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四章·痧痘論治 (24)
第四章·痧痘論治 (24)
1. 第四節·痘證概要
(六)白龍散,用水牛糞曬乾,燒枯存性,搽患處。治痘破損及痘後餘毒。又用枯白礬、黃丹、龍骨各五錢,麝香一錢,研為極細末,治膿耳聤耳,先用棉杖子拭盡膿水,然後摻入,勿令風入。
(七)白螺散,治痘濕不收,用陳年土牆內白螺殼不拘多少,去土洗淨,火煅赤,取出存性,研為末,乾摻之。
(八)百花膏,落痘瘡痂。用石蜜不拘多少,略用湯和,時時以鵝翎刷之。
(九)滅瘢救苦散,滅瘢痕。用蜜佗僧、滑石各二兩,白芷五錢,研為細末,濕則乾摻,干則白蜜調敷。
(十)敗草散,解痘瘡毒。用多年屋上爛茅草,或牆上爛草,不拘多少,擇淨者磨為末摻之。
(十一)吹口散,治口疳、牙疳,及痘生口內。用青黛、黃連、孩兒茶、冰片,研為末吹之。
(十二)除夕黃昏時用大烏魚(即鱧魚)一尾,小者二三尾,煮湯浴兒,循身俱到,不可嫌腥,後以清水洗去,可免痘患。
乙、關於內服者
(一)預防痘症之法,宜服三豆湯,或辰砂散,或代天宣化丸,則痘毒自輕,將來雖出,自亦易起易收,無陷伏郁遏流連之患。
三豆湯,預防痘瘡,並治痘後癰毒紅腫。
赤小豆,黑大豆,綠豆(各一升),甘草(三兩,生銼)
先將三豆淘淨,同甘草用水(或雪水)八升,煮豆熟為度,去甘草,將豆曬乾,入汁再浸再曬,汁盡為度,逐日取豆,水煮,任意食之。
辰砂散
辰砂一錢,絲瓜三寸(近蒂連子燒灰存性)研為末,蜜水調下,或以紫草甘草湯調服,預防痘瘡,多者可少,少者可免。
代天宣化丸
人中黃(甲己年為君),黃芩(乙庚年為君),黃柏(丙辛年為君),梔子仁(丁壬年為君),黃連(戊癸年為君),苦參(佐),荊芥穗(佐),防風(佐),連翹(酒洗,佐),山豆根(佐),牛蒡子(酒淘炒,佐),紫蘇葉(佐)
製法:先取視其年所屬,取其藥以為君,其餘主歲者為臣,為君者倍之,為臣者半之,為佐如臣四分之三,於冬至日修合,研為末,取雪水煮升麻,和竹瀝調神麯為丸,辰砂、雄黃為衣,竹葉湯下。
(二)小兒出痘,預防失音,體弱者宜預服十奇散,熱壅毒甚者宜甘桔湯加牛蒡子、玄參、荊芥之屬,使氣道肅清,自無此患。
十奇散,滋養氣血,調和脾胃,拔瘡毒速出。
黃耆,人參,當歸(各一錢),姜川樸,桔梗,川芎,防風,白芷,甘草(各一錢),桂心(三分)
甘桔湯,見本章第一節。
(三)出痘而口噤不語者,用吳茱萸煎湯服之。
(四)桂枝湯,治太陽病頭痛發熱,有汗惡風,或微惡寒,脈浮弱而數,衛氣不和,宜發汗者。
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
(五)升麻湯,發表。治時邪頭痛、足冷、發熱、肢疼,脈數,陽明經熱下利,及痘疹初起,或在疑似之間,或未經解利而瘡毒已發,宜與解散者。
白話文:
(六)白龍散:取曬乾的水牛糞燒成灰,塗抹在患處,可以治療痘瘡破裂和痘後殘留的毒素。另外,將燒過的白礬、黃丹、龍骨各五錢,麝香一錢,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可以治療耳朵流膿。使用時,先用棉棒擦乾膿水,然後將藥粉撒入,不要讓風吹到。
