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要略》~ 第四章·痧痘論治 (17)

回本書目錄

第四章·痧痘論治 (17)

1. 第四節·痘證概要

(二)身無大熱,見點細如白㾦,氣怯無力,目閉無神,面色及口唇反鮮澤嬌豔,光彩倍常,此氣虛無陽,肺胃之精華渙散於外,宜重用人參二三兩,生耆兩許,以升麻、五味,續續灌下,或保元湯加減。(三)痘疹腹痛,多屬食積,宜透表之中佐以消積。若腹脹泄瀉,不可驟止,又不可任其多瀉,只宜和之。

(四)雜痘一齊湧出者,水楊柳、桃枝、槐枝各三條,同紫背浮萍,煮湯遍洗,即出痘毒,而正痘現。(五)痘瘡紅紫干滯,黑陷焦枯者,此表熱而實,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身熱鼻乾,唇燥煩渴者,此裡熱而實,治宜涼血解毒,用紫草、紅花、連翹、牛蒡、木通、蟬蛻、荊芥,或芩、連之屬。如表熱者,則宜清涼解表而分利次之。

裡熱者,重於解毒而兼清涼。(六)痘證見點,三四日隱於肌膚不長髮者,此氣血虛也,宜快斑湯,或透肌散催之。至身面俱起,四肢不能起發者,宜桂枝湯加防風、黃耆。(七)痘雖長起,而顏色淡白頂陷者,此氣虛也,宜參耆內托散加糯米。若雖不白,亦不紅活而頂陷者,此血虛也,宜四物合保元湯。

起脹遲遲,漿清不滿者宜獨參湯。(八)色赤而兼癢,血虛有熱也,宜四物湯去生地加犀角、連翹。(九)痘頂色白連肉紅腫,而痘反不腫,此毒不能灌注於痘也,宜急用化毒湯加生地、川芎調二寶散救之。(十)色紅根散不長髮者,此血熱而氣不相依,宜大鼠黏子湯加紫草。

(十一)熱證方形,虛證又現,元氣本來虛弱,而毒氣猛烈,以致痘出不快,狂言亂語音,既礙用清涼之藥以解毒,又恐犯溫補以助火,此為最難措手之候,可急用雄雞一隻,生剖開腹,去腸雜,以燒酒噴之,敷於臍上,其痘自出,其語亦止。若遍身疼痛者,此毒出腎經,用黑大豆一升,煮熟擂敷腰上,即止。

此外治之效方也。

(丙)灌漿之變化:膿漿充足,由面部起先後作灌,痘中有飽滿光榮之狀,自屬順症。若(一)稠密焦不起頂者,此血熱毒盛也,當視其皮之厚薄,皮厚者,宜化毒湯加連翹、玄參,煩渴便秘犀角地黃湯。若皮薄如水疱,必有癢塌黑陷之變,毒盛者宜辛涼合寒涼解毒之法消息之,虛者頂白,宜參耆內托散加當歸、芍藥,使血活氣行,自可轉紅。

(二)氣虛之證,用內托補劑,暫起灌漿未滿,而復平塌者,宜用大劑保元湯加川芎、當歸、木香、官桂、糯米。漿色淡白,食少便溏者同。(三)頭面稠密,身上稀少,色白不能起頂灌漿者,宜參耆內托散。若藥力在上,先頭面漿滿,四肢不灌者,宜前方加糯米、芍藥,以牛膝下引至足。

(四)咽中有瘡,灌漿時,瘡瘢新嫩,觸之即痛,痂皮沾滯,痰涎纏裹,飲食難入,或嗆水嘔谷者,宜甘桔湯加牛蒡子、天花粉,頻頻飲之。語言清亮者可治,聲啞語言不出者難治。(五)灌漿時喜笑不止者,此心包熱甚也,宜保元湯加人中黃、黃連。(六)灌漿時,忽然倒黶,或血熱毒盛,不能起脹,伏陷喘脹便秘者,宜攻毒湯。

白話文:

(二)身體沒有明顯發熱,只看到像白色小疹子一樣的痘點,精神虛弱無力,眼睛閉著沒有神采,臉色和嘴唇反而看起來鮮豔嬌嫩,光澤異常,這是因為氣虛沒有陽氣,肺和胃的精華散失在體外。應該大量使用人參二到三兩,生黃耆一兩左右,配以升麻、五味子,持續地灌服,或者使用保元湯加減藥物。

(三)長痘疹時出現腹痛,多半是食物積滯引起的,應該在幫助身體發汗解表的同時,輔助使用消食積的藥物。如果出現腹脹、腹瀉,不可以馬上止瀉,但也不可以放任它一直瀉,應該用藥物調和。

