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四章·痧痘論治 (23)
第四章·痧痘論治 (23)
1. 第四節·痘證概要
至痘瘡出多達灌漿時,自然眼閉不開,若干黶後仍不開者,此毒氣上攻於目,急宜清解,甚者涼隔散加荊芥、牛蒡、蟬衣以下之。至痘證有目睛上釣者,在七日以內者,多難救治,七日以後,可十全六七也。
(二十二)痘證毒火,有上蒸於肺,以致喉頭結痘失音者,宜射干鼠黏子湯;黶後餘毒猶盛,上攻咽喉,致腫痛乾澀,聲音不出者,宜甘露飲;痘生鼻孔,先用皂角末吹入,再用黃蠟塞之,或用硼砂、檀香共為末吹之;痘生舌上,用硼砂、兒茶、人中白焙過共為末摻之。
(二十三)痘證陰陽之辨,最宜體察入微。凡痘屬陰寒者,身肢不熱,口鼻皆冷,面唇、溺尿、爪甲俱色現青白,厥利冷不臭,痘色灰白根腳無紅暈者是也。凡痘屬陽熱者,身必壯熱,面唇皆赤,口乾好飲,神氣昏憒,吐血衄血,痘色紫黑,焮赤枯焦者是也。至陽極似陰,則惡寒戰慄必有氣臭、煩躁、便秘等熱象可尋,而陰極似陽,則面紅氣浮而必有痘色嬌淡,口氣清冷等寒象可求也。
(二十四)痘證治法,宜有標本先後之分。瘡出稠密,由於氣不勻血不周者,則當活血勻氣兼行解毒;及利久不止,漸成壞症者,當以救里發表兼進,此標本兼治之法也。氣血充實,但瘡壅而不易出者,則專以托裡解毒為主;瘡勢太盛,咽喉腫痛者,則專以清利咽喉為主;大小便秘,煩躁喘呼者,則專以利下為主;瘡勢太甚,自利頻數不止者,則單治自利為主,此急則治標之法也。瘡已起發而氣不足者,即補其氣,血不足者,即補其血,此緩則治本之法也。
瘡勢太甚,煩渴不止者,則以解毒為主,而兼治其渴,此先本後標之法也。痘陷泄瀉,則先救其里,後攻其表,此先標後本之法也。以上各條,能擴而充之,治法自井然不紊矣。
附方
甲、關於外治者
(一)痧痘倒黶,出不快者,用胡荽酒噴法(見前),或用水楊枝煎湯,並可止痛。
(二)痘瘡欲出之時,預防入目,用黃柏膏。黃柏一兩,綠豆粉、紅花各二兩,甘草四兩,研為細末,生油調膏,塗眼四周,神妙。或用胭脂取汁,塗眼四周。目紅腫者,用金銀花、胭脂、人乳汁取燈芯蘸點之。生翳者,硼砂為末,燈芯蘸點之。
(三)痘生前陰者,用鴨涎沫之,男子用公鴨嗄氣,數次即消。女人用雄黃研末,清油攪勻,鴨毛蘸擦之。
(四)痘證癢塌,用川椒、艾葉、紅棗(去核)、芫荽、茵陳、乳香、白芷梢、陳香櫞、安息香各二錢,共為細末,作紙燃熏照,雖癢塌之痘,火到癢除;或用荊芥穗為末,撒紙上,捲成筒糊黏紙頭,熏照癢處,略燒癢處亦佳。
(五)痘瘡癢破結黶,痂不易落者,宜淡蜜水調滑石末以雞羽掃瘡上,其痂易落,且無瘢痕。痘將結黶,乾硬而痛者,宜以酥揩抹之,或豬脂熬膏塗之。
白話文:
當痘瘡發展到出膿漿的階段,眼睛自然會因為腫脹而閉合。如果過了一段時間仍然無法睜開,表示毒氣已經上攻到眼睛,必須趕緊清熱解毒,嚴重的話可以用涼隔散加上荊芥、牛蒡、蟬蛻等藥材來治療。如果痘瘡患者出現眼球向上翻的現象,如果在發病七天內出現,通常很難救治,如果超過七天,則大概有六七成的治癒機會。