(七)白螺散:治療痘瘡濕潤不收口,取用陳年土牆內的白色螺殼,不論多少,去除泥土洗淨,用火燒紅,取出放涼後研磨成粉末,直接乾撒在患處。
(八)百花膏:用於脫落痘瘡的痂皮,使用適量的石蜜,稍微用熱水調和,時常用鵝毛刷塗抹在患處。
(九)滅瘢救苦散:用於消除疤痕,將蜜陀僧、滑石各二兩,白芷五錢,研磨成細末。如果患處濕潤就乾撒藥粉,乾燥則用白蜜調和後塗敷。
(十)敗草散:用於解除痘瘡的毒性,取多年屋頂或牆上的腐爛茅草,不論多少,選擇乾淨的磨成粉末塗抹。
(十一)吹口散:治療口瘡、牙齦潰爛,以及痘瘡長在口內,將青黛、黃連、孩兒茶、冰片研磨成粉末,吹入口中。
(十二)在除夕黃昏時,用一條大的烏魚(鱧魚),或兩三條小的,煮湯給小孩洗澡,全身都要洗到,不要嫌腥,洗完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可以預防痘瘡。
乙、關於內服藥物
(一)預防痘瘡的方法,可以服用三豆湯、辰砂散或代天宣化丸,可以減輕痘毒,即使長出痘瘡,也容易消退,不會有痘毒潛伏、鬱結或遷延不癒的情況。
三豆湯:預防痘瘡,並治療痘瘡後的癰腫紅腫。
紅小豆、黑大豆、綠豆(各一升),甘草(三兩,切碎)。
先將三種豆子洗淨,與甘草加水(或雪水)八升一同煮至豆子熟爛,去除甘草,將豆子曬乾,再放入汁液中浸泡曬乾,直到汁液完全被吸收,每天取豆子煮水食用。
辰砂散:
辰砂一錢,絲瓜三寸(靠近蒂的連子一起燒成灰)研磨成末,用蜜水調服,或用紫草甘草湯調服,可以預防痘瘡,多的可以減少,少的可以避免。
代天宣化丸:
人中黃(甲己年為君藥),黃芩(乙庚年為君藥),黃柏(丙辛年為君藥),梔子仁(丁壬年為君藥),黃連(戊癸年為君藥),苦參(輔佐藥),荊芥穗(輔佐藥),防風(輔佐藥),連翹(酒洗,輔佐藥),山豆根(輔佐藥),牛蒡子(酒淘炒,輔佐藥),紫蘇葉(輔佐藥)。
製法:先根據年份選取對應的君藥,其他年份的藥為臣藥,君藥用量加倍,臣藥用量減半,佐藥用量為臣藥的四分之三,在冬至日配製,研磨成末,用雪水煮升麻,加入竹瀝調和神麴製成藥丸,以辰砂、雄黃為衣,用竹葉湯送服。
(二)小兒長痘時,為了預防失聲,體質虛弱的可以預先服用十奇散。如果熱毒壅盛的,可以服用甘桔湯加牛蒡子、玄參、荊芥等藥材,使呼吸道清暢,自然不會有失聲的問題。
十奇散:滋養氣血,調和脾胃,加速痘毒排出。
黃耆、人參、當歸(各一錢),乾薑、川朴、桔梗、川芎、防風、白芷、甘草(各一錢),桂心(三分)。
甘桔湯:見本章第一節。
(三)出痘導致口噤不能說話的,用吳茱萸煎湯服用。
(四)桂枝湯:治療太陽病引起的頭痛發熱,有汗怕風,或者稍微怕冷,脈象浮弱而數,屬於衛氣不調,需要發汗的情況。
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
(五)升麻湯:用於發散,治療時邪引起的頭痛、腳冷、發熱、肢體疼痛,脈象數,屬於陽明經熱導致的腹瀉,以及痘疹初起,或在疑似之間,或沒有經過發汗就已經發作的,適合用來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