(四)各種痘疹同時一起發出來,可以用水楊柳枝、桃枝、槐枝各三條,加上紫背浮萍一起煮湯,用來全身擦洗,這樣就可以把痘毒引發出來,然後正常的痘疹就會顯現。

(五)痘瘡呈現紅紫色,乾燥停滯,或是呈現黑色、凹陷、焦枯,這是因為體表有熱且實熱,大便乾燥,小便赤黃澀痛,身體發熱,鼻孔乾燥,嘴唇乾燥,煩躁口渴,這是體內有熱且實熱。治療應該涼血解毒,使用紫草、紅花、連翹、牛蒡子、木通、蟬蛻、荊芥,或者黃芩、黃連等藥材。如果是體表發熱,就應該清涼解表,並輔助利尿。如果是體內發熱,就應該著重解毒,並兼顧清涼。

(六)痘疹剛出現時,三四天都隱藏在皮膚底下不長出來,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應該使用快斑湯或者透肌散來催促它發出來。等到全身都長滿痘疹,但四肢卻沒有辦法順利發出,就應該使用桂枝湯加上防風、黃耆。

(七)痘疹雖然長出來了,但顏色淡白,頂端凹陷,這是氣虛的表現,應該使用參耆內托散加上糯米。如果痘疹顏色雖然不白,也沒有紅潤飽滿,而是頂端凹陷,這是血虛的表現,應該使用四物湯合併保元湯。如果痘疹長得慢,而且漿液稀少不飽滿,應該使用獨參湯。

(八)痘疹顏色發紅而且發癢,這是血虛有熱的表現,應該使用四物湯去掉生地,加上犀角、連翹。

(九)痘疹頂端顏色發白,連帶周圍的皮膚紅腫,但痘疹本身反而沒有腫起來,這是因為毒素沒有辦法順利灌注到痘疹裡面,應該趕快使用化毒湯加上生地、川芎,並配合二寶散來救治。

(十)痘疹顏色發紅,根部散開無法長大,這是血熱而氣不相協調的表現,應該使用大鼠黏子湯加上紫草。

(十一)身體出現熱證,但又同時出現虛證的狀況,這是因為元氣本來就虛弱,再加上毒氣強烈,導致痘疹發不出來,病人開始說胡話、胡言亂語。這種情況下,使用清涼藥物來解毒怕會傷害元氣,使用溫補藥物又怕助長火氣。這是最難處理的情況,可以趕快找一隻公雞,把肚子剖開,取出內臟,用燒酒噴灑在雞身上,然後敷在肚臍上,痘疹自然就會發出來,胡言亂語也會停止。如果病人全身疼痛,這是因為毒素從腎經發出來,可以使用黑豆一升,煮熟搗爛後敷在腰部,疼痛就會停止。以上是外治的有效方法。

(丙)痘疹灌漿時的變化:如果膿漿充足,從臉部開始依序灌漿,痘疹呈現飽滿有光澤的樣子,這屬於順利的狀況。如果(一)痘疹稠密而且焦硬無法突出頂端,這是因為血熱毒盛,應該觀察皮膚的厚薄程度。如果皮膚比較厚,可以使用化毒湯加上連翹、玄參,如果病人煩躁口渴、大便乾燥,則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如果皮膚薄如水泡,肯定會出現發癢、塌陷、變黑等狀況。毒素過盛的,應該使用辛涼和寒涼的解毒方法來處理,虛弱的痘疹頂端會呈現白色,可以使用參耆內托散加上當歸、芍藥,使血液活絡、氣血運行,痘疹自然可以轉為紅潤。

(二)如果是氣虛的症狀,使用內托補劑後,痘疹暫時鼓起,但灌漿還沒滿就又塌陷了,應該使用大量保元湯加上川芎、當歸、木香、官桂、糯米。如果漿液顏色淡白,食慾差,大便稀溏,也應該這樣處理。

(三)頭臉部痘疹稠密,身上卻稀少,痘疹顏色蒼白無法突出頂端灌漿,應該使用參耆內托散。如果藥力集中在上半身,導致頭臉部先灌漿飽滿,四肢卻沒有灌漿,應該在原先的藥方加上糯米、芍藥,再加入牛膝,引導藥力到足部。

(四)如果咽喉有潰瘍,在灌漿時,潰瘍處的新組織很脆弱,碰到就會疼痛,而且痂皮沾黏,痰液纏繞,導致難以進食,或者喝水嗆到、嘔吐,應該使用甘桔湯加上牛蒡子、天花粉,頻繁地飲用。如果說話聲音清晰響亮,還可以治療,如果聲音沙啞、說不出話,就比較難治。

(五)在灌漿時,病人如果一直笑個不停,這是心包熱盛的表現,應該使用保元湯加上人中黃、黃連。

(六)在灌漿時,病人如果突然昏倒,或者血熱毒盛,無法鼓起灌漿,而是呈現伏陷、喘氣、腹脹、便秘等症狀,應該使用攻毒湯。