痘瘡的毒火有時會向上侵襲肺部,導致喉嚨長痘而失聲,可以使用射干鼠黏子湯治療;如果痘瘡消退後,毒素仍然很強,繼續侵犯咽喉,導致腫痛乾澀,聲音發不出來,則可以使用甘露飲治療。如果痘瘡長在鼻孔內,可以先用皂角粉吹入,再用黃蠟堵住,或者用硼砂、檀香磨成粉末吹入。如果痘瘡長在舌頭上,則用硼砂、兒茶、人中白烤過後磨成粉末塗抹。
判斷痘瘡屬於陰證還是陽證,需要非常仔細觀察。凡是痘瘡屬於陰寒的,身體不會發熱,口鼻都冷,臉色、嘴唇、尿液、指甲都呈現青白色,腹瀉但排泄物冰冷且不臭,痘瘡顏色灰白,根部沒有紅暈。凡是痘瘡屬於陽熱的,身體一定會發高燒,臉色和嘴唇都紅,口渴想喝水,精神昏沉,會吐血或流鼻血,痘瘡顏色紫黑,紅腫且乾枯焦黑。至於陽熱到極點看起來像陰寒的,則會怕冷發抖,但一定會有帶臭味的氣體、煩躁、便秘等熱象可以觀察;而陰寒到極點看起來像陽熱的,則臉色發紅,氣浮,但痘瘡顏色一定比較淡,口氣清冷等寒象可以觀察。
治療痘瘡,應該區分標(症狀)和本(病因),以及先後順序。如果痘瘡長得很密集,是因為氣血不均勻,應該同時活血、調理氣機和解毒;如果腹瀉不止,病情逐漸惡化,應該同時固裡(補養身體內部)和發散外邪,這是標本兼治的方法。如果氣血充足,但是痘瘡雍塞不容易發出來,應該專注於托裡(扶助正氣)解毒;如果痘瘡發作太猛烈,咽喉腫痛,應該專注於清利咽喉;如果大小便秘,煩躁喘氣,應該專注於通利大小便;如果痘瘡發作太過厲害,腹瀉頻繁不止,應該專注於治療腹瀉,這是緊急情況下先治標的方法。如果痘瘡發出來後,身體氣不足,就應該補氣;血不足,就應該補血,這是緩慢情況下治本的方法。
如果痘瘡發作太猛烈,口渴不止,應該以解毒為主,同時治療口渴,這是先治本再治標的方法。如果痘瘡下陷,又出現腹瀉,應該先救護身體內部,再治療外部症狀,這是先治標後治本的方法。以上各條,如果能夠加以推廣運用,治療方法自然會井然有序。
附錄藥方
甲、關於外用治療的藥方
(一)如果痧痘倒伏,出得不順暢,可以用胡荽酒噴灑(見之前的說明),或者用水楊枝煎湯,都可以止痛。
(二)在痘瘡快要發出來的時候,為了預防侵犯眼睛,可以使用黃柏膏。用黃柏一兩、綠豆粉、紅花各二兩、甘草四兩,磨成細末,用生油調成膏狀,塗抹在眼睛周圍,非常有效。或者用胭脂取汁,塗在眼睛周圍。如果眼睛紅腫,可以用金銀花、胭脂、人乳汁,用燈芯蘸取點在眼睛上。如果長了翳膜,用硼砂磨成粉末,用燈芯蘸取點在眼睛上。
(三)如果痘瘡長在生殖器上,可以用鴨子的口水塗抹,如果是男性,可以用公鴨的叫聲哈氣,數次即可消除。如果是女性,用雄黃磨成粉末,用清油攪勻,用鴨毛蘸取塗擦。
(四)如果痘瘡發癢塌陷,可以用川椒、艾葉、紅棗(去核)、芫荽、茵陳、乳香、白芷梢、陳香櫞、安息香各二錢,一起磨成細末,用紙捲成紙筒點燃熏照,即使是癢塌的痘瘡,火一燒到癢處就會止癢;或者用荊芥穗磨成粉末,撒在紙上,捲成筒狀,黏好紙頭,熏照癢處,稍微燒灼癢處也有效。
(五)如果痘瘡癢破結痂,痂不容易脫落,可以用淡蜜水調滑石粉,用雞毛輕掃瘡面,痂容易脫落,而且不會留下疤痕。如果痘瘡快要結痂,又乾又硬又痛,可以用酥油塗抹,或者用豬油熬成膏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