及潰瘍寒熱作痛、膿液清稀且少的狀況。
- 藥方組成:人參、熟地、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川芎、黃耆、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